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38 更新时间:2024/2/2 14:51:16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曾在东汉年间历仕于董卓、李傕段煨张绣、曹操等人,后官至太尉,谥曰肃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年轻时声名并不显赫,唯独受到汉阳的名士阎忠高度评价。后来成为董卓部下,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为讨虏校尉,在牛辅帐下。董卓灭亡后,牛辅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余党。贾诩则劝谏李傕,李傕听从贾诩建议,与郭汜、樊稠、张济等聚集兵力回攻长安,同为守将的吕布则逃亡至关东。

汉献帝为躲避灾难,率群臣和卫兵逃往洛阳。贾诩曾训斥李傕、郭汜两人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于是贾诩离间李傕雇用的羌、胡佣兵使之离去,并且协助汉献帝离开长安,同时保护受李傕、郭汜迫害的大臣。

天子后要求回洛阳,命段煨等人护送,因段煨与贾诩同郡,贾诩便弃李傕而跟随段煨。贾诩私下结识张绣,贾诩屡献妙计,助张绣叛曹,曹操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建议张绣议和刘表,并多次将曹操挫败,使曹操攻宛城不下。

在官渡之战时,劝张绣投降于曹操而非袁绍,使得曹操避免两面受敌的绝境,备受曹操之敬重。封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州牧。

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后曹军军粮将尽。曹操便问计于贾诩,贾诩献计,曹操称善,而后许攸投曹献计,曹操突袭袁绍乌巢粮仓,大破之,致袁绍溃败。曹操战胜后封贾诩为太中大夫。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曹操未立世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曹丕从其言,深自砥砺。后曹操为太子事屏退左右问贾诩,贾诩闭口不答。曹操说:“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贾诩说:“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曹操说:“何思?”贾诩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曹操大笑,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为世子。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以失败而告终。黄初四年(223年)六月甲申日,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肃侯,长子贾穆嗣。

贾诩,曹魏著名谋士,其心思缜密、足智多谋,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第一次见诩这个字,大部分人都会念成“yu”,然后贾诩就会被叫成“甲鱼”。

“贾”这个字就不用多解释了,是被大家熟知的姓氏。“诩”念xu第三声,意思有三个方面:第一,夸大,能言善辩,例如词语自诩。第二同“栩”,形容欢喜、开心。第三,普遍。例词有:来自《说文》的“诩,大言也。”来自《礼记·礼器》的“德发扬,诩万物。”来自《礼记·少仪》的“合同主诩。”

三国中对贾诩的描述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是什么。善于运用细致的观察,考虑对话方的身份、性格、爱好等善得人心的方式与人交流,使得对方都听从自己的话。在沟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说辞对方绝不墨守成规,应变能力极强。这样一分析,可以断言,贾诩的“诩”应该是第一种意思,说话方面很有一套,交流能力强。人如其名也很符合贾诩这样一个人。

贾诩论战,讲的是曹操南征张绣,大败张绣、刘表联军,曹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率兵追击,贾诩劝张绣,追必败,张绣一意孤行,后败。贾诩又劝张绣,再追必胜,张绣听从其建议,对曹军猛追,竟击溃曹军。这足以证明其在言论方面的成就。

其实三国里有很多人的名字,一眼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好认。如李傕(jue)二声,郭汜(si)四声,荀彧(yu)四声,钟繇(you)二声,杜畿(ji)一声。因为不常见,所以许多都不认识,不得不说我国的汉字真的博大精深。

标签: 历史贾诩三国

更多文章

  • 贾诩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那么文和乱武指的是什么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贾诩,文和乱武

    贾诩眼光深远,很有谋略,但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不考虑百姓的死活,为李傕等献计攻进长安,不仅加速了汉朝的灭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乱,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三年,董卓被杀,王允掌权。因为董卓掌权时,残暴不仁,害怕他的残余势力又东山再起,残害苍生,于是对董卓

  • 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为何说袁绍和袁术不是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曹操,袁绍

