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唐朝女子地位极高,唐代妇女的自由度空前提高

唐朝女子地位极高,唐代妇女的自由度空前提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02 更新时间:2023/12/12 15:00:28

唐代前期的妇女地位

唐代妇女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她们的交际圈不被男人所限制,也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空间。

男女不平等到现在还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然而大多人不愿意去深思其背景,有时候会把社会分工的不平等,当成是男女的不平等。比如在唐王朝,到底妇女地位是提高了呢,还是下降了,就是专家学者之间,也是人说人殊。

在这里呢,我倒是以我的见识,说说个人的看法。我是把唐朝以开元天宝为界限,分成前后两期。

在唐王朝的前期,妇女的地位是稳步提高的。像李渊的平阳公主为反隋建唐作出过贡献;太宗皇后长孙氏作为太宗的贤内助,对于朝政也多有匡正;又如安乐公主曾私自奏请中宗立她为皇太女。更为典型的是太平公主,她先后诛“二张”、诛灭韦氏势力,这可是关系到李唐王朝安危存亡的两大事件。而至于像武则天与高宗同掌国政,并成“二圣”,最终开创武周来说,可以说简直是封建女性参政的顶点。

根据史书上的资料显示,有唐一代公主再嫁、三嫁者有二十七人,其中高祖女四人,太宗女六人,高宗女一人,中宗女三人,睿宗女二人,玄宗女九人,共二十五人,约占九成以上。而唐前期公主共九十一人,再嫁公主占了近三成。唐前期公主再嫁人数之多,足以表明女性并不被观念所禁锢,能够自由地离婚改嫁。

《新唐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万彻蠢甚,公主羞,不与同席者数月。太宗闻,笑焉,为置酒,悉召他婿与万彻从容语,握架赌所佩刀,阳不胜,遂解赐之。主喜,命同载以归。

看看,居然要皇帝老儿亲自出面,才能为自己的女婿长脸,挽回公主的婚姻危机。

当然,有人要说,那是因为对方是公主,是皇家的女儿的缘故。其实不然,便是大臣之家,这种情况也是比比皆是,而且正是因为妻子在家庭中地位很高,所以呢,“妻管严”的例子很多。据唐韩琬《御史台记》记载:

唐管国公任瑰酷怕妻,太宗以功赐而侍子,瑰拜谢,不敢以归。太宗召其妻赐酒,谓之曰:“妇人妒忌,合当七出。若能改行无妒,则无饮此酒。不尔,可饮之。”曰:“妾不能改妒,请饮酒。”遂饮之。

另在《隋唐嘉话》中记载:

梁公(房玄龄)夫人极妒,太宗欲赐美人于梁公,屡辞不受。帝乃令皇后召夫人,告以司空年暮,帝欲有所优诏之意。夫人执心不回。帝乃令谓之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梁夫人答曰:“妾宁妒而死。”乃遗酌卮酒与之,一举便尽。帝谓人曰:“我尚畏之,何况于玄龄!”

这两个故事内容近似,传主不一,可见是实有其事了。按照唐律,女子嫉妒是会被丈夫出掉的,可是在这两个故事里,丈夫不唯不敢出妻,即便是在皇帝的威压之下,妻子也并没有屈服,以至于太宗皇帝贵为万乘之尊,也碰了一鼻子的灰。这可不是特例啊,像高宗时官至司列少常伯的杨弘武、中宗时御史大夫裴谈等都以惧内而出名。

不单单是大臣如此,皇帝比如高宗李治也被武则天管教得服服帖帖的。当武则天被册为皇后之后,专作威福,李治每次想做些什么,动不动就被武则天所钳制,以至于气愤不过,密诏上官仪谋废后。武则天得知后,大兴问罪之师,高宗恐惧之下,居然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上官仪:“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上官仪由此被送上了断头台,实在是太冤了。

男女地位的平等与否,其实有个标准很简单,就是观察男女交往接触是否自由公开。在唐代,宫廷中后妃、宫女都不回避外臣,不拘礼节。例如史书记载,韦皇后武三思同坐御床玩双陆游戏,唐中宗就在旁边观看指点。又如唐玄宗的宠臣姜皎常与后妃连榻宴饮,安禄山在后宫与杨贵妃同食、戏闹,甚至通宵不出。这在后世都是很难想象的。

