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北宋“五鬼”之首的王钦若为何受宠?

北宋“五鬼”之首的王钦若为何受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75 更新时间:2023/12/17 8:33:17

北宋“五鬼”之首的王钦若为何受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宋仁宗评价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

贤相王曾说“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 ”

王钦若则是“五鬼”之首。

他靠抢名臣毋宾古之功,受到真宗皇帝的器重,一举跨入朝廷核心机构。

他善诡辩、善迎帝意,靠“天书祥瑞”邪说迷惑真宗皇帝大兴土木、泰山封禅,为自己罢相后重新赢回了政治和经济资本。

他品行不端,屡行挑拨离间、嫁祸于人之恶劣行径,导致朝中大臣被罢官,有的甚至于被流放致死。

如此奸邪之人,丑事、恶事做多了,免不了被人揭露举报。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只是被暂时罢相,不久就被真宗皇帝官复原职,重登相位。真宗去世,宋仁宗即位,王钦若仍得为宰相,并封为冀国公,恩宠日隆。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探究的兴趣。

壹——抢名臣毋宾古之功,一举跨入朝廷核心机构

毋宾古当时任“度支判官”,曾在部门与人论事“天下百姓因逃亡拖欠赋税,自五代至今,政府不停地催缴、责罚,百姓已是精疲力竭,早就负担不起了。我将奏皇上免除这笔赋税。”

“度支”使,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身为这个部门的一员,毋宾古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说明他是一名勤勉、尽职的官员。

谁知,他的话被时任“理欠凭由司”的王钦若听去了。他连夜做了校对的工作,次日一早就以自己的名义上奏给真宗。

真宗大吃一惊“先帝竟不知道这件事吗?”

王钦若从容诡称:“先帝当然知道。只是他有意留给陛下处理,以收揽民心。”

真宗听了大喜,即日下令减免百姓所欠一千多万担赋税,并释放囚犯三千余人。

从此,真宗对王钦若愈加器重,召为翰林学士。后调西川安抚使还朝,又授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副宰相),一举进入真宗朝的核心机构。

“理欠凭由司”的职责是,凡盐铁、度支、户部三司所支官物,皆经其审核,无误,则盖印签发予以支领;有关机构支付后,再由其审核注销。

王钦若与毋宾古虽然不是直接上下级,但他所在的部门为毋宾古的上级审核部门。他利用工作之便,将同事的合理化建议据为己有,并以此邀功晋级,不仅不厚道,而是投机取巧之辈了。

一个人的这一品行一旦养成,这样投机取巧的事情不可能只有一件。

王钦若因与宰相寇准不和,罢为副宰相兼任刑部侍郞、资政殿学士后,宋真宗命他与杨亿等人主修《册府元龟》一书。

《册府元龟》从1005年开始修纂,

1013年完成,前后共八年。在修纂过程中,每修辑一部分要向真宗汇报,如得到真宗的褒奖称赞,王钦若则将自己的名字列在首位向皇帝谢恩;如果出了差错有所谴问,王钦若则告诫书吏要他说是杨亿下面的人做的,以此推卸责任。

凡是遇到此类事情,他的所作所为大抵如此。

看到这两则事例,不免心中会有疑问,王钦若如此为人不齿的行径,就不怕毋宾古、杨亿向真宗皇帝揭露他吗?

史书上没有记载。但观毋宾古、杨亿两人的品行、处事,均是为人正直、风骨铮铮之君子,应该是不屑与王钦若此类人争是非吧!

毋宾古断然说不出“先帝当然知道。只是他有意留给陛下处理,以收揽民心。”的刻意献媚、取悦真宗之词。

而以“文章擅天下”的大才子杨亿也断不会与王钦若之辈就文章论长短吧!

而真宗皇帝呢,只要是对他的统治有利,能够顺应帝意、巩固皇权,他才不管这个建议是谁呈报上来的,是通过什么渠道呈报上来的!

