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唐河之战:静塞军骑兵击退8万辽军 斩首一万五千有余 此战堪称游牧铁骑的终极噩梦

唐河之战:静塞军骑兵击退8万辽军 斩首一万五千有余 此战堪称游牧铁骑的终极噩梦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678 更新时间:2024/2/23 23:41:52

公元988年十一月,宋军凭借静塞军骑兵冲垮辽国骑兵,获得胜利。此战,李继隆率当时北宋最为精锐的骑兵静塞军,击溃8万辽军,静塞军骑兵作为宋军的先锋,作战勇猛,首先攻入敌阵并冲垮辽军阵型,辽军大败。

自马镫发明以来,游牧民族无不仰仗彪悍的骑兵对抗中原,宋朝也一直受困于缺马。但是!今天,李继隆,偏要让尔等尝一尝帝国铁骑的滋味!

公元988年五月,长年奋战在宋辽战争一线的辽帝国老将,南府宰相耶律沙病卒。同年,辽帝国又解决了高丽、女真等国的战端,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宋帝国。九月,辽圣宗偕大丞相韩德让驾临南京,准备南伐。辽军首先进攻涿州,大军围定四面攻打。涿州已在关外较远处,宋军无法救援,但城内守军抵抗非常顽强。辽军虽然最后攻破城池,但是伤亡也非常惨重,太师萧挞凛和驸马萧勤德均中箭。萧勤德伤势很重,辽圣宗急忙用御车将其送回就医。

收复涿州后,休哥、斜轸、筹宁等将连续取得了一系列小胜,占领了祁州、新安、小狼山砦等处,基本收复关北领土。但出师山后的部队面对潘美张齐贤的防御,没有任何进展。辽圣宗、韩德让又率大军进取易州,知易州刘墀据城坚守,遂城宋军前来救援。辽帝国最强战队铁林军出战,将援军击走,围城打援成功,刘墀纳降。后来宋帝国又在易州以西重筑一城,也叫易州,称为东西易州。

这时李继隆的定州行营派出部队增援关外驻军,休哥大喜,精选了八万精骑专门针对定州行营攻打,暂离皇帝御驾。休哥此战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找到李继隆的主力一决高下,行动异常迅速,很快打败了李继隆派出的援军,将战线推至唐河。荆嗣虽然勇猛,但毕竟不是休哥的对手,很快弃守唐河。休哥毫不停歇,紧随其渡河来攻,两军决战的时刻到来了。但是,宋太宗汲取君子馆之败的教训,要求各营坚壁清野,不与敌战。诸将接到诏书犹豫不决,尤其是定州行营认为辽军脱离本土,进入宋境,正是打击他们的大好机会。

面对休哥气势汹汹的扑来,定州监军、知四方馆事袁继忠慷慨陈词:"现在强敌当前,我们在城中屯集重兵却不出战,任由敌军长驱直入,侵掠四方州县。我虽然也想安稳无事,但绝不受此侮辱,愿身先士卒,死于敌手!"诸将群情激愤,纷纷请战,前来颁诏的宦官黄门林延寿连忙拿出不许出战的诏书提醒大家不要违诏。此刻,刚刚升职为保顺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的李继隆作为主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慨然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在河间不死,就是要留得有用之身,报效国家!"诸将无不气激,纷纷表示愿与他并肩奋战。

其实耶律休哥正猛扑过来,李继隆据险死守并非不可,也不违诏,但是他明白这时辽军气焰嚣张,宋军将士的怒火刚刚被点燃,是可用之气,主动出战效果更好,所以没有死守太宗的诏令,而是负起了主帅的职责,决定全军出击!

