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朝自万历皇帝以来,财政如何出现困难甚至入不敷出?

明朝自万历皇帝以来,财政如何出现困难甚至入不敷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22 更新时间:2024/1/22 6:08:33

明朝自万历以来,财政出现困难,入不敷出,根据《万历会计录》记载,万历六年期间日军事开支到达58.6%,财政赤字到达45万两之多,赤字率在2.5%左右。

当临时军需要增加开支,就会进行增额摊牌,如果税收不顺利,就会造成军饷的拖欠,也就是欠军队的饷粮官员的俸禄。所以晚明时期,辽东军常年欠饷,物资匮乏,训练不足成为常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明朝财政崩溃的根本原因

对外战争穷兵黩武支出过大?白银进口减少,货币体系崩溃?铜生产匮乏?纸币的发行导致通货膨胀?这些都不是原因,自古至今,比明朝穷兵黩武的朝代很多,比明朝挥霍无度的朝代更多,那么明朝货币体系是怎么崩的呢?

首先,暴力机器对货币流通的干预力下降

明朝是个比较虚伪的朝代,虽然不是儒学思想大行其道的时期,却是一个把儒学的劣根性,运用得最虚伪的历史时期。

嘉靖,万历,天,崇祯,这些皇帝都是聪明人,并非他们无能,而是皇权对民间经济活动掌控能力太微弱,甚至堵不住朝臣的悠悠之口。

嘉靖要禁私铸劣钱,一个罢市就能让禁令不了了之。万历要征收矿税,闹得鸡飞狗跳,官员鼓动市民打死收税人员,人各种丑化,万历顶着臭名,心劳力瘁,最后二十多年也不过才收了几百万两而已。

饱读诗书的大臣天天嚷嚷着要屯田,然而真正要屯田,没人敢放手实施,怕被辱骂,甚至会因此被骂为“投献”,是献媚国家,是品格低下的表现。

董应举自述为了屯田,面对地方官员的刁难阻挠,忍气吞声,“虽唾面受侮,怡然甘之”,“自傕舆皂,自给材官,买地纳粮,无异庄长。”

地方官则愈加气焰嚣,“指屯地为投献,虐屯佃以非刑”。

其次,过度民主的表象

根本原因是从朝的程朱理学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削弱君权,到明朝,皇帝对朝臣的影响力,和国家暴力政权对货币市场的掌控力都在削弱。这就造成了明朝看起来是“礼仪之邦”,人们都衣冠楚楚,十分有君子大国之风。

明朝时期,社会呈现“过度民主”,然而却在有战事时,无法迅速转型成军事专制状态,这就造成了无法像清朝那样,通过军事暴力政权直接征税,直接调配物资,导致战场失利。

战场失利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财政系统的崩溃,前者并非后者的原因,而是结果。所以并非哪个皇帝是废物导致了明朝财政的崩溃。

二、铜币的减少和私人铸币

在古代国家发行货币不是单纯市场行为,而是靠国家机器的暴力,保证货币的信用,除此之外国家对物资流通也要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否则货币会因为通胀而贬值。而明朝不仅仅是崇祯一朝,从洪武之后,政府对货币的掌控力就微乎甚微了。

嘉靖似乎是明代权力比较大的皇帝,要禁铸私钱,结果是每次严禁喊得震天响,但别说禁止,就连最后嘉靖禁止私人铸造劣质的铜钱都没做到。

过去私造假钱,至少造得还和真钱差不太多。而嘉靖时造假钱,造的粗劣至极,造的人肆无忌惮,用的人也毫无疑虑,反倒是质量更好的明官府造的制钱和过去朝代的钱币流通受阻,这真是劣币驱逐良币了。

三、明朝如做才能翻盘

我们先拿宋朝的赋税制度举个例子,看一个小国,能将财富扩展到什么程度?

“北宋时,两税尚占56%,但至南宋,已降至20.4%和15.3%。与此同时,商税急遽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而包括商税在内的非农业税,也就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北宋皇祐治平年间,商税比重不过40%左右,及南宋绍兴、乾道之交,仅茶盐榷货一项即占49%,连同经制钱、总制钱,非农业税达79%强。而至淳熙、绍熙年间,茶、盐酒等坑冶榷货已达56%强,加上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非农业税更达84.7%”。

我们知道,明朝的领土面积,人口数量都远远大于南宋,仅仅盐、酒、茶三项的消费更远大于宋朝,然而南宋政府从中获得的收入接近5000万两白银的价值,而明朝政府却只有300万两不到。

明朝是货币经济十分发达的朝代,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市场十分繁荣,各项商业制度也比较完善。而南宋是个小国,偏安一隅,地少人少,为什么明朝政府反而不如南宋富呢?明朝如何能翻盘呢?

1、屯田

我们来看一下明朝屯田的收入如何,如果实行屯田,能否让税收至少赶上南宋?

