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王安石为什么要贬低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

王安石为什么要贬低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211 更新时间:2024/1/23 21:16:35

安石为什么要贬低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一事一记,互不连贯,最简的记载仅一个字,反映了早期编年体体例的缺陷。《宋史•王安石传》记载安石“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因此,史学史上向有王安石斥《春秋》为断烂朝报之说。

《宋史》的记载并非无中生有,南宋绍兴进士周麟之在《春秋经解》跋中曾记道:“先君传《春秋》于孙先生,尝言王荆公初欲释《春秋》以行于天下,而莘老之书已出,一见而忌之,自知不能复出其右,遂诋圣经而废之,曰‘此断烂朝报也’,不列于学官,不用于贡举云。”周麟之所说的孙先生即孙觉(1028—1090),高邮(今属江苏)人,字莘老。

早年与王安石友善,后因反对青苗法被黜。他少学于经学家胡瑗,为胡瑗千余弟子中的佼佼者,著有《春秋经解》。周麟之认为,王安石是妒忌孙觉的书早出,自觉无法超过他,所以才诋毁《春秋》,并利用手中的权力,使之不能列于学官。后世认为王安石废经斥《春秋》的议论,皆本于此。

但是,周麟之的说法有许多不合情理之处:首先,王安石若妒忌孙觉,诋毁他所作的《春秋经解》就足够了,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诋毁士大夫奉为经书的《春秋》呢?舍其易而为其难,王安石怎么会去做这种愚者不为之事?其次,《春秋经解》是孙觉的晚年之作,孙比王安石小七八岁,去世又晚于王安石好几年,王安石怎能看到他的晚年作品,又何从妒忌?其三,王、孙二人私交甚好,王安石行新政,将孙觉援以为助;后虽因具体见解不合,但并未反目成仇,王安石谢政归金陵,孙觉前去探望;王安石去世后,孙觉还亲自作诔祭奠他,这样的交情,怎会有相忌相斥之事?

清朝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认为:王安石“甚尊信《春秋》,而亦不尽废《传》”。《临川文集》中多处把《春秋》与《诗》《书》并提,并常引述《春秋》大义,安石本人还著有《春秋左氐解》,怎么会贬斥《春秋》呢?至于《春秋》不列于学官,一方面是由于王安石认为:“《春秋三传》既不足信,故于诸经尤为难。”(《答韩求仁书》)这一原因,连王安石的政敌杨时也是承认的,他在《春秋经解》序中说:“熙宁之初,崇儒尊经,训迪多士,以谓三经异同,无所考证,于六经尤为难知,故《春秋》不列于学官,非废而不用也。”

正因如此,王安石平日遇到有人向他请教学问,都很乐意回答,唯独问及《春秋》与《易》不答,他认为此二经微言大义,奥衍难解,一旦领会错了,必当谬以千里,因而不敢臆说,这正是王安石治学谨严之处。另一方面,王安石认为:“三经所以造士,《舂秋》非所以造士之书也。学者求经,当自近者始,学得《诗》,然后学《书》,然后学《礼》,三者备,《春秋》其通也。”(陆佃《答崔子方书》)既然《春秋》不是学者学经的入门之书,不列于学官也是合情会理的。

那么,“断烂朝报”之说到底有没有呢?有的,但那是有特定含义的。王安石的学生陆佃、龚原都钻研《春秋》,前者著《春秋后传》,后者有《春秋解》,遇到疑难之处讲不通,他们就自以为是阙文。王安石不同意他们的做法,曾笑着说:“阙文若如此之多,则《春秋》乃断烂朝报矣。”意思是批评他们不去刻苦钻研经文的正确涵义,却随意用阙文来自欺欺人。

这话实是尊经而不是诋经,是褒奖而决非贬斥。宋人林希逸说:“今人皆以‘断烂朝报’为荆公罪,冤矣。”(《慮斋续集•学记》)尹焊也叹曰:“介甫未尝废《春秋》,废《春秋》以为断烂朝报,皆后来无忌惮者托介甫之言也。”(同上书引)王应麟、朱彝尊、全祖望等学术大家也都曾有考证,为王安石此“罪”鸣冤叫屈。然而,现代不少学者却仍沿袭旧说,在文章、课堂上一再介绍这一说法。看来,王安石究竟有无贬《春秋》,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说。

标签: 历史王安石北宋

更多文章

  • 茶在有有救的历史,那么工夫茶有哪些特别的器皿?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中国,工夫茶

    “工夫”一词,在潮州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工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工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潮州

  • 唐宋两朝的首饰有何区别?首饰是唐宋女性命运的关键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唐宋,首饰

    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都十分繁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以后,中国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一方面,它吸收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化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它也传播了自己文化的一部分精华,这导致了这一时期多元丰富的文化融合。一、唐宋文化

  • 在真实的历史上,“单刀赴会”的主角是大名鼎鼎的关羽吗?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单刀赴会,关羽

    “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早把这九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一曲《单刀赴会》,唱得是气势豪迈,令人热血沸腾!汉寿亭侯关羽也因“单刀赴会”而名垂青史。不过,关羽

  • 海洋创伤弧菌是什么意思?为何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海洋,创伤弧菌

    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海鱼、牡蛎、螃蟹、贝类和鲸体等海洋生物都有可能携带该细菌。3~11月份是创伤弧菌最佳生长繁殖季节。感染该菌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多数病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75%。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创伤弧菌为非

  • 茶在的历史很是悠久,工夫茶的“工夫”一词怎么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中国,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艺,别称潮汕工夫茶,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带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

  • 历朝历代有哪些拥有“文正”谥号的文人?他们分别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谥号,文正

    在古代封建社会,自唐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文人踏入仕途后,都梦想得到“文正”的谥号。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却看得非常重,不会轻易把这个谥号给人。千百年来,得到谥号“文正”的文臣仅有30人,而且个个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人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从《逸周书·谥法解》

  • 茶在的历史很是悠久,那么工夫茶最早起源于何时?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中国,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散条形茶瀹(yue)泡法的范畴,是瀹饮法的极致。自唐代韩愈被贬到潮州后,邹鲁之风开启。现可见最早的有

  • 茶叶在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工夫茶应该怎么冲泡?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中国,工夫茶

    工夫茶分福建、潮汕、台湾三个派系,福建喝铁观音比较多,潮汕喝大红袍、单枞茶比较多,台湾则喝冻顶乌龙比较多。但是从冲泡方法上来说,三者是共通共融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水分三等品工夫茶既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也有不少讲究。潮州工夫茶从水质、器皿到冲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冲茶自然

  • 饮食礼仪是怎样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饮食礼仪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饮食的座位礼仪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我们国家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讲究礼仪。饮食文化又是我们国家悠久历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礼”中,记载了很多关于饮食的礼仪,其中有不少一直沿用至今。良好的饮食礼仪,不仅体现一

  • 对于“孝”,孔子有着怎样的主张?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孔子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孔子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孝”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孔子的“孝”是以“仁”作为基础的。孔子的“仁”是一种内在道德素养,表现出来就是爱人。按照孔子的思想,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才有可能推己及人,爱更多的人。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孝”的思想中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