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朝军机处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内阁的权力很大吗

清朝军机处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内阁的权力很大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07 更新时间:2024/1/25 14:27:07

还不了解:清代军机处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军机处从时设立?为何在内阁外又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呢?

清代为何要设立军机处?其实这主要是清代皇帝适应中国封建君权不断加深的这一历史大背景之下所做出的决策。次要原因则是雍正皇帝在处理西北军务时的现实需求所导致。

明代内阁制度建立于永乐年间当时的永乐帝,他虽然拥有着治国谋政的雄才伟略,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得不放弃对政治的全权操控,于是一个帮助皇帝处理正式的机构内阁应运而生。

随着明成祖的即位,内阁也得到了的一定的发展,制度逐渐完善。自此以后,朝堂中的决策权、议政权,行政权三权分开。原本宰相所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握在皇帝自己的手中。议政权由内阁包揽,行政权划分给流部。自此,我国传统的行政机构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改革,更是让那个内阁整个政府运转的中枢机构,内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然内阁的发展也有其缺点,在永乐帝之后,内阁的权利一步步得到了增强,这对皇权有一定分化,在当时的制度下即使皇帝是个不理朝政的昏君,整个国家也能够顺利地维持运转。

和明代不同,清代的帝喜欢把权力全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内阁制度并不适用于清代,所以雍正年间建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的建立是整个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这标志着整个封建历史的中央集权发展达到了顶点。之后到了乾隆年间军机处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整个国家的最高执政机关,而内阁则成为了普通的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

一、军机处建立的历史进程与封建君主权力的加深相伴而行

雍正年间,西北战事频发,有很多关于战争的决策问题需要皇帝与大臣商讨,因为内阁设立在太和门外,为了避免泄露军事机密,雍正下令在隆中门内设立“军机房“来商讨军事密令。之后”军机房“改名为”军机处“。

军机处中所选拔的官员大多是皇帝亲信。这个机构独立于传统的正式官僚体系之外,所以并没有传统机构臃肿滞后的缺点。或许是看到了这个机构对于皇权的维护作用,因此即使西北战事已经被平定,机构也并没有被废除,并且他涉及的职权越来越大。

乾隆五十六年,清政府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止,此时的内阁权利也渐渐被架空成为一个办理例行事务的普通政治机构。

朝廷中的一切重要军机大政皆由军机处所办理,渐渐的军机处统揽了整个政治系统的军权政权,为处理政务军机大臣日日往返于宫廷之间。

二、军机处的职能有利于封建皇权的强化

军机处在刚刚被建立时,主要负责管理西北军务。之后负责根据皇帝的旨意撰写圣旨。皇帝在批阅奏折时,如果有疑惑,往往会叫军机大臣前来共同商讨。如果皇帝已经作出判断,军机大臣则只负责执行。

商讨处理国家大事,如果皇帝在某件正事上无法作出裁决时,往往会交给军机处进行议奏。特奏政事的由军机处查看,是否可按此执行,查看之后军机处撰写命令上奏。军机处内部会同议奏或与其他关系衙门进行议奏的事项,由军机处处主稿上奏给皇帝。

处理重大案件,皇帝将一些事关重大的案件交给军机大臣进行审理拟定时,军机大臣会同三司共同审理,军机大臣可单独在军机处对犯人进行提讯,也可使用刑讯。

官员任免问题,朝廷中的重要武官员以及六部中的各尚书,侍郎,地方各省的总督,巡抚 均由军机处负责撰拟应补名单,交由皇帝筛选。进行科考时,也由军机大臣开列主考审核名单上报皇帝选用,复试或殿试时军机大臣负责核对考生试卷笔迹,以及任命阅卷大臣。

在进行军事活动时,军机处负责考察行军道路上的地理环境,估算所需准备的兵马钱粮。在核对出准确的数据之后,交由六部中的户部、兵部等衙门负责准备。

处理地方事务,监管地方官员。军机大臣可奉皇帝旨意以“钦差“的身份,前往地方各省进行检查或者处理正事。

总的来说,军机处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它的工作并不专门针对于某一部门或某一地点,而是整个大清代的官员系统。

在军机处内部,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官位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官员在负责原来职务上的一个兼职,他们的任免并没有确切的规章制度,完全出于皇帝的意志。

所以他们可以算是皇帝维护中央集权最有力的工具。

三、军机处与内阁的差别:前者是后者在于君主集权的升级版

首先就是两个机构设立的目标,不同内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的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军事战争,之后职权才日益加重,所以军机处算不上是正常的政治组织。

不过军机处在刚刚成立时,就涉及了一部分政治机务,之后由军事其他方面进行发展,加上军机处中的主要官员一般都是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进行兼任,所以很多人都感觉军机处是内阁的浓缩组织。

明代时期,内阁的主要作用是侍奉在皇帝左右充当皇帝的顾问。之后又拥有了票拟权。协助皇帝处理整个政治流程中的各项事务,但是军机处的工作完全是独立于这些组织之外的,由皇帝直接领导。内阁中的那个大学士,并不是时刻侍奉于皇帝左右,而军机大臣设有值房,可以说日夜陪伴在皇帝的身边经常见到。

(1)权力大小不同:

在传统的内阁制度下,奏折是要先递给内阁大臣进行批阅,在内阁大臣给出处理意见之后才会上报给皇帝,皇帝根据内阁大臣的意见作出决定。

而清代的奏折直达皇帝中途不许任何人看,皇帝在批阅之后军机大臣在每天早上面见皇帝时,听取皇帝的处理意见,皇帝询问之后大臣才能够发表意见,如果皇帝不询问,那么军机大臣则只负责执行。