    曹操在白门楼诛杀了吕布后,他就带着刘关张三人来到了许都,当时曹操带刘备见了汉献帝,汉献帝听闻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于是翻阅族谱,两人就此论上了亲戚,汉献帝称刘备为皇叔。曹操的臣子们得知这件事后,当即劝说曹操早日杀了刘备,免得刘备日益做大,曹操虽然爱惜刘备的才学,但心中有所顾虑,为了观察刘备是否有异心,

  • 宇文英娥为何要诬告丈夫李敏?并捏造其想当天子的证据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宇文英娥,李敏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宇文英娥的故事。历史中的杨丽华,无疑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她本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为太子宇文赟挑选的皇太子妃,身份高贵。而当武帝宇文邕驾崩,宇文赟成功登上帝位后,她的地位再次拔高,成为皇后,自此母仪天下,享尽人间荣

  • 萧秀:梁文帝萧顺之第七子,为人清心寡欲,惟嗜典籍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萧秀(475年-518年3月4日),字彦达,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文学家、藏书家,南齐丹阳尹萧顺之第七子,梁武帝萧衍之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萧氏俊杰萧秀为南齐丹阳尹萧顺之(梁太祖)的第七子。他十二岁(一作十三岁 )时,生母吴氏(后追封太妃)逝世,萧秀与九

  • 萧懿:梁太祖萧顺之长子,功高震主被东昏侯所杀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萧懿(?~500年),字元达,南齐名臣,梁太祖萧顺之之子,梁武帝萧衍胞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萧懿少有令誉,初为安南将军府参军,袭封临湘县侯。永明末年,拜梁州刺史,解围南郑,攻取北魏六戍。永元二年(500年),平定豫州刺史裴叔业和护军将军崔慧景叛乱,授尚书令。功高震

  • 萧伟:梁文帝萧顺之第八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萧伟(476年~533年),字文达,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文帝萧顺之第八子,梁武帝萧衍的弟弟,母为陈太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为人清高警觉,爱好学习。南齐时期,起家郢州(萧宝义)法曹参军,迁冠军将军、雍州长史,镇守襄阳。梁武帝即位后,加任散骑常侍,册封南平郡王,迁侍中、

  • 李世民为何敢逼李渊下台?实现自己皇帝梦的最后一步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李世民,李渊

    李世民敢逼李渊下台,是实现皇帝梦的最后一步,是计划之中的事,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另外,李世民有足够的实力,势在必得,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李渊不守承诺,失信在先,惹恼了李世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李世民的愤怒与李渊的套路李世民是李渊的二子,出生在北周的贵族豪门。他的曾祖李虎是

  • 萧宏:梁文帝萧顺之第六子,怯懦贪鄙,刻薄百姓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萧宏(473年~526年),字宣达,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文帝萧顺之第六子,梁武帝萧衍之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魁梧俊美,容止可观。南齐末年,授中护军,卫戍京师。梁武帝继位,册封临川郡王,授扬州刺史。怯懦贪鄙,刻薄百姓。天监四年

  • 乾隆时期已经是入不敷出了,乾隆为何还过得非常宽裕?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乾隆,入不敷出

    历史上大部分的国家开始慢慢衰败,基本上都是从钱开始的,一旦国库的银两年年亏损,朝廷自然是不堪重负,当然老百姓也会陷入到长年的饥荒当中,甚至更恐怖的是当我们看到历史上那些比较贫穷落后的年代,甚至会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也是数不胜数。大家都知道,清朝慢慢落败也是从乾隆时期开始的。虽然说乾隆给我们历史留下了很

  • 综合正史和演义来分析,关羽频频中箭的原因有哪三个?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关羽,中箭

    综合正史和演义分析,我们会发现关羽频频中箭的原因可能有三个,至于哪个原因是主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正史《三国志》中,关羽中箭两次,一次是射在胳膊上,最后不得不刮骨疗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