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家分晋究竟是哪三家?其余的诸侯国又该何去何从?

三家分晋究竟是哪三家?其余的诸侯国又该何去何从?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02 更新时间:2024/1/19 16:18:07

我们现在在谈论中华文明的时候,提到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这几个地方:山东(因为这里有孔子)、陕西(因为中国最开始是从这里统一的)、河南、河北(因为这里是中原,是华夏文明的腹心),其实有一个地方,它叫山西,一直被我们所忽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的山西,或许除了煤、醋这些东西给了我们一些印象之外,很少能够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在历史长河之中,山西一直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片土地上衍生无数可歌可泣的的故事和人物,这片土地背后的文化和它身旁的太行山一样挺拔坚毅。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几乎在每一个历史关键路口,我们都一定能够看到“山西”的身影,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山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历史使命,山西历朝历代都是拱卫中原大地的重要屏障,所以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战役都是围绕太行山及山西而展开的。

山西的简称是“晋”,这其实与我们今天要聊的国家有关。晋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和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它不光是山西这片土地上最辉煌的独立政权,它的解体和归流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我为何对春秋时期的晋国有如此高的评价和认同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强极一时吗?显然并不是,因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登上霸主地位的是东方的齐国。齐国虽然率先强大,也一直强大,但是我们知道,齐鲁大地在周朝分封天下的时候,并不是室的封地,而是姜子牙的封地,而晋国却是周天子的姬姓血脉的封地。从文化血脉和正统的角度来说,晋国比齐国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晋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在中华文明最开始萌发兴起的时候,起到了保护火种、维护正统的作用。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代表着华夏正统,以中神通之姿独挑东夷(齐)、西戎(秦)、南蛮(楚)、北狄(游牧民族)。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晋,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华夏文明秩序绝对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中原文明能否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或者源头将会是一个大大的疑问号!

在华夏文明还是一个初生的婴儿或者一个稚嫩的孩童时,正是晋国扛住了风吹雨打,给它成长和成熟的时间和空间。春秋时期的晋国就是当时华夏文明的核心和精华所在,而且晋国在血统上和周王朝是一脉相承的。晋国包括今天的山西全境,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和山东西部,国力之强,超乎想象,用超级大国这个概念一点也不过分。这一点,联想到其解体后的韩、魏、赵三国都位居战国七雄之列,就可以略见一斑了。

不过,万事万物都必然遵循“盛极必衰”的普遍规律,盛极一时的晋国到了春秋晚期,也终于到了疲惫的边缘了。它的主人晋侯(称王的时代还没来)已经对控制这个超级大国感到有心无力了。

为什么这么一个强国会逐渐失控呢?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说了,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制度方面的原因;一是生产力方面的原因。

首先来说说制度方面的原因,周王朝实行的封建制度,实际上是纵容层层独立的。这就导致周天子在西周三多年后逐渐被诸侯们架空了。以此类推,那些诸侯也必然会被他们手下的大夫们(卿)架空,春秋末期,这种历史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导致底层结构的实力越来越强大,越有实力就越容易实现野心,在农耕技术和冶炼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的春秋晚期,吃饱了找事干的人性恶念又在发挥作用了。

当然,晋国王室被架空也有一些他们自身的主观原因,这些原因成了历史主流中推波助澜的重要因素。比如晋国王室同室操戈的情况特别严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曾逃亡国外长达19年。晋文公执掌权柄之后,痛定思痛,决心防患于未然,于是对晋国王室家族又开始新一轮的清洗和流放。

从晋文公时期开始,原来晋国的执政官(类似于后来的宰相,今天公司的总经理)一直由晋国王室家族人员担任,变成了异姓贵族的舞台。

晋文公这么一改革,虽然解决他心中暂时的切肤之痛,但也为晋国的最终命运埋下了伏笔。这些执政官依靠着他们的政治地位不断发展自己的阶级和家族势力,在王室之外形成了一个新的强大利益集团(卿,后来也叫士族集团),王室和士族之间的相生相杀,也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主旋律。

到了春秋末年,晋国的晋侯就像一个没有了话语权的家长一样,成了一种摆设,一如当年和当时的周天子一样。所不同的是,周王朝是被大小几十个诸侯架空了,而晋侯是被几个势力强劲的家族和势力集团架空了而已。当时,活跃在晋国权利中心的主要有六家,史称“晋国六卿”,他们分别是智氏、中行氏、范氏、韩氏、魏氏和赵氏

这六家名义上是晋侯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却慢慢地把他们的势力范围变成了六家独立子公司。这个时候晋侯的直辖地盘已经是少得可怜。晋侯在自家的剧组中,已经从当初的制片人、导演、主演一肩挑的状态,滑落到成了剧务、群演甚至观众这么一个角色,当然还挂着名义上的制片人。

割据势力瓜分中央政权,这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晋国被晋国六卿瓜分了,也是可以想象的。只是,我们最终所熟知的历史并不是六家分晋,而是三家分晋。那么分晋的三家究竟是哪三家呢?其余的三家又何去何从了呢?

