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欧阳修在北宋文坛是领袖身份,但为何说他曾科举“落榜”了?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是领袖身份,但为何说他曾科举“落榜”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7 更新时间:2024/2/12 6:29:33

宋朝古装大剧《清平乐》播出,让人眼前一亮,从目前的来看,这部剧充分展现了“仁宗盛世”初期的盛景。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太平宰相”晏殊、三朝宰相韩琦、北宋名士范仲淹陆续登场后,很多历史文学爱好者纷纷猜测,后面你会不会有欧阳修的戏份。果然不出众人所料,“六一居士”欧阳修终于在第四集出场,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且,欧阳修的出场还是从他的科举“落榜”开始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说欧阳修“落榜”,实际上并不准确,因为他不是真正的落榜,只是到手的状元飞走了,从第1名降到了第14名。

众所周知,唐宋八大家宋朝占据6人,其中,有5人都得称欧阳修一声“老师”,这奠定了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中的领袖身份和传奇地位。欧阳修才华横溢,在当时是被公认的,甚至在科举之前,大部分人都已经默认欧阳修必将成为当年的状元。

欧阳修,字永叔,四川绵州人。他的父亲老来得子,56岁时生下欧阳修,4年后父亲去世,欧阳修和母亲相依为命,在叔叔欧阳晔和母亲郑氏的教导下,欧阳修刻苦读书,成为一代才子。宋仁宗登基的那年,欧阳修才16岁,他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百年不遇的天才。可尴尬的是,接下来两次科举,都未考中,转眼已经22岁。

时任汉阳军随知的胥偃很欣赏欧阳修的才华,将欧阳修召到自己门下,并且将女儿许配给欧阳修,不过当时并未完婚。《宋史·胥偃传》云:“欧阳修始见偃,偃爱其文,召置门下,妻以女。”

接下来,欧阳修在未来的老丈人胥偃的帮助下,前往京城游历。在京城,欧阳修不仅长了见识,而且还混出了名气。一方面,欧阳修参加开封的国子监考试,中了监员,又参加国子学的广文馆考试,中了解元,连中两元,名声大振。另一方面,欧阳修善于写词,他的很多辞藻被坊间传播,有的词竟然传到青楼之中,给人留下“风流”、“轻浮”的形象,这为下面的事情埋下伏笔。

宋仁宗天圣八年,欧阳修23岁,在礼部的省试中,欧阳修又考中第一名,即省元,加上之前的监元和解元,欧阳修已经连中三元。在接下来的殿试中,欧阳修信心满满,认定自己必将考中状元。不仅如此,欧阳修还特地做了一身大红色的状元袍,就等中状元时好一展风采。

不仅欧阳修对自己有信心,就连欧阳修的同科也笃定这一届的状元必定是欧阳修。欧阳修有一个同学叫王拱寿,年仅19岁,长得一表人才,对欧阳修更是仰慕不已。听闻欧阳修做好了状元袍,便找欧阳修借穿一下,想沾沾欧阳修的福气,以图殿试时能考个好名次。

果然,在殿试中,欧阳修对答如流,一篇策论说得舌灿莲花,让年轻的宋仁宗欣赏不已。事后,宋仁宗就要点欧阳修为状元,只可惜,第二天揭榜,状元变成了那个试穿欧阳修状元袍的王拱寿,欧阳修只得了个第14名,王拱寿还被宋仁宗赐名为王拱辰。

欧阳修对自己殿试的表现更加满意,笃定自己中状元。可得知自己只中了14名,百思不得其解。多年后,欧阳修接触到当年参与殿试的大臣之一晏殊时,欧阳修才明白,自己当年表现太过优异,但因为自己风流名声在外,状元虽然看重才华,但也看重德行,所以宋仁宗才决定降低欧阳修的名次,挫其锐气,磨炼其成才。

这就是欧阳修“落榜”的内幕,可以说,剧中和历史还是高度吻合的。有趣的是,这件事还有后续。宋朝文风繁荣,很多大臣选女婿都看重才华,并不看重相貌。当时的龙图阁大学士薛奎有5个女儿,他亲自参与殿试,深知欧阳修和王拱辰二人不仅才华出众,而且长得也一表人才,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是,在揭榜之后,薛奎立即找到王拱辰和欧阳修。因为欧阳修比王拱辰大三岁,薛奎本打算把大女儿许配给欧阳修,把二女儿许配给王拱辰。不料,欧阳修因为和胥偃之女有婚约,不能答应此事,所以,薛奎失望之余,把大女儿嫁给了王拱辰。

