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张骞作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北方的匈奴为何要囚禁他?

张骞作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北方的匈奴为何要囚禁他?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31 更新时间:2024/1/24 11:46:39

作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令人不解的是,匈奴为何要囚禁张骞?作为东西方文化的纽带,匈奴曾经扣押他很久。扣押期间他曾出逃,但是逮到他之后匈奴单于并没有杀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为瓦解张骞斗志 对其施美人计

历史学者告诉我们的是,张骞带了一百多名士兵进入匈奴境内,并且想去联合匈奴的仇敌月氏人,彻底打败匈奴。

但匈奴人没有杀他,只把他扣留在匈奴境内,还让他娶了貌美的匈奴贵族女子为妻。这在现在的一些人看来,是匈奴人对张骞实施美人计,为了瓦解他的斗志。

历史真是这样的吗?更令人不解的是,十多年后张骞逃出,终于去了月氏,返回时又被匈奴捉住,这一次还没有杀他,让他再次逃出,回到汉朝,成为开通丝绸之路、传播中华文明的第一位使者。

2、神剧中 编剧们臆想的历史

解读历史有很多种方式,一种是相信专家学者的描述,不假思索,全部接受;一种是对专家学者的描述产生质疑,开动自己的脑筋,想些问题。还有一种,是影视历史剧编剧们的专利,根据需要想象出当时的历史并且表现出来。实际上,他们确实在作品里写到了匈奴人两次不杀张骞的事情。

看过长篇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人,会接受其中的一段情节:匈奴人首次捉获张骞时要杀他,张骞口中大喊,“我是通商使者,杀我冤枉”。这是编剧们的历史臆造。不要说匈奴单于不相信,就是相信了不杀他,按汉律张骞回国后也会被以“辱使命,丧国格”

处斩。因为像张骞那样大呼小叫,会成为让单于讥笑汉王朝的外交丑闻。

在另一部影视剧中,有匈奴人第二次捉住张骞却没有杀他的一段对话。单于说,“寡人完全应当将你斩首。”张骞急忙跪伏在地:“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请大王开恩。”单于咳嗽了两声,气喘吁吁地道,“我老了,活不了几天了,这辈子杀人太多,现在不会轻易杀人了。念你临去西域前还能给寡人留书谢罪,的确是个忠厚老实、诚实有信之人,朕今免你一死。”

这当然也是编剧们臆造的历史,还大胆编造出张骞第一次逃走时“留书谢罪”的故事,用第一个谎言弥补第二个谎言。好在现在的影视剧观众,有了许多年观剧经验,再也不会相信那些历史神剧的情节了。问题是,对于“匈奴人为什么不杀张骞”,历史书籍不予记载,历史学者不去研究,历史影视剧不可相信,大家又有什么办法理解这件事情,作出正确解读,哪怕仅仅是接近了正确?只要想,办法还是有的。

3、单于大怒 也没敢杀他

第一种办法,我们来看看,匈奴都杀过哪些汉朝文武官员?这样我们或许可以知道,张骞是不是在应该被匈奴杀掉的名单里。

匈奴第一次捉获张骞是在公元前139年。此前历史中,文献中还没有见到匈奴杀死被俘获汉朝文官武将的记载。直到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陈兵十八万,夸耀于匈奴边境。使者郭吉进入匈奴,有匈奴官员为其指引,让他见了单于。见面后,郭吉用刺激性的言语羞辱单于,单于大怒,将主管引见的匈奴官员杀掉,但也没敢杀死汉朝使臣,只是把他扣留了,不放他回来。

匈奴人确实杀死过一名汉朝使臣,已经是捉获张骞九十多年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匈奴分裂为南北两支,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郅支单于逃到很远的地方,斩杀了汉朝使节谷吉。后来,驻守边境的汉朝将领陈汤和甘延寿,没等奏请皇帝批准就发动攻击,长途奔袭,杀死郅支单于,灭了北匈奴。他们给朝廷的捷报上写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句,后来作为表现汉民族气势的豪言壮语,广为流传。

4、张胜参加密谋 苏武常惠被扣押

第二种办法,我们来看看,匈奴对他们捉获的那些汉朝文武官员都怎样处置,这样我们或许可以知道,张骞没有被匈奴杀掉,是不是属于偶然和侥幸?

苏武牧羊的传说流传了两千多年,并且比较可信。

据说,汉朝与匈奴双方都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十余批汉朝使节,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作为回报。但在公元前100年,新一任单于即位,送还了之前扣押的汉使。汉武帝也派人送还被扣留的匈奴使者,苏武、张胜与常惠就是一路护送的汉朝使臣。

正当他们完成使命准备归国之际,匈奴国内发生了密谋绑架单于母亲前往汉朝的谋反事件。由于张胜积极参与了密谋,苏武、常惠就被匈奴扣押。后来,又有汉朝使臣到达,常惠悄悄见了汉使,还编了一个故事,说汉朝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有帛书,上面写着苏武等人被放逐北方湖泽之中,让汉使以此责问单于。这样一来,苏武和常惠终于在被扣押十九年后回到故国。

最初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了几句就被施以宫刑那件事,他宁可忍受宫刑也要写完《史记》,宁可受到宫刑也要替李陵仗义执言,这其中会有什么样的历史真相?

