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综合正史和演义来分析,关羽频频中箭的原因有哪三个?

综合正史和演义来分析,关羽频频中箭的原因有哪三个?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822 更新时间:2024/2/2 14:50:58

综合正史和演义分析,我们会发现关羽频频中箭的原因可能有三个,至于哪个原因是主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正史《三国志》中,关羽中箭两次,一次是射在胳膊上,最后不得不刮骨疗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一边动外科手术,一边喝酒吃烧烤,这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但是我们很奇怪:当时的情况下应该严格消毒,医生怎么会允许关羽吃烤肉?

在电视剧里,关羽吃烤肉变成了下围棋,虽然疼得满头大汗,但却一声不吭,倒也颇能显现武圣人的英雄气概。

被流矢贯穿左臂,虽然留下病根儿,但一般来说还要不了命,而关羽另一次中箭,则可以说是命悬一线:如果头盔防护能力不强,或者那箭往下偏移两寸,就没有后来的水淹七军擒于禁庞德了。

在三国正史中庞德“勇冠腾军”,比马超还能打,即使面对关羽,他也是一点都不怵,反倒是荆州兵有点怕他:“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正史中关羽被庞德一箭射中脑门,到了演义小说和电视剧里,就改成了射中左臂:“关公急睁眼看时,弓弦响处,箭早到来;躲闪不及,正中左臂。”

在被庞德射中前后,关羽的左臂还中过两次箭:一次是在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时,另一次是在擒于禁斩庞德之后的樊城攻坚战中。

在洛阳城外,关羽中了韩福和孟坦的诱敌之计:孟坦跟关羽对战不到三个回合拨回马便走,却被骑着赤兔马的关羽追上,只一刀砍为两段。虽然孟坦死得很快,但也给韩福争取到了暗放冷箭的的机会——“韩福闪在门首,尽力放了一箭,正射中关公左臂。公用口拔出箭,血流不住。”

关羽的左臂很倒霉地两次中箭,右臂也未能幸免:“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公急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

在三国名将中,像关羽那样频频中箭的基本没有,我们所熟知的,也就是夏侯惇拔矢啖睛、庞士元为流矢所中、张郃被射中膝盖。

三国正史中唯一一位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名将、演义小说中的无敌关公为何对箭的防御力几乎为零?有读者分析出了三点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关羽太骄傲了——他以为自己身上有主角光环,箭头都要绕着走。

这种说法是比较靠谱的:他骑着赤兔马追赶孟坦和庞德,居然是闭着(或者眯着)眼睛的——睁眼杀人闭眼中箭,关羽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导致他刮骨疗毒的那次中箭,也是太过托大,只穿了一件掩心甲。

自从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勒死之后,关羽看谁都像插标卖首的,正是因为从来不把对手,所以关羽连眼睛都懒得睁开,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躲箭已经来不及了。

除了过于骄傲,关羽频频中箭可能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经常秉烛夜读熬坏了眼睛。

喜欢读书是个好习惯,但是通宵达旦读书就不是好习惯了,这毛病是在曹营养成的:“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白天行军打仗,晚上通宵读书,关羽的眼睛熬坏了,但是习惯并没有改,过五关斩六将之时,还是秉烛夜读:“胡班潜至厅前,见关公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班见了,失声叹曰:‘真天人也!’”

除了过于骄傲和点灯熬油累坏了眼睛,关羽频频中箭可能还有第三个原因——他是天生的近视眼。

读者诸君都知道,关公的眼睛总是眯着的,这就是近视的典型症状,很多人摘了眼镜,想看清东西,就必须眯着眼睛。

读者诸君都知道,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丹凤眼就是眼睛细长,眼尾平滑略微上翘。眼睛细长的关羽眼神比豹头环眼的张飞差很多,这就是大眼珠子的好处:在葭萌关前马超用流星锤偷袭,在暗夜的火光摇曳中,张飞清楚地看到了流星锤的飞行轨迹并轻松避开,如果跟马超打架的是关羽,很可能就要被一锤打落马下了。

咱们今天分析了关羽中箭的三个原因,看着好像很搞笑,但这确实古代冷兵器战争中的常态:很多名将都是被乱箭射杀而不是在单挑中被斩,那是因为单挑基本只存在于演义小说中,汉军之所以所向披靡,最大的依仗就是强弓劲弩。