所以明代的内阁大臣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而清代的军基础则是完全听取皇帝的命令。

(2)机构保密性不同:

相比于明代来说,清代时的军机处保密性更高。军机处里里外外有重兵把守,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太监宫女,都严格禁止私自进入军机处。并且里面的奴才也都是15岁以下不认识字的小太监,超过15岁就会立刻被换。

根据皇帝要求奏折直接带到皇帝面前,中间不许任何人经手,哪怕是军机大臣,也没有办法亲自看到奏折的内容,并且大臣进行上奏时有特制的小盒子进行传递,这个盒子只能由皇帝以及上奏大臣的钥匙打开。

另外就是行政速度,乾隆时期曾规定不管有多少奏折上奏当天必须处理完毕。根据军区大臣的工作流程,早上五、六点钟左右他们就要去养心殿面见皇上,听取皇上对政务的处理。

之后皇帝在征求过军机大臣的意见之后下达指示,军机大臣回到值房将旨意传达给军机章京,由他们撰写圣旨之后到养心殿由皇帝批准。而明代的内阁就不是这样了,明代下达圣旨要经过多个部门的草拟、审核、修改。

总结:

其实无论是明代的内阁制度还是清代的军机处,其实都是封建皇权压制宰相权力的产物,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内阁渐渐也成为了皇帝眼中的“相权“,为了压制这个对封建皇权有妨碍的力量,军机处应运而生。虽然这两个机构在具体权利上存在很多差异,但它们的本质并没有差别。

标签: 历史清朝军机处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帽子上的珠子是什么 这东西有什么作用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清朝,官帽

    还不了解:清代官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官员帽子上的小珠子有什么用?看似不起眼,放在现在非常值钱。清代是满族建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全国性政权,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贵族结合以往的民族特色,融合千百年来的汉族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传统和制

  • 隆科多为雍正上位立下大功 隆科多为何后来背叛雍正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雍正,隆科多

    对雍正和隆科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雍正登基时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后来会背叛雍正?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弥留之际,隆科多被康熙召到御前,接受顾命。因为拥戴新君雍正有功,隆科在雍正朝一度位极人臣。然而,五年后,他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发,落得个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 清朝正一品官员待遇是什么样的 光养廉银就有300万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清朝,正一品

    还不了解:清代正一品官员待遇有多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大量的清代影视剧当中,我们就能够得知,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是什么样的?什么正一品从一品之类的,就是清代的官员等级。这种官员等级制度是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从之别,如前面所说的正一品、

  • 此公主的生母是宫女,却受三代皇帝宠爱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此公主的生母是宫女,却受三代皇帝宠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她的生母是宫女,14岁逾制乘金顶轿风光大嫁,一生受三代皇帝宠爱。古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非常低下,而说起皇帝的女儿,似乎也与联姻这样的字眼联系了起来,为联姻公主几乎将自己的青春全部葬送,没有自由还必须忍受。不过在

  • 李隆基盛宠杨贵妃那么多年 两人为何没有一个孩子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杨贵妃,李隆基

    千古美女杨贵妃,被李隆基独宠11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的妃子,就是杨贵妃。世人都了解,杨贵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而且是“独宠我一人”的那种。但是,很少有人了解,杨贵妃其实本来是李

  • 窃符救赵的事件结束后,信陵君魏无忌到底是什么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窃符救赵,魏无忌

    信陵君,即是魏无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将领。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提到信陵君魏无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窃符救赵”这一成语典故。值得注意的是

  • 吴三桂曾迫使清军主帅不敢出战,为什么还是输掉了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吴三桂,清军

    三藩起兵,是清朝入关以后的一个大事件。在三藩之中,主角当然是吴三桂。在吴三桂起兵之时,声势颇为浩大。他在云南振臂一呼,即有督、抚、提、镇大员共计二十人响应,且能出兵十余万迅速“接收”西南数省,远非“众才一旅,人唯八千”、没有立锥之地的洪杨之辈可比。不过,周军(吴三桂所建政权名号为“周”)的战绩还远不

  •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宋朝,软骨症

    提起大宋朝,好像成了无数人心里的隐痛,空有一手兵多将广、钱足粮丰的好牌,却沦落到被欺负的窘境。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究竟是从几时起,大宋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到了太宗皇帝赵光义,虽然比不上太祖的雄韬伟略,但至少发动了两次浩浩荡荡的北伐,跟辽人

  • 禁军是只属于皇帝的军队,它在后世有着怎样的发展?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禁军,皇帝

    “禁军”,也可被称之为禁卫军、亲卫军、近卫军或是御林军等等。禁军是只属于皇帝的军队,职责就是保皇皇宫以及皇帝的军队。禁军的等级相当于如今的【宪兵】或是【保镖部队】这样的组织。禁军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周朝时期便设有常备军由周天子直接管辖,号称【天子六师】、【宗周六师】,后世【六军】一词也代指禁军

  • 郭圣通可是有着10万大军做为陪嫁,刘秀为何却要废掉她?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郭圣通,刘秀

    每个朝代或开国或兴盛,都有一个千古明君,在古代封建制度下,皇帝是否贤明?对国家的富强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对于东汉来说,最值得骄傲的皇帝就是汉武帝刘秀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本西汉已经灭亡,他又为大汉王朝续命两百多年,但是我们在称赞这个皇帝的同时,也要知道,何光武帝刘秀一起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