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上世纪30年代为何德国多次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

上世纪30年代为何德国多次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12 更新时间:2024/1/23 14:27:45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固然与德国顾问德的错误指挥直接相关,但与蒋介石改变了以往的军事策略也有着密切联系。无独有偶,蒋介石这个策略的制定与出台,恰好也与德国人有关,因为蒋在20世纪30年代也聘请了大批德国顾问为他服务。为什么这些德国人此时来到中国?这就要从20世纪30年代的中德关系说起。

国民党的洋帮手:德国顾问团

对于不熟悉国民政府外交史的人来说,在1930年代,德国与南京国民政府居然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是非令人诧异的。但事实上的确如此,按照美国著名学者柯伟林的说法就是:“从1928年到1938年,蒋介石政府与德国关系的密切程度超过了列强的任一个。”至于为何德国会在亚洲选择了中国,中国最终选择了德国,这个原因很多。

一个可能是同病相怜,因为一战后的德国作为战败国遭到严厉惩罚,被迫割地赔款,这对好面子的日耳曼民族来说是无法忍受的。而中国自近代以来就遭受列强入侵,而且此时的日本已经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将东北全境占领,并窥视关内,中日大战迫在眉睫。这样,双方拥有了相似的民族情感经历。

在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曾打算开辟一条从柏林到南京的直达航线,但在首次试航时就遭到苏联的阻拦,苏联战斗机将其在蒙古上空迫降,“德国飞行员和机械师都摔断了骨头,并在一座蒙古监狱中被判刑五年”,后中、德方面经过多方努力,他们才被释放。这个变故使得开通该条航线的计划中途流产。尽管如此,德国却给中国提供了大批贷款,而中国也以原料换取德国的军事装备、铁路器材和整座工厂等,正是这些工厂,后来奠定了中国国有工业的基础。

但要说双方完全因为民族感情才交往频繁,是不恰当的。毕竟国家之间,利益是最主要的关注点。此时的德国急于摆脱凡尔赛体系对它的束缚,希望大力发展军备。但是德国领土面积较小,国内资源有限,特别是紧缺一种制造军火最重要的战略物资钨矿。

因为在钢铁中加入一定的钨,能大大提高枪炮管的熔点,不会出现因持续射击造成枪炮管高温软化变形的情况。可见,钨矿对于德国发展军事力量来说至关重要。但问题是,欧洲英、法等战胜国始终对德国存有戒心,严格控制钨矿等战略物资的出口,使德国十分恼火。无奈之下,德国只得将目光转中国。早在1929年,德国工业界就通过民间贸易从中国获得了其所需的88%的锑和53%的钨。1915年至1937年,中国钨矿的平均产量就占世界总产量的38%。锑的重要用途在于制造印刷合金(铅字)及轴承合金等。1934年,中国也成为德国进口锑的主要来源。

为了东山再起,德国不断向外派遣军事顾问,一是为了保证退役军官的素质,二是为给德国的工业和军用品寻找市场与战略物资。由于德国被强制裁军,使得大批具有军事技术技能的军官们无事可做。根据《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战略物资的出口,同时也禁止德国公民以军事资格受聘于外国,所以德国军官们通常是以“平民”身份受聘,而德国政府则宣称无权阻止他们。这样,1928年11月,经过中、德两国反复磋商,由德国名将鲍尔率领下的首批德国顾问团来华,主要是为德国的军事装备开拓中国市场和帮助蒋介石训练军队。

早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蒋介石就使用了由德国人训练的军队,最后在张学良的帮助下,最终打败了反对者,蒋介石也渡过了他一生中最严重的政治危机。这些德式训练的军队,同时也被用于“剿共”军事。由于蒋介石利用德国军事顾问来训练军队,红军就要被他们俘虏的国民党军官来给红军战士讲授德式战术课,例如《多种武器的使用与作战》等。这大概有点幽默的味道,德国军事顾问的训练方式,居然在国、共两党的军队中被同时使用。

更多文章

  • 被誉为“延安福尔摩斯”的人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被誉为,延安,福尔摩斯,1943年,6月底,时任,中共,中央