他也不会在意任用的是奸邪小人,还是正直贤良之人。否则,也不会有以后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等荒唐事件发生了。也不会让身边围绕着一群诸如王钦若、丁谓、陈彭年、林特、刘承珪等“五鬼”之类的小人,任凭他们排挤正直的大臣,以至于朝廷风气败坏。

贰——挑拨离间,嫁祸于人,陷害无辜,却因狡诈得逞

澶州战役之前,王钦若、陈叟主张“避难金陵”,被寇准阻止,之后宋真宗亲征,寇准全权指挥,取得了澶州之战大捷。

寇准的威望攀至顶峰。无论百官,真宗更是敬重有加,给予了寇相国非同寻常的礼遇,甚至于朝会后,都是皇帝目送寇相国离去后才退殿。

而王钦若则落了个灰头灰脸的逃跑派的恶名。

可奸邪之人,必是狡诈、诡计多端之人。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使用一切手段,利用一切可乘之机来实施自己的诡计。

眼看着与自己作对的寇准声望愈盛,王钦若妒忌寇准的功劳和声望,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蓄意报复。

一日回朝,寇准先退,真宗又目送寇准离去。

王钦若见此趁机进言:“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对社稷有功吗?”

真宗说:“确实。”

王钦若又问:“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寇准有社稷功,何也?”

真宗一时愕然,反问“为什么?”

王钦若又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

看到真宗神情有些不高兴,王钦若又继续挑拨道“陛下闻博(赌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尽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这次挑拨恰恰击中了宋真宗心中的隐痛,想起澶州之战时寇准不顾自己的恐惧逼迫自己亲临前沿的种种,心中的不满油然而生,自此开始疏远寇准。

一旦隔阂产生,天子的信任也就不存在了。寇准在退辽一年后,终被罢黜了丞相之职,外放陕州。

倚仗真宗的器重,王钦若是肆无忌惮的。在寇准身上都敢造谣中伤,更别提对其他级别的人的陷害了。

叁——善于迎合帝之意,鼓动真宗封禅,为自己捕获政治资本

澶州之和,真宗因为“城下之盟”的言论而心情沮丧。

为了宽慰和取悦真宗,王钦若提出了举行泰山封禅大典的建议,鼓励真宗相信,用这种方式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夷狄”,从而一扫澶渊之盟的耻辱。

其实这个说法实在荒诞。王钦若人为制造代表祥瑞吉兆的“天书”,更是离谱。

最初,真宗对这些捏造出来的“祥瑞”产生了疑虑,但狡诈的王钦若鼓动当朝一位博学的儒者支持了他的做法,最终热衷于道教的真宗皇帝打消了疑虑。

真宗得以封禅泰山,祭祀汾阴,一时天下争言符瑞。

我们不仅要问,难道朝中无人,就没有人阻止这种荒诞行为吗?

宋真宗初期,有“圣相”李沆主政,王钦若等奸邪小人都屏息不语,奸计不能得逞。

李沆去世,寇准罢相,名相王旦主政。王旦知道王钦若的奸邪,而王钦若的任相,他也阻挠了十年。王旦正直,但未免和善,而“和则流”,所以没有避免与王钦若同流合污,遵奉“天书”邪说。

宋真宗为了让王旦顺从封禅之事,亲自宴请王旦,赐与一壶美珠来收买他。

王旦知道此事不可以做,但也知道这件事不能自己能遏制住的。

天书封祀对真宗朝财政产生了重大影响。仅是东封泰山,就耗费八百余万贯;西祀汾阴,耗资更增二十万贯。营造宫殿、大兴土木,更是靡费不计其数。还有佛道人数的迅猛增加,都加重了朝廷的负担。

真宗“咸平之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积累了天下财富;到后期,因为由于装神弄鬼的折腾,几乎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到真宗晚年更是“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宋史·真宗纪》评说天书封祀是“一国君臣如病狂”。

明代李贽也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

晚年王旦后悔身陷“天书事件”中,认为这个行为是他一生的污点。为了忏悔,他还一度想披上袈裟出家为僧,最后抑郁而终,致死也没能释怀。

但“天书事件”的提倡者和主导者王钦若,却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泰山封禅的次年,就升为宰相。

从1005年到1019年真宗朝的权力就集中在王钦若、丁谓、陈彭年等“五鬼”手中。

古代帝王的用人底线,是巩固皇权、皇威。

寇准澶州退辽,避免了真宗朝廷的一次劫难。但如此功勋,也抵不过一句“孤注一掷”的离间谣言。因为真宗认为寇准触碰了他的皇威。

而王钦若善于揣摩帝意,曲意迎合,虽本性奸邪,屡行小人行径,却获得了真宗的器重和恩宠。

到仁宗即位,垂帘听政的刘太后仍拜王钦若为相,并封为冀国公。也无非是为了拉拢他,通过宰相来实施她的权力欲望罢了。

标签: 历史古代北宋

更多文章

  • 张飞的“燕颔虎须”形象从何而来?他又如何从事“卖酒屠猪”?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张飞,形象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描写张飞的外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张飞又作自我介绍说: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于是张飞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燕颔虎须的威猛长相,卖酒卖肉的行业出身。然而,《三国志》或其它正史中,对张飞的

