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宦官干政在各个朝代时有发生,明朝为何却不吸取教训?

宦官干政在各个朝代时有发生,明朝为何却不吸取教训?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486 更新时间:2023/12/7 19:49:02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的事情各个朝代偶有发生,尤其以汉朝和明朝为盛。如果说汉朝末期的“十常侍之乱”是历史的偶然事件,那么明朝的宦官乱政则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尤其是刘瑾、王振、魏忠贤之流,更是臭名昭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明朝的宦官除了以上举例的几人,也还有颇具盛名的人物,比如郑和,以及郑和的副官王景弘。传说,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将大明王朝的威望远播海外,还有个秘密任务,那就是寻找不知所踪的建文帝朱允炆

以免离题,先让我们回到太监这个主题上来。实际上在东汉之前,并非所有宦官都是阉人(受宫刑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太监。秦朝和西汉以后,受宫刑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东汉朝廷为了避免嫪毐秽乱后宫的事情再度发生,宦官开始一律用太监。

启用太监担任宦官,管理后宫的饮食起居也就罢了,明朝皇帝为什么还重用太监?

人是自私的动物,但是唯有对子女可以做到无私奉献。所以重用太监可以减少权臣因为为子女铺路而冒风险乱政的可能性。此外,因为太监无后,即便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他们死后也无法将权力继承给后代,这样一来权力自然又回到了皇帝手中。

在小编看来,太监无后正是他们被重用的最根本原因。

历史上很多朝代的灭亡都是源自朝廷中大臣的权力过大,甚至大过皇权。明太祖朱元璋显然是吸取了这个教训,他一建立大明王朝,便废除了宰相制度,这样一来就免除了权力落入宰相之手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他一直都小心地控制着大臣们的权力,组建锦衣卫监视大臣们,甚至不惜利用太监来打压群臣,分散他们的权力。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穷人家出生,他本身是非常勤勉的,在他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一直都是自己勤勤恳恳地批阅奏章。但是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老朱的后代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主,哪一个受得了整日批阅奏章的苦闷。

事实上,在明朝之前,宦官都是被剥夺了识文断字的权利的。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不少皇帝为了偷懒,将批阅奏章的任务都派分给了自己信任的太监。这样一来,太监识字就成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而识字后的太监被委以重任,替皇帝分担工作。

朱元璋百年之后,没有将帝位继承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建文帝上任后开始采取削藩政策,引发各路藩王的不满,本就憋着一口气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进军南京,成功夺取政权。据说在这次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宦官给予了不小的帮助。在夺取政权成功之后,燕王朱棣才将宦官作为自己的心腹。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明朝皇帝重用太监的原因不外乎太监无后,长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可能性低;以太监来分散群臣的权力;用太监来分担皇帝自身的工作重担;太监在皇帝夺取政权时有功被视为心腹。其实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终究是皇帝想要自己的家族长久享用至高无上的权力,综合考虑后才选择重用没有后代的太监。

标签: 历史宦官明朝

更多文章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说法与战国名将廉颇有何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国,廉颇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宋朝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字面意思来看,作者是在问廉颇老了,他的饭量还好么?不过辛弃疾肯定不是只为表达如此简单的事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背后隐藏了一个令人无奈的故事。当年秦国和赵国爆发长平之战,赵王不喜偏颇便用赵括将其换下,导致赵国惨败秦国。后来在

  • 古代圣旨都是太监宣读的吗 看完别再被电视剧给骗了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太监,圣旨

    对古代太监和圣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宣读圣旨的真的是太监吗?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误导了。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无论是升官罢免、娶妻亲迎,常常都是太监拿着皇帝的手谕进行宣告,那么古代所有的圣旨都是太监来进行宣读的吗?古时的太监是正经的朝廷四品官员,而入选的考核也十分严格。太监

  • 历史上赢柱为何只在位三天就去世了?死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赢柱,战国

    在大秦众多的帝王之中,赢柱是非常特别的。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说起秦始皇,人们便会有大量的话语想说,对他的一生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秦始皇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统一了天下,并制定了一系列让各国成为一体的政策。而有些人则认为秦始皇并不是一个好皇帝,在他的统治下,秦

  • 在与明朝的战争中,清朝军队为何用刀剑这种冷兵器?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清朝,军队

    我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涌现出非常多的让我们至今都骄傲的发明,尤其是火药的意外出现,可以说不仅改变了我国的历史,甚至对国外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但是至今仍然让我们十分可惜的是火药在发明的初期并没有得到重视,也并没有在军事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使得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还处于冷兵器的时期,而火药传到了国外却得到了飞

  • 萧子明:齐武帝萧赜第十子,萧子显对他的评价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萧子明(479年-495年8月1日),字云光,南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第十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失玺改封永明元年正月壬戌(483年2月5日),封武昌王。永明三年(485年),武昌国的国玺丢失,改封西阳王。历职内外永明六年十一月庚申(489年1月2日),出任

  • 在长平之战中,赵王为何要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赵括,廉颇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导致后来秦国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赵王会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赵括被称为“纸上谈兵”就是因为他的经验不足,难道赵王也不懂这个道理吗?实际上当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在赵国之上,而廉颇又是以防守著称,但越拖下去对赵国越不利,所以赵王想要速战速决才派出赵括。只可惜赵括的确能

  • 帅哥是现代对男子的统称,那么在古代又是怎么称呼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男子,古代

    帅哥,对面容姣好的男子的统称。又叫美男子、型男、俊男、靓仔、花美男。古代人认为,身长八尺有余(185cm以上),而形貌昳丽,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佳人“佳人”在古代是一个中性的称谓,对年轻貌美的男子同样可以这样称呼。东汉初年,在朝廷中担任尚书令的文

  • 曹植作为魏晋的“建安之杰”,后世对他有着怎样的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曹植,评价

    南北朝山水诗第一人谢灵运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然而纵然是诗才无双的曹植,在权力相争的时候,也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老大曹昂死后,开始了长达将近十年的世子之争。在曹操临死之际方才结束。期间记载在史书中的,也就几件。而

  • 古代退休制度是什么样的 古人一般到多少岁才能退休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官员

    古代的官员,他们的退休制度又是怎样的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剧可以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大臣会在奏章上呈:“乞骸骨”,这也是告老还乡的意思,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那么古代官员什么时候能退休,这种退休制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 为了维护管理好社会秩序,唐朝是怎么做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秩序,唐朝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在观看《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却又让人想起了一个问题,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怎么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的呢?而这部电视剧所讲述的,正是唐朝时期,下面便简要地讲述一下,究竟唐朝时是怎么做好社会治安的维护管理的,说出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