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圣旨到底是什么样的 开头和结尾都对了吗

古代圣旨到底是什么样的 开头和结尾都对了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34 更新时间:2024/1/22 21:50:35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圣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圣旨”,怎么写?很多影视剧,把“开头”都读错了!

在众多影视剧里,我们常常会看着太监宣旨的场景:他们时常手捧金灿灿的圣旨,徐徐打开,并扯着尖嗓子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一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古代“圣旨”背后的化故事。圣旨,是皇帝向臣子、或天下宣召的文本,几乎达到了无可删减、字无疏漏的境界。

另外,作者考证之后发现,现在影视剧里的“圣旨”其实写的都是错了,并且太监们宣旨的时候,读的断句也是有误的,到底怎么回事?接下来,作者来为大家解读!

据考证,我国最早的“圣旨”一词,见于汉代蔡邕的《陈政事七要疏》中。在汉朝之前,君肯定也是会宣召的,但是那会绝不叫圣旨。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来了,在现代的影视剧里,如果是汉朝之前的影片,出现“圣旨”的概念,那肯定是不正确的。

另外,圣旨的开头,也不是大家熟知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而是不同的时期,都有不一样的范本。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的圣旨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开头;到了唐代,圣旨,一般都由门下省审核颁行,所以,唐代的圣旨开头往往是“门下”两字。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

以作者之见,其实圣旨的开头,多是不同皇帝的书写习惯。尤其是唐代,圣旨开头版本很多。肃宗即位时称:“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德宗即位时称:“昊天有命,皇王受之”;顺宗即位时称:“朕纂承天序……”。

到了宋代,圣旨的书写格式,大体延续了唐代,但是也略有变化。宋太祖宋徽宗,即位时下达的旨意都沿用唐代“门下”二字开头;再往后很多宋代的皇帝,还喜欢用“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等字样的开头。

我们熟知的“奉天承运”圣旨开头,其实是明代才规定下来的。之所以,用这几个字开头,里边也是有讲究的。

话说,朱元璋推翻元代,建立明代之后,以他的意思是:这是顺应天道的,所以他非常喜欢用“奉天”这个词。

后来定都南京后,他又将南京更名为“应天府”,将皇宫里规模最大的金銮殿取名为“奉天殿”,甚至有时候还会自称是“奉天法祖”。

但即便如此,在朱元璋统治时期的前几年里,他的圣旨开头,依然不是“奉天承运”,而是“参酌唐宋”。因为元代统治的100年里,唐宋时期的圣旨规矩都失传了,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一心效仿和延续的还是唐宋文化。

到了朱元璋后期颁发的圣旨,才开始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作为开头。

虽然说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以前的史料中就有,但用在圣旨的开头,的确是朱元璋首倡的。

另外,这八个字的读法根本不是现在影视剧里那样的断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所以这样断句,是因为朱元璋自始坚信:他的继位是顺应天意的,而他这位皇帝,也是奉天承运的皇帝。

标签: 历史古代圣旨

更多文章

  • 提起奠定蜀汉政权的诸葛亮,他真如演义中那样被神话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诸葛亮,演义

    一个“三国演义”让诸葛亮成为民间的众神,书中的诸葛亮是无所不能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刘备去世后,他一片忠心帮助新主人,让蜀汉政权生存下来。简而言之,诸葛亮是东汉末期最神奇的人物。当然,小说中有许多艺术手法。诸葛亮真的有这么神吗?现代学者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虽然诸葛亮有才华,但与书中的描述相去甚远

  • 历史上发布罪己诏最频繁的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这么做?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罪己诏,崇祯帝

    罪己诏指的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非完人,都会犯错。学习中犯了错,向老师写个检讨书;工作中犯了错,向领导写份检查。如果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犯了错,那该怎么办?很简单,颁

  • 萧宝融:齐明帝萧鸾第八子,他是如何继位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萧宝融(488年~502年),即齐和帝,字智昭,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的末代皇帝(501年4月14日~502年4月30日)。齐明帝萧鸾第八子,东昏侯萧宝卷的弟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武元年(494年),齐明帝封其为随郡王。永元元年(499年),东昏侯即位,改封南康王。东

  • 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次子,继位后大兴土木,生活奢侈荒淫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萧宝卷(483年~501年12月31日),即东昏侯(南史也作齐废帝),字智藏,本名明贤,南朝齐的第六任皇帝(498年9月1日~501年12月31日)。齐明帝萧鸾的次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武元年(494年),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498年)即位,萧宝卷即位后赋敛繁

  • 康熙创立的密折制度多有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康熙创立的密折制度多有意思?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在创立密折制度时曾这样高屋建瓴地概括说:“密奏之事,惟朕能行之耳,前朝皆用左右近侍,分行探听。此辈颠倒是非,妄行称引,偾事者甚多。”他认为自己推出的密折制度是站在总结明代重大教训的基础之上得出来的,并且“惟朕能行之”。

  • 在刘备的政治集团中,守荆州的职责为何只能让关羽来担任?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关羽,刘备

    公元222年,吴蜀爆发了著名的夷陵之战,这一场战役作为刘备称帝后第一次统帅三军作战,其结局是很悲催的,蜀汉二十年来之心血毁于一旦。至此蜀汉从鼎盛走向了衰败,而刘备因为这场战役也病倒在白帝城。而这场战役就是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发动的,讲义气到这个份上,刘备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萧宝义:齐明帝萧鸾庶长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萧宝义(?~509年),字智勇,小名明基,南朝齐宗室,齐明帝萧鸾的庶长子,东昏侯萧宝卷及齐和帝萧宝融的庶兄,母为殷贵嫔。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幼聋哑,齐明帝萧鸾即位后,受封晋安郡王。经历齐明帝、东昏侯、齐和帝三朝,历任扬州刺史、右将军、南徐州刺史、司徒、司空公、太尉

  • 萧子贞:齐武帝萧赜第十四子,年仅15岁就被杀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萧子贞(481年-495年8月1日),字云松,南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第十四子,母为谢昭仪。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明四年闰正月癸巳(486年2月20日),封为邵陵王,历任东中郎将、吴郡太守、征虏将军、后将军。建武二年六月壬戌(495年8月1日),萧子贞被齐明帝萧鸾杀

  • 宦官干政在各个朝代时有发生,明朝为何却不吸取教训?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宦官,明朝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的事情各个朝代偶有发生,尤其以汉朝和明朝为盛。如果说汉朝末期的“十常侍之乱”是历史的偶然事件,那么明朝的宦官乱政则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尤其是刘瑾、王振、魏忠贤之流,更是臭名昭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事实上,明朝的宦官除了以上举例的几人,也还有颇具盛名的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说法与战国名将廉颇有何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国,廉颇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宋朝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字面意思来看,作者是在问廉颇老了,他的饭量还好么?不过辛弃疾肯定不是只为表达如此简单的事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背后隐藏了一个令人无奈的故事。当年秦国和赵国爆发长平之战,赵王不喜偏颇便用赵括将其换下,导致赵国惨败秦国。后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