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朝后期大凌河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介绍

明朝后期大凌河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8 更新时间:2024/1/6 2:21:17

大凌河位于辽宁省西部,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恒、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明宣德三年(1428)建大凌河中左千户所城,城南距锦州四十里,以近大凌河而名。大凌河城周围三里三十步,阔一丈。大凌河城是明辽军与后金军在辽西攻守的堡垒。明末清初,这里曾经三次弃毁。

二年(1622)正月,后金夺占辽西广宁城。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带领军民撤退到山海关内,大凌河城第一次遭到弃毁。

孙承宗替代王在晋任辽东经略时,孙承宗与袁崇焕议重点建立宁远、右屯、锦州、大凌四城,缮城驻守。天启五年(1625),努尔哈赤大举进攻宁远,明军虽获得“宁远大捷”,但后金军撤退时焚毁觉华岛囤粮城并毁坏大凌河城。

努尔哈赤死后,明辽东巡抚袁崇焕藉给努尔哈赤吊丧之机,修缮大凌河城,加强前锋防守。1627年明军虽获“宁锦大捷”但后金撤军时,再毁大凌河城。

从地图可以看出,大凌河城是锦州的卫星城,这里也是清军进军关内的必经之路。

明军方面

政府已经衰败,辽东尽失,仅剩辽西走廊作为防御地带;

明朝传统卫所制已经荒废,明军战斗力差,士气低落,仅有关宁铁骑等部分军队战斗力强;

袁崇焕被杀,军心不稳,孙承宗上台后整顿军务,但是后方受崇祯皇帝和文官体系制约;

前线主将祖大寿受袁崇焕被杀影响,只愿自保。

清军方面

满清崛起,占领辽东,并结盟蒙古,士气正盛;

宁远兵败,努尔哈赤病死带来一定影响,北方民族的落后社会制度需要改革

皇太极上台后逐渐集中皇权,改变以往失利影响。

战争时间:1631年

参战方兵力:后金约50000人,明朝约13800人

名称:大凌河之战

明朝援军:前后增援约54000人

战争过程

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老臣孙承宗临危受命,于1631年(崇祯四年)正月,以古稀之年再次挂帅关外军务,并按既定方针抢第三次抢筑大凌河,抢修大凌河的主将是祖大寿。面对明军的重筑,皇太极当然不能坐视,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从沈阳出发应战。

明军主帅孙承宗此时坐镇山海关,远离战场,对于清军出战,孙承宗应该早有预料才对。修建大凌河城不应当是一个独立的军事行动,应当是双方前线军事较量的一步棋,其实明军早应该准备5万以上的兵力,作为修建大凌河城的掩护,而不是后期的被动逐次增兵救援。清军从沈阳出发到大凌河城共用了15天时间,明军期间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主动退到锦州城,距离仅40里。锦州城大,城防坚固,清军暂时还没能力攻下。大凌河城就算被破坏,清军并没有收益,而且出兵消耗,清军得不偿失。

中策,集结3-5万兵力增援,在大凌河城外构筑工事,城内外呼应,清军进攻也很难获得效果。

下策,紧急从锦州城调集粮草支援大凌河城,城内如果粮草能够坚持一年,清军围城很难奏效。

然而,孙承宗什么措施也没有采取,坐视清军与蒙古军队会师于大凌河城下。相对于清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常亲临前线,孙承宗一直是遥控指挥,明军又输了一招。

明军前三次增援都属于属于仓促出击,1631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明朝四万人组成的援军终于到了。率领这支部队的是监军道张春。在距大凌河城十五里处时,与金兵相遇。张春为了扼制骑兵,动用了许多战车,战车上配有火器,双方交战开始,八旗兵吃了些亏,冲了几次都未能成功,战车阵缓缓向前推进。金兵已经拥了威力无比的红衣大炮,此时正横于大道中间,恭候着明军的到来。待明军进入射程,四十门大炮先后发射,明军的阵营当时就乱了,皇太极率军冲了上去,明军被杀得节节后退。皇太极早已在明军撤退的路上埋下了伏兵,溃逃的明军们遇到伏兵,大都放弃抵抗选择了投降。张春和他的三十余名将领被生擒,第四次的增援几乎是全军覆没。

最终3个月后,祖大寿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大凌河是明亡清兴的最重要10场战争之一,战争的结局明军守军1万多人投降,援军5万人崩溃;而清军损失少,收获了巨大,投降的明军增强了实力,还有武器等装备缴获。而且士气上明军更弱,清军更强。

虽然祖大寿是大凌河主将,并且最终投降。明军的失利还是孙承宗造成。孙承宗任辽东经略时袁崇焕担任前线指挥时期,是明朝军事搭配最好时期,孙承宗本人不适合做统帅,导致这次战役明军没有一个全局规划和指挥。

