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后世对司马颖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司马颖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3/12/17 9:48:40

司马颖(279-306),字章度,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晋惠帝司马衷之弟、晋怀帝司马炽之兄、晋愍帝司马邺之叔父。《晋书》卷59列传第二十九中将他和其他的7个宗室藩王合传,故史称为西晋“八王”,成都王司马颖便是“八王之乱”其中一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康十年(289),封为成都王。元康九年(299年),因结怨于贾谧,外放为平北将军,镇守邺城。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后,联合齐王司马冏传檄讨逆。太安元年(302年),面对齐王司马冏专权,联合河间王司马颙起兵反对。太安二年(303年),联合司马颙合谋害长沙王司马乂,迫使东海王司马越退出,自领丞相、皇太弟,达到权力顶峰,遭到大将军王浚与司马腾讨伐,带着晋惠帝逃离冀州。太宰司马颙执政,废其皇太弟之位,遣回成都。光熙元年(306年),兵败,随顿丘太守冯嵩押入邺城,为范阳王司马虓长史刘舆矫诏赐死,年仅二十八岁。

轶事典故

何得无礼

有一回,贾谧与皇太子司马遹下棋,两人互不服输,结果争吵起来。当时,司马遹叔父司马颖也在场,见此情形,对贾谧大声呵斥道:“皇太子是国家未来君王,贾谧你怎敢如此无礼!”

知天命不

镇邺守将范阳王司马虓突然毙命,而狱中的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地却素有威望,司马虓长史刘舆见此情势,生怕司马颖的存在将可能引发骚动,便秘不给司马虓发丧,为了解除后患隐忧,又令人装扮成台使,诈称得晋惠帝诏书:夜里赐死司马颖。当晚狱中看守叫田徽,司马颖就问他:“范阳王死了没有?”田徽答:“不晓得。”司马颖再问:“你多大了?”田徽答:“五十。“司马颖又问:“知道什么是天命吗?”田徽答:“不晓得。“司马颖叹息道:”我死以后,天下能安定呢还是不能安定呢?自从我被放逐,至今三年了,身体及手脚都没洗过,取数斗热水来!“他的两个儿子见此情形不禁嚎啕大哭起来,司马颖唤人把二子带走。于是头朝东、披散着头发睡下,让田徽缢杀自己,死时年仅二十八。

历史评价

孙惠《为东海王讨成都王檄文》:颖禀性强暗。增崇位号。阿比奄官。专任孟政(政当作玖,即孟玖),遂使恣睢。杀活由己。疾谏好谗。小人满侧。官以贿成。位以钱获。囚以货生。狱以币解。百官卷舌。朝野隐伏。案颖之罪,书记未有。祸甚叔带,逆隆鲁桓。为子则不孝,为臣则不忠,为弟则不顺,为主则不仁,四恶具矣。豺狼之性。有甚无悛。

刘渊:①殿下武皇帝之子,有殊勋于王室,威恩光洽,四海钦风,孰不思为殿下没命投躯者哉,何难发之有乎!王浚竖子,东嬴疏属,岂能与殿下争衡邪!②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

陆机: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既感全济之恩,又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

司马虓、司马楙、周馥:(司马颖)受重之后,而弗克负荷。‘小人勿用’,而以为腹心。骨肉宜敦,而猜佻荐至,险诐[bì]宜远,而谗说殄行。(《晋书·司马虓传》)

司马虓:成都王失道,为奸邪所误,论王之身,不宜深责。且先帝遗体,陛下群弟,自元康以来,罪戮相等,实海内所为匈匈,而臣等所以痛心。今废成都,更封一邑,宜其必许。(《晋书·司马虓传》)

诏曰:“……成都王颖温仁惠和,克平暴乱。……”

诏曰:“……成都王颖自在储贰,政绩亏损,四海失望,不可承重,其以王还第。

史臣曰:颖既入总大权,出居重镇,中台藉以成务,东夏资其宅心,乃协契河间,共图进取。

赞曰:章度勤王,效立名扬;合从关右,犯顺争强,事穷势蹙,俱为乱亡。

标签: 历史司马颖西晋

更多文章

  • 司马遐:晋武帝司马炎第十三子,他为何遭到当时人的指责?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司马遐(273年―300年),字深度,晋武帝司马炎第十三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弟,母陈美人,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咸宁三年(277年),受封清河王,出继叔父城阳哀王司马兆。后历任右将军、散骑常侍、前将军。晋惠帝继位后,进位抚军将军,加任

  • 历史上第一个变法的人是谁 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变法

    对古代变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变法第一人的结局如何?古代各国的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因为变法必然会触犯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所以变法者往往难以得到善终,商鞅、吴起等人无不死于非命。但你了解史上第一个变法的人是谁吗?他的结局是什么吗?说起战国时期的变法,要从魏国的李悝【

  • 李陵身为将门世家之后 李陵为何会投降匈奴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李陵,汉朝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陵投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李陵为什么投降匈奴?是贪生怕死还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李陵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后世对李陵的悲剧争议非常大。有一些人认为李陵贪生怕死而且还投降于匈奴,这是非常耻辱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李陵的下场表示非常同情,而且认为李陵的悲剧另有隐情。

  • 曹植病逝于其封地后,曹植之子曹志将他葬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曹植,曹志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少有文才,善为诗文。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有成就的作家,诗歌、辞赋、散文皆有杰出贡献,被文学评论家钟嵘称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下曹植的《洛神赋》,被公认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作,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图》就取材于这篇名赋。东

  • 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他在文艺上有哪些成就?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曹植,文艺

    曹植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

  •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继承王位,而放弃最爱的儿子曹植?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曹操,曹植

    世人了解的曹植,大都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而其兄曹丕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弟迫害不已。曹丕当然心狠手辣,两兄弟争夺太子之位十来年,哪里还有什么兄弟情分,都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掉

  • 如何评价司马攸?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司马攸,西晋

    司马攸,字大猷,小字桃符 ,西晋宗室、书法家,晋文帝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攸生性温和聪慧,有治理才能,因伯父司马师无子而被过继给他,袭封舞阳侯。西晋建立后,封齐王,历任骠骑将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所任颇有

  • 在三国这个乱世时期,为何说司马徽还在诸葛亮之上?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司马徽,诸葛亮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古至今,有大才者数不胜数,由于历史原因和个人性格,很多大才都名声不显,但是他们的能力却堪称妖孽,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必定震惊世人,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无数大才频频出仕,最著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不出草庐便知天下事,隆中对为刘备奠定基业,诸葛亮之才近乎妖孽,被人誉为“第一谋士”,但

  • 永璂可是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为何因母亲被乾隆冷落了?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永璂,乾隆

    乾隆皇帝膝下曾有17个儿子,但是却几乎个个的结局都很悲惨,其中有一个最为无辜的皇子,就是乾隆的十二子永璂。乾隆曾经有意立五个皇子为太子,二子永琏,七子永琮,五子永琪,十二子永璂以及十五子永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隆的第一个孩子因为被乾隆吓死,二子永琏和七子永琮都是乾隆的嫡

  • 朱元璋对贪官自然不会手软,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态度?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朱元璋,贪官

    在中国历史上贪官可谓层出不穷,大多数有作为的皇帝对贪官都毫不手软。历史上最恨贪官的皇帝就是是朱元璋,他一生所杀的贪官数量堪称历代之最。朱元璋出身贫民,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参加红巾军征战半生终于夺得天下。正由于出身贫民,所以朱元璋体恤百姓而痛恨贪官。朱元璋查处的这些贪腐案件中,郭桓案就是一个例子,下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