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滑铁卢战役法国拿破仑为何惨败 到底有何不可告人的真相

滑铁卢战役法国拿破仑为何惨败 到底有何不可告人的真相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858 更新时间:2023/12/24 9:02:49

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决战。战役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此战役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滑铁卢战役背景

欧洲第七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15年6月18日,英普联军与法军在布鲁塞尔以南滑铁卢的决定性会战。1815年3月,拿破仑一世由厄尔巴岛返回法国,迅速聚集旧部,进军巴黎,重新称帝,并立即组建军队。反法联盟计划调集70万大军,分路进攻法国。

最早集中的英荷联军和普军首先进驻比利时。拿破仑一世为各个击破敌军,于6月15日率军约12万人进入比利时。16日,进行利尼会战,打败布吕歇尔统率的普军,并随即派兵3.3万人进行追击。18日,威灵顿公爵率英、荷、比利时和汉诺威联军(6.7万人、150门火炮)在滑铁卢附近占领阵地,阻击法军。拿破仑一世于上午11时以优势兵力(7.4万人、252门火炮)率先发起进攻,佯攻联军右翼,主力猛攻联军左翼,但遭到联军顽强抵抗,被迫逐次投入兵力。

网络配图

由于拿破仑一世对联军的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未能突破联军左翼,又把主要突击方转向敌军中部,多次组织正面突击,并逐次投入预备队,未有明显进展。在此期间,法军骑兵虽曾两次突入英军阵地,但因缺乏步兵支援而被击退。傍晚,布吕歇尔率普军赶到战场,联军兵力转为优势,并立即开始反击。拿破仑一世这时已无后备兵力,预定的援军未能赶到。

法军难以抵御,从而全线崩溃,拿破仑一世逃离战场。在这次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人;联军伤亡2万人左右。法军战败后,“百日朝”覆灭。拿破仑一世于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这场战役表明:拿破仑一世对敌情侦察不够,临战前分散兵力,初战不利便改变决心,指挥不果断。威灵顿在进行会战决策、选择阵地、组织防御和协调联军作战方面显示了统帅才能

1815年2月26日夜,拿破仑率领1050名官兵,分别乘6艘小船,于3月1日抵达法国南岸儒昂湾。拿破仑感慨万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士兵们,我们并未失败!我时刻在倾听着你们的声音,为我们的今天,我历经重重艰辛!现在,此时此刻,我终于又回到了你们中间。来吧!让我们并肩战斗!胜利属于你们!荣誉属于你们!高举起大鹰旗帜,去推翻波旁王朝,争取我们的自由和幸福吧!”士兵们在拿破仑的鼓舞下,进军巴黎。沿途所到,不少人欢呼雀跃。波旁王朝派出的阻击部队,因多是拿破仑旧部,所以纷纷归附。3月12日,拿破仑顺利进入巴黎,此时部队已发展到1.5万人。路易十八仓皇逃出巴黎。3月19日,拿破仑重登皇位。

正在开会的反法联盟各国停止争吵,拟定了滑铁卢战役的临时宣言,称拿破仑是世界和平的扰乱者和敌人,他“不受法律保护”。3月25 日,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的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重兵70万准备进攻巴黎:巴克雷指挥17万俄军和25万奥军集结在莱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尔萨斯推进;弗里蒙指挥奥6万撒丁联军集结于法意边境,随时向法进军;布吕歇尔元帅率12万普军、300门大炮在沙罗瓦和列日之间集结;威灵顿将军指挥由英、德、荷、比人组成的混合部队约10万人、200门大炮,驻扎在布鲁塞尔和蒙斯之间。另外有30万人的预备队。

拿破仑也集结18万人应战,他希望6月底能有50万人上阵。遗憾的是,过去参与滑铁卢战役的老将不愿再为他效力,这对法军非不利。

滑铁卢战役过程

拿破仑认真分析了强大的对手,决定以攻为守。先集中主要兵力对付比利时方面的联军,对莱茵河、意大利方面的联军只派少量兵力牵制。同时趁联军尚未会齐,率先打败威灵顿和布吕歇尔。6月15日凌晨3时,他的先头部队进入比利时。16日在林尼将普军击败,这一击厉害却不致命。未被消灭的普军向布鲁塞尔撤退。这里,拿破仑犯了整个一生中最大的灾难性的战略错误,这一错误最终导致他的垮台。虽然他认识到布吕歇尔的军队已被击败并正向莱茵河撤退,但他仍然单纯为了侦察敌情而派出了三万三千人和九十六门火炮,几乎占其可动用兵力的三分之一,尽管他是十分勉强地派出这支兵力的。其实,一个骑兵军再配属一个步兵师是完全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的。拿破仑随即动身前往卡特尔布拉斯,从此,他再也没有见到过不幸的格鲁希。

