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武则天在广开选官途径的同时,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整肃?

武则天在广开选官途径的同时,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整肃?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61 更新时间:2024/1/24 1:50:18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为了治理贪官,她设立了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长期重用狄仁杰魏元忠等人,大力整顿官员队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士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当政后,在推行科举制的同时,又大开其他的选官门径,如自举、举报恶官、试官、殿试以及开武举等。这种多途径选官求才的做法对当时的吏治产生了双重影响:

从积极方面说,它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从消极方面看,则使官员队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武则天对此似也有所认识,因而在广开选官途径的同时,又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官吏队伍加以整肃。

具体而言,武则天对官吏队伍的整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设立铜匦(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在这样一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下,除了极少数肆无忌惮的酷吏和内宠外,官员们只好收敛起贪赃枉法之心。

其二,分设肃政左右台,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唐初沿袭隋制,朝廷最高的监察部门是御史台,负责检查自宰相以下各级官员遵法守纪的情况,举报弹劾处理各类违法乱纪的官员。武则天将御史台改为肃政台,不仅增置监察官员,而且加强其监察职能。

武则天刚一登上帝位,就将原御史台改为左肃政台,专司纠察中央百官和军旅,另外增设右肃政台,专门负责京畿地区和地方各州县官员的按察,并将监察官员由此前的十八人增至四十人。旋即又打破“左以察朝廷,右以澄郡县”的格局,使左、右两台迭相纠正,左台官员亦兼察州县。

与此同时,为使监察的运作有法可依,武则天命令尚书省刑部侍郎韦方质起草了专供考查地方官员用的《风俗廉察四十八条》。由于武则天时代的监察官员有相当一部分是酷吏,且被赋予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地方官员畏之如虎,所以胆敢以身试法、搞各种腐败行为者少而又少。

特别是到了武则天后期,风闻朝廷使者到来而自杀的地方官员,史不绝书,可见这种监察制度的威慑力强大到了何种程度!

其三,重视高级政务官员的任用。武则天很重视高级政务官特别是宰相的选拔和任用。宰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政务官,日理万端,因此是否得人,对于封建统治关系至大。

武则天虽也用过本家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亲信当宰相,但主要是利用他们与自己的特殊关系来监视其他朝臣,而行政实权一般都掌握在其他宰相手中。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如狄仁杰、魏元忠等,就长期在朝中握有实权。而在历代宰相中,狄仁杰、魏元忠等均堪称名相。

正因如此,不仅宫中的奢靡之风无法通过高级官员的中介而传到整个官员队伍中,而且可以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使整个官僚队伍形成克己奉公、勤于政事的良好风气。

其四,对官员队伍内部产生的腐败现象厉行整肃。在武则天时期,官员队伍也曾出现过冗滥现象,但武则天同时也运用各种手段对官员进行淘汰,甚至对不称职者毫不留情,大开杀戒。毋庸讳言,这种清洗主要是在政治范围内进行的,但对官吏队伍的整肃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酷吏问题是武则天时代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以往大多数研究者只看到武则天对酷吏的信任重用一面,而对其不得已的一面研究得不多。武则天始而专权,继而登基当女皇,改国号为周,这对李唐宗室和旧臣来说,是篡位行为,是典型的宫廷政变,这就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对。

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武则天只能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对付那些反抗或企图反抗自己的人。对于武装叛乱者,她可以用军事手段镇压;而对其他政治上的反对者,她就只有利用酷吏来制服了。

不可否认,酷吏是当时素质最差的一批官员,其中最著名的如来俊臣、侯思止、索元礼、周兴和王弘义等都是靠告密爬上高位的。

这些人生性残忍,嗜血成性。武则天在其掌权初期,为了笼络这些人,对他们的不法行为往往视而不见,但是随着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酷吏的地位也逐渐下降,甚至受到严厉惩处。

正是由于武则天创造了这样一个整体上还算清明的政治环境,加之她对人才的重视和保护,充分发挥监察部门的作用,才有了《资治通鉴》中所说的“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的局面。

在她当政期间,官员各司其职,没有发生整体性全局性的腐败,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免于内乱外患,社会也比较稳定。而这一局面的取得,不能不承认与武则天整肃吏治有关。

当然,武则天时期的官场存在诸多弊端,最主要的有两方面:

