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如何将他的话语变为现实?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如何将他的话语变为现实?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70 更新时间:2024/2/2 19:24:47

秦国雄兵百万,并吞天下,尽灭六国,始皇帝这个始字就在于他这个王朝想要千秋万代,何以二世而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为何成为现实。“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国人熟知的典故,陆游在《金错刀行》中写道: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蒲松龄的对联中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亡秦必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楚国是最有号召力和实力的

可能当时也有“亡秦必齐”“亡秦必韩”这样的说法,但是因为最后还是楚亡了秦,大家就很少提了。这个原因是很小的方面,而且即使当时有他国亡秦的说法,“亡秦必楚”也是呼声最高的。理由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时候打的是“大楚兴,陈胜王”的旗帜,在攻占陈地后,他们建号为“张楚”,取“张大楚国”的意思。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时刻,打出自己的旗号显然有招徕天下英雄的意图,很显然,陈胜吴广选“大楚”的旗号,这说明“楚”在当时是最有号召力的。

2、当时人们的心理问题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会妒嫉跟我们相仿的人的成功,而不会妒嫉比我们高明很多的人的成功。如果有人和我说刘永好赚了200万,我会无动于衷;如果和我说袜子赚了200万,我心里就会有点不舒服。当时的战国七雄中,实力是秦国、齐国、楚国最强。秦的战斗力,齐的经济实力,楚地幅员,都是天下第一。楚国早就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比如“问鼎”一事。但是最后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秦灭国,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因此对秦的逆反比他国为强。那么齐国为什么没有这种心理呢?这可以说到另外一个心理现象:我们如果自己倒霉,会极其不舒服;如果很多人和我们的境遇一样,我们会好过得多。齐和秦的关系一直不错。在秦“远交近攻”的外交战略的指导下,秦曾经向齐建议共同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终战国一世,秦国对齐国没有像魏赵一样的大规模的进攻,也没有对楚一样的卑鄙的欺骗。等到最后,剩下的国家中已经都没有实力和秦抗衡了,那么齐的亡国在心里上也好过的多,毕竟亡国的不是我一个。

3、楚的亡国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国的欺骗

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对自己有利实际上并不重要,只要是在程序上公正,我们都能接受。我们大家小的时候大概都看过《霍元甲》,我们对霍元甲的死感到惋惜是因为他是中毒而死,死的不明不白。如果霍元甲是在擂台上被人打伤而死,我们应该感慨地只能是霍元甲的技不如人。楚的亡国很像霍元甲,它简直完全是被秦骗来骗去。秦国说:你和齐国绝交吧,我给你600里的商于之地。楚照办,去秦国要地,张仪恬不知耻地说,是你听错了,我说的是6里,哪里说600里了。怀王生气,要和秦国打仗。秦国求和,怀王说,我杀了张仪就出气了。张仪到了楚国,一阵花言巧语以后,楚国又把他放了回去。秦国要和怀王在武关会盟,怀王不想去,子兰建议去,结果怀王被秦囚禁,客死他乡。这些都是让楚人万分尴尬的事,他们不认为是自己的实力弱,而是自己太老实,被狡诈的秦国一骗再骗。如果再有机会,一定不会亡国。因为不服气,楚人对秦国始终是极为不满的。

4、文化的认同感上

七雄中,除了楚,都是周直接分封的诸侯国。无论在表面上还是在实际上,他们都是以维护周的中原正统文化为己任的。秦虽然被山东诸国瞧不起,但是对于中原文明一直是“虽不能得,心向往之”是努力向中原靠齐的。楚同中原文明并不是同一个文化体系,实际上对周文明并不认同。楚国是长江流域文明的代表,其他六国则同属于一个文化体系:黄河流域文明。楚率先称王,楚把南巡的周共王(?)淹死了,楚被称为蛮夷,是每次“尊王攘夷”的对象。等到秦统一后,自然是中原文明的胜利(我们姑且不问是真是假),其他五国虽然国破,但是文化没亡。但作为被排斥和歧视的文明,楚在文化方面没有认同感。也可以说,楚是亡国亡得最彻底的国家。

5、楚反感秦的政治制度

秦统一后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君主专制,其他五国基本上是沿用周的嫡长子分封制,楚的差距更远,它在地方上基本是部落酋长联盟,中央是以楚王为中心的熊、景、昭、屈几大贵族的联盟。这种体制如果和中原的政治体制相比对的话,应该相当与夏商时期,要一下过渡到郡县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6、楚的残存的实力比较强

已经说过,在地方上,楚国是部落酋长联盟。楚国土辽阔,亡国后,边缘部落只要改易旗帜,归顺秦国,实力上是不会受到触碰的,当时的秦军也没有力量对南方的“蛮夷”部落进行一一剿除。因为楚的长时期统治,楚国贵族和地方部落有很好的关系,很多楚的王公大将都能隐匿在民间,比如义帝心,还有项梁等人。