    1943年6月底,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刘少奇在延安召开记者招待会,谴责军统秘遣特务试图暗杀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一时之间中外舆论大哗。破获此次惊天大案的功臣,就是那位曾被毛泽东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的布鲁。延安情报界“三大奇才”之一布鲁,

  •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的救援与杀戮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1923年,本关,东大,地震,救援,杀戮,惴惴不安,挤在江

    黄子莲惴惴不安地挤在江东区大岛町八丁目(地名)的林合吉客栈里。与他一起的,总共有174名浙江老乡,他们都来自浙南地区的温州、处州(今丽水)。黄的老家是永嘉县二十三都坑源村(今瓯海区五凤 乡)。这是1923年9月3日,震级高达7.9级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后的第三天。余震还不时地发生着,大地依然在颤抖。这些

  • 清政府是如何将南海东沙岛从日本手中夺回来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政府,如何,南海,东沙,日本,手中,回来,一面,鲜艳,黄龙

    一面鲜艳的黄龙旗在东沙岛的上空冉冉升起,与广海舰上猎猎迎风的黄龙海军旗遥相呼应。震耳欲聋的炮声从广海舰上响起,这是21响的最高军礼,献给刚刚降下了日本国太阳旗、回到了大清怀抱的东沙岛。这是1909年11月19日,宣统新朝的第一年,大清国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自己的领土。广东候补知府蔡康和日本驻广州副

  • 共产党收编的伪军为什么大多都跟国民党跑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共产党,收编,伪军,为什么,大多,国民党,跑了,了解,伪军

    想了解伪军并不容易,至少目前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承认说:是的,我曾经是伪军。对于伪军,人们大多觉得他们可恨,是背叛了民族、背叛了国家的人,是一群懦夫。那么,伪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它由什么人组成的?又有什么特别之处?据曾于1942年受党派遣打入汪伪部队,任伪7师中将师长,伪34师参谋长的&ldquo

  • 抗战时是谁组建了红色“御林军”保卫延安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时,组建,红色,御林军,保卫,延安,1937年,12月,中

    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兵团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齐心协力巩固了延安大本营,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展了革命根据地,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为以后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留守的岁月也成为萧劲光

  • 中国满清时期的八旗图诠释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满清,时期,八旗,诠释,黄旗,上三,内蒙古,锡林郭勒

    一、镶黄旗(上三旗)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规模扩大到下辖84个整佐令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很多清

  • 台湾二二八事件导火索 一个小贩引发的流血惨案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台湾,二八,事件,导火索,一个,小贩,引发,流血,惨案,世界

    世界是复杂的,历史也是复杂的。许多历史事件常常具有双重性或多重性。如果人们只看到其中一个方面,就很难掌握全貌;而当人们为了某一目的,有意突出、夸张、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时,事件的面貌往往就更难于认识。“二二八事件”发生于上一世纪的台湾。多年来,人们对它的态度与感情大异,因之叙述

  • 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中共为什么突然撤军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中共,为什么,突然,撤军,19

    1946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四平与蒋军激战30余天,伤亡8000余人,此战在党史、军史上被称为四平保卫战。时间过去近60年,史学界对此战却一直争论不休。前些年,笔者为写林彪的书,曾到吉林四平作过深入的采访,搜集到许多有关资料。现将此战的经过及战后有关的争论作一细述。四平保卫战,炮

  • 【原创】灭蜀大将司马错:秦国统一的三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原创,灭蜀,大将,司马错,秦国,统一,三大,战役,创作者,投

    原创作者投稿,禁止转载。原标题:司马错,灭蜀名将司马错,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的八世祖,他一生经历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是秦国三大干将(司马错、白起、王翦)之一。此人一生战功赫赫,而且创立了秦国的一支特种部队秦锐士,这也是战国后期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和白起、王翦这两位秦国著名的战术大师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五大军团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古代,历史上,五大,军团,中国,古代,历史上,军队,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军队成为封建王朝最依赖的力量,尤其是动乱的历史阶段,比如秦末时期的项羽率领的京东子弟兵,成为打破秦王朝统治的关键力量,再比如南宋时期抗击金国的岳家军,曾令对方闻风丧胆。当然,相对稳定时期的唐朝士兵,同样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由此,仅列出以下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五大军团。第五名:江东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