为重创李继隆,耶律休哥精选了他的部队,从南京地区各军,辽圣宗的御前近卫皮室军、翰鲁朵军,韩德让的近卫军以及辽帝国引以为豪的重甲骑兵团--铁林军中精选出了三万骑,共八万人的大部队,堪称草原上的骑兵群英会,风雷般的直扑而来。相比之下李继隆的定州行营只有一万余部队,但是补充了宋帝国最强大的装甲骑士团--静塞军。

宋军一向以缺马为困,但也并非完全无马,宋太宗就为河北军建立了这样一支比辽帝国铁林军更胜一筹的装甲骑士团:静塞军。这支部队全部采用西域良马,配备宋帝国最为精良的装甲和武器,骑士均是河北武林高手,各方面都要比铁林军略胜,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一千骑左右,但是在李继隆麾下他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静塞军的士兵们都是易州人,这次易州失陷,他们的父母妻子都落入敌手。本来李继隆担心他们有心理包袱,想把他们分解到诸部,但是袁继忠认为正好可以借此激发他们的士气,要求把他们归到他的麾下。李继隆又采纳了他的正确意见,重赏静塞军并进行了战前动员,静塞军将士们无不气激,表示愿意为国尽忠!

次日清晨。辽军全部渡过唐河,八万大军列开阵势,旌旗猎猎,呼气如雷。对面的宋军只有万人,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宋军并未祭出他们最拿手的大阵御敌,恰恰相反,他们从正面向辽军发起了主动进攻!休哥惊讶之下又大喜过望,不禁站起身来,用鞭梢指着南面激动地喊道:"好样的,李继隆!你不愧是我耶律休哥的对手!来吧!今天就让我们用各自的血性面对面的决一胜负吧!无论鹿死谁手,我们都可以为败在对方的手下而无比骄傲!"

李继隆策马来到阵前,高喊道:"诸军将士!辽人向来持仗他们骑兵彪悍,欺我汉人步兵迟缓,我们一向以阵法御敌。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于越休哥的骑兵精锐。但是!这一次,我们偏偏要让他们尝尝帝国铁骑的滋味!静塞军的将士们!你们的父母妻儿都被对面的辽人所掳,难道你们不想报仇雪恨、救回他们吗?前进吧!男儿们!"

话音刚落,袁继忠一马当先,摧锋直入,静塞军指挥使田敏率领他的千名铁骑紧随其后,李继隆的万人主力部队在他们身后以锥形阵向八倍于己的敌人冲去!静塞军威锋刚烈,辽军前阵不能撄其锋,迅速被冲开阵形。耶律休哥令旗一挥,箭如雨下,但是静塞军仗着装甲坚厚、武艺高强,冒着箭雨就冲了进去!休哥又是一声令下,皮室军和铁林军立即从两面合围,夹击静塞军。

静塞军面对这两支名垂青史的精锐铁骑,豪气大发,气势何止百倍,竟如劈波斩浪一般,在重重敌骑中奋勇直前!随着宋军前锋分开辽军阵形,全军都顺利投入战场,像一把锋利的长剑插入了敌军的胸膛!辽军从来都惯于在外线对付宋军各种阵形,未料今日被宋军冲入己阵,慌乱之中,已有溃败之相。

宋军铁骑冲过之处,无人能挡;弓弩引向之处,辽骑蹶倒;朴刀挥往之人,甲开身裂。即使是冲击大阵失败,辽军也从来没遭遇过这样惨痛的失败,何况是这支汇集了辽军精华的铁骑军团。这时,即便是耶律休哥也无法阻止败势,只能朝北岸逃去。宋军趁势掩杀,一直追杀到曹河,斩首15000,缴获战马万匹,军器甲仗不计其数。

唐河之战,李继隆以一万兵马主动出击,力挫战神休哥的八万精锐铁骑,霍去病李世民的荣光在他手中接力。历史上中原虽然很难出现强大的骑兵军团,所以经常被游牧民族的骑兵所欺。然而一旦拥有哪怕像静塞军这样不足千骑的精锐骑兵部队,那都将成为游牧铁骑的终极噩梦!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弗里德兰战役:拿破仑一生中的经典战役 使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弗里德兰战役发生于1807年6月,是拿破仑战争中法军与第四次反法同盟军队在弗里德兰进行的决战。弗里德兰战役对拿破仑击败第四次反法同盟并且掌控整个中东欧具有转折性意义。这次战役后,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拿破仑成为了欧洲中部及西部的实际统治者。在艾劳会战中,拿破仑牺牲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却完全没有达成预期的

