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一,播州之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一,播州之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785 更新时间:2024/1/25 3:44:58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春,播州土司杨应龙和朝廷发生了第一次冲突。朝廷令文臣王继光,武将刘承嗣、郭成兵分三路,分别行军围剿。杨应龙采用“声东击西”计,以“佯令约降”为幌子,暗中“统兵据关冲杀”,结果“一路明军大败,死伤大半……而他师亦无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杨应龙大败朝廷军队,令朝廷大受震撼。王继光因战败而被撤职,朝廷也转变了对杨应龙的态度,从快速平剿变为“择时进剿”。接任的官员更是主张招抚杨应龙。

面对朝廷的招抚,杨应龙也担心大兵来袭,因而积极认错,见好就收。他向朝廷立誓保证,如果自己能得到赦免,会竭尽全力为明朝保境安民,不会再为非作乱。

朝廷鉴于杨应龙认罪态度积极,秉持对西南土司一贯的宽宥之策,最后决定先免去他的土司职务,并“输四万金助采木”。杨应龙本想不负任何责任,因而对朝廷处罚结果非常不高兴,“益怙终不悛”。加上他的次子杨可栋在做朝廷人质时死去,杨应龙“亦心痛”。他不仅没有缴纳赎罪金,而且“拥兵驱千余僧,招(次子)魂而去”。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恼羞成怒的杨应龙最终公然起兵反明,正式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曾负责招抚杨应龙的四川按察副使王士琦被调往朝鲜征倭。朝廷将兵力重点放在朝鲜之役,对西南的军事部署不足。杨应龙因此更加肆无忌惮,不断出兵攻打周边,势力急速扩大。第二年,杨应龙再次大败明军。

征缴激战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巡抚江东之首先发难,命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率三千人马围剿杨应龙,杨应龙派杨朝栋、杨兆龙及何汉良等在飞练堡迎击。播军佯败,引诱官军至天邦国(瓮安县东),全歼官兵。江东之被撤职,任命郭子章(泰和人)取代。

三月,神宗皇帝龙颜大怒,起用前任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总督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军务,征浙江、福建、云南、广东等省将士,以围剿杨应龙。

六月,綦江参将房嘉宠寻衅滥杀播民三十多人,杨应龙叹曰“如今朝廷不容我,只有舍命出綦江,拼着做。”声称为死者报仇,率兵八万,血洗綦江,全歼官兵五千,屠城。将尸体投入江中,尸体蔽江而下,江水因此变成红色。不久,杨应龙退守至三溪,并在綦江的三溪、母渡,南川的东乡坝立碑为播州界,号称“宣慰官庄”,声言“江津、合江都是播州原的属地”,进一步联合九股未开化的苗族部落以及红黑脚等部苗人,让他们利用险要地势,建立武装,作为他的辅助势力。

十月,李化龙带兵移驻重庆,调度四川、贵州、湖广的军队备战。杨应龙则大规模修缮关隘要塞,并声言要进犯四川。李化龙调兵切断杨应龙与苗人的联系通道,占据通往湖广和贵州的要道。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一月,杨应龙率兵五路攻打龙泉司。二月李化龙则率部分道征讨播州。贵州兵马分三路;湖广兵马为一路分作两翼;四川军卒分四路。每路人马约3万,其中三成官兵,七成当地民军,共计24万人,大军进剿。明军一路势如破竹,其中又以刘綎部最善战,三月二十九日破娄山关(今贵州遵义县北九十里),娄山关既失,播州无险可守。四月十六日杨应龙退守海龙囤(贵州遵义西北)

最后攻屯

五月十八日,明军会师於海龙屯下,轮番进攻,杨应龙则令士兵以滚木、礌石阻挡。杨应龙的第一勇将杨珠为炮击死。

六月,杨应龙见形势危急,亲自上海龙屯督战死守,并让妇女在屯上出示投降表文,示意投降。明军认为是诈降之计,更加猛烈地进攻,烧毁两关,断绝了播军的柴樵和水源。八路官军会师海龙囤下,将海龙囤严密包围,轮番攻打。其间李化龙父亲去世,其穿戴丧服继续指挥作战。海龙囤前面险要,不能攻破,他命令马孔英率精锐部队从后山攻打。当时阴雨绵绵,持续不晴,将士整日在泥淖中奔波苦战,双方相持达四十余日。

