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政治大案为什么都是谋反之多 谋反罪名到底有哪里好的

古代政治大案为什么都是谋反之多 谋反罪名到底有哪里好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9 更新时间:2023/12/29 5:03:04

还不了解:古代政治大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的政治大案为什么都是“谋反”?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中,“谋反”可以说是各方势力打击政敌最用的罪名。比如西汉初年的韩信就因“谋反”被杀;武则天时期的酷吏也是用“谋反”制造了无数的冤假错案;直到清末慈禧杀害“八大臣”用得还是“谋反”。

但是中国古代的律法体系是非常庞大和成熟的,犯罪名目也是多种多样。为什么只有“谋反”会成为打击政敌时最常用的罪名呢?

一,处罚残酷

“谋反”在古代是对朝廷威胁最大的犯罪,哪怕再仁慈软弱的皇帝也不会对谋反之人手下留情,必然是严厉镇压,绝对要从肉体上将谋反者消灭。因此用“谋反”来打击政敌只要成功,便让对手此生此世永不得翻身了。

二,斩草除根

中国自西汉开始逐渐废除了很多罪名的连坐处罚,只有“谋反”的连坐处罚一直保持到帝制结束。因此“谋反”不仅能干掉政敌本人,还能将他的亲戚朋友和亲信部下一网打尽,从而一次性根绝隐患。

三,不可赦免

古代的上层人物在法律上都拥有豁免的特权,像法律中“八议减免刑罚”的规定。但“谋反”之罪是不能被减免刑罚的,“免死金牌”上就写着“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古代政治斗争的对象基本都是位高权重的宗亲重臣,往往都享受法律上的特权,也只有“谋反”才能真正置他们于死地。

四,从急从快

因为“谋反”之罪对朝廷和皇权的威胁最大,所以皇帝朝廷处理起来往往也会从急从快,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祸患。因此用“谋反”之罪来打击政敌,对手往往没有时间和机会来自救反击,成功的几率便会大得多。

五,操作方便

古代审案子的时候跟今天一样,也要有人证物证形成证据链才能定案量刑。因此要使用其他罪名来打击政敌的话,就得拿出过硬的证据。如果对方确实没把柄可抓,那难度与风险可就大大增加了,没准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但古代“谋反”之罪的定案标准却有很大的弹性,有时就是看最高统治的性格和心情。比如有人喝醉了说一句“我要当皇帝”,运气好的话也就是被斥责几句,但倒霉的话此言便是“谋反”的证据,马上就是灭门之祸。

因酒后失言被定为“谋反”之罪的唐代开国功臣——

所以用“谋反”来打击政敌不需要制造多少人证物证,甚至有时造一句谣言就能达到目的。这种难度小、风险小、收益又极大的事,对于政治阴谋家来说乐而不为呢?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标签: 历史古代大案

更多文章

  •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古代皇室宗亲犯罪又会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犯罪

    还不了解:古代犯法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室宗亲违法犯罪的话,在明清两朝的后果严重吗?中国古代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说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封建专制下法律制度中有所谓“八议”的说法,即皇帝宗亲(议亲)、有功绩的人(议功)、有才能的人(议能)等八类群体违法犯罪

  • 影视中经常提起的“御林军”,其战斗力究竟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清朝,御林军

    在当今各种武侠小说以及古装影视剧的感染下,想必大家对“御林军”这一职位称呼简直如雷贯耳吧,这支神一般的军队肩负着皇帝以及整个皇宫的安全责任,在影视剧中,每当有人造反就快成功时,最后总是会被调动过来的“御林军”给控制了。在多数人心中,“御林军”里个个都是武艺高强的士兵,精英中的精英,有点类似现代的特种

  • 古代藩王没有坐上皇帝的位置 他们为何喜欢去守陵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藩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藩王守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古代,为什么没当上皇帝的藩王们,都喜欢为先帝守灵?在古代,但凡是大统一的朝代,皇帝注定就只能有一个人。哪怕同为上一任皇帝的皇子,除了有一人能有太子之位以外,剩下的最多也就能被恩赐藩王。当一个逍遥王爷,不用管理政务、不用操心国

  • 关于成语的元宵节灯谜大全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关于成语的元宵节灯谜大全1、元宵同返家(打一成语)————众望所归2、元宵节后捷报多(打一成语)————喜出望外3、元宵灯火已阑珊(打一成语)————望多关照4、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5、无底洞(打一成语)————深不可测6、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7、盲人摸象(打一成语)—

  • 关于重阳节的成语 重阳节成语大全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关于重阳节的成语 重阳节成语大全明日黄花 (míng,rì,huáng,huā)解 释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出 处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成语,读音:míng,rì,huáng,huā比

  • 有关描述鼠年诗词精选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一,山中五绝句•洞中蝙蝠(白居易)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二,喜老自嘲(白居易)面黑头雪白,自嫌还自怜。毛龟蓍下老,蝙蝠鼠中仙。名籍同逋客,衣装类古贤。裘轻被白氎,靴暖蹋乌毡。周易休开卦,陶琴不上弦。任从人弃掷,自与我周旋。铁马因疲退,铅刀以钝全。行开第八秩,

  • 教师节成语大全 关于教师节成语一览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教师们便有了自己的节日。那么教师节成语有哪些,那就跟小编一起来看关于教师节的成语一览吧教师节成语大全,关于教师节成语一览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比

  • 马首是瞻的含义和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有许多的成语来源以及故事,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关于马首是瞻的含义和故事。马首是瞻含义马首是瞻是一个成语,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出自于《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来源故事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

  • 金蝉脱壳的故事以及含义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的成语和故事,那我们今天就说说关于金蝉脱壳的故事以及含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金蝉脱壳含义指蝉脱去外壳的蜕变。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或比喻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喻趁暂时未被对方察觉,制造或利用假象,乘机逃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含义及其来源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论到三国中的谋士,其中最著名的非诸葛亮了,可是有句话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又是什么来源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含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一个文化术语。指的是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另一种说法:“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