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巡抚与侍郎同为从二品官阶,谁担任总督的几率更大?

巡抚与侍郎同为从二品官阶,谁担任总督的几率更大?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7 更新时间:2024/1/22 21:50:19

巡抚,意“巡行天下,抚军安民”。早在南北朝时期,名将来大千随太武帝拓跋焘北伐,大败柔然,太武帝诏其“巡抚六镇,以防寇虏”。到了唐代,巡抚正式设立为职官,称“巡抚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以后巡抚一词便常见诸于史册。现今提及多指明清官职,明代其为派往地方巡视监察的官员,清代则将其正式定为省级的高级职位,掌握全省军政大权,官阶从二品,若加兵部侍郎衔,则达正二品。

侍郎,西汉为宫廷近侍。东汉后,系尚书的属官中令,任满一年为尚书郎,满三年为侍郎。隋唐时六部掌管国家政务,每部置侍郎一名辅佐尚书管事。到了清朝,其官阶为从二品。

瞿蜕园在《历代职官简释》中提到,“侍郎之名始于汉代,本是郎官之一种。郎即后来的廊字,因为在殿廊中侍立,所以有此名。”

初见“侍郎”之称大都是在《出师表》,董允以侍郎之名随千古名篇而传。

史上著名的权臣和珅也官拜侍郎,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指着狗问和珅“是狼(侍郎)是狗?”的一幕让许多人印象深刻。

同为从二品官阶,二者谁提任总督的几率更大?这便要从二者职责范围说起。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虽然无论是从管辖面积来看,还是官阶品级而言,总督均高于巡抚,许多说法错误将其归于上下级,但实际上二者均属中央直属官职,直接受皇帝派遣,总督并不具有调遣巡抚的权力。不仅如此,二者合称“督抚”,其在职权上虽各有侧重,但相互渗透,互相制约。

乾隆曾道,“总督系专司戎政,向来各省遇有参革文员及地方事件,皆系巡抚专衔,会同总督具奏。”到了光绪年间,仍有“总督专重典兵,巡抚专治吏治”的说法。也就是说,总督侧重军事,巡抚侧重民政,其所辖范围及事物均具有一定的交错。

据《清史稿·志九十一·职官三(外官)》记载,巡抚一般有“宣布德意,抚安军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核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的责任。所以在管理辖区的过程中,巡抚往往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及管理经验。

如此而言,从巡抚提拔至总督,无论是从官职提升或者是所辖事务,亦或经验能力来说,都是合适的。因此在清朝所载历史中,总督多由巡抚提拔而来。袁世凯就是从山东巡抚提拔,后接替李鸿章,拜直隶总督。

再说侍郎。前面提到侍郎为尚书的属官,也就是副手。二者同为部级官员,六部的主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这里我们先介绍尚书的职责。

尚者,掌也,顾名见义,尚书即掌管文书,故又称掌书。秦及汉初便有“六尚”,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元代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太祖废宰相不置,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其地位更加提高。

到了清末,新设外务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废。宣统三年,始改尚书为大臣。《张衡传》有词,"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明代的六部尚书权责是很大的。皇帝上谕下颁,要经六部,全国事情上去,也要经六部,兵部尚书甚至还有权下命令给督抚。到了清代,六部尚书已经不能对下直接发命令,其权责小了许多。

更甚的是,清代六部的尚书侍郎对皇帝皆得单独上奏。也就是说,清代的尚书和侍郎的关系与上文所提总督与巡抚相类似,不同的是侍郎名义上仍为尚书属官,与尚书具有上下级的承属关系。

侍郎作为尚书的属官,其管辖范围同尚书一样,都是掌管各部的具体事务。由于其管辖范围同总督差异较大,故虽有侍郎提为总督之例,但大多数情况下,侍郎升尚书的可能性较大。

从官员品级上看,尚书衔为从一品,总督衔为从一品至正二品。虽尚书品级较高于总督,但二者权责范围不同。

尚书主管六部中的某个部门,而总督则管辖几省的事务。巡抚与侍郎皆属上述两者副官之位,且与其相互制约。故其相似职责的职位之间相互升黜合乎情理。

标签: 历史巡抚侍郎

更多文章

  •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一般在自己的闺房里做些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中国,女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女性因为礼教束缚,是不可以随便出门的,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就已经为女性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在出嫁之前,女人是不可以随便出门、随意抛头露面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而自清末至今,尤其现代女性,除非你是个宅女,你哪怕随便跑哪里都无所谓,任你逛街、

