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护法运动结果是什么

护法运动结果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68 更新时间:2023/12/17 10:05:30

护法运动结果是什么

1917年7月,北洋军阀首领段祺瑞为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悍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法约》,于是,以国父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革命斗争,史称“护法运动”。然而,由于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因利益而相互勾结,令孙中山遭到排挤,继而导致护法运动结果的失败,至此,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宣告终结。

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旧照

自1917年7月17日,孙中山亲自南下揭起护法旗帜始,北洋军阀内部就因各自的利益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对西南用兵的问题上,直系与皖系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了达到牵制皖系力量的目的,高喊“和平统一”口号,竭力要求保持西南各省势力均衡,逼得段祺瑞终于在11月16日这天宣布辞职,至此,段祺瑞政府垮台。

冯国璋目的达到后,转而说服西南军阀放弃武力,“和平解决”当前争议。此提议正中下怀,居心叵测的西南军阀本就不是真心护法,如今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得到了巩固,哪里还管什么临时法约,干脆与直系军阀勾结起来,一方面破坏护法运动,另一方面加紧了对孙中山的排挤。

1918年5月4日,饱受军阀打压的孙中山愤而辞职,一场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护法运动结果之所以惨淡收场,其内因正如孙中山所总结的那样,是因为各派军阀互相倾轧暗算,皆不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先之故。

护法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发生在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间的护法运动,是孙中山晚年领导的一场旨在维护《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护法运动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捍卫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尊严,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奠定了重要基础。

护法运动图

护法运动影响如此之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国父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和指挥了这场革命。

1917年,北洋军阀把持中国政坛,素有“北洋之虎”称号的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着北京政府。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闹剧仅仅过去一年后,段祺瑞显露出同样的野心,因而拒绝恢复第一届国会上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由此,孙中山南下广州,亲自领导和发动了护法运动,所以说,护法运动本质上是一场捍卫民主胜利果实的革命运动,其意义重大,影响亦十分深远。

然而,由于西南实力派争夺地盘的私心,最终导致了护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心灰意,终于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遂遗憾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由此可见,护法运动影响固然深远,然而其最终的失败也说明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有着难以突破的局限性,无力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则。并且,有帝国主义势力作为后台的国内军阀势力,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得多,仅靠资产阶级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挽救病入沉疴的旧中国。

第二次护法运动资料介绍

由于第一次护法运动孙中山受到桂系和滇系军阀的掣肘,导致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的职务,护法运动失败。

护法运动的首领孙中山画像

桂系军阀为了进一步控制广东地区,铲除在广东的滇军势力,他们将滇军首领张开儒诱捕,并趁机大肆削除滇系军阀的势力。

1920年,桂系和直系经过协商秘密约定,由直系军阀在北京驱逐段祺瑞,由桂系军阀在南方驱逐孙中山。而拥护孙中山的粤系军阀,于桂系发生了第一次桂粤战争。10月份,粤系军阀的陈炯明击败桂系,将盘踞在广东的桂系势力驱逐回到广西。11月份,孙中山从上海出发,来到广东,重新组建军政府,发起了第二次护法运动。

更多文章

  • 茜茜公主的姐姐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茜茜,公主,姐姐,茜茜,公主,姐姐,海伦,伊丽莎白,玛蒂,尔

    茜茜公主的姐姐 茜茜公主姐姐是海伦·伊丽莎白·玛蒂尔德·内奈,她与茜茜公主一样从小在巴伐利亚长大。由于他们的父母马克西米里安·约瑟夫公爵和路多维卡·维廉米娜公主比较开放,没有逼迫他们接受严格的贵族教育,所以茜茜公主姐姐和茜茜公主一样都不爱读书,也没有刻板的贵族等级观念。茜茜公主剧照与茜茜公主的野性子

  • 解析城濮之战是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解析,城濮,之战,是不是,一场,少胜,多的,战役,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由于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城濮之战晋文公于二十年初率领军队攻占楚国的附属国曹国和卫国想要借此让楚军撤离宋国,结果楚国并没有上晋国的当,依旧攻占宋国。面对这种情况,晋国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宋国去贿赂楚国的同盟国齐和秦,让这两个国家

