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朝的兵器介绍,秦朝创造出兵器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秦朝的兵器介绍,秦朝创造出兵器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195 更新时间:2023/12/31 20:33:34

在那些英武的兵马俑身上,我们仿佛能真切感受到2000多年前秦国军队的磅礴气势。在兵器时代,战争的两大要素一是军队,二是兵器。从此次展出的部分兵器来看,不难发现,秦统一六国中,武器的胜出是攻城掠地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器绝大多数是青铜兵器,约达4万件。铁兵器数量极少,总共只有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出土的铁质兵器仅占俑坑出土兵器总数的万分之一。这说明战国中晚期后,虽然铁器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由于武器对铁质的要求过高,依照当时的冶铁水平,还处在块炼铁生铸铁的阶段,这两种铁的硬度和强度均不够,不宜大规模制作兵器。而青铜在当时使用已经非广泛,故秦人大量使用改良合金配比的青铜兵器,把中国青铜冶炼工艺推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秦军的兵器无论品质或是生产力都比前代有长足的提升,几乎囊括了当时盛行兵器的所有种类,既有以往常见的戈、矛、戟、剑、弩、殳、钺和铜镞等,也有首次发现的长铍和金(吴)钩。有些兵器上还有完整的铭。按其功能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短兵器,有剑、金钩;第二类是长柄兵器,有矛、戈、戟、钺、殳、铍等;第三类是远射程兵器,有弩、弓等。这些兵器都是铸造成型。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铜、锡、铅,另外还有微量的镍、镁、铝、锌、铁、硅、锰、钛等元素。

古人在长期的青铜冶炼实践中,直观地认识了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六齐”规律。所谓“六齐”,是对于六类不同的青铜器物采用六种不同的铜、锡配比。对此,战国末期齐国人所著的《考工记》中关于“六齐”的记述,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规律的科学总结。人类第一次通过自觉地控制铜、锡成分配比,获得了性能各异并且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合金材料。从出土的兵马俑各种青铜兵器的合金比分析,与《考工记》中的“六齐”配比基本相符。说明秦国在当时已非常懂得吸收与利用他人的长处为己所用,并把这种配比规范化,如俑坑土的青铜剑,含锡量均在18�G-21�G之间,很接近中碳钢调质处理后的硬度。

秦国军队当时号称步兵百万,战车千乘,骑万匹,所需兵器数量极为庞大,因而武器制造的保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秦人的做法,就是让武器生产制度化,模具标准化和工艺流程规范化,并用法律加以约束。《秦律十八种·上律》明确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在秦俑坑土的所有同类器物都是如此。如兵器中的铜弩,各个弩机上的同一部件都可以互换。又如青铜镞的头部是三棱形的,三个面和三个棱被加工成抛物线,基本相等。专家对镞的三个面放大20倍,发现同一个镞的三个面误差小于0.15毫米,不同镞的误差,小于0.2毫米,这样的精度标准是很高的。与法律相配套的是推行“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奖罚办法,要求兵器上都要刻上制作年代、机构、督造者以及具体制作者的名字,这样工匠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肯定。

俑坑土的兵器均未生锈,是因为当时已具备有效的防锈技术。专家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技术分析,青铜兵器表面有一层铬盐氧化层,这种现象在兵器中普遍存在,说明这不是偶然因素造成,而是有意进行工艺处理后形成的,从而起到良好的防锈作用,使兵器光亮如新,锋利无比。正是因为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秦朝把当时最为纯熟的青铜制造技术运用到兵器生产上,

才使统一六国战争有了足够的武器保障,并创造出兵器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一、二号坑所出土的青铜兵器,最让人着迷的——首先要数锋利坚韧的秦青铜长剑。柳叶状剑身的秦剑,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94.8厘米,远远超出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宝剑(长度一般在50~65厘米)。

回顾中原铜剑的发展历程,剑身一直在不断地加长。当其初起之时,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60厘米左右;战国晚期,一些剑超出了70厘米,最长达75、76厘米,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更上新台阶,超过了80厘米,最长者将近95厘米。

秦剑的造型是一个宽、窄、宽、窄、束腰的造型,前面是剑尖儿,呈阶段性的, 由厚、薄、加厚、薄到剑尖,阶段性递减,这种设计使秦剑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一定的弹性,同时剑身又不过于沉重。

青铜剑在技击格斗中,首要功能是刺杀敌人、穿透对方的铠甲,劈砍、划拉只是辅助功能而居于其次。比对手的剑长出近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作为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最后巅峰,秦剑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