  • 古代圣旨到底是什么样的 开头和结尾都对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圣旨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圣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圣旨”,怎么写?很多影视剧,把“开头”都读错了!在众多影视剧里,我们常常会看着太监宣旨的场景:他们时常手捧金灿灿的圣旨,徐徐打开,并扯着尖嗓子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古代“圣旨

  • 提起奠定蜀汉政权的诸葛亮,他真如演义中那样被神话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诸葛亮,演义

    一个“三国演义”让诸葛亮成为民间的众神,书中的诸葛亮是无所不能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刘备去世后,他一片忠心帮助新主人,让蜀汉政权生存下来。简而言之,诸葛亮是东汉末期最神奇的人物。当然,小说中有许多艺术手法。诸葛亮真的有这么神吗?现代学者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虽然诸葛亮有才华,但与书中的描述相去甚远

  • 历史上发布罪己诏最频繁的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这么做?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罪己诏,崇祯帝

    罪己诏指的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非完人,都会犯错。学习中犯了错,向老师写个检讨书;工作中犯了错,向领导写份检查。如果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犯了错,那该怎么办?很简单,颁

  • 萧宝融:齐明帝萧鸾第八子,他是如何继位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萧宝融(488年~502年),即齐和帝,字智昭,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的末代皇帝(501年4月14日~502年4月30日)。齐明帝萧鸾第八子,东昏侯萧宝卷的弟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武元年(494年),齐明帝封其为随郡王。永元元年(499年),东昏侯即位,改封南康王。东

  • 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次子,继位后大兴土木,生活奢侈荒淫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萧宝卷(483年~501年12月31日),即东昏侯(南史也作齐废帝),字智藏,本名明贤,南朝齐的第六任皇帝(498年9月1日~501年12月31日)。齐明帝萧鸾的次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武元年(494年),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498年)即位,萧宝卷即位后赋敛繁

  • 康熙创立的密折制度多有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康熙创立的密折制度多有意思?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在创立密折制度时曾这样高屋建瓴地概括说:“密奏之事,惟朕能行之耳,前朝皆用左右近侍,分行探听。此辈颠倒是非,妄行称引,偾事者甚多。”他认为自己推出的密折制度是站在总结明代重大教训的基础之上得出来的,并且“惟朕能行之”。

  • 在刘备的政治集团中,守荆州的职责为何只能让关羽来担任?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关羽,刘备

    公元222年,吴蜀爆发了著名的夷陵之战,这一场战役作为刘备称帝后第一次统帅三军作战,其结局是很悲催的,蜀汉二十年来之心血毁于一旦。至此蜀汉从鼎盛走向了衰败,而刘备因为这场战役也病倒在白帝城。而这场战役就是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发动的,讲义气到这个份上,刘备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萧宝义:齐明帝萧鸾庶长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萧宝义(?~509年),字智勇,小名明基,南朝齐宗室,齐明帝萧鸾的庶长子,东昏侯萧宝卷及齐和帝萧宝融的庶兄,母为殷贵嫔。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幼聋哑,齐明帝萧鸾即位后,受封晋安郡王。经历齐明帝、东昏侯、齐和帝三朝,历任扬州刺史、右将军、南徐州刺史、司徒、司空公、太尉

  • 萧子贞:齐武帝萧赜第十四子,年仅15岁就被杀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萧子贞(481年-495年8月1日),字云松,南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第十四子,母为谢昭仪。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明四年闰正月癸巳(486年2月20日),封为邵陵王,历任东中郎将、吴郡太守、征虏将军、后将军。建武二年六月壬戌(495年8月1日),萧子贞被齐明帝萧鸾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