标签: 历史关羽中箭

更多文章

  • 明朝能调动非常大的军力,为何清朝做不到?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为什么清朝调兵最多几万,而明朝一调就是几十万?原因很简单!清朝是靠武力征服而建立起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权,军队是其支柱。但是,当时清朝没有警察,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也不准建立地方性的内卫部队。这就使得维护社会治安,保持政治秩序的任务落到了清军肩上。明朝之所以保持庞大兵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北方边境防御需要驻

  • 明朝时期为何因为贪污被治罪的人那么多呢?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对于封建朝代中的开过皇帝而言,不得不说有的皇帝的治国的才能是与生俱来的。历史上两个草根皇帝刘邦和朱元璋,都是泥腿子出身,但是他们当皇帝依旧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皇帝经历过底层的疾苦,知晓老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拿朱元璋来说,他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多政策都利国利民。朱元璋对

  • 萧融:梁文帝萧顺之第五子,最后被处死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桂阳简王萧融(472年-501年4月15日),字幼达,兰陵郡兰陵县都乡中都里人,梁文帝萧顺之第五子,梁武帝萧衍之弟,母为李太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萧融仕齐。永明元年(483年),出任豫章王行参军。隆昌元年(494年),改任鄱阳王行参军。建武元年(494年)

  • 马皇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直接叫朱元璋的小名“重八”?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朱元璋,马皇后

    朱元璋一生传奇,在称帝后,为了给皇孙朱允炆即位铺清道路,曾大肆杀戮功臣,使得朝中大臣见了他都是胆战心惊,唯恐说错了话被杀头甚至牵连九族。但是,在朱元璋的一生当中,唯独不敢对一个人滥用皇帝权威,她就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皇后——马秀英。(马秀英是后人为她取的名字,她本人叫什么,历史上没有准确记载

  • 秦赵渑池会结束以后,廉颇为何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廉颇,蔺相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提出愿以十五城换之,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

  • 没有蓝玉就没有大明江山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朱元璋,蓝玉

    对朱元璋和蓝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蓝玉一生功勋卓著却被朱元璋所杀,没有蓝玉能有大明吗?知道明代建国史的人都很清楚,明代的开国功臣中,有一位绝世小将——蓝玉。他是有些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也是被剥皮实草的叛贼将军,蓝玉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蓝玉的叛乱也引起了“明初四大案”

  • 王允在将貂蝉献给董卓前,他有没有想过要将其占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王允,貂蝉

    三国演义中,董卓的死,主要是因为和义子吕布发生了反目,而两人之所以反目,主要就是因为貂蝉。实际上,这一切都是王允的谋划,很多人会好奇,貂蝉既然这么漂亮,能够使得见惯了美女的董卓和吕布不惜反目,那么王允在将貂蝉献给董卓前,有没有可能已经将其占有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布原

  • 诸葛亮这么一个完美的人,屡次北伐失败为何还要坚持?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的第一高人,在世人眼中,他通天晓地,精通军事,运筹帷幄,是一个智慧超卓入圣的完美人物。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人,为什么屡次北伐不成功,还要坚持北伐呢?难道他没有算过帐,每次出兵都是大规模出动,“蜀道难于上青天”要消耗多少物资。一共北伐了5次。诸葛亮如此热衷于此,为什么?下面小编就

  • 蜀汉被曹魏灭亡后,东吴因为谁的坐镇支撑了17年?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东吴,曹魏

    “我劝天公重抖擞,一拘不格降人才”这句出自龚自珍的诗句,反映出了人才的重要性。而时势造英雄,每一个时代格局的不同都会塑造出不同的英雄,而三国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鼎立,其中曹魏最为强大,后来蜀汉灭亡了,但东吴还支撑了17年,全因为有一个人坐镇。由此可见,人才对于一个国家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

  • 在曹魏和蜀汉之间,后世认为到底谁才是正统王朝?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曹魏,蜀汉

    三国时期谁是正统王朝呢?曹魏、蜀汉还是孙吴呢?三国时期,说三国谁是正统王朝,有说是曹魏,有说是蜀汉,而东吴从来没有人去提及,这也体现出正统位置之争就在曹魏和蜀汉之间,那到底谁是正统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20年,曹丕得汉献帝禅位,成为曹魏的开国皇帝,从这时开始正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