六月初四日,天空忽然晴朗,官兵加速攻打海龙囤,次日,陈琳身先士卒,攻克土城。杨应龙招募敢死队上前抵抗,没有应募者。这夜的四更时刻,总兵官陈琳、吴广率领士兵衔技攀登而上,杀死守关的播军。杨应龙手提战刀,亲自巡视防务,发现四面火光冲天,知道大事已去,对其妻子说:“我顾不得你们了。”

六月初六日清晨,明朝官军攻破大城,登上海龙屯。杨应龙仓惶同二名爱妾阖室上吊自杀,准备自焚尸身,吴广俘获其子杨朝栋及杨北龙等百余人,赶紧寻找杨应龙的尸体,从火中将其拖出,播州军彻底告败。

更多文章

  • 庚戌之变:俺答汗因对明朝“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庚戌之变,俺答汗,明朝

    “庚戌之变”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元朝灭亡之后,残余势力逃亡漠北。此后遁避漠北的蒙古势力和统一中原地区的明王朝之间冲突不断,双方不断爆发战争,难以建立持续的和平关系。在元朝时期,蒙古人统一了中国,享受到中原地区丰富的物资供给,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北遁漠北之后,由于失去了这些物资的供

  • “却月阵”有多厉害?刘裕凭借两千步兵胜三万骑兵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晋朝,刘裕

    却月阵是中国古代兵车战法中的一种战法。按照《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还记载,刘裕用“却月阵”,以2000步兵大破北魏3万精锐骑兵。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不仅善于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还善于战术革新;不仅善于指挥步兵、水军作战,还善于指挥诸兵军协同作战。其中以“却月阵”

  • 淝水之战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以少胜多的战例是不是真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东晋,淝水之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淝水之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8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而东晋方面派出去抵御前秦入侵的只有名将谢玄所率的8万北府兵。以8万对阵80万,以1个人去顶对方10个人,这场仗怎么看都是东晋这边凶多吉少。然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秦晋两军在淝水一带展开决战

  • 万历三大征对经济有什么影响?明代贸易体系是怎么瓦解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万历三大征,贸易体系

    早在宋代,商业活动异常繁荣,如繁荣的清明上河图和设置专门征收商税的机构商税务院均是明证,白银作为货币的功用越来越大,在当时的民间使用极为普遍,到了明初,虽然明令禁止金银交易,但民间仍然屡禁不绝,等到明英宗正统年间正式取消了用银禁令,白银取得了正式的货币地位,以银本位的货币制度正式建立了起来。此后,明

  • 开禧北伐的始末是怎样的?这次北伐失败的原因何在?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南宋,开禧北伐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开禧北伐始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熟悉辛弃疾这首《永遇乐》的朋友,多少都会知道这首词背后的故事,这说的就是——开禧北伐。一、起因与条件咱们说凡事都有个动机,尤其开禧北伐这样的大战,总得有个原因。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三个字——受不了。从上层

  • 为何无敌的法兰西重骑兵会被英格兰长弓手打的落花流水?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世界,百年战争

    中世纪末期,英、法两国矛盾激化爆发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可以说,这场战争实属中世纪时期最著名的历史事件。可以说,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了解这场战争的人都知道,在十四世纪这场战争爆发之初,曾纵横中世纪所向无敌的法兰西重骑兵被英格兰长弓手虐得体无

  • 成吉思汗人生中唯一一次的败仗——十三翼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成吉思汗,十三翼之战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十三翼之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1181年5月中旬,札木合要求拆除冬季营地,向更远的夏季牧场迁徙。跟往常一样,札木合与铁木真并驾齐驱,处在追随者和牧群的长长队伍的最前头。但也就在那天,札木合决定不愿与铁木真一起分享他的领导位置。或许札木合意识到,铁木真已经在那个群

  • 为什么说崖山事件本身就是一件丧尽天良的惨祸?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崖山海战,南宋

    你知道崖山海战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1206年,蒙古铁木真统一漠北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在1227年灭西夏,1218年灭西辽,1234年灭金。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宋未经充分准备,即乘蒙古军自河南撤兵河北之机,遣军收复原宋西京、东京、南京,被蒙古军击败。当年夏,窝阔台与诸王议定,在西征

  • 探索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牧野之战,周朝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牧野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非常著名的战役,在优秀的将领的带领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为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经过一些战争的胜利,为后期建立新的王朝打下了基础,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吧。牧野

  • 探索南宋时期采石之战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采石之战,南宋

    采石之战,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采石之战的介绍采石之战为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