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关于京师同文馆的趣事

关于京师同文馆的趣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0 更新时间:2024/1/1 5:05:25

学子的年龄

馆初设,学生不是年龄太小,就是太大。

最初新学只有外语一科,调派八旗子弟,充任学员,年限14岁以下。几年后设科学馆,满汉举人、生员、五品以下京外官员皆可投考。两个月后,“投考者寥寥”,只好放宽要求,没正途出身的也收。这样一来,终于有98人投考。可到了日子,真来考试的只有72名,最后录取30名。 这就是中国第一所新学堂中最早学习科学的第一批新学生。 总教习丁韪良称这批新学生为“老青年”,但究竟有多老,最初他也不甚了了。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学生带着一个孩子,便问:“这是令郎吗?”对方微笑着答道:“是我小孙子。”丁韪良这才发现,同文馆学生几乎全部已婚,其中还有两对已是父子。又一天,丁韪良问一个学生:“什么事?你这么满面愁容的?”学生答道:“老师,我的孩子死了。”

这些学生大多仕途落魄,功名坎坷,这才来学新学�D�D�D近代西方科学;另外一个原因,是你只要来上新学堂,政府就付给高薪。但当时,他们为有科举功名者所不屑,被斥之为名教罪人,士林败类。他们自己也觉得是这么回事。“许多人连公开承认他们是同文馆学生的勇气都没有。”

奇怪的老师

初设外语教学班,总署(外交部)到处寻找既懂外语又通汉文的教师。传教士中原有这等人才,但事关意识形态,为中国第一所新学堂所不取。

后来教英文的有了,可其他语种,久不得人。急得总署大臣奕讠斤到外国使馆公干时,也是一心二用,“留心访查”。

后来法国俄国公使分别推荐两人,一个叫司默灵,一个叫柏林。奕?亲自考核,发现二人双语并精。但司默灵是法国传教士,奕?一听,很不高兴,当即拒绝。法国公使再三解释,说这人是传教士,可早就不传教了,而且老实、忠诚、可靠,当外语老师没问题。于是奕?请旨定夺。奏折上说(译文),臣见了这个司默灵,表面上的确“看不出有传教士习气,再三言定,你到我同文馆是教书的,断然不准传教,一旦发现,立即辞退”,并要法国公使担保。至于那个叫柏林的,“臣等接见,觉得此人看上去不是那种特别狡诈的家伙,教咱们的学生学习俄语,好像问题不大。”诏准。同文馆从此有了法语和俄语班。

中国最早的新学老师,很少科班出身,多是半路出家。丁韪良在《同文馆记》中说,有个叫方根拔的,德国人,同文馆天文学教授,很喜欢标新立异,决心推翻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一个夏日,他车上满载书籍,到八大处去,中途遇暴雨,车子翻了,书籍散落地面,绵亘数里。丁韪良安慰他时,他说:“唉,那雨水啊!二十年的工作毁于一旦,牛顿时代又可以苟延好几个世纪了。”丁韪良笑道:“说不定再过若干世纪,第二个方根拔还不能出生呢!”

对这些老师,政府确是不大放心,于是自己所派的国语教师,都负有“暗为查察之责”,一旦发现洋教习在政治或学术上出轨,小报告立刻就到了政府主管部门。

新学科目根据师资情况,逐年增加。每添设一门新学,都需要新教学设备,这很难办,必须总署批准才成。

一天,丁韪良弄来一套电报机,想通过这“新奇的发明”,诱导中方同意他增设物理教学科目。他请总署派人到他家,看他作电报试验。恭亲奕讠斤派来4个人。丁韪良兴致勃勃地作实验,发现对方只是望着,既不了解,也没兴趣。其中的一个翰林说:“中国4000年来没有过电报,固仍泱泱大国也。”诱导失败,丁韪良于是送给这4个人一些新鲜玩意儿,这下子他们高兴了。那是带磁性的鱼和鹅。他们看着,玩着,抚掌欢笑,叹为神奇,摆弄了很久。

丁韪良心中叹道:“唉,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还是孩提啊!”后虽又有人来看过演示,电报机还是在总理衙门整整放了一年,最后被当作无用之物藏在同文馆的陈列室内。

几经风雨,同文馆的科学 教育,终以八年学制,渐渐有了把学堂升为大学的条件,于1902年归并于中国第一所大学�D�D�D京师大学堂。从被动的意义上讲,中国近代史的大门是1840年英国炮舰轰开的,但直到懂得了“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的真正涵义,中国人才开始自觉进入近代史。

标签: 历史丁韪良室内高兴大学夏日

更多文章

  • 宋之问“因诗杀人” 宋之问诗才高超却人品低劣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唐玄宗,武则天,姚崇,太平公主,唐睿宗

