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后宫中为什么会出现太监 皇帝担心为何不全用宫女

古代后宫中为什么会出现太监 皇帝担心为何不全用宫女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3 更新时间:2024/2/8 20:12:57

还不了解:古代为什么会有太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担心戴绿帽,全部用宫女不是更好吗?

太监在古代又被称作“宦官”,它指的是被人为阉割后非男非女的特殊群体,在我国古代宦官一般作为皇帝的秘书、后宫的佣人;而在古埃及宦官则被作为侍奉神灵、服务法老的祭司……

宦官作为一种古老的职业,埃及最早的记载甚至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而在我们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记载里也提到了相应的记录。但宦官正式大规模登上历史舞台,却要从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时期说起。

一、古代为什么会有太监?刘秀将宦官扶上历史舞台,最核心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扼制士大夫阵营和外戚阵营的势力;

众所周知,在东汉的朝堂上,大臣们主要分为三个阵营,分别是:士大夫阵营、宦官阵营和外戚阵营。

在这三个阵营中,形成了一条奇异的针对、鄙视链,其中宦官阵营和外戚阵营势力最为强大,二者都恨不得除掉对方,这两大政治集团之间的争斗也是造成东汉衰弱的重要原因。

而士大夫阵营和外戚阵营又普遍瞧不起宦官阵营,二者虽分属不同的政治集团,但二者之间的界限、矛盾却并不像宦官阵营和外戚阵营那般明显尖锐,例如窦皇后之父窦武明德马皇后的从侄马融,他俩就既属于外戚阵营,也属于士大夫阵营。因而,当外戚集团想要扩充实力的时候,他们所招揽的对象往往就是那些士大夫阵营的名流。

换言之,利益是一切关系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当外戚集团觉得士大夫阵营和自己利益相同时,他们便会主动向士大夫阵营示好,以换取对方的支持。反之,当双方利益相反时,外戚集团也会毫不犹豫动用最残酷的手段来打压士大夫阵营。

看到这里可能就有朋友有疑惑了,士大夫阶层才是构成汉朝政治体系的基石,为何在东汉的时候士大夫阶层反倒会被宦官阵营和外戚阵营压着打?宦官阵营又是凭什么能够以一打二的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名字:王莽

王莽,江湖人送外号“穿越者”“道德楷模”,他以外戚的身份篡汉登基一事,使得东汉的创始者汉光武帝刘秀对此非常警惕,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刘秀上台后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刘秀以“吕后贼害三赵,专王诸吕,防危汉室,不宜配食髙庙”为由,让人将吕后的牌位搬出了太庙。

当时吕后害死三赵的事,已经发生了二百多年,刘秀难道真的在意他们是否冤死吗?显然不是,刘秀这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里面的意思已经相当明确,他想借打压吕后一事表明态度,让所有的外戚都给他安分一点。

刘秀在废除皇后郭圣通的时候,便着重提了一句,郭圣通“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

如果说刘秀做的第一件事还是在委婉提醒外戚们安分守己,那刘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直接从制度层面上来打压外戚了,当时他规定“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这条政令在一段时期内几乎堵死了外戚的上升渠道。

可见,在刘秀的心里,对于王莽篡汉夺取汉家江山一事是多么刻骨铭心,竟使得他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

刘秀的继任者,他的第四子汉明帝刘庄就牢记了这一点。汉明帝继位后,刘秀的第三女馆陶公主曾出面向汉明帝请求给自己的儿子一个郎官的位置,郎官这个职位可以看作皇帝身边的小助手,他们是地方官员的预备役,一旦外派,有很大几率出任地方长吏。单以皇亲的身份来讲,这个不大不小的职位大多数皇帝想必挥挥手也就给了,刘庄却认为事情虽小,但如果开了这个先例,万一别的外戚也打着亲情牌来要职位怎么办?