这一个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说来话长,所以暂时按下不表。先说说最后存活下来并自导自演了“三家分晋”的好戏的是韩、魏、赵三家,这三个解体在战国时代都是战国七雄之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晋国实力是多么的强劲,而且,整个战国时代,六国抗秦的历史主流,几乎都是以韩、魏、赵三国为载体而完成的。

当韩、魏被秦国教训得服服帖帖的时候,是赵国依然坚挺着抗秦的脊梁,为战国的历史增添几分悲壮的色彩。当赵国经历长平之战,遭受了惨重的打击,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就几乎无法阻挡了。

所以,纵观整个战国历史,几乎是晋地的分裂开始,也几乎是以晋地的消亡而结束。这几百年的历史中,三晋大地上的旗帜是华夏文明当之无愧的核心和精华。

标签: 历史三家分晋诸侯国

更多文章

  • 《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姜子牙在书中涉及哪些军事思想?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六韬》,姜子牙

    《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战争观、军队建设、战略战术等有关军事的许多方面,其中又以战略和战术的论述最为精彩,它的权谋家思想也很突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六韬》的军事思想比较复杂,差不多先秦各家的军事思想在书中都有反映。书中最突出的是阴谋权术思想。《六韬》一开头就说:“夫

  • 齐国拥有孙膑与管仲这两位贤才,最后为何却没有统一天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齐国,孙膑

    春秋战国时期,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位军事天才,孙武和孙膑,他们都是孙家人。不为人知的是,他们还都是齐国人,而且还都是齐国王室血脉,最后孙膑还服务于齐国。而管仲也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帮助齐桓公“尊王攘夷”,建立了伟大功勋。那么为什么齐国最终还是没有统一天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卫国为何没被秦始皇灭掉?只因战国时期卫国有哪些名人?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卫国,秦始皇

    一提到卫国,很多人都知道,这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候,没有灭掉的一个小国,而关于为什么没有灭卫国,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也是有不少人认为,是因为吕不韦和商鞅是卫国人,因此才没有灭掉。但事实究竟如何,并不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话题,卫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却出了很多的人才,那你知道战国时期卫国有哪些名人

  • 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后,秦穆公有到场为先君发丧吗?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晋文公,秦穆公

    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病重,年迈的身躯已经无法支撑他的生命。不久,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晋国大丧。众臣拥立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晋襄公一面为父亲主持丧礼,一面派遣使臣至各国,将文公死讯告知天下。中原诸侯对晋文公敬畏非常,皆星夜赶到绛都,参加文公

  • 《六韬》由姜子牙写成,其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多大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六韬》,姜子牙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的基本理论和范畴,多来自道家,主张柔弱胜刚强、韬晦不露和安静玄默等,同时又引用“黄帝”之书,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

  • 在《封神演义》中,哪吒又是怎么成为姜子牙的先锋大将?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哪吒,姜子牙

    哪吒是《封神演义》里作者着力描绘的神话英雄之一,是姜子牙座下开路先锋大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封神故事中的哪吒是商末时期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金吒、木吒的三弟,本是阐教的镇教之宝灵珠子投胎转世;奉元始天尊法旨下凡,母亲殷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生出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

  • 在《封神演义》一书中,姜子牙的防御法宝究竟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姜子牙,防御法宝

    戊己杏黄旗是上古人皇所设之旗,是《封神演义》里仅次于天地玄黄玲珑塔的防御第二法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戊己杏黄旗与素色云界旗(主西方)、离地焰光旗(主南方)、青莲宝色旗(主东方)、真武皂雕旗(主北方)并称为天地四方旗。相传乃是创世青莲的五片莲叶所化,为阐教教主元始天尊之宝物

  • 《战国策》中对春平君有何记载?他在赵国的地位很高吗?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春平君,赵国

    赵佾原本是赵国太子,不出意外赵佾将来是会继承赵王的王位的,但是却被赵偃使计到了秦国做质子,赵王又病逝,赵偃顺利成了赵王。但在赵偃死后,赵佾也依然活着,虽然王位与他已经无缘,但想要执掌大权控制朝政也不是不能。但赵佾的时期,赵国已经快要被灭了,嬴政先灭了韩国,而下一个目标,就是赵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李牧在哪场战争中解救赵国都城之危,而被封为了武安君?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李牧,赵国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曾在赵国北部抗击过匈奴,也打败过秦军的入侵,保赵国一方平安,因其战功卓著还被封为了爵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246年,李牧被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前往秦国签订盟约,并让秦国归还赵国质子。一年后,赵悼襄王继任赵王之位,在此期间他听信谗言,将廉颇

  • 商鞅因在秦国积极实行变法而成名,那么他的老师又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商鞅,老师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代,更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商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在魏国时,商鞅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史记·商君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