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著名的“王敦之乱”最后为何是以和平收尾呢?

著名的“王敦之乱”最后为何是以和平收尾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74 更新时间:2024/1/22 21:55:31

可能是史上最莫名其妙的叛乱:不篡位不换皇帝,最后还主动投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王敦起先对司马睿的成功登基有着绝对的功劳,然而司马睿的一系列操作却让他逐渐对这个皇帝失望。而就在此时,司马睿的一项人事安排终于将王敦逼上了反路。

这项安排,就是派戴渊、刘隗统领扬州奴(南渡来的贫民,无以为计只好卖身为奴),名为北伐,实际上把枪口全部对准了在豫州的祖逖和荆州的王敦。对于王敦,还有另一项安排——将王敦的亲信调离毗邻荆州的湘州,指派宗室王爷谯王出镇湘州。

司马睿的意图已经是昭然若揭——枪口不再对外,一律对准重兵在握的王敦和祖逖,尤其是王敦!

面对这种安排,一代北伐英雄祖逖又气又急,悲愤之中很快就病逝了。而他死后不久,王敦也就发动了著名的“王敦之乱”。

《晋书》认为,祖逖的死使得王敦没有害怕的将领了,从而有勇气对已无良将的东晋朝廷发动进攻。我倒是认为,祖逖的死使得王敦彻底失去了对晋朝的希望。

祖逖一死,淮北河南的大片已经被祖逖收复的故土迅速沦陷,而戴渊、刘隗所统帅的据说是去防御北方的军队却纹丝不动!面对外敌入侵、人民遭掠的局面,这些所谓的北伐军居然不动一兵一卒,反倒紧张地盯着西方的荆州!

司马睿肯定不认识蒋介石跟张学良,但是他一定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最大支持者。如若不然,为何在国土沦丧之际,还拼命提防着对社稷有大功的王敦!

刘隗等人的不作为,让王敦终于下定了决心——清君侧!而清君侧的对象,正是刘隗、刁协。

而王敦的军队一顺江而下,朝廷的军队就挡不住了——毕竟是天天在边境和成汉还有胡人打仗的军队,哪里是那些仪仗队比的了的?很快,王敦就率军从江陵打到了离建康咫尺之遥的芜湖。然而,他却停了下来。

王敦停下来,不是为了在芜湖吃江鱼,更不是他走不动了,而是给皇帝写奏折。奏章中,他反复表示,自己只要刘隗、刁协,皇帝只要把他们交出来,自己立刻走人。

一般来说每次“清君侧”,都是要指定某些人为“小人”,只有把这些蛊惑圣上的小人给去除,才能重振朝纲。因此,“清君侧”的目的,就是要皇帝交出或者处决这些“小人”。但是几乎无一例外,但凡是有一点想法的皇帝,都不会甘于这么做。

司马睿就是这样的皇帝。他不仅拒绝了王敦的要求,还亲自换上戎装,表示要亲自讨贼,还声称谁要是抓住王敦,就封他五千户侯!同时,他还把戴渊和刘隗及其部队调回来对付王敦,这两支军队对内不对外的属性至此彻底暴露。

笔者是芜湖人,也常去南京。今天从芜湖坐高铁到南京,只用四十分钟左右;即使是普通火车,也不过两个小时。因此,一千七百年前从芜湖到南京需要多久,大家心里都有数。

也请大家记住这一段旅程——从芜湖,经姑孰(今当涂)、采石(马鞍山)、历阳(今和县)到南京,在接下来我们的故事里,这是一条将被无数次提及的道路。长江在此从东西走向变成了南北走向,因此这一段的江面之南被冠以一个非常著名的称谓——江东!

王敦的部队沿水路顺江而下,一天不到就到达石头城下。他没费什么功夫就打开了建康城门,因为无论是刘隗等人的部队,还是驻防建康的台军,和他的士兵比起来,实在不是什么对手。

有关王敦进京以后直到他死的行为,史书都是持大为贬抑的态度的:

既入石头,拥兵不朝,放肆兵士劫掠内外。官省奔散,惟有侍中二人侍帝……还屯武昌,多害忠良,宠树亲戚……敦既得志,暴慢愈甚,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

看起来,可真是十恶不赦,罄竹难书。但是仔细想想,又好像不对。

就比如说王敦“多害忠良”这一段,实际上,除了杀掉戴渊和周顗以外,杀掉的也就只有一个刁协了。反倒是那些司马睿身边的大臣,大祸临头各自逃窜,这其中就包括力主削弱王家势力的刘隗。此君最后跑到了和东晋敌对的后赵,最后死于后赵皇族内乱之中,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

而此前亲自换上铠甲、要亲统大军和王敦一决雌雄的司马睿,自己又把铠甲脱掉换上朝服,跑到王敦跟前说:“你要想坐我的位子,跟我说就是了,我自己回琅琊去,何苦要荼毒百姓呢?”

王敦怎么表态的,史无所载。只是很快,他就撤出了建康,并且拒绝了朝廷授予他所有的官职,包括属于他堂弟的丞相。直到司马睿去世,王敦都再未有何异动。

而在司马睿驾崩,其子司马绍继位后,王敦主动要求入朝,得到了皇帝批准。司马绍还给他加了九锡——在此之前只有王莽曹操司马昭受过的荣誉,无一不是篡位之臣所有的东西。

不过,王敦也就到此为止了。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要篡位的时候,他却在姑孰驻扎下,不在往下游走。不久,身患重病的王敦就咽了气了。

病重时,王敦的左右问王敦他身后该如何处理,王敦说:“我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大家解甲归田,归顺朝廷;中策退还武昌,徐图后定;下策举兵反叛,谋夺天下。”

应该说,作为一个老江湖,王敦的这上中下三策是非常妥帖的。即使说投降建康不可取,还军武昌自保也未尝不可。而王敦麾下的这群谋士们,居然出来就说:“老头子不行啦,雄心一点也没有了,明明是上策,非要说成下策!”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王敦方面发动了对建康的进攻。而此时病重的王敦已经无法指挥军队,只能坐视自己的三万部队面对真正亲征的司马绍(他不像他爹光说不练假把式)一败涂地。而在他死后,他的养子王应居然连埋都没埋,只拿个破席子裹起来扔到地板下面!