“(天启)三、四两年,屯本止用二万六千三百两耳,而子粒变价三次还部一万四千两,米麦高粱兑运约可六万二百二十三石,两年兑脚供衙门及辽膳起送、举贡盘缠、州县钱粮各项一万八百四十六两,皆从屯出。合上还部兑运一切诸费,已有六万四千两,以抵二万六千三百屯本,几再倍矣,臣无才能,止知爱惜帑金,只知坚忍就事。”(董应举《三年报竣两局疏》)

屯田百分之七十的收成是归佃农所有,只有百分之三十作为屯田收入,还要给地方缴纳各种赋税杂役费用。屯田以十八万亩计,用屯本算二万六千两,得收益算六万四千两,扣取成本,纯利润为3万8千两,平均每年为1万9千两。

实际按万历时期丈量,明代耕地面积是超过11亿亩的。农民完全可以承担,如果农民正常交税,政府就会捞到很大的油水,打仗的时候也就游刃有了,不必像乞丐一样乞讨,弄得狼狈不堪了。

2、私盐

盐明代私盐横行,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十二郡,无一人食官盐。如能禁止私盐,明代一年可以得一千多万两白银的收入:“私盐既绝,引可增十倍,岁所入千余万矣,此三法简易易行,只在行法须严。”如真严格实行盐业专卖制度,适当抬高盐价,仅食盐一项收入可达四千万两白银。

3、茶税

茶叶是百姓必须的消费品,但需要量又有弹性:“寡需则量增其价而不为虐。” 国初在南直隶严禁私茶,所以南直隶的茶税收入有六十余万之多。

以晚明人口比明初增加五倍计,茶叶消费量增加五倍,晚明若严格实施茶叶专卖制度,则榷茶收入至少2000万两白银。

4、酒

北宋光是酒课的一年收入就可达到相当于晚明一千四百九十八万两白银的程度。而晚明人口至少北宋两倍以上,酒类消费规模可能还超过两倍。则以最保守估计,如果明代实施类似宋代那样严格的国家专卖制度,榷酒一项的收入至少可达3000万两白银的规模。

标签: 历史明朝财政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这位开国帝王,在死前为何一直问:“燕王来否”?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朱元璋,燕王

    明太祖朱元璋白手起家,从一个乞讨的小和尚,做到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所以他非常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江山。对于继承人的问题,向来非常重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明确遵循着儒家“立长不立幼”的思想,把皇位传给了已亡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但是这一

  • 樱桃即樱桃,其在现代主要的栽培品种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樱桃,中国

    樱桃即中国樱桃,品种近百个,其主要的栽培品种有哪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鹰紫甘樱桃又称大鹰嘴,产于中国安徽太和。树形直立,树势旺盛;果较大,卵圆形,先端有尖嘴;果柄细长,果皮较厚,易与果肉分离,完熟后的果为紫红色,鲜艳。果肉黄白色,汁多味甜,离核,品质优。5月上旬成熟,供

  • 为了保证不被下毒,皇帝使用的餐具有着怎样的讲究?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皇帝,餐具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于“吃”这件事的深爱,深刻可是到了骨子里,历朝历代的皇帝更不例外。天之骄子,万人之上,对于吃这件事比起凡人更不能懈怠。除了考究其菜色和味道,“试毒”更是一道重中之重的关卡!或许你会问:皇宫里这么森严,试毒真的有必要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惊人的事实却

  •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这么多,刘邦一介亭长为何能脱颖而出?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秦末,刘邦

    汉朝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汉朝时期通过和外族的频繁征战,确立了以汉族为核心的、有区别于其他文明的中原政权,由于汉朝文明程度较高,在华夏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提到汉朝,必然要提到其开国功

  • 李世民都已成为太子了,为何还要逼李渊提前禅位于他?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李世民,李渊

    无论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都是能力极为突出的人。我们之所以在史书中,看到李建成这么弱鸡,是因为李世民登基后,担心自己弑兄杀弟的事迹被记录下来,所以要看史官的记载。史官没办法,只得删改一番后,呈给李世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开了一个坏头,从此以后,史书已经渐渐失真。而李世

  • 炼丹在古代非常流行,那么方士用哪些材料制成“仙丹”?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炼丹,古代

    无论是在古装电视剧中还是在史书中,炼丹这种行业在很多朝代还是非常流行的。古代再贤明的君主,对仙丹都非常痴迷,秦始皇让人去外边找长生不老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最后也迷上了这种东西,千古明君的李世民太宗皇帝,最后竟然也对仙丹无比痴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靖皇帝将炼丹和权术结合在

  •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汉朝的皇后为何总是能“后宫干政”?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皇后,后宫干政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的象征,君临天下。而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漫漫历史长河中,不乏有许多杰出的皇后,她们不单是作为皇帝正妻,统领后宫佳丽,更是参与朝政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这被后世称为“后宫干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死后,其后呂雉便开始了夺权之路。

  • 柴进作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上梁山之后为何没进核心圈?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柴进,梁山

    小旋风柴进没上梁山之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自己的庄上聚集着好多庄客,犯过事的人只要来投奔他,柴进无有不纳,不仅管吃喝,还送盘缠。在江湖上,小旋风柴进的名气确实是响当当的,宋江在杀死阎婆惜之后,无处可去,还在柴进庄上避过难。林冲、武松等好汉都曾经在走投无路路的时候受到过柴进的礼遇,林冲甚至等于是柴进救

  • 都说“秦晋之好”,晋国为何却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阻碍?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晋国,秦国

    许多人都听说“秦晋之好”这个成语,说的是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的关系非常亲密,两国之间多次联姻,建立起了盟友的关系。可是许多人并不了解,在秦国发展的过程中,晋国成为秦国最大的阻碍,双方多次交战,而秦国败多胜少,其东进中原战略遭到遏制。那么,晋国和秦国之间有哪些恩怨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之后,他是怎么对儿子说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司马懿,诸葛亮

    三国演义到了后期,也就是三个国家基本上都成型以后,这时候戏份比较多的,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俩彼此对于对方行为、心理和习惯的了解,可能比他们自己的亲人还要熟悉。当时为了完成刘备的生前遗愿,诸葛亮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北伐上面。随着征战次数的不断增多,不仅两个阵营的头面人物,就连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