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了维护管理好社会秩序,唐朝是怎么做的?

为了维护管理好社会秩序,唐朝是怎么做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23 更新时间:2023/12/18 4:19:20

俗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下面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往下看吧~

在观看《安十二时辰》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却又让人想起了一个问题,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怎么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的呢?而这部电视剧所讲述的,正是唐朝时期,下面便简要地讲述一下,究竟唐朝时是怎么做好社会治安的维护管理的,说出来你可别不信!

京兆府,是唐朝于开元元年所设置的一个府,这是府作为一个行政区划的开始。京兆府不同于地方的特点是,这个古代的行政机关可以不受逐级诉的束,要知道,古代的时候要判决犯人是要经过一级一级的判断的,只有全部通过了,才有可能实施。但是,京兆府不同,但凡经京兆府证实证据确凿的案件的案犯,是可以当判死刑的。而这个京兆府便是唐朝时用于维护社会治安的一个机构。

据《旧唐书》卷三八《地理一》记载:“都内,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街分一百八坊。坊之广长,皆三百步。皇城之南大街曰朱雀之街,东五十四坊,万年县领之。街西五十四坊,长安县领之。京兆尹总其事”

而唐朝时期,长安城是为国都,并设京兆府治理长安城附近的二十多个县,而且京兆府的治所便设于长安城。以长安城内的朱雀大街为界,西设长安县,东设万年县。长安县、万年县、京兆府,这三个政府机构的治所,均设于长安城内。以维护城中的治安,这三个便是唐朝时用于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的一部分机构。

除此之外呢,还有一个机构,他们在古代的时候,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社会中的城管以及安等人的色。那便是左右金吾卫。

据《唐六典》记载:“翊府中郎将各一人,正四品下;左、右郎将各一人,正五品上。中郎将掌领府属,以督京城内左、右六街昼夜巡警之事;左、右郎将贰焉。余如左、右卫。”

由城管以及公安作为对比,便可以看出这个左右金吾卫的工作了,金吾卫的存在,在当时要就是为了维护一些城市的治安,尤其是都城的治安而设立的。当然了,他们作为皇帝的卫队,还是要承担一部分的军队职责的。

有了长安县、万年县、京兆府,再加上左右金吾卫,还有一些地方的门等,一个朝代要维护社会治安管理就基本差不多了,并且为了让他们可以减轻压力,在唐朝时还施行了一个制度——宵禁。

据记载,唐朝的《宫卫令》规定:每天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便擂响六百下“闭门鼓”。而每天早上的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而凡是在“闭门鼓”后以及“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人,便触犯了“犯夜”的罪名,要被笞打二十下。而如果是为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是为了婚丧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的事情,在得到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方可以随意在夜里行走,但决不能出城。

宵禁令古已有之,并非只是在唐朝,唐朝只不过是采用了这种制度罢了。特别是在战乱以及灾难横行的时代,亦或者是在具有特殊政治经济意义的区域内实施的。在古代,违反宵禁令的人轻则会被处罚或者拘禁,而重者则他就地正法。这是特殊时期,特殊地域的重典治理措施,但在古代还是颇为见的。

那么这种制度为什么说有利于唐朝维护社会治安管理呢?首先是为了防火防盗;夜间容易出现盗贼,因而家家户户都在家的话也就不用担心了。其次,若处于战争时期,敌军奸细或者奇袭部队,也会选择在晚上潜入。此外,当灾荒战乱发生时,会有大量流民出现,而在夜间若没有进行宵禁管理的话,这些流民一窝蜂乘虚而入,那将会对政权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实行宵禁制度,派人不间断巡逻,便能防患于未然。

这便大约是唐朝做好社会治安管理的方法了,你怎么看?

标签: 历史秩序唐朝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与顺治帝有哪些相似之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秦朝

    秦始皇与顺治帝有哪些相似之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秦始皇与顺治帝在职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年幼时出乎意料地继承帝位;两个人在亲政之前,朝中大权都掌握在辅政大臣手里;吕不韦和多尔衮这两个辅政大臣都和两个幼主的母亲有染;吕不韦和多尔衮这两个辅政大臣都落下了可悲的

  • 萧子真:齐武帝萧赜第九子,年仅18岁就被杀害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萧子真(476年-494年11月10日),字云仙,南朝齐宗室大臣,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齐武帝萧赜第九子。生母周淑仪。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元四年六月丙申(482年7月14日),封为建安王,在武帝、郁林王、海陵恭王、明帝四朝历任南琅琊太守、彭城太守、南豫州刺史、宣城太守

  • 萧子隆:齐武帝萧赜第八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萧子隆(474年-494年10月26日),字云兴,南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第八子,母为王淑仪。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元元年(479年),齐高帝践祚,封为枝江县公,之后改封随王,萧子隆在武帝、郁林王、海陵恭王三朝历任南琅琊太守、彭城太守、江州刺史、会稽太守、荆州刺史

  • 将相和成了一种美谈,那么蔺相如和廉颇的关系究竟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蔺相如,廉颇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大家应该都十分熟悉,这两个成语背后的典故都有着同一个主人公,这个人就是蔺相如。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也是著名的外交家。他曾和廉颇发生一些隔阂,但蔺相如为了保住大局,其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最后廉颇身披荆棘前来道歉,两人就此成为刎颈之交。那在历史上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

  • 古代皇帝担心自己戴绿帽子 皇帝为什么不把太监全部换成宫女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皇帝,后宫

    还不了解:古代后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为什么会有太监?皇帝担心戴绿帽,全部用宫女不是更好吗?太监在古代又被称作“宦官”,它指的是被人为阉割后非男非女的特殊群体,在我国古代宦官一般作为皇帝的秘书、后宫的佣人;而在古埃及宦官则被作为侍奉神灵、服务法老的祭司……宦官作为

  • 萧子响:齐武帝萧赜第四子,他为何被萧顺之缢杀?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萧子响(469年-490年9月26日),字云音,南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第四子,母为张淑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因叔父豫章王萧嶷无子,故出继萧嶷,立为世子。齐武帝践祚,历任南彭城太守、临淮太守、豫州刺史。永明六年三月己亥(488年4月16日),有司奏请让萧子响

  • 萧子卿:齐武帝萧赜第三子,他为何受到齐武帝的责骂?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萧子卿(468年-494年),字云长,南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第三子,母为张淑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元元年(479年),齐高帝践祚,南齐建立,封为临汝县公,任职郢州刺史,任职郢州当月,封为庐陵王。永明元年九月己卯(483年10月20日),历任荆州刺史、南豫州刺史

  • 古代圣旨能够号令百官 古人为何没有伪造圣旨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圣旨

    对古代伪造圣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啥古代圣旨可以号令百官,却没人敢做仿制圣旨?大家都了解在古代社会当中,皇帝就是最至高无上的存在,只要是皇帝颁布的圣旨没有任何人可以违背,圣旨可以号令全天下的人,因此也让很多人觉得比较疑惑,为啥古代甚至可以号令百官,却没人敢做仿制的圣旨

  • 辛弃疾曾率50名勇士闯入地方阵营,最后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辛弃疾,南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物。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辛弃疾,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其实,辛弃疾不仅能文,还能带兵打仗。在北方与金兵的对抗中,

  • 古代舅舅和叔叔相比 皇帝为何更喜欢重用舅舅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皇帝,舅舅

    对古代皇帝和舅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皇帝大多数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这是为何?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可以分为三类: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其中,古代史是最长的。然而,从古代到公元前841年,只有很少的书面历史。公元前841年,即民国元年,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