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邯郸之战与长平之战的结局为什么如此的不同?长平之战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邯郸之战与长平之战的结局为什么如此的不同?长平之战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963 更新时间:2024/1/18 21:37:25

邯郸之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章介绍。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秦国“战神”白起率军在赵国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打了一场影响整个战国局势的大战,史称长平之战。此战赵军惨败,秦军得以进占长平,自此战之后,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已初步形成,因此长平之战的意义深远,直到现在,依然是很多史学家研究的热点话题。

秦军进驻长平之后,主将白起下令坑杀赵军几十万投降将士,赵军因此送命人数高达45万,因此长平之战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白起之名成为了赵国军民的噩梦,也正是这一战,白起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一代战神”。

长平之战后不久,另一场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大战打响,史称“邯郸之战”,这一战可以说是秦国战争史上最耻辱的一战,不仅战败,还出现了投降求和的局面,也是这一战,将秦国统一的步伐推后了36年,因此有人说秦国用了36年,才彻底恢复了邯郸之战带来的颓势。

值得一提的是,邯郸之战虽然是在长平之战后不久就爆发的,可当时已被人看做是秦国战神的白起,却始终不愿担当此战主将,甚至在秦昭多次命令下,宁可选择自刎,也不愿再度征战,最终,白起也因此战落得被赐死的悲惨结局。

看到这里,相信有不少人会心存疑虑,为什么邯郸之战与长平之战中间相距时间并不长,交战双方也没有发生变化,可结局却完全相反呢?另外,白起又为何宁死不愿再战赵国?难道他已经料定了此战的结局吗?

事实上,白起有没有料定邯郸之战的败局,我们无法得知,不过作为局外人,如今站在“上帝视角”再去分析当年邯郸之战秦军的惨败以及白起的自刎,就会发现这两者确实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首先,这里得说一下邯郸之战开打之前,秦国与赵国之间的状态。长平之战胜利之后,秦国的军事实力成为六国最强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单从实力层面上来看,赵国是不可能有一战之力的,而彼时的赵国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自长平之战后,赵国统治阶层就殚精竭虑地思考对抗之策,朝局之中大致分为了投降割地的求和派,以及割地求助的主战派。

求和派无需过多解释,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至于割地求助的主战派,代表人物是一名叫做卿的赵国重臣。他当时的赵王谏言,称此时投降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快秦国对赵国的蚕食,倒不如把准备割让给秦国的土地,当做资本去向相邻的诸侯国求助,以此对秦国军队形成合围之势,才可以化解灭国的危机。虞卿的谏言很快就被当时的赵王给采纳了。

不过如果按照白起的进攻策略,赵国是没有时间进行这一系列操作的,因为在长平之战胜利之后,白起就主张趁势继续攻击,一举歼灭赵国,彼时其余诸侯国根本来不及与赵国进行商讨,而且在长平之战的威慑下,其余诸侯国也不敢轻举妄动,正是一鼓作气拿下赵国的最好时机。

可偏偏秦昭王听信了朝中谗臣的进言,没有采纳白起立刻进攻赵国首都邯郸的建议,因此延误了最佳进攻时机,也让赵国得到了喘息的时间,在邯郸之战真正打响之时,赵国已经通过割地求助与魏国和楚国结成了同盟,三国联盟的军事实力,已经与秦国军队有了一战之力。可也仅仅是一战之力,能够将秦军打到投降还是有着极大难度的,可历史的发展就是如此神奇,秦军最终被三国联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当然,这样耻辱的结果,也是有着其特定的原因的。首先,经历了长平之战后,秦军士气大涨,很多将士都滋生了“舍我其谁”的自大心理,认为其他国家的军队实力都不行,殊不知邯郸之战是关乎赵国存亡的特殊战役,赵国军队本就将输死抵抗,再加上魏、楚两国的何为,彼此的实力发挥自然就不一样了。

其次,在长平之战中,白起下令坑杀了赵国数十万投降将士,这让赵国人感到耻辱又愤怒,更加剧了赵国人此战必胜的决心。而秦国战神白起,又在长平之战后不愿再领军出征,此消彼长之下,三国联军最终大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说回白起,或许正是预见了邯郸之战可能面对的失败结局,他才宁死都不愿挂帅出征了吧。虽是保住了“一代战神”的美名,却也因此战被秦昭王赐死。