于是,汉明帝很果断拒绝了馆陶公主的要求,改为恩赐她一千万钱。

刘秀做的这两件事,对于压制外戚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但刘秀也明白,外戚可以打压,却不可确实,因为外戚也是维护皇权的重要力量,司马迁说过“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刘秀要想一边压制外戚,另一边又要借助外戚的力量来维护皇权的统治,他就必须在士大夫和外戚势力可能联合的情况下,找到另外一股力量来平衡外戚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宦官。

因而,刘秀做的第三件事就是下令: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

二、宦官的来历:宦官最初并不是“阉人”,他们通常是战争中的俘虏或者犯罪受宫刑的人;

这里刘秀之所以强调“宦官悉用阉人”,是因为和我们固有观念不同的是,在东汉以前的宦官不一定是“阉人”。

古人解释“宦”字,说的是宦“仕者、学也,宦为学官事,学为习六艺”,这说明早期的“宦”人应该指的是那些依附于贵族拥有一技之长的门客。

宦官,便是皇帝的秘书、门客,诸如西汉著名的两大宦者赵谈和李延年,其中赵谈擅长星历数术,李延年能歌善舞,作曲水平极高。他们凭借着各自的才艺,受到了君主的重用,在君王疏于政事的时候,他们往往还会协助君王处理政务,《汉书》就记载:“孝文时宦者,则赵谈、北宫伯子。至於孝武,亦爱李延年。帝数宴後庭,或潜游离馆,故请奏机事,多以宦人主之。”

看到这儿,我们会发现宦者和士大夫的作用似乎重叠了,这样的宦官显然并不足以承担起刘秀心中平衡外戚力量的作用,怎么办呢?

站在上帝视角,我们已经明白了刘秀的选择,也就是:那些自愿阉割入宫服侍的人。

三、宦官为何能轻易得到皇帝的信赖?一方面宦官是皇帝的私人人才库,他们还扮演着皇帝助手的角色,另一方面宦官受到士大夫和外戚的轻视,他们对皇帝具有更强的依赖性。

众所周知,在古时候“阉人”这个群体是非常被人瞧不起的。一方面是因为最早的阉割之刑针对的对象要么是战争中俘虏的异族,要么就是本族中犯了私通异族罪行的人,在古代的阶级体系中,这类人的地位与奴隶差不多,都属于社会最底层。

另一方面自秦汉以来的宦官,虽然多是为了混口饭吃自愿阉割入宫服侍君王的人,但他们的出身往往也非常贫寒,对于朝堂上那些凭借才华和家世入朝为官的人而言,要么是不耻于宦官伤害自己身体进宫服侍的做法,要么就干脆瞧不上他们的出身背景。

加之古人信奉“百善孝为先”,在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开宗明义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宦官阉割自身的做法,显然不适合古人强调传宗接代的“孝”文化。

可以说,“阉人”和士大夫之间天生就存在着一种隔阂,这种隔阂也是导致士大夫和宦官之间一千多年争斗不休的重要原因。

按照刘秀的构想,如果他的秘书都换成了“阉人”,那么后宫和前朝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格外困难,这样既可以减少自己戴绿帽子的可能性,也可以借助宦官们作为防线和眼线加强对后宫的掌控力度。

对于君王来说,相比较于士大夫而言,重用宦官的好处相当明显,一方面宦官的权力完全来自于君王的宠幸,宦官们常年待在宫中,他们很难有机会像士大夫那样在地方上培植起属于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古代宦官地位低下,他们在政治道路上的选择面其实并不广,所以依附于皇帝基本算得上是宦官们最理想的归宿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想做宦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清代的时候就明文规定:家中有四五个儿子的才能有一人申请,并且适合申请条件的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因为这申请还需要提交内务府管理人员检查……

标签: 历史古代太监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在后世有颇多争议,他究竟是爱陈阿娇还是卫子夫?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汉武帝,陈阿娇

    美女都爱英雄,可一个薄情甚至无情的英雄,给女人带来的是无奈和悲剧。所谓红颜薄暮,只不过是因为红颜遇到了薄情郎。汉武帝刘彻的众多女人中,后人最为同情和惋惜的是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因为刘彻废陈阿娇改立卫子夫为皇后,从此,众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都讲陈阿娇刻画成一个可怜的弃妇的形象,也因此,刘彻成了一个彻