7、国民性方面

楚人重鬼,多淫祀,多隐逸,多玄想,这很像殷人;和重礼仪,认为“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拘谨的周人很不相同,更和实用的、功利的法家思想格格不入。这种心态和秦的专制体制相差太大。另外楚人也是很重武的,剽疾之风,世有定论。楚人战斗的英勇和惨烈,有屈原的《国殇》为证。为复国而战,楚人是乐意的。以上诸方面,是其他五国基本不具备的。由此,楚人成为秦末反秦的主力,秦末的农民起义也可以看作是楚国的复国运动。虽然最后不是楚国而是一个崭新的王朝——汉,取代了秦,但是至少在西汉武帝以前,楚文化一直是中国主流文化,这种影响,直到东汉连绵不绝,也深深影响了后世,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多多少少,在思想上,都留下楚的印记。最让天下震撼的两句:楚虽三户,忘秦必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标签: 历史项羽话语

更多文章

  • 大明军队很容易被轻视,但其战斗力最久保持了多少年?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大明军队,战斗力

    中国各个王朝的军事实力保持的时间不等,秦朝,隋朝威风一时,才那么几年就被打兔子一样干掉了。汉朝军事,唐朝军事被大家所乐道,其实也都百年而衰。元朝也就疯了几十年,清朝同样到了康熙以后就基本上谁也打不过了。惟有被轻视的大明军队战斗力保持的最久近300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

  • 三国时期有三方霸主,诸葛亮为何却唯独投向刘备的阵营?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诸葛亮,刘备

    三国时期有三方霸主,刘备、曹操、孙权各有一番势力。在这个选阵营的关键时期,诸葛亮却做了一个惊人的选择,他最后放弃了曹操,投奔了刘备,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他与荆州上层人物的关系非常亲密。他的岳父黄承彦是刘表的连襟,蔡瑁的妹夫。刘表的原配妇人

  • 赵匡胤曾拟定迁都计划,为何却遭到群臣及赵光义的反对?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赵匡胤,迁都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河南开封。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赵匡胤曾拟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但遭到群臣及晋王赵光义极力反对,迁都计划搁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古统治者选择都城主要根据军事、经济、地理位置三方面条件来考虑。军事上要

  • 蔡仲:蔡叔度之子,遵守德训,与人和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蔡仲,姬姓,名胡,周文王之孙,蔡叔度之子,周武王的侄子,西周时期诸侯国蔡国第二任国君,亦称蔡仲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周成王初年,蔡仲的父亲蔡叔度与管叔鲜、霍叔处因不满周公旦摄政,便一同挟持武庚作乱,史称三监之乱。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乱,诛杀武庚和管叔鲜,流放蔡叔度,降废霍叔

  • 南宋迁都是经过多少次反复论争后,才将临安确定为都城?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南宋,迁都

    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领。南宋政权初建,他曾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即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一意享乐。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镇

  • 诸葛亮为何不怕众人的耻笑,要娶黄承彦的女儿为妻?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诸葛亮,黄承彦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名人,他聪明,忠诚,而且长相俊伟,他辅佐刘备共图大业,最终使蜀汉政权成了三国鼎立的一极。他的一生,奇闻轶事很多,“孔明择妇”便是其中之一。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但他却选了一位“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阿丑为妻,诸葛亮为何要娶丑女呢?下面小编就为

  • 历史上贾南风会成为皇后,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贾南风,晋朝

    贾南风,是当时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贾南风,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因其长相丑陋却做了皇后而成为奇闻。如果说贾南风这个丑女做了皇后谁的功劳最大,当属晋武帝司马炎的杨皇后杨艳和荀勖的举荐。晋武帝司马炎的杨皇后杨艳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利益熏心,收取

  • “贞观之治”由唐太宗一手创造,但为何却说这是一个骗局?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贞观之治,唐太宗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

  • 杨素有隋朝第一名将之称,哪几段爱情佳话与他有关?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杨素,爱情佳话

    杨素许多不喜欢历史的人可能都不太了解,其实他就是《隋唐演义》、《说唐》小说里被秦琼秦叔宝认为义父的杀父仇人靠山王杨林的原形。小说当不得真,历史上的杨素也不是小说演义里的杨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素有隋朝第一名将之称,史载杨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多权略,乘机赴敌

  • 清代的侍卫机构分得有多细?而且做一个带刀侍卫又有多难?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清代,侍卫机构

    看多了清宫戏,同学们肯定都对威风凛凛的“御前带刀侍卫”印象深刻。这一称呼,源自于清代,负责保护皇帝安全的官职称为“御前侍卫”,“带刀”是他的标志和特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御前侍卫的来历侍卫侍卫,侍从并护卫的意思。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君的御前护卫是很松弛的,举个著名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