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康熙亲征葛尔丹

康熙亲征葛尔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69 更新时间:2024/1/25 7:58:21

康熙亲征葛尔丹?康熙帝刚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安定了中国北部与东北部的边疆后,又遇到西部蒙古族部落的首领噶尔丹反叛的挑战。

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漠南蒙古,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早就归顺清朝;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居住在今蒙古国一带;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也就是明代蒙古族的瓦剌部落,生活在天山以北地区。这两大蒙古部落也先后归顺清朝。但在漠西蒙古中有个准噶尔部落,在今新疆伊犁草原地区。噶尔丹是准噶尔部落的首领,非常强悍。他取得准噶尔部落的大权后,受到沙皇俄国的唆使,就开始外扩张、掠夺。漠西蒙古先被他征服,接着他又进攻漠北蒙古。

漠北蒙古打不过噶尔丹,几十万百姓南下,躲到漠南蒙古,请求清朝保护。康熙帝一面安抚、救济逃难的灾民,一面派人前往噶尔丹军营,要求他立即退兵,并将所侵占的漠北蒙古的土地、牛羊,统统归还主人。噶尔丹野心极大,本来就想打到北京,哪听得进康熙帝的劝阻,便策动大军向东杀来。

康熙帝决心严厉惩罚噶尔丹。公元1690年,他亲率大军西征。左路清军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统领,出古北口,右路清军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喜峰口。

左路军先与噶尔丹交手,吃了败仗,不得不后撤。噶尔丹因此更加轻视清军,向南猛攻,一直打到乌兰布通(在今内蒙古昭乌达盟),离北京只有七百里。他狂妄地叫嚷,要打到北京去。康熙帝下令右路军停止后撤,迅速会合左路军,在乌兰布通迎战噶尔丹。

噶尔丹将他的大军布阵在一座大山下,一边有河流,一边有树林。他将一万多匹骆驼,围成圆阵,捆住四脚躺下,不能移动。驼背上绑着木箱,蒙上湿毡,士兵们则躲在驼阵后发炮射箭,称为驼城。清军先用大炮向驼城中段轰击。猛烈的炮火,将骆驼炸得血肉横飞,驼阵撕开很大的口子,正面的清军步骑兵随后发起勇猛的冲锋,另一支清军则从驼城背后夹攻。噶尔丹的叛军,被打得丢盔卸甲,尸横遍野,狼狈逃窜。

为延缓清军的追击,噶尔丹派一个喇嘛向清军求和。福全连忙向康熙帝禀报。康熙帝叫传令官赶快传达命令:“火速追击!”可是就在清军等候康熙帝命令的时候,噶尔丹跑了。他带着残兵败将,取道大兴安岭,逃回漠北。

噶尔丹在漠北招兵买马,重整旗鼓,企图卷土重来。康熙帝派使者去邀请他来讲和,订立盟约。噶尔丹不但拒绝南来,还将使者杀害了。他带着三万骑兵,并扬言从俄罗斯借了鸟枪兵六万要再杀向北京,争夺皇帝的宝座。他的奸细还潜入漠南,制造谣言,煽动叛乱。

康熙帝于是决定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他率大军十万,兵分三路:东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西路由大将军费扬古率领,任务是切断噶尔丹的后路;中路由康熙帝亲自统帅。

出征路上,清军遇到许多困难。有时粮草断绝,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喝浑浊的河水,康熙帝都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激发起将士们克服困难的高昂士气。途中,他们还遇到连绵的阴雨,西路军因雨落在后面,有人又传说沙皇要出兵帮助噶尔丹。随军大臣担心孤军深入,易遇危险,请求康熙帝就此退兵。康熙帝坚决不同意,说:“朕挂帅出征,还没有见到敌人就后退,如杀敌,怎样向百姓交待?况且我中路单独退兵,叛贼就能集中精锐攻打西路,西路军的将士们就危险了。”

