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异姓封王难上加难 古人又是怎么做到成功的案例的

古代异姓封王难上加难 古人又是怎么做到成功的案例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78 更新时间:2024/1/21 22:27:57

对古代封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异姓封王”条件极为苛刻,那些成功案例是怎么办到的?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的确,在秦始皇发明“皇帝”之前,“王”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王”就变成了皇帝册封别人的最高爵位。然而,纵观历史,封王是皇族子弟才有的特权,异姓封王的条件极为苛刻。

异姓封王之所以难上加难,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他在楚汉争霸获胜之后,最终选择了延续秦始皇的皇帝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分封异姓王的皇帝,他一共分封了齐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来换成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等八个人为异姓王。

后来发现这些异姓王威胁中央政权,就先后除掉了七个,然后换上自家的同姓王。刘邦是册封异姓王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明文禁止异姓封王的第一人,这便是著名的白马之盟——出自《史记.吕太后本纪》中“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可以说从刘邦之后,异姓封王的难度直接上了天,但是后世还是出现了许多异姓王,他们都是如何做到的,具备哪些条件呢?

图1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

第一,权臣或外戚。皇帝年幼或失权成为傀儡的时候,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往往是权臣(这里的权臣指的是非皇族的,像宇文护、多尔衮这样的皇族权臣不包括在内)、外戚,当然有的人既是权臣又是外戚。这些人是事实上的皇帝,封自己或者家里人当个王很简单,有的人封王是篡位称帝的准备工作。例如,刘邦死后,他老婆吕后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她视白马之盟为空文,封了自己娘家吕姓亲戚一大堆当王——吕王吕台、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东汉末年的魏王曹操、曹丕,晋王司马昭、司马炎;东晋末年的楚王桓玄、宋王刘裕;南朝梁末年的陈王陈霸先;北周末年的隋王杨坚等等。

第二,割据一方的军阀。王朝末期,战乱不止,很容易出现拥兵割据一方的军阀。这些人完全不受朝廷的控制,掌握着自己割据地的全部军政财大权。胆子大,条件成熟的军阀甚至直接称帝,但大多数人都是退而求其次,要么自立为王,要么装装样子求封为王,或者先称王,之后再称帝。这一类比较著名的有东汉末年的汉中王刘备、吴王孙权;隋朝末年的唐王李渊、郑王王世充;唐代末年的梁王朱温、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克用、越王钱镠、临清王罗弘信、太原王王处直等等。

图2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

第三,亡国皇帝。自古篡位者,即使明目张胆到了极限,也会装装样子、走走形式地去安置一下前朝皇帝。其中,降格成王就是一种方式。旧朝皇帝降格成王,篡位者升格为成皇帝,那这个降格而来的王相对于新朝就成了异姓王。这一类异姓王身份过于尴尬,几乎都没落什么好下场,数量也不多。有三国时期魏国的末代皇帝曹奂,被篡位者司马炎降格为陈留王;东晋末年原晋帝司马德宗,被篡位者桓玄降格为平固王、其弟司马德文被篡位者刘裕降格为零陵王;南朝宋的末代皇帝刘淮,被篡位者萧道成降格为汝阴王;南朝梁的末代皇帝萧方智,被篡位者陈霸先降格为江阴王,后周末代皇帝柴宗训,被篡位者赵匡胤降格为郑王等等。

第四,附属国(包括游牧部落)君主。这些人受封为异姓王比较顺理成章,因为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人在地位上甚至和中原王朝的皇帝是平等的,只不过,一方面是实力不如中原王朝,不敢直接硬怼,只得自降身份,接受封王表示臣服;另一方面是文化差异,游牧帝国的首领称号原本就五花八门,他们甚至对中原王朝的帝号与王号的差别没有明确的概念,不做深入计较。例如,西汉初年的南越王赵佗、东瓯王姒摇,清代的科尔沁郡王等等。

图3 赵佗,即南越武帝

第五,功臣。他们是异姓封王的主力军,能占到异姓王总数的一半以上。不过功臣封王也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死后追封,第二类是活着受封。很明显,第二类的难度要明显大于第一类。

死后追封功臣既可以表现皇帝的宽厚,安抚人心,又因为受封人已经去世,且王爵不能世袭,国家不用付出什么实质性的代价,一举两得。因此,死后追封的异姓王的人数量极多。光宋代就有谯王郭守文、河南王慕容延钊、威武王石守信、渤海王高怀德、琅琊王王审琦、韩王赵普(追封)、济阳王曹彬、舒王王安石、鄂忠武王岳飞、鄜王刘光世、蕲忠武王韩世忠、循王张俊、申王秦桧、涪王吴玠、信王吴璘等多达十几个。

异姓封王难度最高应当是功臣活着受封,王爵作为最高的爵位,要想凭着功劳受封,一般是需要取得极大的军功才行。不过,历朝历代封王的功劳是不一样的,因此难度也有所差异。

图4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权臣、外戚、军阀,压根就没有异姓功臣被封王。

唐代军事活动较多,文臣武将有很多立军功的机会,而且唐代对于王爵也并不吝啬,再加上后期藩镇割据时间很长,可以说,唐代应当是活着异姓封王人数最多的朝代(没有之一)。有吴王杜伏威、燕王罗艺、汉阳郡王张柬之、扶阳郡王桓彦范、博陵郡王崔玄暐、南阳郡王袁恕己、平阳郡王敬晖、东平郡王安禄山、西平郡王哥舒翰、汾阳郡王郭子仪、雁门郡王郭锐、武威郡王郭昕、定襄郡王郭英乂、大宁王仆固怀恩、临淮王李光弼、西平王李晟、武威郡王李怀仙、晋昌王辛京杲、高平王薛嵩、 南平王李希烈、通义王朱滔、雁门郡王田承嗣、张掖王段秀实、昌化王白孝德、常山王王景崇、颍川王陈敬瑄、琅邪王王重荣、钜鹿王时溥等等。