临死之时,白起曾自问:“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自答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标签: 历史邯郸之战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对历史的格局有哪些影响呢?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三国,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焚毁袁军粮草,使得袁军丧失斗志,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背景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即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

  • 鄱阳湖之战双方兵力相差三倍 朱元璋是怎么以弱胜强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朱元璋,鄱阳湖之战

    对鄱阳湖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说起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书籍,那么我们一定会想到我们今天的四大名著,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三国演义,在我看来,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让我们值得敬佩的人物和事件。今天我们要学到的这场战役也是历史上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元朝末

  • 京师保卫战中,于谦起到了什么作用?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北京保卫战,明朝

    北京保卫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1449年十月,一场战争的阴云笼罩在繁华的大明都城北京城上空,这场战争差点就让北京成为蒙古人的都城,大明也差点要改朝换代。这场战争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下午,北京德胜门外陆陆续续来了一些狼狈不堪的士兵,这

  • 巨鹿之战的经过如何?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秦,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或作钜鹿之战)是秦朝末年(前208年十一月 - 前207年七月),秦军与诸侯联军在巨鹿郡(古郡名,今河北省巨鹿县)的一场大决战。最后,项羽楚军等大破王离统帅之秦军,消灭了秦军主力之一。秦围巨鹿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即秦二世登位一年后,陈胜起反于大泽中。秦将章邯编骊山刑徒成军队,

  • 春秋时期城濮之战结果如何?晋文公竟因此成为中原霸主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城濮之战,春秋

    晋文公于周襄王二十年,即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初,率军由棘津(河南滑县西南)渡河,进攻附楚的曹、卫,企图诱楚来援以解宋围。正月占卫五鹿(河南清丰西北),二月进至敛盂(河南濮阳东南)与齐昭公会盟,都城楚丘(河南滑县东北)的卫人逐其君降晋。三月攻占曹都陶丘(山东定陶西北)。但楚军不受调动,反而加紧围

  • 宁远之战中,明军是如何打破后金的不败神话取得胜利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宁远之战

    宁远之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着骁勇善战的八旗军杀气腾腾地冲向广宁(今辽宁北镇)。在后金八旗军猛烈的攻势下,明军很快便被打地四散奔逃。自此,广宁等四十多个城堡尽归后金。努尔哈赤得到广宁之后锐气更盛,他不断在地广宁集结兵马,想要一举攻下山海关。消息传来

  • 幽州之战是如何爆发的?战争对双方分别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幽州

    很多人都不了解幽州保卫战,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契丹雄主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重登皇帝宝座后,对中原割据势力——前晋所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南征行动,以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幽州之围”。小编就来继续为大家详细介绍幽州之围,以及随之发生的幽州保卫战。公元9

  • 凉州之乱是如何发生的?对历史格局有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汉朝,凉州之乱

    东汉末年发生的凉州之乱(年至年)是中国西部的凉州(约在今甘肃)羌人反对汉朝朝廷的叛乱。小月氏和同情他们的汉朝叛军很快加入,意图从朝廷手中夺取凉州的控制权。此乱在黄巾之乱后不久,是一系列导致东汉衰亡的变乱之一。虽然相对未受到传统史家们的重视,此乱仍有着持久的重要意义,动摇了中央朝廷对西北的控制,为未来

  • 渭南之战的战争经过是怎样的?最终胜利的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渭南之战,三国

    渭南之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战争初期:曹操听说马超和韩遂造反,亲自带领十万大军进攻潼关,双方大军在渭河一带对峙。在曹操的军队到来之前,马超建议凉州军固守营寨,等到曹操粮尽的时候再进行攻击。韩遂则认为凉州军兵强马壮,应该趁着曹军渡河的时候发动攻击,以便于一战击垮曹操。曹操听说了马超的这

  • 泓水之战遭到彻底失败?只因宋襄公以“仁义”指挥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泓水之战,宋襄公

    泓水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8年,交战双方是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和楚国(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一带)。战争的发动者是宋襄公,结果宋败楚胜。宋襄公以“仁义”起家,也以“仁义”覆败。泓水之战就是他以“仁义”指挥战争遭到彻底失败的一次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