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藩王有封地有兵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逆天而行

古代藩王有封地有兵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逆天而行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513 更新时间:2024/2/2 3:10:51

还不了解:朱元璋分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藩王分封制一再作乱,为何朱元璋建立明代后还要选择此制度?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皇子们为亲王,且往封地就藩,而且藩王们各个手握重兵,节制地方军政之权,也就是太祖皇帝将大明王朝定制为“封藩制”。要了解历史上凡事搞“封藩制”的王朝,藩王无不作乱,更何况大明王朝的藩王们又有如此之大的军事特权,这岂不是眼睁睁地埋下“作乱犯上”隐患的种子?老朱皇帝为何要倒行逆施?

想要弄清楚这个事儿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朱元璋之出身。朱元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帝王了,说他传奇,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出身。论出身,朱元璋绝对是最卑微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农民出身的帝王。与另一位出身卑微的皇帝——汉高祖刘邦相比,朱元璋之出身同样无法匹及。刘邦好歹还干过保长,而朱元璋在入伍搞事情之前,最“优越”之身份是和尚,而且是专门司职打扫卫生的小和尚。而癖性行为与刘邦相比,年轻时期的朱皇帝就更是忠厚老实之人了,基本上属于逆来顺受,有口饭吃就行一般的顺民。

但是,身处元代末年,兵荒马乱之际的朱元璋,硬是被生活锤炼得从一位老实巴交之人,变身成为一代枭雄,当然这一切功勋也离不开朱元璋与生俱来的超强大脑和强悍体魄。最终,朱元璋终于成为元末群雄逐鹿的最后胜利者。踏着失败者的尸骨头颅,登上了令无数英雄为之折腰的皇帝宝座。朱元璋得以御宇天下,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王朝。

明代版图

登上皇帝宝座,坐拥天下,按理说此时朱元璋应该志得意满,剩下的事情就是放手治理国家即可。然而,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朱元璋并没有满足,他那颗“悬着的心”一直也没有“放在肚子里”,甚至此时此刻他更加惶恐不安了。

新晋皇帝朱元璋为何会如此反常?原因就是这些当年和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哥们儿,老功臣们,着实难让朱元璋心烦不已。

一方面,这些人对朱元璋太了解了,他们不少人和朱元璋一起光着屁股长大,一起砍柴放牛,所以对于朱元璋神话自己的那些鬼话,他们大都嗤之以鼻。再加之,这些人大多农民出身没有文化,更没有朱元璋那种学习提高之劲头,开国之后,这些人虽然公侯将相,但是行为粗鄙豪放,甚至有违君臣之礼,这些都让朱元璋十分反感。

而另一方面,这些功臣们又是朱元璋离不开的,因为开国之初,各地并非立马化零为整,死心塌地地接受朱元璋统治,各地规模型起义不在少数,同时北方蒙古政权(北元)也是极大威胁,朱元璋需要这些独当一面的老臣们为自己平定叛乱,镇守边疆。

前文说过朱元璋这个人看的很远,什么事儿都想着未雨绸缪,这也是朱元璋取得载入史册之功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重感情,也许有些读者会不以为然,这样一位诛杀功臣的皇帝居然会重感情?诛杀功臣是后来的事儿,当然也事出有因,后文再表。

就开国之初,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时,一口气封了六公二十六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他的老乡,更不乏发小玩伴。而且拜公入侯朱皇帝还觉得“不过瘾”,竟然给这些人颁发了丹书铁券,免死金牌,这个只在评书小说中广为流传的传说,在大明王朝之初,成为现实。据说,在颁发铁券之时,这些功臣们无不感激涕零,声泪俱下。这一时期,所有人都坚定不移地认为,这位带头大哥绝对够意思!

