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汉朝的皇后为何总是能“后宫干政”?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汉朝的皇后为何总是能“后宫干政”?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70 更新时间:2024/2/2 14:52:36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的象征,君临天下。而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漫漫历史长河中,不乏有许多杰出的皇后,她们不单是作为皇帝正妻,统领后宫佳丽,更是参与朝政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这被后世称为“后宫干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死后,其后呂雉便开始了夺权之路。在群臣的自保下,汉惠帝刘盈死后,吕雉便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改变刘邦”非刘氏不得为王“的定制,大封诸吕为王,这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改朝换代。

司马迁做《史记》将吕后列入本纪,实际上就是承认她是皇帝。若非吕氏诸男没有吕后的政治能力,周勃平叛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吕氏之后,长期把持朝政的是文帝的皇后窦氏。窦太后和其女馆陶长公主刘嫖权势滔天,甚至可以左右景帝立嗣。

在景帝去世后,升级为太皇太后的窦氏把持朝政,武帝亲自任命的重臣赵绾只因提出“窦氏不应再干涉朝政”,窦氏就迫使武帝罢免了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并把赵绾逼死在狱中。在其母王太后的建议下,武帝采取韬光养晦之计,不再过问政事才得以保全。

武帝时代,儒学兴起。儒生根据夏、商纣、周幽王宠爱女色、荒政亡国的事实得出“女色亡国”的结论,甚至把帝王宠妃视为“祸水”。

不过儒家的兴起并没有阻挡住后宫干政之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在元帝病故后,便开始了60年的当政生涯,先后经历了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衍和刘婴五朝,最终由王莽篡汉。

民国初的历史学家蔡东藩对王政君作了高度评价“孝元皇后,无傅太后之骄恣,又无赵氏姊妹之淫荒,亦可谓母后中之贤者。乃过宠王莽,使其罔上行私,得窃国柄,是则失之愚柔,非失之骄淫也。”但是经历了新朝代汉的者班彪认为“孝元后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明学者王夫之对汉代母后这一现象做出了总结“所见所闻不出于闱闼,其择贤辨不肖、审是非、度利害,一唯琐琐姻亚之是庸”,故“母后临朝未有不乱者也”。

这确实言中要害。后妃得宠一般是凭借色相而非才能,即所谓“女以色进”。这其中有少数极具政治才能的女性,例如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吕后、汉和帝皇后邓绥、武则天、清孝庄太后等人,但更多的女性从未接受过治理国家的教育,加之年纪尚幼便入深宫,对国情民意一无所知,一旦掌握权力很容易带来灾难。另一方面,后妃没有执政合法性,她们又不得不依靠外力干预朝政,一般后宫干政都与外戚干政相连。

尤其东汉政权实际上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而光武帝刘秀不同于其它开国皇帝的是,没有大肆屠杀或者压制开国功臣,反而对他们礼遇有加,功臣们大多能保全性命、待遇和地位。东汉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更成为一种牢固的观念,于是,与皇帝结亲的大多是将相功勋和世代公卿巨族的家庭,他们本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当他们的女儿姐妹甚至姨姑成为后妃特别是皇后或太后时,靠着这种裙带关系,他们会得到更多的恩宠,获得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如汉章帝的窦皇后在年仅十岁东汉和帝即位后,尊窦氏为皇太后,窦氏临朝称制。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窦景、窦笃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职。窦家兄弟为所欲为,公报私仇,凡是对他们专权不满的人都被致死。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和帝听之任之,是一个傀儡。永元四年(92年),和帝14岁时,与宦官郑众合谋,将窦氏兄弟一网打尽。窦太后被迫归政,临朝称制5年。

另一方面,由于汉朝又确立了皇后的嫡正地位,在皇帝年幼、懦弱、昏庸或皇嗣中断时,皇太后可以监护人的身份监督、选立嗣位人,以至临朝称制。太后临朝称制,其权力与皇帝相等,东汉“临朝者六后”,这种情况下,太后们在选择嗣君时大多“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有些太后为了满足自身的权欲,还废长立幼。

如和帝皇后邓氏,以长子刘胜有痼疾为由不立,而偏立少子刘隆,其生时才百余日,刚立不久就夭折,后又立刘牿,也才12岁,一太后竟两立幼帝,把持朝政达16年之久。

公平的来讲,无论是章帝皇后窦氏、安帝皇后阎姬、顺帝皇后梁妠以及桓帝皇后窦妙都知书达理,其家族外戚并非市井,虽然行事跋扈,处理政事也算及格。但灵帝生母董氏以及皇后何氏出身市井,一贪财一贪权,董太后打开卖官鬻爵的地狱之门,何皇后家族则将士大夫排挤出权力中心,两人的争权夺利加剧了东汉末年动荡的局势,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

