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红军长征的背景 红军长征的故事

红军长征的背景 红军长征的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48 更新时间:2024/1/24 22:41:12

80多年前,四路红军相继撤离苦心创建经营的苏区,跨越万水千山,历尽千辛万苦,胜利完成了这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革命力量的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间奇迹。

伟大的创举必然顺应时代的需求。那么,红军长征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红军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1932年,日军上海发动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进一步加快侵华步伐。1933年春,日军相继攻占山海关、热河,并侵占长城以北沿线部分地区,锋芒直指平津。日军加紧侵华,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团结御侮、抗日救亡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政治主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

蒋介石却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1933年4月6日,蒋介石在《告各将领先清内匪再言抗日电》中宣称:剿共前线的将领若复以北上抗日请命,而无意剿匪者,决不稍加姑息;侈言抗日,立斩无赦。在蒋介石集团的不抵抗政策下,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相继以失败告终。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蒋介石集团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遭到国人不满和舆论谴责,甚至遭到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和地方实力派的反对。发表于《独立评论》上的一篇题为《假如我是蒋介石》的章,批评不抵抗政策是最下流的自杀政策,它使中国变成一大块肥肉,然后日本一刀一刀的割去。

在广东的国民党中央委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认为今日事势,舍抵抗而外,实无其他救亡之道,要求国民政府切实进行抗战。

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随后收复了察哈尔省全部失地。

正当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陷入被动之时,驻福建的国民党第19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济深等反蒋势力,于1933年11月20日发动福建事变,公开宣布反蒋抗日。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大旗,不断发表宣言,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表示对日宣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提出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等三项条件下,红军准备与任何部队签订停战协定,共同抗日;帮助和加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4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赣皖边地区,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最高度的开展福建浙江的反日运动。尽管有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长征前的中国,民族危机依然日益严重,合作抗日似乎遥不可及。

在日本加紧侵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时候,高举着抗日旗帜的中国共产党,本应根据国内阶级关系剧烈变动的新情况,进一步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以抗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的以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却在革命的生死关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使党和红军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他们虽然主张抗日,但忽视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所引起的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否认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中间势力的抗日要求,否认国民党内部在抗日问题上正发生分化,断定中间派别是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排斥一切上层分子、中间势力,只要兵、不要官。他们武断地认为目前中国政治形势的中心,是反革命与革命的决死斗争。

为此,他们无视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反对红军行之有效的诱敌深入方针,主张实行先发制人的进攻战略。在这种进攻战略下,他们反对必要的游击战和运动战,要求阵地战和单纯依靠主力军队的所谓正规rsquo;战等等。在军队建设上,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改造红军的措施:一、实行宗派主义干部政策,改组各苏区党和红军领导机关;二、取消党委集体领导制度,强化政治委员个人决定作用;三、取消红军筹款、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强调红军的任务仅限于打仗;四、反对红军必要的游击性,片面强调正规化,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

王明左倾错误推行的恶果,是鄂豫皖、湘鄂西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和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相继失败,红军遭受惨重损失,部队的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失败,改变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大格局,影响了其他苏区,使长征由局部演变为全局性的战略转移。

两大危机,考验着濒临绝境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谋生存、图发展为主旨的长征随之在中华大地上展开。

标签: 长征

更多文章

  • AD1940年英德不列颠空战介绍 不列颠空战结局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不列颠空战

    在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的私人档案资料中,有这样一幅带有战场背景的宣传照片:戈林站在法国加来海岸的一个高山顶上,对面多佛尔的白色峭壁在远处闪闪发光, 一批批德国轰炸机正向英吉利海峡对岸猛扑过去;机场上,密集排列的"施图卡"轰炸机已做好出发准备, 随时可以升空。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40年9月7日下

  • 英西大海战:打破了西班牙海上的独霸地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英西大海战

    英西大海战简介记载此战役发生在1588年,它体现了王权统治下民族国家的力量,也打破了西班牙在大西洋中一直占据的独霸地位,是英西战争中最重要的海战之一。英西大海战画像英西大海战简介介绍了此次海战的主要背景及简略的作战经过,16世纪前西班牙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成为大西洋的海上霸主,但同时引起了新兴强国英国

  • 红军过草地时到底牺牲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红军

    昨日,“重走长征路”第三路记者来到红原县日干乔大沼泽,红军长征中最艰险的一段路程“过草地”,就发生在这里。1935年7-8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相继从这里经过。如今,红原县最后一位老红军已去世,要想还原这段历史的细节,已经越来越难。红军过草地周恩来

  • 松山战役的结果 松山战役的景象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松山战役

    82团、83团分别向腊勐高地和阴登山发起进攻。先是用飞机轰炸,然后是炮火掩护,最后是远征军冲锋。所有的人都以为昨天的事情会再一次上演时,突然,机枪、小炮、掷弹筒从隐蔽的地堡中喷吐猛烈的火舌,强大的火力网一下将面前的人群,网入血泊和死亡中。阵地上炮弹爆炸后腾起的黑烟,似乎吞没了一切。无数烟柱此起彼伏,

  • AD1945芷江机场保卫战:人力建起的抗战堡垒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芷江机场

    历史从未走远,像一个耄耋老人,在用沧桑的声音给我们讲述着他年轻时的故事。芷江,一座小城、一间小屋、一面牌坊,却浓缩了一部历史。芷江机场保卫战芷江机场:人力建起的抗战堡垒抗战时期,鉴于芷江的地理位置,国民党政府从湘西十余个县征集3.5万民工,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日夜兴工赶修机场。机场边放着的石碾,每个重

  • 不列颠之战背景:德国拟定海狮计划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不列颠之战,海狮计划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钳制住英国皇家空军。于是德国空军元帅戈林集结了德国空空军主力3个航空队和2669架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各占一半,而英国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

  • 吴蜀夷陵之战实际兵力有多少?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7月至222年8月进行的吴蜀夷陵战役,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有关此次战役的许多情况,已经有很多的论著。本文主要就实际参战兵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夷陵之战一、双方参战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吴军方面由两部分军队组成:1、孙权所派遣由陆逊统率的抗蜀军:将领大都督陆逊,兵力50000(《资治通

  • AD1161年采石之战简介: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采石之战

    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征调大军,分四路,企图一举攻灭南宋。金海陵王亮亲率主力,自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出发,首攻宋淮西地区。宋两淮驻军仓皇退至长江南岸,金军长驱直入,进抵长江北岸,打造战船,准备自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渡江。采石之战当时,宋建康府(今江苏南

  • 塔山阻击战:林彪下令要守住无论死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塔山阻击战,林彪

    导语:塔山阻击战时,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曾这样命令部队:“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以一篇《半夜鸡叫》而影响了几代人的战士作家高玉宝,曾亲历了塔山之战。他回忆说,在力量均衡的1948年,交战双方都知道塔山之重。当解放军成功进行塔山阻击战后,国民党军事学者长叹:&ldquo

  • 布匿战争简介 布匿战争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布匿战争

    【战争时间】公元前264~前146年【战争地点】地中海西部【交战双方】罗马VS迦太基【关键人物】汉尼拔【战争背景】罗马源于意大利半岛,原本是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逐渐成为地中海西部地区最强盛的国家。国家的强盛刺激了统治者的侵略欲望,罗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西地中海的迦太基。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