丹书铁券

注重乡土之情是农民出身朱元璋与生俱来的淳朴情感之一。然而,我国百姓最注重的情感是什么?绝对是血缘至上,而以父(母)子之情最为重要。所以,无论朱元璋如何奖赏功臣老乡,如何与这些人称兄道弟,最终还是比不上朱家血脉至亲的子孙们。

因此,在朱元璋内心之中,唯一真正信得过之人,只有他的儿子们。基于这种最淳朴的父子之情,朱元璋需要逐步完成大明王朝由依靠功臣而转型为老朱家自我保卫江山之模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朱元璋第一步计划就是分封诸位皇子为亲王,且有封地、有兵权,成年之后就要离开京城往封地就藩。

要了解,在明初,这些藩王各个盘踞一方,拥兵自重。尤其是位居北方的这几位藩王,因为需要他们抵御北元之侵袭,所以各个更是手握大明王朝之精锐之师。例如,皇四子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造反成功的明成祖,镇守北京佣兵过万。而皇十二子,宁王朱权,因封地处于关口喜峰口外,最为突前,所以竟然佣兵八万有余,而他麾下的朵颜三卫,那更是有勇有谋之铁骑。朱棣之所以能够掀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正是因为施计策得到了宁王这朵颜三卫之雄兵。而其他诸皇子也是要么把守关隘,要么身居江南富庶之地,为朱元璋看住老朱家的“钱袋子”。

朱元璋如此对自己的儿子们委以重任,稍有历史常识之人都会意识到它的弊端,西汉和西晋时期藩王乱政的例子并不少,而大明王朝这一倒行逆施的政策自然也很难逃脱历史悲剧之重演。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从不缺乏忠诚者,即使在朱元璋对文臣极其藐视的明初朝代,也有敢于冒死直谏之人。这不,有一位名叫叶伯巨的大臣就指出“封藩之优渥太奢侈”,向朱皇帝陈述了这一大弊端之巨大隐患。应该说叶伯巨此举完全出于一片忠心,更是为了老朱家江山稳固着想,而且言辞凿凿,有理有据。然而,叶大臣却被朱元璋定义为离间他们父子骨肉亲情之人,决意要亲自将叶伯巨射杀以泄愤。最后还是在诸位大臣劝谏之下,朱皇帝网开一面,将叶伯巨下了大狱,最后将其活活饿死在狱中。类似这种惨无人道的残杀文臣之事,太祖皇帝不了解干了多少。

叶伯巨的下场是令人生畏的,如此再不见哪个“不开眼”的在冒头。然而叶伯巨所预测之事也是一点不差的如期而至。就在朱元璋死后三年,燕王朱棣到底还是反了,而且成功夺位。而被叔叔夺了皇位的太祖皇帝皇太孙朱允炆,生死未卜,下落不明。这恐怕是朱元璋生前所未预料到的吧。另外更让老朱皇帝“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封地就藩制度成了明代中后期国家巨大的负担,就藩的王爷们,由于体制的限制,整天无所事事,混吃等死。不但侵占国家大片良田,吸吮民脂民膏,而且还强抢民女,无恶不作,最终成了大明王朝灭亡原因之一。最后这些作恶多端的朱元璋后人们,虽然遍布全国,但是能得个好下场者寥寥无几。

胡惟庸(?—1380年)

言归正传,随着分封在外的亲王们长大成人且经过实战检验能够独当一面之时,朱元璋了解是到了清理一批功臣以及其子弟的时候了,因为这些人已经对于自己的统治已经不在那么必要了。洪武三十二年,首当其冲的就是七十多岁的宣国公李善长,由头竟然是十年之前的胡惟庸案,罪名是李善长造反,这纯粹就是莫须有,进而“顺藤摸瓜”又牵连了一批公侯。处理结果就是,这些人都株连三族,几万人死于非命。紧接着,太子朱标病死之后,朱元璋愈发觉得功高震主之武将不安全,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又制造了“蓝玉案”,这次朱元璋又成功清洗了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又一批功臣及其三族家属,诛杀人数一二万之多。

经过老朱皇帝处心积虑地两次“大清洗”,大明王朝仅存的几位功臣一个个也早已被吓破了胆,只能苟活于世罢了。这时候的朱元璋总算是放心了。一生兢兢业业,自以为给子孙后代就下了一个铁打的万年江山的太祖皇帝,在洪武三十一年终于结束了他这“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的一生。