康熙帝的大军一直追到噶尔丹的大营前。噶尔丹听士兵报告说康熙帝挂帅亲征,已经到了大营前,他还不相信。等他跑上山头瞭望,只见清军军纪严明,兵强马壮,康熙帝黄色的龙旗迎风飘扬。他知道不是对手,便拔营西逃。康熙帝乘势追击,并通知费扬古率西路军截击叛军。

费扬古在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遇到噶尔丹的主力,展开激战。清军的伏兵突然出现在敌后及其两翼的结果叛军大乱,被打得稀里哗拉,清军追击三十余里,杀敌数千人。但还是被噶尔丹带着几十名骑兵跑掉了。

第二年春天,康熙帝再次带着大军出征,围剿噶尔丹残余部队。噶尔丹走投无路,服毒自杀了。

康熙帝与噶尔丹的战争,打了八年,终于平息了蒙古草原上的骚乱,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

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也是个不安分的人。噶尔丹在外面厮杀,他却将伊犁地区占为己有。后来,他又窜到西藏,强占地盘。康熙帝便派大军进入西藏,赶走策妄阿拉布坦,设置驻藏大臣,护送达赖六世回藏,与朝廷派驻西藏的大臣及班禅喇嘛共同管理西藏。西藏回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原因?牧野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牧野一战,商朝衰弱不堪,即使还有残余势力最终也“不能燎原”。那么牧野之战中为何商朝会战败呢?下面就让我们尝试去探索原因。牧野之战商朝失败的原因:商朝主力军团远征未归,周武大军偷袭而至,帝辛猝不及防,仅以数

  • 太平天国战争中一共死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太平天国战争中一共死了多少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到底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在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未有确数。比较可以肯定的是,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有1亿以上,直接在战争中死亡的人口至少在四千万以上。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义军在起义后的6年中,不过牺牲4000余人。然而1856年的内讧开

  • 秦灭周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秦灭周的意义?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时间算是比较久远的,这段时间内七国鼎立,七国间的战争不断,各国也纷纷经历了或者由强到弱,或者由弱到强的过程。虽然这个时期内七国各自为政,但还存在着一个名义上的统治者,那便是周国的周天子。虽然周国早已丧失了霸主的实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各国之间的关系还有赖于周国的周旋。

  • 大明的耻辱--土木堡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大明的耻辱--土木堡之战?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让 宦官过问国家政事。他把这条规矩写在大铁牌上,挂在宫里,想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遵守。 但是到明成祖的时候,这条规矩就给废除了。明成祖从他侄儿手里夺得皇位,怕大臣反对他,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在他迁都北

  • 秦赵长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秦赵长平之战?战国时,秦大将王龁率数十万兵马像滚滚乌云一样笼罩住韩国上党城(今 山西省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城以东地区),城中一将拼死杀出一条血路 逃到赵国哀哀求救,赵王立刻派遣大将军廉颇率 20 多万兵马前往解围。不 料,赵秦两军在长平遭遇,廉颇将军在马上一声呐喊,只见战马兵车卷起漫 漫黄尘,

  • 清军雅克萨大败沙俄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清军雅克萨大败沙俄?康熙平定“三藩”的时候,我国东北边疆频频传来沙俄军队抢占土地,杀掠人民的警报。黑龙江流域是我国东北各族人民长期生活的土地。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是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入侵者在我国土地上建筑城堡,残杀百姓,抢劫皮毛粮食。中国军民早就对沙俄的侵略进行了自卫反击。到公元1660年(

  • 屯门海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屯门海战的经过?在中国发展史上曾多次爆发抗击西方侵略的战争,屯门海战即是一例。此战发生于明朝正德16年(即公元1521年)8月底到9月中,由明朝将领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率领大明军队4000余人和50多艘战船,抗击由葡萄牙人阿尔瓦雷斯所率领的葡萄牙侵略军。屯门海战过程十分惨烈,此战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15

  •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体来说,可以把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为三个方面:政治外交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

  • 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是哪两个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城濮之战简介?城濮之战是公元前632年,发生在晋国、楚国之间的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最后以楚军大败而告终。公元前632年,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而后,清政府代表耆英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皋华丽号)上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