又比如中兴大唐的重臣郭子仪在晚年,退休家居,享于声色。有一天,卢杞来拜访他,他正被一班家里所养的歌伎们包围,在得意地欣赏玩乐。一听到卢杞来了,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一律退到大会客室的屏风后面去,一个也不准出来见客。他单独和卢杞谈了很久,等到客人走了,家眷们问他:“你平日接见客人,都不避讳我们在场,谈谈笑笑,为什么今天接见一个书生却要这样的慎重?”郭子仪说:“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他心胸狭窄,有仇必报。长相又不好看,半边脸是青的,好像庙里的鬼怪。你们女人们最爱笑,没有事也笑一笑。如果看见卢杞的半边蓝脸,一定要笑,他就会记恨在心,一旦得志,你们和我的儿孙,就没有一个活得成了!”不久卢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过去有看不起他、得罪过他的人,一律不能免掉杀身抄家的冤报。只有郭子仪的全家,即使稍稍有些不合法的事情,他还是曲予保全,认为郭令公非常重视他,大有知遇感恩之意。

更多文章

  • 张之洞的故事_张之洞微服考县令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张之洞,方都,马厩,中间

    湖广总督张之洞喜欢微服私访,到各地访民情、查贪官。有一次,张之洞私访来到松滋县,他早就听说松滋县令是个断案公正的清官,便想亲眼见识见识。恰巧在路上碰到一个幼时的同窗好友,这位同窗虽说没做官,却是当地一大富户。他见张之洞穿着破衣烂衫,心中好生纳闷,忙从马上跳下来,问道:“孝达兄,你不是做了湖广总督吗,

  • 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高兴,张开,高山,黄河,向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没有地,没有山川湖泊,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飞禽走兽,更不用说有人类。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才有了万物生灵。不知哪一年,西天突然塌了一块,天河中的水哗哗地从缺口流下人间,淹死了无数人畜,天下顿时沦为泽国。当时,有个姑娘名叫女娲,住在再大的水也淹不到的山崖洞里。她目睹百姓颠沛流离,动

  • 隋朝宣华夫人,同侍父子两帝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杨坚,杨广,杨素,西施,春秋

    杨坚(540~604年),即隋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女为宣帝皇后。静帝年幼即位,他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大定元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开皇七年灭后梁,九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仁寿四年被太子广(炀帝)杀死。隋文帝杨坚自独孤后死

  • 舌战群儒_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_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曹操,孙权,康熙帝,乾隆帝,孔子

    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

  • 古人立冬办“扫盲班”:李莲英曾上冬学堂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春天,田地,环境

    所谓的“冬学堂”,就是在冬天举办的学堂。这“冬学堂”,要读多长时间?照如今的说法,就是一个学期都不到。从立冬这天进去,到腊月十五结束,总共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而对于穷苦人家来说,“冬学堂”不耽误农忙,且花费少,也能帮孩子认得几个字,也就足够了。不过,这样的“扫盲班”也曾出过“名人”,比如李莲英。 古

  • 权力者的生肖迷信:明武宗下令禁止杀猪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武则天,宋徽宗,明武宗,宋仁宗,皇帝

    本文摘自《帝国的溃败》,作者:张鸣,东方出版社 中国人都有属相,十二生肖,怎么也得占一个。现在的年轻人被西方的星座迷住了,只谈星座不论生肖。但星座没有流行之前,人们对自己的属相还是相当在意的。有意无意,总觉得自己属相的那个动物,跟自己多少有点关

  • 关于京师同文馆的趣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丁韪良,室内,高兴,大学,夏日

    学子的年龄同文馆初设,学生不是年龄太小,就是太大。最初新学只有外语一科,调派八旗子弟,充任学员,年限14岁以下。几年后设科学馆,满汉举人、生员、五品以下京外官员皆可投考。两个月后,“投考者寥寥”,只好放宽要求,没正途出身的也收。这样一来,终于有98人投考。可到了日子,真来考试的只有72名,最后录取3

  • 宋之问“因诗杀人” 宋之问诗才高超却人品低劣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唐玄宗,武则天,姚崇,太平公主,唐睿宗

    宋之问是唐代的著名 诗人,生于公元656年,唐虢州弘农(今三门峡灵宝市)人。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有三绝,即有勇力、擅长书法、能做好文章。宋之问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勤奋好学,专攻文词且生就一张伶牙俐齿的嘴巴,特别擅长辩论,20岁时就非常知名。 武则天把握朝政后,为承应“贞观”,在全国各地选拔人才,宋之问与

  • 唐朝的风情,唐朝怕老婆之风盛行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朱温,李克用,李林甫,房玄龄,王铎

    宰相家的醋坛子梁国公房玄龄惧内,不仅不敢娶妾,就是太宗赏赐的美女,老房也不敢接受。太宗决定帮老房解决这个大难题。他先是让皇后出面,找房夫人谈心,讲了一通男人三妻四妾的大道理,又说皇帝怜惜梁国公年纪大了,想赏几个美女给他享受。这一招,没有奏效。于是太宗亲自出马,对房夫人说:“你是想活,还是想死?想活,

  • 成吉思汗的资料简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传说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忽必烈,成吉思汗,宋高宗,元武宗,窝阔台

    成吉思汗的资料简介: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