5、深入匈奴境内 李陵被俘

李陵有勇有谋,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境内,大战单于主力部队。在单于被打得狼狈不堪,正想率军撤退之前,有汉军叛变士兵说出李陵即将弓箭用尽,军粮断绝的内情,于是单于又将李陵官兵层层围困起来。后来,李陵杀了他的战马,把马肉分给四百多个士兵,让他们突围,自己带十几个人从相反方向引开敌军。再后来,那十几个人大部分战死,李陵被俘。

那时候,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比较奇妙,交战双方的被俘者一般不会杀掉。有了机会,被俘的人还会逃回故国,再被俘也不杀掉,还有再次逃回的机会。即使是投降受到重用的双方将官,已经得到对方重用,也有以后逃回的。当年说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朝廷,与李陵没见过面的司马迁,从李陵先前为人称颂的个人品质,推断出一点,即使李陵投降,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但李陵的命运很惨,一直到二十多年后死去,不能回到故国。这有几个原因,一是耽误了为他运送粮食和弓箭的赵广利是皇帝的大舅哥,不能承担罪责;二是有人故意造谣李陵投降匈奴,还说他训练匈奴军队与汉朝打仗;三是汉朝皇帝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子,李陵已经无国可返,无家可归。

6、唱别歌 李陵、苏武头发已白

算起来,李陵兵败被俘的前一年,苏武扣押于匈奴,他们都娶了匈奴女子为妻,嫁给李陵的是单于的女儿。李陵没有苏武那样餐风宿露的辛苦,但一直讲究民族气节,不肯为匈奴训练军队,也不肯带兵进犯汉朝。苏武被扣押十九年后就要回国了,李陵为苏武置酒饯行时,唱了一首《别歌》,“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颓。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他与苏武的头发都已经白了,唱了以后就一齐流泪。

这样看来,又有了一个问题:匈奴对他们捉获的那些汉朝文武官员,不管是否投降都没有杀掉,最严重的就是扣押,怎么会杀掉张骞呢?

因此,张骞被匈奴捉获在公元前139年,汉王朝与匈奴国仍然是友邦关系,双方实行和亲政策,互通关市,互派使者,维持着至少表面上友好的局面。所以,匈奴人根本就不会杀掉张骞。

标签: 历史张骞匈奴

更多文章

  • 北宋面积和秦朝面积差不多 北宋为何不算大一统王朝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秦朝,宋朝

    对宋代和秦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的面积和秦朝不相上下,为何不能算是大一统王朝?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王朝。在疆域规模上,北宋基本一统了华夏地区,在面积上和秦朝相当;在经济上,达到了中国古代王朝的高峰;在文化上,市民文化空前繁荣,思想活跃。然而,如此一个昌盛繁

  • 八旗兵堪称清朝最好的“精锐部队”,他们后来是怎么衰落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八旗,清朝

    如果说中原君主是圈中狼,那么以铁骑起家的游牧民族应该不属于这个种群。然而中原王道虽说对外不威武,但在“入内同化”方面却拥有“奇效”,塞外夷狄一旦进了中原,“着了此道”,其退化速度比当初他们战胜的中原部队还快。那八旗铁骑是怎样丧失战斗力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譬如所向披靡的

  • 探索大禹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大禹,上古四圣

    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轶事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

  • 舜帝:上古四圣之一,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上古四圣”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舜: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姚姓,名重华,建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为五帝之一。帝舜

  • 粟就是今天的小米,南宋时期士兵们为何“遗弃粟米山积”?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南宋,士兵

    有史料记载:“遗弃粟米山积”,而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粟,就是今天的小米。为什么南宋时期士兵们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则记载显然比较极端,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先来说说两个疑问,一是绍兴末年为何宋军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之人哪里去

  • 纵观尧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尧,上古四圣

    尧,又称唐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上古四圣之一。 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 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 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

  • 皋陶:上古四圣之一,以正直闻名天下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说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 一职,以正直闻名天下。相传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

  • 王子带:周惠王姬阆之子,曾发动子带之乱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王子带(公元前672年─公元前635年),姬姓,名带,亦称叔带、太叔、太叔带。因受封甘地(今河南洛阳南),谥号昭,故又称甘昭公。他是周惠王姬阆之子,周襄王姬郑异母弟,母为惠后。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649年,周襄王因王子带召引戎人侵犯周都之故,派兵讨伐王子带,王子带于是

  • 古代娶妻和纳妾相比 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娶妻

    对古代娶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娶妻、纳妾有何差别?第一、什么是娶妻、纳妾、收房?古代人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为此有一套完整的妻妾体制。男人可以娶妻、纳妾、收房。娶妻,只有三媒六证,八抬大轿从正门抬进来,才是娶妻。《红楼梦》里,贾政的妻子王夫人,也就是贾宝玉的妈,才是坐

  •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之后,为何会有“泥马渡康王”的传说?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宋高宗,泥马渡康王

    大凡开国帝王,都会有不同于常人的传奇,人们由此对他们“真命天子”的身份确信不疑,赵构也不例外。南宋高宗赵构“泥马渡康王”的传说,这个传说明显有为神化南宋政权,制造赵构自立为帝的合法性的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相传北宋靖康三年,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后,掳徽、钦二帝北撤,将二帝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