  • 李恪本来是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但为何却死于谋反罪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李恪,皇位

    李世民共有14个儿子,李恪是第三个儿子,生前李世民有意将皇位传给李恪的意思,后来被群臣力劝,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李恪面相英俊潇洒,从小爱读书射箭,可以说的上是文武全才,在唐太宗所有的儿子中,是最有才华的一个,因此也最得唐太宗的宠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恪本来是有很大的希望

  • 历史上三大功高震主的功臣,最后都没善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历史上三大功高震主的功臣,最后都没善终,小编为你讲解。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官场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个为官者都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一招不慎就可能被君王所杀,历史上有很多功高震主的功臣,因为赏无可赏,最终只能把他们杀掉。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最怕的就是臣子的风头盖过自己,所谓功高震主者往往不得善终。

  • 姜维哪次战略部署的失误,导致蜀汉防御体系最终崩溃?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姜维,蜀汉

    公元263年,蜀汉遭到曹魏两路大军的进攻,结果一直进攻曹魏的蜀汉,在短短几个月间,就举手投降。关于蜀汉被曹魏吞并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当时是出自蜀国内部,宦官专权,将帅不和,矛盾重重。这是政治上的原因,而从军事上来分析,姜维身为蜀汉的大将军,蜀汉最高的军事长官,犯了一次战略上的失误,导致魏国得以轻松

  • 雍正皇帝继位以后,之前的废太子胤礽又是怎样的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胤礽,雍正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第二次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相比于上一次被废三个月后恢复太子之位,这一次的被废标志着胤礽太子生涯的彻底结束,原本咫尺之遥的皇位也从此永远与他无缘。此时时年三十八岁的胤礽也将开始他长达十三年的圈禁生活,直到生命的终结。胤礽是一个从小就接受严格的皇家教育、

  • 历史上的刘备与影视剧大有不同,哪五位大将死在他手里?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刘备,大将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求贤若渴的他不惜三次拜访诸葛亮于草庐之中,这样的行为和态度也是他之后可以频频打胜仗的原因,通过观看一些影视作品,人们对三国时期的事情也有了一些了解,影视剧中的刘备一直给人一种和善、仁义的印象,对于一些事情更是充满了怜悯之心,常常会因为一些事情而陷入纠结,但是,若没

  • 司马懿既然都已经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为何不选择自立称帝?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司马懿,高平陵之变

    说到三国中的各个谋士,我们印象中最深的还是数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了,但是诸葛亮最终还是没能拼得过一直隐忍的司马懿,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一死,司马懿犹如困龙升天,扶摇直上,最终也是成功熬死了曹魏三代君主,并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成功夺取了曹爽的军政大权,此后一国军政尽握于他手中。但为何司马

  • 徐达的三女婿:安惠王朱楹是个怎样的人?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徐达的三女婿:安惠王朱楹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地形开阔,利于骑兵驰骋。南方水系密布,利于水师步兵。故而历朝历代,都是北风压倒南风。南方王朝在和北方王朝的对抗中,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元末明初的时候,一大批汉人豪杰应运而起。由这些人的佼佼者所组成的骑兵部队

  • 杨广的铁杆忠臣:裴蕴生平经历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杨广的铁杆忠臣:裴蕴生平经历介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隋炀帝杨广虽然在继位不久之后就失去了人心,但到底还是有不少忠诚的追随者的。在这些追随者中,有一位堪称是杨广的铁杆忠臣,甚会揣摩帝意,简直可以说是杨广肚子里的蛔虫。杨广不喜欢谁,他就是罗织那人的罪名,将其下狱甚或处死;杨广喜欢的,他就

  • 历史上王郎是什么人?他是如何建立赵汉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王郎,汉朝

    王昌,又称王郎,西汉末年历史人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他一向以替人占卜相面为生,由于他对天文星象十分精晓,因此总认为河北地界上有天子之气。后来赵缪王刘隐的儿子刘林非常痴迷于奇门术数,他爸爸被权臣王莽废黜王位之后,他就成为了江湖游侠,经常出没于赵、魏两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