不久后,欧阳修和胥氏成婚,但胥氏却病逝了。薛奎一直惦记着欧阳修,又把二女儿嫁给了欧阳修。这样一来,王拱辰不仅“抢”了欧阳修的状元,还做了欧阳修的大姐夫(连襟,大姐夫古代又称大姨夫)。

接下来还有故事,王拱辰的结发妻子去世,薛奎为了留住这个女婿,又把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王拱辰,这样,王拱辰就变成了欧阳修的妹夫。因此,欧阳修曾写一幅对联调侃王拱辰,曰:

上联:旧女婿为新女婿,

下联:大姨夫作小姨夫。

结合史料,你会发现《清平乐》这部剧还是比较写实的,期待这部剧能够出现更多的北宋名士,像辅弼、包拯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不知道接下来有没有戏份,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历史欧阳修北宋

更多文章

  • 在我国古代糖最早出现在何时?占据什么地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糖,战国

    中国最初的糖出现在西周时期,叫做饴。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糖”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甜味剂,随着科技的发展,糖的种类也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它固有的“甜”味而成为人类最喜爱的食品之一。但在古代吃糖可没有现代这样容易,究竟奢侈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你

  • 传说“竹林七贤”的阮咸和猪一起喝酒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竹林七贤,魏晋

    众所周知“竹林七贤”的阮咸才华很高,但是纵情任性,传说他和猪一起喝酒是真的吗?确实是真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阮咸曝裈阮咸、阮籍居住在路南,其他阮姓人住在路北;住在路北的阮姓人都很富有,住在路南的都很贫穷。七月七日,路北的阮姓人大晒衣服,都是绫罗绸缎。阮咸就用竹竿在庭院中挂了一条粗布做的犊

  • 韦应物送女出嫁,《送杨氏女》寄托了什么样的期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韦应物,唐朝

    韦应物送女出嫁,《送杨氏女》寄托了一个老父亲对女儿什么样的期望?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送杨氏女唐代:韦应物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

  •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仕途命运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竹林七贤,魏晋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的故事。早而夙慧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祖父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官至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

  • 刘裕为什么要北伐?他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刘裕,刘裕北伐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为了国家的强大,刘裕决定兴师北上,史称“刘裕北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 清朝官员不吃早饭只口含人参去上朝 他们是没有时间吃早饭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清朝,官员

    对清代官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官员上朝为何不吃早饭,而要含着一块人参?在古代,判断一个皇帝是一个英主,不只要看他的一系列的政治举措,更是要看他是否勤于政事。如果一个皇帝久久不上朝,置百姓民生、国家社稷于不顾,哪怕他没做什么昏庸之事,也绝对不会是一位千古英主;相反,如

  • 清朝官员退休后每年有50两退休金 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清朝,官员

    还不了解:清代退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官员退休工资每年是50两白银,换算成如今的人民币是多少钱?退休金一直以来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点,因为退休金与人们的老年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连带着退休制度,也成为了一个令老百姓都非常重视的制度。谈到退休金制度,其实它并不是新中国成

  • 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仕途成就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韦应物,唐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故事。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

  • 清朝时期的官员到底有多忙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清朝,官员

    还不了解:清代官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官员到底有多忙?上朝的时候不太累,反而下班后却很忙.大腹便便,八抬大轿,晃晃悠悠,威风八面;家中豪宅大院,花园凉亭,好酒好茶,十几个仆人供使唤,三四个妻妾在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仿佛巨型婴儿,生活乐无边。影视作品中展现的清代

  • 李渊并非长子,为何去能继承其父的爵位呢?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唐朝,李世民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们,应该了解,在封建朝代家族传承的事情上,都是传嫡长子。如果不是嫡长子继承家业,必要经过一番争斗才能获得祖业。比如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封建王朝清朝时期,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局面相当惨烈,最后以皇四子胜出继承清朝大业,成为雍正皇帝。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唐朝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