这样的一代枭雄,最后就落得个如此下场,也实在凄惨。

王敦,就这样死了;王敦之乱,也在他的一命呜呼和王应的觥筹交错中草草了解。这是一个从头到尾都没有明确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当所有人都以为王敦要干掉司马睿的时候,他却分文不取地退了出来;当王敦自己都知道不能再跟朝廷对着干的时候,他手下的乌合之众却撸起袖子主动自爆了。

不管怎样,王敦都是谢幕了。而他的死,也意味着两晋之交,三位御敌名将集体告别历史舞台了。这三个人,都已经在我们的故事中露过脸;只是,最著名的那个,我们还没有单独为他立传介绍而已。

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那个人是谁。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的主人公,刘琨的好朋友,王敦的唯一忌惮之人,也该在我们的故事中好好聊聊他了。

标签: 历史晋朝王敦

更多文章

  • 演义中一身是胆的赵云,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三国,赵云

    东汉末年群雄并立,很多诸侯都纷纷选择自立山头从而趁机夺取天下。而众多武将谋士也纷纷出世跟随名主,建立自己的丰功伟业。赵云在三国中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很多人都认为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武力值被夸大了,那么到底正史中赵云是否真的如此厉害?《三国志》虽然是正史,但它在人物记载非常的模糊,而三国演义又太过于不切

  • 三国时期诞生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典韦能排第几?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典韦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诞生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各各身怀绝技,上演了一场场热血肝照的故事,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三国里的十大猛将。1.典韦:典韦力大无穷,使一对大铁戟,杀入敌群,犹如坦克一般,令敌人望风披靡。在短暂的一生中,四次凭借勇猛,救了曹操的性命。临死前一战,典韦疯狂到手提两名军人奋勇迎敌,身中数

  • 元朝版本的“赤壁之战”,朱元璋是如何“借东风”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元朝,朱元璋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就是一场惊天赌局,胜者荣登九五,败者死无葬身之地,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元末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豪杰揭竿而起,大浪淘沙,经过战火的洗礼,最后剩下最大的四股势力,一是北方的元朝,二是南方左部分的张士诚,三是南方右部分的陈友谅,四是南方夹在中间的朱元璋,其中陈友谅

  • “富贵险中求”,郭嘉兵行险着冒险偷袭袁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三国,郭嘉

    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用兵太险,曾经差点让曹操灭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天下谋士哪家强?很多人还是要来三国看看到底谁最强。三国的杰出人物太多了,谋士自然也有许多。从袁绍那里到其他势力,特别厉害的谋士不下十人。这些最顶尖的谋士之中,后人根据他们的表现,提出了各种排名,有的说诸葛亮最厉害,

  • 明朝起义军首领高迎祥亲自尝试“子午谷奇谋”,最后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明朝,高迎祥

    诸葛亮遗留了这件东西,他人捡到后,被明朝皇帝斩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话说提起明代末年的农人叛逆军,人人都晓得李自成、张献忠,有个义军领袖,名气和影响都远超这2人之上,他若不死,进京师做天子是轮不到李自成的。这团体就是明末义军晚期统帅、被朝廷称为“流贼魁首”的高迎祥。高迎祥是陕北安塞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都发生过哪些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春秋,公孙衍

    古代处于古洛阳和咸阳之间的崤山到潼关一部分,这些路大都是山涧,深陷如涵,古称函谷。秦穆公时期从晋国手里夺取了崤函之地,自此设立函谷关。函谷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如果没有现在的高速公路和穿山隧道,估计我们还是发展不起来。就像是20多年前一样,守旧,顽固不化。此关长7.5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

  • 薛万彻选择“围魏救赵”帮助李建成解困,他到底成功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唐朝,薛万彻

    历史上都知道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夺皇位杀害手足,足见他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的狠。当然李世民之所以能成功全靠帐下的猛将誓死追随。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他非常重视人才,善弄心计。李建成帐下有一员大将薛万彻曾随李建成到李世民家中做客,遭到程咬金的挑衅,各为其主的切磋武艺,然而不到3个回合薛万彻便败下阵来

  • 武艺高强的李存孝为何最后以“叛将”的身份埋葬?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唐朝,李存孝

    熟悉古代名将的读者,对这样一句话应该不陌生,“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常常出现在演义小说中,话里面的四个人分别是:项羽、李元霸、李存孝、金台。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将不过李”的李存孝的故事。李存孝,唐末名臣李克用众多义子中的一个,由于排行十三,因此称为“十三太保”

  • 实力魅力皆完美的赵云,在真实历史上到底如何呢?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三国,赵云

    东汉末年分三国,小说《三国演义》也描写了这一段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当然《三国演义》也是七实三虚,里面也虚构了很多故事情节和人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如果问谁是三国历史之中被神话最多的的武将,很多人应该能想到的是关羽,但是作为三国之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他的待遇到底如何呢?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三国,吕布

    三国出现了很多能人异士。有像诸葛亮这样的旷世奇才,未出茅庐便能够知天下事三分。也有像吕布,关羽,张飞那样的武艺天才,仅靠一己之力便打的敌方措手不及。三国的武将有很多,像刘备手下比较有名的就是黄忠,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等等,他们都是西蜀实力非常强的将领。但是放在整个三国,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人都不足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