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李广屡战屡败飞将军o;是不是被吹出来的神话?

李广屡战屡败飞将军o;是不是被吹出来的神话?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22 更新时间:2024/1/24 23:54:51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戎马一生没有封侯的飞将军李广,是强大的汉王朝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朋友喜欢吧李广与卫青霍去病等汉朝名将相提并论,认为李广没有被封侯是其运气不好,因此多加惋惜。然而如果看汉史就会发现,作为将军的李广,似乎并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战功。一个问题不免浮现出来:飞将军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究竟是不是吹出来的呢?

首先,不得不承认,李广在汉朝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很多后世的文人都以其为素材,创作过诗歌文赋。李广本人身材高大威猛,手臂修长,善于骑射,行动敏捷迅猛。在任上谷太守时,李广三天两头就找匈奴人打小规模的遭遇战,每次都能斩首敌军若干。由于汉景帝时,汉朝采用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汉朝边境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防守状态,此时的李广作用尤为凸显,其作为守将的谋略与果敢,在匈奴军队中颇有威名。

前期的成功铸就的李广,同样也塑造了李广的性格。史书里多次提到李广“有才,自负其能”,每次打仗都是个人拼了命的打,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作为一个将军,李广不重运筹帷幄,反而喜欢身先士卒带队冲锋。这确实可以鼓舞士气。但这种习惯也影响了李广在汉武帝时代对匈奴较大规模战斗时的指挥能力。

除此之外,李广的气量也一直被为人诟病,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李广从匈奴手里逃回来时,因为损失过重加上被俘虏,当时判了死罪,李广花钱保了自己一命,被贬为庶人。有次李广回灞陵亭时太晚,城门已经关了。亭尉不但不给李广开门,还训斥他说:“规定不能夜行,将军尚且遵守,你一个前任将军竟然还敢触犯。”这事儿确实是李广理亏,他就没说什么。但是后来李广任右北平太守时故意带上了那个亭尉,然后借口把他杀了。在相同事情的处理上,以韩信受胯下之辱、韩安国被狱卒侮辱,后来二人得势后均不计前嫌为例我们就可以看出,成大事者的胸怀,李广本就不具备。

那么,李广的战绩如何呢?文景帝时期,李广确实取得过一些对匈奴战斗的胜利的,以萧关之战、昌邑之战、上郡之战为代表。公元前158年,匈奴14万军队压境,文帝遣10万大军迎战。但最后双方没有打起来,匈奴军队抢掠一番后撤军,汉军也做了一些象征性的追击。李广在此役中射杀若干敌军,表现抢眼。景帝三年,吴楚之乱爆发。此役中,李广以皇帝侍从的身份任骁骑都尉参与平叛,颇有战功。之后的上郡之战中,李广带着百余名骑兵硬是忽悠得匈奴大军不敢前进,反而趁夜色撤兵。这场有惊无险的对峙竟然是李广戎马生涯中最后一场胜仗。

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达到了一个顶峰。此时的汉朝已经拥有反击匈奴的能力,元光五年(前129年),汉武帝分兵四路出击,李广带着1万精锐从雁门出击。这场李广打得狼狈不堪,不仅全军被打的溃不成军,他自己都被活捉了。后来在右北平之战中,李广带领4000兵马配合张骞1万众奉命牵制匈奴左部,无奈与左贤王4万大军交战。李广力战,伤敌甚众,但自己也打得全军覆没。李广没有完成既定使命,最后也只是功过相抵。元朔六年,卫青率军10万直击匈奴。此战李广任后将军,虽然是场胜仗,但他没捞到什么功绩。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竟因为迷路而错失战机,羞愤自杀。一代飞将军就此陨落,令人叹息。

标签: 李广

更多文章

  • 宋明帝平定叛乱靠一支鬼部队 有多大威力?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明,平定,叛乱,一支,部队,多大,威力,据说,公元,465

    据说公元465年12月,南朝刘宋王朝湘东王刘彧(439-472年)杀死了千夫所指的侄儿——前废帝刘子业,篡位登上皇位,史称宋明帝。刘彧因性格极端内向、古怪,在皇族中声望特低,很被人瞧不起。前废帝刘子业因刘彧身体肥硕,戏称他为“猪王”。且说风水轮流转,如今这“猪王”一般的人物竟当上了皇帝,试问天下谁人