标签: 历史皇后后宫干政

更多文章

  • 柴进作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上梁山之后为何没进核心圈?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柴进,梁山

    小旋风柴进没上梁山之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自己的庄上聚集着好多庄客,犯过事的人只要来投奔他,柴进无有不纳,不仅管吃喝,还送盘缠。在江湖上,小旋风柴进的名气确实是响当当的,宋江在杀死阎婆惜之后,无处可去,还在柴进庄上避过难。林冲、武松等好汉都曾经在走投无路路的时候受到过柴进的礼遇,林冲甚至等于是柴进救

  • 都说“秦晋之好”,晋国为何却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阻碍?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晋国,秦国

    许多人都听说“秦晋之好”这个成语,说的是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的关系非常亲密,两国之间多次联姻,建立起了盟友的关系。可是许多人并不了解,在秦国发展的过程中,晋国成为秦国最大的阻碍,双方多次交战,而秦国败多胜少,其东进中原战略遭到遏制。那么,晋国和秦国之间有哪些恩怨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之后,他是怎么对儿子说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司马懿,诸葛亮

    三国演义到了后期,也就是三个国家基本上都成型以后,这时候戏份比较多的,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俩彼此对于对方行为、心理和习惯的了解,可能比他们自己的亲人还要熟悉。当时为了完成刘备的生前遗愿,诸葛亮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北伐上面。随着征战次数的不断增多,不仅两个阵营的头面人物,就连下面

  • 和珅被赐死的时候,乾隆给他的保命诏书是哪三个字?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和珅,乾隆

    和珅,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在很多电视剧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是清朝的一位巨贪,深得乾隆皇帝的宠信。在皇帝的信任下,和珅结党营私、聚敛钱财,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嘉庆皇帝对其贪污行为已深恶痛绝,登基后便立即将其处死。据说当初和珅被赐死的时候,曾经一度拿出乾隆所给的保命诏书,打开一看却发现里面只

  • 南大洋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那学术界对此承认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南大洋,世界

    南冰洋也叫南大洋或南极海,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未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是南纬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纬55°-62°间的太平洋的海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以前一直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南冰洋的

  • 历史上张良和范增谁的谋略更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张良,汉朝

    众所周知范增是项羽帐下第一谋士,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那么历史上张良和范增谁的谋略更厉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范增身为项羽帐下第一谋士,可谓是张良的最大对手,二人在智谋上也不相上下,只可惜项羽用人无方,再加上项羽除了他没有什么像样的谋士了,而刘邦手下还有陈平、萧何、曹参等一群人,所

  • 提起诸葛亮就想到了羽扇,那么它又是谁送给诸葛亮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诸葛亮,羽扇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身高八尺(185左右接近190),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这把羽扇也跟随了诸葛亮的一生(不得不说,真耐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把羽扇其实不是诸葛亮自己的做的,当然也不是买的,而是他的妻子黄氏送的,黄氏,根据袁阔成老

  •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贾诩,三国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曾在东汉年间历仕于董卓、李傕、段煨、张绣、曹操等人,后官至太尉,谥曰肃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年轻时声名并不显赫,唯独受到汉阳的名士阎忠高度评价。后来成为董卓部下,以太尉掾为平津

  • 贾诩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那么文和乱武指的是什么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贾诩,文和乱武

    贾诩眼光深远,很有谋略,但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不考虑百姓的死活,为李傕等献计攻进长安,不仅加速了汉朝的灭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乱,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三年,董卓被杀,王允掌权。因为董卓掌权时,残暴不仁,害怕他的残余势力又东山再起,残害苍生,于是对董卓

  • 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为何说袁绍和袁术不是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曹操,袁绍

    曹操在白门楼诛杀了吕布后,他就带着刘关张三人来到了许都,当时曹操带刘备见了汉献帝,汉献帝听闻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于是翻阅族谱,两人就此论上了亲戚,汉献帝称刘备为皇叔。曹操的臣子们得知这件事后,当即劝说曹操早日杀了刘备,免得刘备日益做大,曹操虽然爱惜刘备的才学,但心中有所顾虑,为了观察刘备是否有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