秦式铜剑不仅长,而且很锋利。一些剑出土时毫无锈蚀,光洁如新,锋刃锐利。经试验,一次尚能划透18层纸。这些剑表面都呈灰黄色,组织细密,没有沙眼。而且剑身表面都进行了精细的锉磨、抛光,故极为平整光亮。

秦剑剑身特长,剑茎(柄)也相对很长。秦俑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其剑茎长度多在17~20厘米左右。根据秦剑的长度、重量和技击实用功能推测,秦剑多数为双手使用(双手剑在某些时候单手使用亦可);少数剑茎较短者可能是单手剑。

标签: 历史秦始皇春秋创造金成战争

更多文章

  • 有关节妇烈女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乾隆,一杯酒,清史稿,母亲,林守

    清代重礼教,不仅仕林雅士如此,就连老百姓也很受毒害。《清史稿》中就记载了几则有关节妇烈女的故事: 林守仁的妻子姓王,福建侯官人。林守仁去京城赶考,没想到竟然客死在北京。林守仁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做汗哥,是前妻生养的。等到办完林守仁的丧事,有一天王氏给汗哥做了一双鞋子,边做边感叹:“活一天就要做

  •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名言语录及历史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孔子,诸葛亮,李鸿章,曾国藩,王守仁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 司马衷继帝位,王恺、石崇斗富,王叔和著《脉经》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晋武帝,扁鹊,华佗,贾充,王叔和

    司马炎卒,司马衷继帝位太熙元年(290)四月二十日,晋武帝司马炎病卒,终年55岁,在位25年。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惠帝,时年32岁,立妃贾氏为皇后。司马衷是司马炎次子,9岁时立为皇太子,以痴顽闻名,宫人背地议论他“蠢钝如猪”。一次,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叫,竟问左右:“此鸣者,为官还是为私?”侍郎贾胤敷

  • 南宋时期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发展资料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宋高宗,资治通鉴,辛弃疾,元好问,范成大

    文学南宋文学相应带动北方的发展。这在 小说和 诗文评方面较为明显,因为 小说和 诗文评的政治性相对较弱,读者面较广。洪迈的《夷坚志》以鬼神怪异为主,北传时间较早,淳熙十三年(1186)章森出使金国,北方的接伴使就关心地问道《夷坚志》“自《丁志》后,曾更续否”(《宾退录》卷八)。由此可见《夷坚志》在

  • 唐朝女子地位极高,唐代妇女的自由度空前提高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唐玄宗,李渊,武则天,唐中宗,杨贵妃

    唐代前期的妇女地位唐代妇女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她们的交际圈不被男人所限制,也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空间。男女不平等到现在还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然而大多人不愿意去深思其背景,有时候会把社会分工的不平等,当成是男女的不平等。比如在唐王朝,到底妇女地位是提高了呢,还是下降了,就是专家学者之间,也是人说人殊。在这里

  • 张之洞的故事_张之洞微服考县令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张之洞,方都,马厩,中间

    湖广总督张之洞喜欢微服私访,到各地访民情、查贪官。有一次,张之洞私访来到松滋县,他早就听说松滋县令是个断案公正的清官,便想亲眼见识见识。恰巧在路上碰到一个幼时的同窗好友,这位同窗虽说没做官,却是当地一大富户。他见张之洞穿着破衣烂衫,心中好生纳闷,忙从马上跳下来,问道:“孝达兄,你不是做了湖广总督吗,

  • 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高兴,张开,高山,黄河,向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没有地,没有山川湖泊,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飞禽走兽,更不用说有人类。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才有了万物生灵。不知哪一年,西天突然塌了一块,天河中的水哗哗地从缺口流下人间,淹死了无数人畜,天下顿时沦为泽国。当时,有个姑娘名叫女娲,住在再大的水也淹不到的山崖洞里。她目睹百姓颠沛流离,动

  • 隋朝宣华夫人,同侍父子两帝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杨坚,杨广,杨素,西施,春秋

    杨坚(540~604年),即隋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女为宣帝皇后。静帝年幼即位,他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大定元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开皇七年灭后梁,九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仁寿四年被太子广(炀帝)杀死。隋文帝杨坚自独孤后死

  • 舌战群儒_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_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曹操,孙权,康熙帝,乾隆帝,孔子

    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

  • 古人立冬办“扫盲班”:李莲英曾上冬学堂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春天,田地,环境

    所谓的“冬学堂”,就是在冬天举办的学堂。这“冬学堂”,要读多长时间?照如今的说法,就是一个学期都不到。从立冬这天进去,到腊月十五结束,总共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而对于穷苦人家来说,“冬学堂”不耽误农忙,且花费少,也能帮孩子认得几个字,也就足够了。不过,这样的“扫盲班”也曾出过“名人”,比如李莲英。 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