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牧野之战---西周灭商王朝之战

牧野之战---西周灭商王朝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85 更新时间:2024/1/25 9:01:52

牧野之战---西周灭商王朝之战?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 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寖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 (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封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 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 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乱局面。

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 如日当中、蒸蒸日上。公刘、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使周迅速强盛起来,其 势力伸入江、汉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阴谋修 德以倾商政”,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文王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翦商”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他积 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 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 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巩固了内部的团结。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他向商纣发起了 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商纣“去炮烙之刑”,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立商纣。文 王曾公平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还颁布“有亡荒阅”(搜索逃亡奴隶)的法 令,保护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通过这些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 庸,取得了“伐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上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 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亨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商准备工作能 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文王在吕尚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伐纣军事战 略方针。其第一个步骤,就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为此,文王首 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 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翦灭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打开了进 攻商都-- 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伐纣灭商只不过是 一个时间问题了。

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 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 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 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 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 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 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一战而胜。

公元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 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 濮、蜀(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 方国部落的部队会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方 国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 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 到商军的抵抗,故开进顺利,仅经过6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 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 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 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相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 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 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接着,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 事纪律: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 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 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吕尚率 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 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 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 于当天晚上仓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灭亡商朝。 尔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决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 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 战线的积极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 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 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第三,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 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敌人。第四,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 善于做到奇正并用,予敌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 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 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 恶果;四是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 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免了。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 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 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 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宋元饶风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宋元饶风关之战?金天会十一年(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在川陕之战中,宋军在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北)与金军进行的一次作战。和尚原之战后,金陕西经略使完颜杲率军10余万,继续在川陕向南宋大举进攻,企图避开和尚原从宋军防守薄弱的饶风关入川。天会十年十二月金军攻破商州(今陕西商县)(参见商州之战)后,又

  • 上甘岭战役--美国人至今想不明白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上甘岭战役--美国人至今想不明白的战役?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圣山,改为攻打西方山谷地,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共军两个主力师(十五军四十六师和三十八军的一一二师)是抵挡不住的。他们不准备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可是二流部

  • 宋元战争--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宋元战争--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宋元战争旷日持久,从1235年至1279年,打了45年。德?二年(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带5岁小皇帝宋恭帝出城投降。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二王(益王赵?、广王赵?)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在福州7岁

  •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官渡之战参战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官渡战役双方参战兵力对比:官渡战役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袁、曹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10.5万比3.3万(两军兵力对比为3.2比1)。如果加上未直接参战的后军和运输部队,双方兵力对比为12万比3.4万。袁绍军: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

  • 官渡之战历史背景(官渡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官渡之战历史背景:官渡之战历史背景?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 牧野之战简介(牧野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牧野之战简介?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牧野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商纣王残暴无道,杀了伯父比干,囚禁了另一个伯父箕子,周武王姬发决定出兵伐商,同时通知在盟津的与盟诸侯一起出

  • 宋金富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宋金富平之战?金天会八年(南宋建炎四年,1130)九月,金军为攻占陕西,在富平(今陕西富平北)地区,击败宋军反攻的作战。天会八年七月,金太宗完颜晟鉴于完颜宗弼渡江南下失利,完颜娄室在陕西进攻受挫,采纳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建策,将攻宋主要方向由江浙转至陕西。改命右副元帅完颜宗辅为攻陕主帅,同时将完颜宗弼军

  • 采石之战的经过(采石之战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采石之战的经过?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 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简介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绍兴三十一年(116

  • 亲自出城请降的皇帝(宋钦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亲自出城请降的皇帝?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渡过黄河,京师开封开始戒严。辅佐大臣劝宋钦宗赵桓向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一带逃跑。太常少卿李纲请求上殿面议,他对宋钦宗赵桓说:“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给陛下,您却打算弃而去之,这合适吗?”赵桓默然不答。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说都城守不住,只有避一避。李纲反

  • 长沙会战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长沙会战是怎么回事?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