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离陕杨虎城为何激动争吵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离陕杨虎城为何激动争吵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98 更新时间:2024/1/17 10:38:06

蒋介石被扣押后的第二天,杨虎城连夜召集部下研究如处理蒋介石。一时间,杀蒋之声弥漫会场,也有部分将领主张谨慎行事。与此同时,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亲率数十万大军逼近陕西潼关,扬言要“血洗长安”,营救蒋介石。

蒋介石到达西安时张、杨前往迎接。左起:蒋介石、杨虎城、邵力子张学良

随后的几天,张学良、杨虎城也多次会面商讨该如何处理蒋介石。两人还曾发生激烈争吵,近乎决裂。那么此时,处于事变中心的杨虎城究竟主张杀蒋还是放蒋?

兵谏突起 宋美龄托人带信

“……东北军官兵是亡省亡家的人,他们要求抗日是自然的事情……应该很好地安慰。”

11月22日上午,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古荥村,曾在杨虎城十七路军担任勤务班班长的92岁老人志屏回忆了“西安事变”当天见到蒋介石的情景。蒋介石光着头赤着脚,只披一件长袍,神情沮丧,身后紧紧跟随着几名卫兵。后来他才知道,蒋已被扣押。

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张、杨“兵谏”,国内外一片震惊。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领衔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张、杨二人在军事、政治和对外宣传方面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电告各地方实力派和国民党要员外,中共中央、南京政府均收到了张、杨的电报。

张、杨的突然行动让南京政府朝野震动。两天后,西安上空出现一架飞机,盘旋几圈后向西郊机场投下一个信筒,要求交给张学良。张学良打开一看,是澳大利亚籍英国人、自己曾经的顾问端纳来的信,希望面见蒋介石。此时的端纳是蒋的顾问,颇得宋美龄赏识。合上信,张学良命令卫兵马上点起烟火发出信号,让飞机降落西安。

长期从事历史研究的陕西社科院学者雷云峰说,受宋美龄重托,端纳此次前来带着两封信,一封是给张学良的,希望张能就如何顾全与蒋个人的公私两方面关系、如何顾全国家大局予以考虑。另一封给蒋介石的信说:

“你的脾气不好,你心中的话总不肯很好地对部下说明,你也不能虚心地倾听部下的意见,这种情况,我很担心……东北军官兵是亡省亡家的人,他们要求抗日是自然的事情,你应该把你心里的话告诉他们,对他们的抗日情绪,应该很好地安慰。你不这样做,所以激出这次的事情。”

当天晚上,张学良陪同端纳去见蒋介石。被扣几天后,蒋介石已经慢慢了解了张、杨的真意,估计他的生命不致有危险,看了宋美龄的来信,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可12月16日下午,当端纳再次从洛阳返回西安时,南京政府已下达了对张、杨的“讨伐令”。

更多文章

  • 法军总司令称赞中国劳工能成为最好的士兵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法军,总司令,称赞,中国,劳工,能成,为最,好的,士兵,一战

    “一战”期间,尽管中国已经对德宣战,但没有派遣一兵一卒、一枪一械前往欧洲战场;而另一方面,有超过14万的中国劳工以非战斗人员的身份出现在法国。值此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来自中国的劳工在异国战场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生命,而这也为后来中国成为战胜国增加了些许筹码。“一

  • 卢沟桥事变的日军指挥官是谁 他们的下场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卢沟桥,变的,日军,指挥官,他们的,下场,如何,1937年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田代皖一郎心脏病暴毙田代皖一郎是日本佐贺县人,时为中将军衔。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

  • 七七事变的意义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价值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七七,变的,意义,卢沟桥,历史,价值,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演习中,一名日本士兵“失踪”,日军凭此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20分钟后,这个士兵已自行归队,但日军大队长仍下达命令,攻击宛平城。此时已是次日凌晨4时50分……这是“卢沟桥事变

  • 北洋时期是谁在背后操纵北洋政府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洋,时期,谁在,背后,操纵,政府,九国公约,1922年,华

    《九国公约》,于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这标志着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侯中军学界所说的北洋时期,一般指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至1928年东北易帜,这期间的中国政治,因形式上主要操纵于袁世凯及其后继者之手,亦可称北洋政治。从大的线索而言,这其中经历了承认民国、洪宪帝制

  • 七七事变的导火索是什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七七,变的,导火索,是什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1937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 陈云受命掌管中组部:党员从4万猛增到50万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云,受命,掌管,中组部,党员,4万,猛增,50万,1937

    1937年11月至1944年3月,陈云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做出了不少科学的决策,在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使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37年12月,陈云在延安“大量的

  • 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 卢沟桥事变谁开的第一枪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卢沟桥,事变,生在,什么时候,谁开,一枪,卢沟桥,事变,时间

    卢沟桥事变时间及卢沟桥七七事变简介。在79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丁丑年五月廿九),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队向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为了缓和危机,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

  • 1937年上将许世友因为犯了事而被判刑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1937年,上将,许世友,因为,了事,而被,判刑,近日,翻阅

    近日翻阅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档案,意外地发现一份判决书,是1937年在延安审判许世友等人“拖枪逃跑案”所作。判决并不长,一共千余字。其中的“事实”部分如下:许世友,系前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现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一队学习,因对目前斗争张国焘错误路线问题,认为

  • 四平攻坚战:林彪败走麦城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四平,攻坚战,林彪,败走麦城,四平,攻坚战,夏季,攻势,第二

    四平攻坚战夏季攻势第二阶段,我军集中力量进行四平攻坚战。四平守敌为国民党71军的87、88师,第13军54师,第53军的榴炮营以及71军直属特种分队,还有辽宁保安1团、辽北保安司令部2团、东北保安52团、第12保安区17团、步兵独立4团、装甲车第60团等,总兵力为3.5万人,由第71军军长陈明仁统一

  • 毛泽东曾对国民党将领陈明仁说:林彪打仗不如你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毛泽东,曾对,国民党,将领,陈明,林彪,打仗,如你,陈明,1

    陈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将。毛泽东称回龙山之战是“战术杰作”1940年春,陈明仁率部开赴广西参加桂南会战,与日寇奋战7天7夜,重挫日军。事后,蒋介石在柳州召开的军事检讨会上,唯独表扬了陈明仁。1941年,陈明仁晋升为中将师长,驻守昆明附近。1942年,陈明仁任远征军第1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