  • 莱比锡之战: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 一场决定德意志民族独立的关键战役 最终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陨落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公元1813年10月。拿破仑以18万人与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及其他各国30万联军在德国莱比锡附近苦战,最后败阵。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拿破仑的战败代表着拿破仑统治德意志的最后希望已经幻灭。1812年的10月19日,拿破仑率领法军主力离开莫斯科回国。一路上风雪大作,无情地打在法军十万

  • 艾陵之战:齐国和吴国巅峰对决 春秋时期规模最庞大的围歼战 吴越步兵完胜先秦战车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吴、鲁联军全歼十万齐军。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同时也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早使用预备队的战例之一,此后预备队的作用为历代兵家所重视。亡国绝境吴国的称霸之路,绝非始于夫差时代。但他却是拥有最多先祖遗产的江东君主,并且有极大的野心将其转化为本邦的国

  • 土伦战役:荒野雄狮的第一声咆哮 军事天才拿破仑的首战大捷 此战宣告拿破仑登上历史的舞台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发生于1793年的土伦战役,不仅对保卫法国大革命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同拿破仑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有着特殊的联系。24岁便荣升准将的拿破仑·波拿巴,就是在土伦战役中初次崭露头角的。1793 年,如火如荼的法国大革命陷入了最危急的时刻。随着善良软弱而又令人失望的路易十六人头落地,英国、奥地利、普鲁士、荷兰、西

  • 泓水之战: 楚国和宋国巅峰对决 改变历史的战役 反映了春秋中期礼崩乐坏势头已出现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在泓水发生了一次战斗,楚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获得全胜。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公元前771年,由于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昏聩荒诞,宠幸褒姒,废王后申宜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封其子伯服为太子,由此而引发了一场周王室

  • 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战争史上巅峰之作 一场无与伦比的辉煌胜利 拿破仑从此成为欧洲的霸主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奥斯特里茨战役发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因参战方为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取得了对86000人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1804年12月

  • 韩原之战:秦国和晋国的巅峰对决 几经转折 晋国国君背信弃义 兵败被俘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秦晋两国的军队在韩原交战,由于晋惠公君臣忘善背德,不得人心,所以士气不振,一交战就溃败。而秦军将士同仇敌忾,秦穆公决策正确,所以大获全胜,并俘虏了晋惠公。这场战争的胜负,正反映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一个永恒的真理。在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是当时比较强大的两个诸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直接宣布三条纪律,含泪枪决警卫连长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众所周知我军的纪律性,一直是在世界上都遥遥领先的,这和我军早期的传统有关,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直接宣布三条纪律,含泪枪决警卫连长。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年。国民党军队倚仗装备精良、兵力较多的优势,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占领了延安。此时有人断言:蒋介石已经稳

  • 邲之战:晋国和楚国第二次较量 结果是楚国扩大和巩固了在中原的影响力 楚庄王成为春秋霸主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率楚军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三军再次救郑,双方在邲地展开争夺,在作战中,晋军内部分歧不断,将帅不和,缺乏统一指挥而各自为战,又顾忌秦军从背后偷袭。楚军利用晋军的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楚庄王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一举

  • 博罗季诺之战:俄国人在莫斯科郊外阻击拿破仑 虽然没有直接导致战争进程发生根本性转折 但是却标志着拿破仑军队覆灭的开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公元1812年8月26日,俄法两军在博罗季诺展开了一次规模最大的会战。会战结果是双方均伤亡惨重,法军获胜但未能完全实现歼灭俄军主力的战略目标;俄军在占据有利地形,防御工事完备,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被击退,战术层面完败,但成功消耗了法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达成部分战略目的,战争主动权逐渐转移至俄军方面。发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