一是她本人挥霍无度,生活奢靡,如大造明堂、佛寺和“天枢”,滥封同姓王以及广蓄内宠,这种奢侈之风对官吏队伍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是重用酷吏,滥杀无辜,造成众多冤狱。这也是无可讳言的。

标签: 历史武则天措施

更多文章

  • 姜维这位蜀汉后期的顶梁柱,为何会两次败在邓艾手上?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姜维,邓艾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中,赵云奉丞相诸葛亮之命,带领五千精兵攻打天水郡,没想到天水郡中有一位高人,早已看穿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将计就计,准备将赵云军队一网打尽。赵云中了埋伏,被姜维和马遵、梁虔夹攻,大败而逃。如果不是张翼、高翔两人接应,赵云还不一定能够突出重围出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陈胜造反为什么半年时间就失败了 最后为何被车夫打死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陈胜,吴广

    还不了解:陈胜失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胜为何称王6个月就败了?因为陈胜没想明白,他为何能是一个王?陈胜虽在陈县自立为楚王,史书也称陈胜为楚隐王或陈王,但他实则不懂为王之道。自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便迅速洗牌,谁手里有兵,谁就可以称王或是立王,

  •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三国,夏侯氏

    什么"荀氏八龙",什么"诸葛三杰",什么"马氏五常",什么"司马八达"……以上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文士组合,且都出自同一家!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汉末儒学被垄断在世家门阀手中,同门出身的顶尖谋士自然就多如过江之卿,反倒是能上阵杀敌的武将少之又少!当然,少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曹魏的夏侯氏!

  • 曹睿如何抓住生命最后一点时间,替继承人重构权力体系?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曹睿,继承人

    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鹰视狼顾”之类的戏言,所有的君主,与辅政大臣之间都有天然的矛盾。曹睿即位时,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就是曹丕安排给他的辅政大臣。曹睿要亲自执掌大权,当然要与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争一争。曹睿通过制衡之术,压制

  • 面对两位造反的叔叔,朱瞻基为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朱瞻基,叔叔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一说出生于1398年3月16日),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年号“宣德”。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一说出生于建文元年),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的喜

  • 赵德昭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赵德昭,皇位

    979年,北宋都城开封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武功郡王赵德昭自杀身亡。消息传出后,宋太宗急忙赶来,抱着赵德昭的尸体痛哭流涕,说道:“痴儿何至此邪!”事后,宋太宗追封赵德昭为中书令、魏王。三年前,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如今他的儿子赵德昭又自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古代太监娶妻后能生孩子吗 对食又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太监

    对古代太监娶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监能够娶妻生子吗?与之相关的“对食”又是怎么一回事?太监一词,并不是中国所专有,在国外,也曾出现过类似太监的角色。据史料记载,太监最早的历史记录源于公元前21年,那时,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出现过有关太监的相关信息记录。太监大多都是穷苦人

  • “金屋藏娇”的典故出自汉武帝,但他为何却将“阿娇”废掉了?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汉武帝,阿娇

    中华历代王朝,皇帝一职最难当,要文治武功样样精通,还要懂得亲近贤臣,辨别小人和奸佞。对内国家必须治理得好,对外要防止外族侵略,自己还要提防不要被人篡夺了皇位。一切都打理停当,还要当心枕边人不要有什么小心思,那些皇妃,宫女都不是省油的灯,弄不好自己死在谁手里都未可知。所以每一个皇帝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

  • “烛影斧声”的传闻究竟存不存在?为何却是赵光义继承了皇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赵光义,烛影斧声

    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恰巧此时又有“烛影斧声”的传闻,虽然宋太祖赵匡胤生前并没有立皇储,但是按照我们汉人以及前朝各种皇位争夺惨事来看,于情于理都应该是宋太祖赵匡胤在世的嫡长子赵德昭继位,实在不行赵德芳也可以,但偏偏

  • 在刘秀的试探之下,当朝重臣宋弘愿意休妻娶公主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宋弘,刘秀

    光武帝刘秀的父亲名叫刘钦,娶樊娴都为妻,先后生下三子三女,“长男伯升,次仲,次光武;长女黄,次元,次伯姬”。建武二年,已经坐上皇帝宝座的刘秀开始分封皇亲宗室,他的大哥、二哥、二姐已经死于战乱之中。于是,刘秀封自己的大姐刘黄为湖阳长公主,小妹刘伯姬为宁平长公主。关于湖阳长公主有一段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