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函谷关以其军事地位傲视群雄,六国攻秦时为何不绕道走?

函谷关以其军事地位傲视群雄,六国攻秦时为何不绕道走?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71 更新时间:2024/1/17 13:37:23

早在战国,函谷关便以其独特的军事地位傲视群雄,而我们的“天下第一雄关”在当时还未发迹。想贾谊等雄才大略,言秦战功也不得不说一句:“拥雍州之地,据崤函之固”,足以看出函谷关之险。那么,函谷关到底为关中地区带来了怎样的安全保障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我们现在看旅游照片,根本看不出函谷关在历史上的险峻,但去看过古崤山狭长通道的人都知道,当地黄土峁有七八米高,中间只允许一辆汽车通过,感觉并不是很险要,但如果考虑到战国基本都是木轮战车作战,那么函谷关就是古代的一个堵点了。而且,函谷关的成功是天注定的,西边高原,东边瀑布,南边秦岭,北边黄河。占尽地形的优势,在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古代,秦依靠函谷关虎踞六国,又不断改革,终得天下。

有人会问了,既然函谷关这么难走,为什么不绕开他,或者选择其他路呢?不是其他六国傻,而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晋西南到渭河下游、陕北路线都不好走,进攻函谷关成了列国与秦作战的最佳方

据悉,秦国东北方向是晋,也曾是春秋五霸,即使经历三家分晋,依然实力雄厚,可他们迟迟未攻打秦国,并非是他们不愿攻。原来,秦晋相距虽不太远,但二者之间多盐碱滩地,荒地较多,在那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行军速度称不上快,荒地缺水少食,条件恶劣,一旦遇敌,若无遮挡则是全军覆没。故此,利弊可见。

那南方呢?南方楚地广阔,但从中原进攻难免借道奔袭,会出现各种意外,从秦岭武关进入更是希望渺茫,武关地形狭窄,两侧山峦绵延,极易受到包围,完全就是守军的天堂;北方则更不必说。试想在战国那么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铁犁牛耕还没普及,吃饭都是问题,军粮补给难免疏漏,长途奔袭极易受困,且北地多外族,难免会产生很多纠纷。

孟子有云: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安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古时关隘的没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函谷关的没落,本质上是关中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下降,关中之固来自于函谷关之狭,可到了东汉刘秀因政治因素迁都洛阳,中原腹地经济模式开始兴起,黄河流域开始发展后,关中地位也开始不断下降。

到后来,南方经济也开始发展,长江流域因为水系发达,粮产量和商业贸易很快超越北方,政治中心也开始摇摆,而关中地区彻底变成了一个过渡地区,关中衰落,南北形成,函谷关就没有太多的战略防御意义了。

而且天意弄人,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变迁,也让函谷关开始慢慢没落,随着气候变化,关中地区趋向干旱,水土流失成了关中地区平衡错位的主要动力,渭河开始断流淤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之前的地理优势逐渐丧失,无法据守要地培养雄兵,而潼关则顺利接过“金手指”,成为“人生赢家”。当然话又说回来,每个朝代几乎都会易址,潼关最后也难免落其窠臼。

标签: 历史函谷关六国攻秦

更多文章

  • 楚怀王最器重的就是屈原,为什么却说是郑袖害了屈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屈原,郑袖

    说到郑袖,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人是楚怀王的最疼爱的宠妃,然而在战国时期,楚怀王手下最器重的就是屈原了。虽然他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但是对于楚怀王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按道理说,这两个人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交际,为什么说郑袖害了屈原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郑袖(?—?)(生卒年不详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具体指什么?后世对此有哪三种说法?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秦,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里的三户肯定不是指项羽、刘邦、陈胜,也不是指吴广!我们要弄懂这三户就要先看看这句话的意思,我在这里简单的翻译一下,大意是:“楚国就算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国人!”这里的三户应该是个虚词,也可以指几户人家或者两三户人家,寓意是,楚国即使很弱小,灭亡秦国的人,必定

  • 秦朝不能像此后汉朝那样,一直延续着几百年的国祚?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秦朝,汉朝

    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强大的实力不言而喻。当时秦国国内军队数量超百万人,这是他能横扫六国的关键因素,毕竟在冷兵器时期,各国装备差异不会太大,所以人数占优的一方往往更容易获胜。不过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到了秦二世这短短14年间,百万雄师最后只剩下20万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秦朝的灭亡似乎让人难以

  • 如果赵孝成王不想继续使用廉颇,为何不调回李牧来领兵?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李牧,赵孝成王

    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就占了两位,但在长平之战上,赵孝成王对廉颇失去了耐心和信任,竟然用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换下廉颇,导致赵国最后惨败秦国,基本也注定了赵国最后的结局。当时李牧正在领兵对抗匈奴,如果赵孝成王不想继续使用廉颇,为什么不调回李牧呢?实际上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李牧早年的情况,长平之战爆发时李牧可能年

  • 秦国为何第一个灭掉的国家是韩国?只因韩国是最弱的一个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秦国,韩国

    战国末期,秦国第一个灭掉的国家就是韩国,而之所以选择韩国,自然是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为,韩国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如果先从赵国楚国这种大国下手,就算他们再弱也未必能拿下,但韩国却相对来说更轻松。但是,韩国为什么会那么弱,同一时期有那么多强国,韩国为何没有发展起来呢?下面小编

  • 公子昭逃到宋国寻求庇护时,后人如何评价宋襄公这种行为?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公子昭,宋襄公

    公子昭逃到宋国寻求庇护时,后人如何评价宋襄公这种行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话说,齐桓公去世之后,他那五个实力强大的儿子开始为了齐国国君之位大打出手。经过两个多月的明争暗斗,长子公子无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开始带头主持齐桓公的葬礼。这时候,齐桓公的遗体已经腐烂,蛆虫爬得到处都是

  • 忘忧草到底是如何得名的?它广泛分布于哪些地区?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忘忧草,中国

    人们经常说的忘忧草其实就是黄花菜。黄花菜,学名萱草,又称金针菜、谖草、宜男花、安神菜,古名为忘忧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那忘忧草到底是如何得名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据《本草注》说:“萱草味甘,令人好欢,乐而忘忧。”而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

  • 道家祖师老子的原名为李耳,那么后世为何会称他为“老子”?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道家,老子

    关于道家祖师老子,他的思想可是对于我们中国哲学发展有这个重大的影响,尤其是他的著作《道德经》更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那么老子为什么叫老子呢?为什么大家都叫“李耳”为老子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于李耳为什么叫老子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和李耳的成就有关,而

  • 白起和王翦同为战国名将之翘楚,他们之间如何比个高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白起,王翦

    白起和王翦同为战国名将之翘楚,作战风格迥异,功勋都很卓著,非要比个高下的话,我倒是更欣赏王翦,我认为他的军事才能要胜白起一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白起一生歼敌200万左右,约占整个战国阵亡的一半,世人怨之、恨之;王翦(父子)灭了五国,啃下了赵楚两块硬骨头,搞垮了四大名将之一

  • 廉颇作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为何最终愤懑客死楚国寿春?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廉颇,赵国

    廉颇,出生于赵国的中山苦陉,亡于楚国的寿春。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史记中记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上卿是战国时期的爵位,一般授予功劳显赫的臣子,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