拿破仑的意图是在滑铁卢战役中以其左翼追击并摧垮威灵顿的军队。由于内伊在6月17日整个上午消极怠战,这一意图大大落空。尽管戴尔隆军已与拿破仑会合,尽管拿破仑已下令向卡特尔布拉斯强行推进,但直到下午二时,拿破仑已抵近卡特尔布拉斯,而内伊的部队依然停在弗拉斯尼斯附近的宿营地。过了一阵子,内伊和戴尔隆才赶到。内伊辩解说他之所以未能占领卡特尔布拉斯是“因为威灵顿全军占领了该地”。事实上,当威灵顿最后获悉布吕歇尔在林尼遇挫时,曾于上午十时,令其步兵撤入滑铁卢以南二英里处,他预先选好的防御阵地。而卡特尔布拉斯的阵地现仅由尤布里奇勋爵的六个骑兵旅组成的后卫据守,每个旅均配属有一个皇家乘骑炮连。

眼看到手的猎物从身边溜走,拿破仑不禁大发雷霆,他一扫上午的沉闷空气,亲自出马进行追击。他身先士卒,催动那头灰色的阿拉伯快马,率领米豪德的两个骑兵师,直奔卡特尔布拉斯。离他最近的一个英军炮兵连(皇家乘骑炮兵G连)以一连串的炮火迎接他。随后,尤布里奇即命令其骑兵旅退往滑铁卢。此时,一场罕见的大雷暴雨突然大作,骤雨倾盆而泻,地面顿成泽国,骑兵只能在修筑的公路上行进。往前走三英里,是热纳普,布鲁塞尔公路在这里穿过一条名为迪勒的小河。英军骑兵开展后卫战阻滞尾追的法军,但阻滞时间不长,法军仍继续追击六英里多路,直至最后撞到圣让山脊威灵顿的炮兵阵地的炮口上才停了下来。

当晚拿破仑在距威灵顿的前沿约两英里的勒凯卢农庄过夜。部队犹如落鸡,吃的也没有了,靠在热纳普背后的公路两旁露宿,苏尔特未就宿营问题作出任安排。18日凌晨二时,一名军官携带格鲁希的一份报告来到拿破仑的大本营,这份报告是四小时以前从耿布劳斯送出的:三万敌军继续退却……普军似分为两个滑铁卢战役纵队:一支很可能已取道华汉走上瓦弗公路;另一支似已直驱佩尔维兹。由此可以推测,其中一部分兵力可能与威灵顿会合,中路的布吕歇尔部队则有可能退往列日。弗劳拉斯战斗以后,有一支普军已取道耶慕尔公路。

格鲁希指挥两个骑兵军经过整整一天的侦察所作出的这份报告并不是十分清楚的。但它还是暗示了至少有部分布吕歇尔的部队试图与威灵顿会合的可能性。尽管当时对这位传令官表示请立即给以答复,并让他把新的指示带回去,但是拿破仑一直毫无动静,直到八个小时后苏尔特才奉命给格鲁希下达了下述指示:皇帝已收到你从耿布劳斯送来的第一份报告。

你仅仅向陛下报告有二支普军纵队穿过索维尼埃和华汉,但我们获悉还有第三支颇为强大的纵队在瓦弗方向穿过热里和让廷。皇帝指示我通知你他现打算进攻在苏瓦纳森林附近的滑铁卢布阵的英军。因此,陛下希望你指挥部队向瓦弗运动,以便向我部进一步靠拢,保持作战联系,沟通我方交通线,驱逐你前面已侵入该方向并可能已在瓦弗附近停步的普军,你应尽快地到达该地。

你应派若干轻骑分队,跟踪你右侧的敌军,以便观察敌人动向,捕获其掉队的士兵。很清楚,拿破仑并未要求格鲁希提供任何增援,他确信普军正在溃逃中,而格鲁希的任务是赶到瓦弗,插入普军与滑铁卢之间。

6月18日上午,雨霁天晴,拂晓前拿破仑与苏尔特外出视察滑铁卢战役战场。他指示前线各军的集结地点为贝尔同盟旅社附近的缓坡前面,与威灵顿的阵地平行,与之相距约一千四百码炮火轻易可抵的射程之内。他下令部队上午九时吃过早饭后完成进攻准备。这项命令用意虽好,但各部队早已无米下锅了,因为运输队还远远掉在后面。

上午八时,拿破仑与滑铁卢战役参谋人员一起在勒凯卢共进早餐,情绪颇为乐观,使他特别高兴的是终于迫使威灵顿交战。他对身边的参谋人员声称:“我们获胜的机会至少是百分之九十,而失败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十。”苏尔特、雷耶和戴尔隆都曾在西班牙半岛与威灵顿交过手,所以并不像他们的领袖那样乐观。由于许多部队尚未展开,加之德鲁奥也报告地面泥泞,火炮无法进入阵地,为此进攻发起时间被迫推迟。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战场上共集中了七万二千人,同时还有二百七十门火炮的支援。这样,与威灵顿的六万八千人和一百五十四门火炮相比,他就占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炮兵方面。由于威灵顿一直但心拿破仑可能试图迂回其右翼,并切断其通往奥斯坦德的交通线,为保险起见,公爵曾特地派出一支一万七千人和二十门火炮的部队据守蒙斯-布鲁塞尔公路上的阿尔以南的一个预备阵地,该阵地位于滑铁卢以西八英里处。公认的战略权威富勒将军曾谴责这次分兵是威灵顿所犯下的“头等大错”。然而,面对拿破仑这样不同凡响的指挥官,威灵顿公爵采取上述防范措施,也许是明智的。