    宋之问是唐代的著名 诗人,生于公元656年,唐虢州弘农(今三门峡灵宝市)人。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有三绝,即有勇力、擅长书法、能做好文章。宋之问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勤奋好学,专攻文词且生就一张伶牙俐齿的嘴巴,特别擅长辩论,20岁时就非常知名。 武则天把握朝政后,为承应“贞观”,在全国各地选拔人才,宋之问与

  • 唐朝的风情,唐朝怕老婆之风盛行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朱温,李克用,李林甫,房玄龄,王铎

    宰相家的醋坛子梁国公房玄龄惧内,不仅不敢娶妾,就是太宗赏赐的美女,老房也不敢接受。太宗决定帮老房解决这个大难题。他先是让皇后出面,找房夫人谈心,讲了一通男人三妻四妾的大道理,又说皇帝怜惜梁国公年纪大了,想赏几个美女给他享受。这一招,没有奏效。于是太宗亲自出马,对房夫人说:“你是想活,还是想死?想活,

  • 成吉思汗的资料简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传说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忽必烈,成吉思汗,宋高宗,元武宗,窝阔台

    成吉思汗的资料简介: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

  • 战国合伙人:苏秦张仪相互反制相互依存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史记,张仪,鬼谷子,白起,高兴

    《中国合伙人》可谓一部创业励志片,三个穷小子组成一个团队,逆袭成功,转变为高富帅。而逆袭成功的关键词在于“合伙”,也就是组合。 在这种组合当中,既有正面的团结协力,也有反面的攻击反制,凝聚一切积极因素,摒弃一切不利因素,反复磨合,在打造最成功的团体的同时,也塑造最成功的个体。 因此,合伙未必全是正面

  • 三国魏明帝的毒舌原配 最终竟一语成谶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曹操,秦始皇,曹丕,陈寿,曹芳

    一个少妇的一句气话,如先知一般,精准地预测了一个王朝的命运。这听起来似乎天方夜谭,然而并非虚构。 此女名不见经传,只知道她姓虞,乃魏明帝曹睿的原配,生平事迹不详,唯独这句气话,被史家郑重地记录了下来,可见其独特性、重要性乃至蕴含的取鉴意义,是少见的,起码属于“前无古人”。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驾

  • 西汉文景之治,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刘邦,汉文帝,汉景帝,赵佗,陈平

    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前203~前157),汉高祖刘邦中子,母为薄姬。高帝十一年(前196)受封为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后死,诸吕作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

  • 乾隆盛世为何没能清除腐败?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宋高宗,张廷玉,乾隆,法正,创造

    乾隆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悍的专制措施,但并没解决传统政治中的基本问题——腐败。在专制社会想根除贪污,就如同让大海停止波动一样不可能。对于腐败,监督力量不外有二:一是儒学价值观;一是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在乾隆晚年,这两个条件都失去了作用。残忍而多变的乾隆北京晨报:乾隆前期与后期变化极大,这是为什么?张宏杰

  • 黄帝为何要娶丑女嫫母为妻?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西施,战争,黄帝,方雷氏,潘安

    黄帝一生娶了四个妻室:正妃西陵之女,名叫嫘祖,便是养蚕缧丝的发明者。次妃方雷氏、彤鱼氏。最后又娶了丑女,封号嫫母。后世人把西施看作是天下美女的代表;把潘安看作是天下美男的代表;而把最丑的女子则比作嫫母。黄帝为什么要娶一位最丑陋的女子作为自己的妻室呢?原来,在那个时代,已从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进入了父系氏

  • 禅让制度下的:舜为何夺了老丈人尧的江山?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一行,历史,江山,黄帝,于山

    黄帝创建的,由该家族三代四个人继承下来的稳固基业——堂堂的华夏联盟,在瞬间落到了外人的手里,这不失为一个天大的遗憾。这“篡权者”正是我们的祖先之一——舜帝。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打垮这种牢不可破的家谱继承机制,并且将自己的行为冠冕堂皇化,而以“禅让制”流芳百世的呢?仅在此,我们就总结两点,夺取了某个权

  • 古人也推销:东方朔“身高俸禄论”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汉武帝,东方朔,高兴,皇帝,伯乐

    西汉大才子东方朔,当年也是个没人赏识的可怜虫,凭着一篇长达三千多片奏牍的自荐信,倒是攀上了皇帝,可汉武帝身边人才济济,哪能轮得着他?所以他只得了个“待诏公车”的小官,整天见不到皇帝一面。眼看满肚子才华真要烂在肚子里了,东方朔心里很着急,怎么才能让皇帝发现自己呢?这天,东方朔闲逛中碰到几个侏儒,顿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