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有关湖广填川的历史故事

有关湖广填川的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62 更新时间:2024/2/23 0:15:56

似乎是公元1642年,大明崇祯十五年,冬月傍晚。暖昧的太阳晖把月亮染得像绣楼小姐那一半嫣红一半洁白的花绷子,别样的明净与祥和。大巴山南麓的金山寺内,百岁高僧汝悟大师已闭关修练多日,算算也该这几日出关了。主持汝悔引领全寺僧侣为他打坐颂经,时至傍晚也未觉知。

忽然,北风低啸,天色渐暗,暮霭沉沉而下。天边乌云暴涌,有大风一扁一轮渐渐逼近。瞬时,殿内火烛尽灭,震动了汝悟大师渐趋平静的脉博。他突地破关而出,一双混浊的小眼在翕开的眼皮间急切地转动。小觑了片刻,身子便微微颤动了起来,在小僧的扶搀下出得殿来。

风云速来也骤去,碧蓝的天空上一团团略白带黄又偏黛的云把满天的繁星隐约掩藏,瞧着并无天气变化之异样。汝悔吩咐重燃殿内烛火,师兄汝悟却不肯内进,盘坐阶前久久朝西北仰望。

少顷,一团摩天乌云迅猛而来,瞬息遮天敝日。天地顿时浑沌,分明有森森阴气淋漓而下。汝悟面色大变,合什于胸,喃喃不停。汝悔知师兄擅观天象,急趋前听讲,汝悟一把拉住他。汝悔从师兄的手劲上感知到事情的严重性,不由惶恐骤生,一边随师兄颂经,一边侧头观天,果见一颗散尾巨星从天际隐约摇晃而来。汝悟大师顿时涕泪俱下,拉住汝悔凄切言道:蜀陷战乱,十室九空,千年古刹将毁于一旦……

汝悔大惊,撩袍急起,四处惶望。待回头欲听详情时,那汝悟却已坐化阶前。

全寺俱恸,寺内数天烟火不熄,颂经不断。一百零八响丧钟之后,汝悔召集众僧通报汝悟遗言,要寺内严加防范,并增加数倍武僧操练不息,欲应未知之劫难。

金山寺建于唐代天宝年间。那时盛世物茂,华夏大地一派祥和,有识之士遂不惜万里,遥指西天求取真经,以固国泰民安享万世太平。于是,一座座寺庙拔地而起。新宁大坝也不甘寂寞,伸出手掌,托起一团金色的信念,建起一座承接佛法典藏的禅院,名为伽男寺。后因“此峰萃然畴崛,蔚然翠秀,使居者性恬,游者神超,有镇江金山峰峦之秀”,故籍而名“金山寺”,与江苏镇江水漫金山寺南北相望。明正德年间被战争所毁,经逐日修缮已趋完好,汝悟所言无异于一记惊雷,引得寺内一片恐慌。

但接下来的日子并无异样,日出日落,古老的村庄稻香四溢,幽深的古柏间,一条蜿蜒小道通那扇厚重的木门。吱嘎一声,一寺的庄严肃穆豁然挺立,满院风明性空木鱼欢唱。栩栩如生的雕檐翘角;娴静矜持的女菩萨;阔嘴慈笑,羽扇纶巾的佛祖爷们,均捧持佛签,或坐或站,生动之极。让人无端的交出虔诚,陷入沉思。

突一日,有小队青衣皂裤的官兵急速而来。打头的是梁山总兵方国安,斜冠挂襟,神情惶茫。汝悔想起师兄遗言,为保全寺庙不愿收留,但方国安等以朝廷命官身份强行入住,由此引来了灭寺之灾。

原来,张献忠在通州遭到本地人的夜袭,大受损失。他一怒之下,加大攻击力,通州五门皆被围困,人死如草倒,连续五天五夜激战不歇。欲赴京赶考的通州武生长祥在襄阳听闻兵临家乡的消息,遂快马赶回,率乡绅团练内外夹击,双方的激战惊天动地。

但是,抵抗只是暂时的,区区几千士兵怎敌张献忠十万大军,通州城内渐渐不支,方国安等一批官吏立即逃往通州东南方的金山寺。

张献忠骑着枣红大马追寻而来,直逼古柏参天,幽深谧静的金山寺。临近,望望红墙碧瓦的肃穆寺院,只觉肃杀之气涌逼而来。张献忠也不禁暗暗打了个颤,脸上杀气也顿时减半,遂下马率亲信步行入大殿。

殿内有高达数丈、巍然屹立的慈眉善目的镀金大佛,也有形态各异的泥塑菩萨。那些怒目圆睁,口吐圣火的各大镇妖金刚,令张献忠颤由心生,赶紧双手合十,低头闭眼一辑下去。

汝悔以贵宾的礼仪接待了他,带张献忠游览了这座名刹古庙,并专门为他诵讲佛礼,希望能消减他的杀戮之心。哪知张献忠“大志”未酬,越听越烦躁,佛事未完便要汝悔交出藏匿的“贪官”。汝悔犹豫不决,张献忠终是鲁莽急进之辈,下令强行搜寺,寺内武僧奋起抵抗也无济于事。杀得性起的小喽罗们受不了那些愤怒的眼神,惊惶之中刀剑便刺向这些冷冷的菩萨。劈里叭啦一阵搬砸,一尊尊佛像就被卸得七零八落,断臂残肢砸向厢房的门框窗榻,好好的院子顿时像衰极之人,张着黑洞洞的大口在无声地喘气。最后在藏经阁搜出浑身筛糠的方国安等人,还在藏经阁后面发现停放汝悟大师遗体的灵屋。那汝悟白须莹莹如新,剑戳其身,居然还有红血流出,骇得张献忠一干面无人色,仓惶退出。可怜有人趁乱扔了一把大火在藏经阁,随它烧去。