祖大寿适合担任主将,并不适合担任主帅,而且他也指挥不了别的明军。1万多明军坚持到最后一刻才投降,投降后祖大寿又找机会逃回。可以说前线明军都很英勇,也不是怕死投降,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标签: 大凌河之战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明清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战争

    明清战争(1618年1683年),战争的双方,一为明国,一为后金国(清国),间或涉及第三者农民军政权。明清战争是指在清国兴起和明国灭亡的过程中,明清之间发生的多次战争。从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建立,到1683年明郑沦陷,宁靖王朱术权殉国,大战小战连续不断。明清战争起自1618年后金与明朝在

  • 明清战争的性质 明清战争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清战争

    明清间一系列战争中的首次大战。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经过认真准备后,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两万(一说四万)八旗劲旅,以所谓“七大恨”誓师征明。分兵为二,左四旗攻取东州、马根单;努尔哈赤与满族诸王率右四旗精锐部队取抚顺。此前,努尔哈赤令大批部下假

  • 陈官庄战役发生的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官庄战役

    陈官庄战役是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2月至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第二、第三阶段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村落攻坚作战。1948年12月4日,人民解放军将杜聿明部包围于以陈官庄为中心的南北只有5000米、东西不过一万米的狭小区域内。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15个纵队和冀鲁豫军

  • 陈官庄战役过程简介 陈官庄战役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官庄战役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粟裕,立即令渤海纵队占领徐州,令第12、第1、第4、第9、第8、第3、鲁中南、第10、第2、第11等纵队展开跟踪追击、平行追击与迂回拦击。1948年12月2日晚,邱、李,孙3个兵团到达大回村以北孟集、青龙集、李石林、张庄寨、山城集、洪河集地区。人多车多,路途拥塞,部队建

  • 亚述战争爆发原因 亚述战争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亚述战争

    亚述战争伊撒哈顿时期(前680~前669)对埃兰实行友好政策,孤立迦勒底,稳定了巴比伦局势。他多次率兵进入伊朗高原,打击米底势力。前673年,提尔与埃及联合反对亚述。亚述军包围提尔,但未能攻克。前671年率军穿过西奈沙漠,攻占埃及古都孟菲斯。前669年,上埃及反叛,亚述王率军镇压,病死途中。亚述巴尼

  • 亚述战争的详细经过 亚述战争最后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亚述战争

    亚述战争发生于: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战争壁画在古亚述时期真正在军事上功绩卓著的,是13代国王沙马什阿达德(约公元前1815~前1783年在位)。他以暴力夺取了政权,并以武力对外扩张领土,曾在铭文中自称为“四方之王”。他统治期间,接受过许多国王的纳贡,势力播及&l

  • 关于亚述战争的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亚述战争

    在漫长的几个世纪里,新亚述历代诸王四面出击,建立起了一个北临乌拉尔图,南达波斯湾,西抵地中海沿岸和埃及,东接伊朗,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大帝国。然而在似乎发展到鼎盛之际却突然灰飞烟灭了,其成功与失败的秘密何在呢?亚述军事力量的迅猛发展无疑是解开这一疑团的钥匙。亚述诸王为了夺取奴隶和战利品,在数百年间对

  • 亚眠之战:协约国对德意志帝国的最后一击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亚眠之战

    兵集亚眠亚眠是法国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横亘在法国大陆上的铁路干线正好穿越亚眠。德国人占领了亚眠之后,福煦一直寝食不安,因为这无疑等于在法国人的颈项上套了一根绞索。为此,1918年7月24日,他向协约国军事委员会提出了旨在夺占亚眠的战役计划。该计划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收复亚眠和巴黎一线的铁路,击退在索姆河

  • 碾庄战役过程简介 碾庄战役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碾庄战役

    血战碾庄防御部署当黄百韬兵团撒到碾庄时,鉴于严峻的形式,黄百韬开会研究当时形式,商讨对策。而在这次会上,多数的军官都主张趁共军主力未到,兼程前进,靠拢徐州以防被围,但这时偏偏有个64军军长刘镇湘想要留下来和共军干上一仗,如此境地仍敢声言同共一战。可是刘镇湘不想走的真正原因确是让人想不到的。黄百韬分配

  • 罗马波斯战争的起因及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罗马波斯战争

    早在奴隶社会时期,随着古希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帝国的出现,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以西亚波斯为代表的亚洲东方文明之间便展开了较量和争斗。由于西亚乃欧亚交界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这里展开的东西方大战经久不息。公元前514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率大军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第一次踏上欧洲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