  • 除了刘邦及后人的汉朝之外,还有哪些以“汉”命名的王朝?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刘邦,汉朝

    中国有很多以“汉”命名的王朝,其中以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东汉最为著名,而且后人建立的“汉朝”也多是向西汉、东汉致敬,想恢复昔日的荣光,但是有些国家虽然打着“汉”的旗号,却是十分的不正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将刘知远趁着后晋被契丹攻破首都灭国之际,自

  • 古代犯人在被砍头的时候 古人为何自觉的下跪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犯人

    古代犯人被砍头时,为何十分听话自觉跪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罪犯指的就是犯了罪而被抓起来的人,罪犯的历史,几乎是伴随着法律同时出现的。有的人对于法律的理解,最通俗的说法指的就是道德的最底线。自古以来,突破道德底线的人从来不缺少,于是为了维护这个

  • 宋朝饮食文化非常丰富,人们都有哪些夜宵呢?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宋朝,宵夜

    宋朝的点心文化蓬勃发展,人们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去享受生活,点心也成为了宵夜的主角,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宋朝时期的美味宵夜点心。每年夏天,东京汴梁的州桥夜市生意兴隆,通宵达旦,以下甜点俯拾皆是:水饭、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酿砂糖、冰雪冷元子、绿豆甘草冰雪凉水、杏片、梅子姜、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

  • 古代后宫中的妃子为何很少有子嗣 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妃子

    还不知道:为什么古代妃子很少有子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女子是没什么地位的,不仅是在普通百姓家里,在皇宫中亦是如此。而在后宫中的女人要想能生活好一点,大多数都只能“母凭子贵”,只有极少数的美人能获得皇帝的恩宠然后“衣食无忧”。但是在后宫那么多佳丽当中,真正能母凭

  • 霍去病在射杀李敢之后,汉武帝有明确表示要责备他吗?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霍去病,汉武帝

    西汉时期,这里曾受到匈奴的侵扰。而此时的西汉王朝却想到了联姻的策略。和亲出现后,西汉的国力得到了发展,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父子合力造就了文景之治。正是随着文景之治的出现,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发生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匈战争从西汉建立时就出现了,但当时汉匈战争的规模还没

  • 古代太监是需要净身的 女太监又是怎么净身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太监

    还不了解:古代女太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也有“女太监”,她们如何净身?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中,会孕育出一些特殊的职业和分工。为了适应小农经济的社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成为了最主要的家庭生产模式。这是在普通的家庭中的。在皇宫中,因为分工的需要,出现了“太监”这个群体。

  • 天下诸侯都来讨伐董卓,那么董卓究竟坏到了什么程度?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董卓,诸侯

    董卓在灵帝末年的时候,作为驻守凉州的将领,长期与羌人作战立下了很多战功,后来就被朝廷任命为刺史一职。当时的朝廷的局面错综复杂,董卓一边驻守凉州,一边洞察着朝廷的动向。而就在董卓找寻时机的时候,何进竟然主动邀请董卓进京,这可把董卓高兴坏了,正愁找不到机会呢,没想到送上门来了。这还等啥,赶紧集合队伍直奔

  • 古代侍卫也在宫里活动 皇帝为什么不把侍卫也净身了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太监

    对古代太监和侍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太监和侍卫都在宫里活动,为啥侍卫不需要净身?皇帝不怕吗?皇帝要是敢把侍卫净身,那这个皇帝也就做不成了。总会有人好奇,在古代后宫当中有很多的太监,可是也有很多的侍卫呀,那为什么太监被净身了,而侍卫没有被净身呢?为了以防万一,更为了避

  • 古代妃子被打落冷宫之后 太监为什么还要抢着去冷宫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妃子

    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宫,太监们为何抢着伺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入宫成为嫔妃是古代女性人人向往的,入宫后家族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但是入宫后的嫔妃,最怕缺的地方是冷宫,冷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而且古代嫔妃被打入冷宫太监为何争着去伺候,想象不到的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