标签: 历史朱元璋分封制

更多文章

  • 古代男人进宫做太监之后 太监是怎么上厕所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太监

    还不了解:古代太监上厕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时候的太监是如何上厕所的?是站着还是蹲着呢?我们大家都了解,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是处在一个封建社会的统治时期中,在这一时期中,人们都过得相对来说比较的艰辛,尤其是那些特别贫穷的百姓,每天不仅为了吃穿而发愁,甚至还会为了自己的孩

  • 在古代髡刑是什么刑罚?有多恐怖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髡刑,周朝

    古时候,髡刑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刑罚。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作为一个法制社会,在千百年的文明岁月中,为了维持社会稳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完善的一条法律体系。倘若有人因为犯罪而入狱,自然是会受到惩罚的。而惩罚的种类多种多样,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包括了斩首、车裂、刺字、流放等。虽然这些惩罚看上去

  • 古代王朝建立靠的是武将 最后为什么是文官做天下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文官

    对古代文官和武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为什么武将打天下,文官坐天下?在古代一个王朝想要建立,便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争夺与战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需要那些无所畏惧能够出生入死的将军勇往直前。这个时候,这个集团内部是团结的,大家可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一心一意的为了

  • 古代皇帝封公封侯都很大方 皇帝为何对封王如此害怕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皇帝,封王

    封公封侯都很大方,为什么古代的皇帝,最害怕给大臣封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所有的封爵中,最敏感的一个封爵,无疑就是封“王”了。对于皇帝来说,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都不可能封大臣为“王”。刘邦当年打下江山以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消灭异姓诸侯王。

  • 为什么说苏东坡与佛印是最佳损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苏东坡,佛印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有段时间苏东坡与佛印隔江而居。他经常坐船渡过长江去拜访佛印,他们在一起谈禅论道。一日,苏东坡觉得自己有所觉悟,于是作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诗完成后,他

  • 清朝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死在冬天?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清朝,皇帝

    清朝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死在冬天? 这是因为在医术缺乏的古代,对于有些恶疾,人们根本束手无策,冬天的时候,人的免疫力也会降低,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即使是拥有全天下的皇帝也不能幸免。清朝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大部分死于北京的严冬,特别过不了正月头。这既跟爱新觉罗家族本身的体质有关,也有其他原

  • 清朝皇帝们的婚姻有多奇葩?都是近亲结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清朝,皇帝

    清朝皇帝们的婚姻有多奇葩?比如 “收继婚”,即;子可娶除生母之外的所有父亲的妻妾,兄可娶弟妻、弟可娶寡嫂,叔伯可纳侄媳、子侄亦可娶叔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满族皇室直到入主中原多年后才渐渐被汉族同化,风俗和规矩礼仪也逐渐和汉族一样。清朝的前几位皇帝的婚姻都很奇葩,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乱

  • 清朝皇帝的生育能力为什么会越来越差?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清朝,皇帝

    自顺治入关算起,清朝共历十帝,越到后面,皇帝们的身体越不行,那么清朝皇帝的生育能力为什么会越来越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第一种比较靠谱的解释是近亲婚配。纵观清朝十帝,无不都与母亲的近亲有婚配,而借助太后近亲的身份,其子女又能优先获得继承权,从而行成恶性循环。叶赫那拉氏、富察氏、

  • 古代银票就相当于等价银子 古代为何很少人造反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银票

    古代银票就是一张纸,但却很少会有人伪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现如今我们的生活都已经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我们也足不出户就能够买到我们称心如意的东西,最为主要的是现如今我们出门买东西也不用携带过多的现金了,只要拿着一个手机

  • 古代大臣上朝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大臣,上朝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上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官员上朝的真实情景:天不亮就要起床,迟到还要挨打。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非常讲究封建礼制,在我国古代就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利益制度,这就是朝会制度。朝会诞生于周朝时期,在秦朝进一步完善,随后延续了下来,成为历朝历代都有的特有制度。朝会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