图5 宋徽宗恩赐给童贯的《小楷千字文》

北宋封王的功勋是收复被辽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终宋一朝只有宋徽宗时期的宦官童贯做到了,他奉行“联金灭辽”,北上伐辽的时候却令人二十万军队全军覆没,不得已花了一百万贯钱将燕云之地从金国人手里赎了回来,被宋徽宗封为广阳郡王,然而却就此埋下了靖康之耻的祸根。

明代活着封王的主要有忠勇王金忠、宁夏王李成栋、延平武王郑成功、延平文王郑经、延平王郑克塽、晋王李定国、秦王孙可望、蜀忠王刘文秀、延安王艾能奇、巩昌王白文选、庆阳王冯双礼、汉阳王马进忠、黔阳王皮熊、真定王郑鸿逵、汉中王吴三桂、兴化王洪承畴等等,但除了蒙古贵族出身的金忠以外,其余异姓王均是在明代灭亡之后,处于四面楚歌的南明皇帝不得已才册封的。

清代活着受封的异姓王则比较典型,都是在清兵入关之后,充当马前卒的,有定南武壮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敬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义王孙可望等等,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臭名昭著。

图6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在中国古代,“家天下”的观念深入每个人的骨髓,统治者最希望的就是“化国为家”,让自家的子孙世世代代统治着国家,而异姓封王就意味着要与外人共享国家,这是统治者最不愿看到的。所以,历朝历代都在想尽各种方法提高封王的难度,或者是削弱异姓王的权力。

而真正名副其实的异姓王往往是篡位者,这也就是为何异姓王往往集中在王朝的建立初期和灭亡的末期的根本原因。国家是他们的私产,要想尽办法争夺、保护,只不过这些过程有太多苦难,连累了广大的黎民百姓。

参考文献:《说文解字》《史记.吕太后本纪》

标签: 历史古代封王

更多文章

  • 邢文伟:唐朝时期宰相,他因何而得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邢文伟,唐代宰相。滁州全椒人(今安徽省全椒县襄河镇人)。年轻时与和州高子贡、寿州裴怀贵俱以博学知名于江、淮间。以进士迁太子典膳丞(东宫典膳局郎,正六品上;丞,正八品上:掌进膳尝食。全椒县时属滁州)。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乾封元年(666),太子[长子李弘,是武

  • 李峤:唐朝时期宰相,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

  • 骞味道:唐朝时期宰相,曾参与诸王反武活动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骞味道(?—689年),兰州金城县(今甘肃永靖西北)人。唐朝时期宰相,孔子弟子闵子骞后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考中进士后,拜为考功员外郎、知贡举,迁户部郎中。文明元年,拜御史大夫,受命审理宰相裴炎谋反一案。光宅元年,拜为检校内史,成为宰相。垂拱元年,贬为青州刺史。四

  • 王及善:唐朝时期宰相,他为何被称为“驱驴宰相”?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王及善(618年-699年),洺州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武则天时文昌左相(宰相)。他担任内史时,人称为“鸠集凤池”。唐高宗时,累官至礼部尚书。他规定官员不准骑驴上班,又派人终日驱逐,人称“驱驴宰相”。死后,赠同凤阁鸾台三品、益州大都督,谥“贞”。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韦什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韦什方,武周时嵩岳山人,受到武则天信任,被赐姓武,曾短暂任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韦什方,武周时嵩岳山人,自称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赤乌年间。武则天非常信任他,赐姓武氏。延载元年七月癸未(694年7月28日),武则天任命韦什方为正谏大夫、同平章事。任命文书中称

  • 沈君谅: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沈君谅(?—?),湖州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武康)人。唐代宰相,684年—685年担任宰相。出身吴兴沈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沈君谅,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人,在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武则天临朝期间,684年—685年担任宰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 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是什么样的?一生为何不被重用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太史慈,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君视我如众人,我视君如寇仇。太史慈在三国里的戏份似乎并不是特别多,《三国演义》也基本还原了太史慈的生平,不过把他死的时间拖后了两年。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太史慈,却享有很高的评价:孙策: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

  • 张柬之:唐朝时期宰相,曾发动神龙政变复辟李唐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唐朝名相、诗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涉猎经史,进士出身,授清源县丞。通过贤良方正科考试,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论事得罪武则天,出任合蜀二州刺史、荆州长史。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拜刑部侍郎

  • 裴行本: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裴行本,唐朝大臣。出自河东裴氏南来吴裴。祖父裴献,隋朝扶州刺史,临汾郡公、父亲裴义山。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691年九月廿六,时任冬官侍郎(工部侍郎)的裴行本被任命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692年,他和宰相狄仁杰、任知古、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

  • 在古代开国皇帝当中 太祖和高祖有什么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太祖,高祖

    还不了解:太祖和高祖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祖和高祖有何差别?为何朱元璋叫明太祖,而李渊只配叫唐高祖。我国最早的皇帝起源于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五帝分别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但他们都不是真正的皇帝,只存在于传说当中。从夏朝开始,君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