上午十一时,拿破仑给各军军长发布了最后的作战命令:一俟全军下午一时左右按战斗序列部署就绪,皇帝即令内伊元帅发动攻击,夺取交叉路口的圣让山的村庄。为支援这一行动,第二和第六军的十二磅重炮连应与第一军的十二磅重炮连集中使用。上述二十四门火炮向据守圣让山的敌军开火。戴尔隆伯爵应率领其左翼师率先进攻,必要时,由第一军的其余各师予以支援。

第二军应与戴尔隆伯爵并进。滑铁卢战役第一军的工兵连队应准备立即在圣让山上设防。在这项计划里并没有多少富有灵感的招数。它只不过是中世纪式的僵化刻板的战术动作,它试图以密集方阵突破敌军中央。如以此对付马穆鲁克人,也许尚能得手,但用来对付坚固严整而且得到训练有素的炮兵支援的步兵方阵那就注定要失败了。

标签: 滑铁卢战役

更多文章

  • 日俄战争隐藏在历史中的惊人内幕 日俄战争的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日俄战争

    1900年,中国北方闹起了一股暴力排外的运动,史称“义和团运动”,这个运动是好是坏,在此暂不评论。需要指出的是:在义和团运动中,驻黑龙江清军对俄军态度强硬,俄军以“保护中东铁路”为由,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全境。注意:是俄军,侵占了“中国东

  • 苏芬战争简介 苏芬战争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是二战之前,苏联对邻国芬兰的一场赤裸裸地入侵,虽然苏联最终得到了苏芬战争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苏联最终得到的,也是一块被鲜血染红的领地,究竟苏芬战争发生了什么,就由小编详细地介绍给你们吧。芬兰人的历史,在早期颇有一些模糊之处。说起来,芬兰人应该是瑞典人的一支,说的本来也是带有地方口

  • 南宋采石之战是怎么回事 南宋采石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采石之战

    南宋采石之战是怎么回事采石之战为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 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南宋采石之战的背景是什么绍兴和议后

  • 采石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采石之战的评价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的影响是什么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南宋军民在虞允文的指挥下,力挫南侵金军主力,打破了完颜亮渡江南侵、灭亡宋廷的计划,加速了完颜亮统治集团的分裂和崩溃,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采石之战的评价如何采石之战南宋取胜并非偶然。宋军大本营就在建康,离采石三十公里。

  • 采石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采石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采石之战

    完颜亮发动非正义的侵宋战争,遭到金统治区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金宗室完颜雍乘机夺取政权,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亮得到知这一消息更加疯狂南侵。当时,他领兵驻扎在和州鸡笼山,决定于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渡江,再攻建康。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征调大军,分四路,企图

  • 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崖山海战的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中,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中国实现了大统一。唐朝灭亡以后,宋朝虽然实现了大统一,但是格局非常小。而元朝实现的大统一是大格局的,和唐朝一样。多民族的统一性也是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崖山海战结束后,标志着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

  • 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简介 江桥抗战的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马占山,江桥抗战

    1931年11月,在齐齐哈尔南嫩江桥地区,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这是自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阻击战。江桥抗战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辽宁、吉林后,又迫不及待地图谋侵占黑龙江。黑龙江省省长兼东北边防副司令万福麟正随张学良在北平,黑龙江

  • 明缅战争与清缅战争的历史比较异同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缅战争,清缅战争

    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发生在十八世纪末,当时中国清朝与缅甸贡榜王朝之间由于领土问题和对资源的控制问题上产生分歧,矛盾越积越多,最终爆发了清缅战争清缅战争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由缅甸贡榜王朝首先发起,他们在1762年的时候侵入了中国云南地区。早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贡榜王朝已经做了很多影响两国和平的事情,他们频

  • 从硫磺岛战役的照片看战争的残酷 硫磺岛战役老照片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硫磺岛战役

    硫磺岛位于西太平洋上,二战期间,这里曾爆发了著名的硫磺岛战役。该战役中,美军死伤近两万五千人,是二战中唯一一次死伤人数超过日军的战役,后人也称硫磺岛战役为“太平洋的绞肉机”。6名美军士兵把国旗插在硫磺岛最上端的一幕,被美联社的随军摄影记者乔·罗森塔尔拍下,成为太

  • 湘西会战的战役经过 湘西会战结局 湘西会战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湘西会战

    从1945年4月9日开始,6月2日结束,历时55天。主要战场绵亘洞庭湖22西南,包括常德、益阳、湘潭、邵阳、零陵、东安、新宁、武冈、洪江、芷江、辰溪、溆浦、沅陵、安化等地区。共毙伤敌人28174人,俘敌247人。湘西会战这是一次胜利会战。其取胜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湘西地形对中国国民革命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