  • 刘备攻打益州什么原因使刘璋投降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攻打,益州,什么,因使,刘璋,投降,刘璋,汉末,实力

    刘璋,是汉末实力强劲的诸侯之一,从黄巾起义之初,其父刘焉就主动申请担任益州刺史。之后二十多年盘踞益州,成为独立于中央之外的一方霸主。益州,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有都江堰的灌溉,有山川的护卫,使得益州粮草丰美,而且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有蜀道难之说。三国中后期,司马懿多年来对蜀国采取守势,也正是因为蜀

  • 黄巾之乱失败的原因 黄巾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巾,之乱,败的,原因,起义,为什么,失败,黄巾,起义,又称

    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黄巾之祸,是东汉晚期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

  • 北魏与刘宋争山东:700宋军屡胜鲜卑大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魏,刘宋争,山东,700,宋军屡,鲜卑,大军,三齐,古地

    三齐,古地区名,泛指今天山东的大部分地区。据记载,在秦朝灭亡时,项羽以齐国故地立故齐王族人田都为齐王,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田氏为胶东王,都城在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田安为济北王,都城在博阳(今泰安东南),此称为三齐。北魏慕容白曜平三齐,讲的就是北魏与刘宋在山东争战最后阶段的历史。其结

  • 契丹雄霸西域:西辽王朝在西域的扩张与统治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契丹,雄霸,西域,西辽,王朝,扩张,统治,10世纪,契丹,兴

    10世纪初,契丹族兴起,在中国北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辽。这个王朝存在二百多年,称霸于亚洲东部,影响远及欧洲。辽朝疆域广阔:东濒太平洋;西包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与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为邻;北至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一线;南逾鸭绿江、长城和大戈壁,同高丽、北宋、西夏接壤。这些王朝或向辽朝缴纳巨额”

  • 乱唐第一枭雄安禄山少年为何是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乱唐,第一,枭雄,安禄山,少年,为何,英雄,安禄山,霍乱,唐

    安禄山是霍乱唐朝的第一枭雄,他的事迹在正史中,在野史中,都有许多记载,有的事情很离奇,有的事情很荒唐,但是,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事情背后,都隐藏着什么真相呢?安禄山出生于营州,有一个小名叫做轧荦山。轧荦山在胡语中,是战神的意思。为什么叫做这个名字呢?他的母亲姓阿使德,本来是突厥部落的一个女巫,没有结婚

  • 黄巾起义的影响 如何评价黄巾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巾,起义,影响,如何,评价,黄巾,之乱,对于,汉末,年的

    黄巾之乱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之乱无法快速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覆亡的危机。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借着在黄巾之乱中拥有的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

  • 史上第一次朝鲜半岛的战争:汉武帝开进朝鲜半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史上,第一次,朝鲜半岛,战争,汉武帝,开进,朝鲜,纵观,人类

    纵观人类历史,你会发现能够活到现在的民族个个都不简单。朝鲜人素以刚烈、顽强着称,他们的战略不行,但战术不错,攻虽不足,守则有余。任何进攻朝鲜半岛的行为,如果没有很好的政治方针加以配合,势必蒙受重大损失。朝鲜人的性格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人的特点。燕国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战略的诸侯国,但他们的生存能力很强

  • 秦灭六国之战用了多少年 秦灭六国之战用了什么策略?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灭六,之战,用了,多少年,什么,策略,秦始皇,中国,封建社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他建立的秦朝也是封建社会的开端,正是由于秦灭六国之战的胜利,秦始皇才得以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灭六国之战用了多少年秦灭六国之战的时间为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所以大概是用了15年之久。秦王政一十五年(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韩国,俘韩王安,所得韩地置颍

  • 秦灭六国之战的最后一个 秦灭六国最难打的是哪国?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灭六,之战,最后,一个,最难,打的,哪国,秦始皇,齐国,放

    秦始皇将齐国放在最后去攻打不仅仅是因为齐国与他们国家的领土相距最远,还因为齐国的实力强大,所以秦国不敢贸然攻打齐国。秦灭六国之战最后一个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齐亡。秦灭六国之战结束,秦始皇统一了中国。齐经过燕军进占,元气大为损耗,以至没有力量参与东方各国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