  • 以少胜多的合肥之战:张辽人生中的巅峰一战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少胜,多的,合肥,之战,张辽,人生,中的,巅峰,一战,合肥

    合肥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一期间的战役。合肥居于要地,孙军和曹军为了争夺合肥而前后发起了五次战争。曹操画像在曹操忙于官渡之战之时,认为刘馥有才能,封为扬州刺史,让他去稳定东南地区。于是刘馥受曹操之命,将合肥空城建设成了一座地理位置重要且非常繁荣的合肥新城。那时合肥于曹军而言极为重要,是他们

  • 李世民杀兄弑父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杀兄,弑父,故事,李世民,杀兄,弑父,故事,李渊,起

    李世民杀兄弑父的故事李渊起义对抗隋朝,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李渊建立唐代政权后,李世民征战南北,为扩充唐朝的领土做出卓越的贡献。李世民剧照当初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主意,李渊曾许诺,如果起义成功,就会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是,李渊建立唐朝政权后,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渊优柔寡断

  • 毛泽覃墓在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毛泽覃,什么地方,毛泽覃,什么地方,位于,现在,江西省,金市

    毛泽覃墓在什么地方毛泽覃墓位于现在江西省瑞金市泽覃乡泽覃村,这个墓就是普通的坟墓形式,只是略微比寻常的墓大一些,而且墓碑也都翻新过了。在毛泽覃墓前有一座毛泽覃全身青铜塑像,铜像高3米,安放在了2.4米高的大理石的碑座上,石碑的正面刻的“毛泽覃同志纪念碑”八个铸铜金字,还是邓小平亲手书写的。《毛泽东》

  • 明朝与蒙古萨尔浒之战的具体经过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蒙古,萨尔,之战,具体,经过,简介,作为,历史上,著名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萨尔浒战役当中的一些情况都让大家好奇不已,尤其是对于交战双方的军事实力,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萨尔浒之战军力对比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呢?萨尔浒之战时期的明神宗剧照在战争之前,明朝对外一直宣称自己的部队是四十万,而实际上明朝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即使是加上后来朝

  • 揭秘康熙的皇后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揭秘,康熙,皇后,揭秘,康熙,皇后,一生,之中,有过,许许

    揭秘康熙的皇后是谁在康熙的一生之中,有过许许多多的女人,有过萍水相逢的倾心,也有刻骨铭心的爱恋,有过生离死别的记忆,也有天各一方的永别。王族中的皇后才是皇上最爱的人,康熙的一辈子,一共有过四个皇后,她们分别是赫舍里氏,钮祜禄氏,佟佳氏和乌雅氏,都是名门之后,康熙对她们的感情也是很深厚。孝昭仁皇后像康

  •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孟子,民本,思想,是什么,孟子,民本,思想,是什么,著名,政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孟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二十多年周游列国,竭力主张自己的政治理论,提出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他的“民本”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孟子的画像一、使人民富足。孟子的理论在对封建时期的经济也有着积极作用。他继承了孔子“养民惠也”的思想,认为君主应给予人民固定的

  • 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多少,历史上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从公元221年7元持续到公元222年8月,以东吴大败蜀汉结局,是三国时期里刘备对东吴孙权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一次通过积极防御,化解敌军先天优势而最终取胜的成功战例,是影响三国时期历史进程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夷陵之战双方行军这场战役的发生动机,是刘备为报东吴杀

  • 沙苑之役结果如何 对沙苑之役的分析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沙苑,之役,结果,如何,分析,沙苑,之役,发生于,中国,历史

    沙苑之役,是发生于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东魏西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沙苑之役中,西魏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力克东魏二十万之众的兵力,大获全胜。沙苑之役结果非常反转,是一场以智谋,奇谋取胜的经典伏击战。沙苑之役 旧址沙苑之役,爆发于东魏西魏之间冲突不断的大环境下,在沙苑之役之前,东魏西魏之间,已经有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