激战之后,寺内几乎无人存活。院里几株黑油油乌沉沉的老柏,从断垣残檐处无规则地四下延伸……残忍得连菩萨也怒目而视。

康熙继位后,佛光再现,金山寺的修缮渐上日程。大清乾隆年间,一位湖南永州籍妇人,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子,携着一副精致的锣鼓,出现在金山寺修缮队伍中……

标签: 历史张献忠乾隆太阳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南宋时期的连蒙抗金和蒙古入侵历史资料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忽必烈,蒙哥,阿里不哥,贾似道,孟珙

    连蒙抗金南宋在孝宗、宁宗朝时比较安定。但是,宁宗以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同时在北方,金国正面临蒙古的步步紧逼,面临亡国。朝中的对外政策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联蒙抗金;另一派认为应该铭记唇亡齿寒之道理以及海上之盟的教训,援助金朝,让金成为宋的藩屏。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

  • 乾隆与香妃的故事_乾隆与香妃有没有孩子?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乾隆帝,武则天,嘉庆帝,乾隆,太平公主

    乾隆与香妃的故事这是发生在乾隆盛世,被后人广泛传颂的一个民族和亲、民族融合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乾隆初年,我国西疆维部圣裔阿里和卓家生下一位满身溢香的奇女,取名伊帕尔,这女孩被维部誉为“的使者”,她就是后来的“香妃”.伊帕尔从小就美丽聪颖,父母亲爱

  • 秦朝法律究竟有多严密?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秦始皇,司马迁,史记,贾谊,大学

    透过两千多年厚重的 历史尘埃,秦王朝留下的“苛政”符号,随着秦简的发掘有了另一层解读——秦代法、律、令较完善,“奸邪不容,皆务贞良”,于是秦代官吏“慎遵职守”,凡事“细大尽力,莫敢怠荒”。秦律调整的范围遍及国家、社会和家庭各个领域,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可以说从生产到生活,从个人到牛马,从国家

  • 天才横溢的李白为何终生不参加科举考试?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唐玄宗,杜甫,韩愈,王维,白居易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 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 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 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

  • 没落的大唐不再需要正直的裴度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韩愈,李德裕,白居易,刘禹锡,唐穆宗

    应该说,唐宪宗时期也是裴度最风光的时期,他成功地辅佐唐宪宗完成了打击藩镇势力的工作,使中央统一政令的权威得以落实。此时的他可谓声名威望日隆。但后来到了唐穆宗、唐敬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发现,大唐王朝已经不再需要他了。 这一切,还是得从藩镇节度使调换说起。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宪宗暴亡。唐

  • 安禄山:安史之乱的恶首之一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唐玄宗,杜甫,杨贵妃,李林甫,安禄山

    安禄山,本是营州柳城杂胡。其母 出身卑贱,在种落中作巫师为生,和男人鬼混时,怀上了安禄山。也不知这小子他爸到底是谁,巫婆就给他起了个名:轧荦山(语“战斗”的意思)。后来,他跳大神的老妈嫁给的一个下级军官安延偃。安延偃在开元年间降唐,带着当时年仅十几岁的安禄山与另外一个将领安道买的儿子安节厚(安思顺是

  • 多尔衮简介_多尔衮简介及生平资料_历史上的多尔衮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康熙帝,乾隆帝,努尔哈赤,顺治帝,皇太极

    多尔衮简介:爱新觉罗·多尔衮(dorgon)(公元1612-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代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少年时多次随兄出征蒙古与明朝,因屡建功勋16岁而获“墨尔根代青贝勒”(mergen daicing beile,满语“聪明机警

  • 隋朝独孤皇后,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狠毒皇后之一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杨坚,独孤信,独孤伽罗,赵翼,尉迟迥

    文献皇后(西元543年—602年)独孤伽罗,隋朝云中(位于今山西.大同)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女许配为婚,时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后,封为皇后。文献皇后柔顺恭孝,谦卑自守,很受隋文帝宠爱。文帝上朝时,她与帝同辇而进,至阁乃止。候其退朝之后又一起回宫,同吃同

  • 春秋晚期子产在郑国的改革,保卫了郑国的利益和独立尊严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春秋,一行,郑穆公,田畴,历史

    郑国在春秋时是战祸最剧的国家,而内部大族多,斗争激烈,所谓"国小而逼,族大多宠。"像子产初当政时,派贵族伯石去为国家办一件事,竟要求先许愿给他土地作报偿才去,子产同意,说这是要先安定大族的办法。子产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发之子,名公孙侨。在郑简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3年),执政的子皮见他能干,就让子产

  • 唐玄宗为何两次将杨贵妃撵回娘家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唐玄宗,司马光,杨贵妃,资治通鉴,高力士

    杨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唐玄宗对杨贵妃十分的宠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但唐玄宗曾两次将杨贵妃撵回娘家。关于杨贵妃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