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本来能抵挡清军的“夷丁突骑”,为何没阻拦清军呢?

本来能抵挡清军的“夷丁突骑”,为何没阻拦清军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82 更新时间:2024/1/24 0:05:00

军队的强弱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国家整体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其中能在军队称得上精锐二字的部队,那更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高度最为突出的代表。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支名叫“夷丁突骑”的部队,便是明末时期仅存的精锐部队了。

那么这支“夷丁突骑”的战力究竟有多强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的剖析一下。

首先,从“夷丁突骑”的历史来看。

因为,“夷”这个字在古代时期一般所指的都是中原汉族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统称。所以,我们从“夷丁突骑”这支部队的名号便能够看得出来,该部队中的绝大多数兵员皆是以北方的少数民族人员组建而成。

根据《明季北略》中所记载的内容所述,吴三桂在镇守山海关时,他麾下的精兵一共有4万余人,其中辽民有7到8万左右,并且皆是骁勇善战的士卒。然而,夷丁突骑的数量虽仅有数千人马,可他们却是这里面最为悍勇的部队。

而史书上对夷丁突骑的描述,更是用“敌望之辄遁”来形容。这句话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敌人在见到夷丁突骑之后,还未战便已经被吓得掉头跑路了。由此可见,夷丁突骑的战斗力之强确实是有据可查。

自打天二年(也就是1622年),袁崇焕觐见明熹宗朱由校时被破格提拔于兵部任职之后,没过多久他便在自荐之下主动请缨前往辽东镇守山海关。而当时曾将清军挡在山海关外寸步难进的“关宁军”,便是袁崇焕在经营辽东时练出的一支精锐劲旅。而吴三桂接手了镇守山海关的重任后,这些由袁崇焕带出来的“关宁军”自然也就是明末军队的最强战力代表,同时也是成为了左右着政局变换的一股主要力量。

正如《明季北略》中所说,明末时期的辽东军团(也就是关宁军)已经算是当时大明朝最精锐的军队了。而这“夷丁突骑”身为辽东军团统帅吴三桂的亲兵,更是由整个辽东军团中拔尖的精锐组建而成。换句话说,关宁军若是将天下精锐集于一身的部队,那么夷丁突骑便是将关宁军精锐集于一身的部队。毫不夸张地说,夷丁突骑绝对称得上是明末军队里面精锐中的精锐了。

其次,从“夷丁突骑”的战绩来看。

明末农民起义发展到最为鼎盛的时期,“闯王”李自成曾亲自指挥着10万大顺军进逼山海关。当时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虽说麾下仍有“关宁军”精锐在手,可面对一路势如破竹士气高涨的大顺军仍旧是没有十足的信心。

最终,双方在山海关展开激战。随着战况越拖越久,吴三桂布置的防御体系也渐渐出现了不堪重负的迹象。眼看山海关就要被大顺军攻破之时,夷丁突骑在危急时刻赶来援救,这才力挽狂澜挡住大顺军的猛攻。

甚至,最后吴三桂打到几乎山穷水尽实在挡不住李自成的攻势时。还是全凭“夷丁突骑”这支仅剩数百人的精兵才得以突围成功。此后所发生的事情,相信大家也都非常清楚了。吴三桂突围后联合清军一举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满洲八旗自此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

由此可见,如果单论军队战斗力强弱的话,“夷丁突骑”这支出自于关宁军的精锐部队,其战力绝对远胜于闯军和清军。毕竟,清军多年未能入关,以及李自成的战败皆与这支部队有着莫大的关系。

只可惜这支堪称北方人骄傲的“夷丁突骑”,最后却未能坚守住抵挡清军入关的初衷,反倒是成为其入主中原的助力。不过,军人本就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他们的铁蹄驱向何方终究还是得听从统帅吴三桂的一句命令。

标签: 历史明朝吴三桂

更多文章

  • 汉中之战曹魏这边夏侯渊战死 刘备对此损失了多少人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汉中之战,刘备

    你真的了解汉中之战刘备伤亡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中国历史上天下纷争最多的时代当属三国时期了,自从董卓扰乱朝纲后,天下诸侯都纷纷打起了自立为王的想法。后来董卓被推翻,天下陷入了短暂的混乱。乱战结束,天下形势明朗,魏蜀吴三足鼎立。而曹操一直都将刘备当成了自己眼中钉,为了除去刘备,曹操多次交战

  • 著名的“王敦之乱”最后为何是以和平收尾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晋朝,王敦

    可能是史上最莫名其妙的叛乱:不篡位不换皇帝,最后还主动投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王敦起先对司马睿的成功登基有着绝对的功劳,然而司马睿的一系列操作却让他逐渐对这个皇帝失望。而就在此时,司马睿的一项人事安排终于将王敦逼上了反路。这项安排,就是派戴渊、刘隗统领扬州奴(南渡来的贫民,无以为计只好卖

  • 演义中一身是胆的赵云,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三国,赵云

    东汉末年群雄并立,很多诸侯都纷纷选择自立山头从而趁机夺取天下。而众多武将谋士也纷纷出世跟随名主,建立自己的丰功伟业。赵云在三国中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很多人都认为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武力值被夸大了,那么到底正史中赵云是否真的如此厉害?《三国志》虽然是正史,但它在人物记载非常的模糊,而三国演义又太过于不切

  • 三国时期诞生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典韦能排第几?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典韦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诞生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各各身怀绝技,上演了一场场热血肝照的故事,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三国里的十大猛将。1.典韦:典韦力大无穷,使一对大铁戟,杀入敌群,犹如坦克一般,令敌人望风披靡。在短暂的一生中,四次凭借勇猛,救了曹操的性命。临死前一战,典韦疯狂到手提两名军人奋勇迎敌,身中数

  • 元朝版本的“赤壁之战”,朱元璋是如何“借东风”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元朝,朱元璋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就是一场惊天赌局,胜者荣登九五,败者死无葬身之地,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元末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豪杰揭竿而起,大浪淘沙,经过战火的洗礼,最后剩下最大的四股势力,一是北方的元朝,二是南方左部分的张士诚,三是南方右部分的陈友谅,四是南方夹在中间的朱元璋,其中陈友谅

  • “富贵险中求”,郭嘉兵行险着冒险偷袭袁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三国,郭嘉

    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用兵太险,曾经差点让曹操灭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天下谋士哪家强?很多人还是要来三国看看到底谁最强。三国的杰出人物太多了,谋士自然也有许多。从袁绍那里到其他势力,特别厉害的谋士不下十人。这些最顶尖的谋士之中,后人根据他们的表现,提出了各种排名,有的说诸葛亮最厉害,

  • 明朝起义军首领高迎祥亲自尝试“子午谷奇谋”,最后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明朝,高迎祥

    诸葛亮遗留了这件东西,他人捡到后,被明朝皇帝斩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话说提起明代末年的农人叛逆军,人人都晓得李自成、张献忠,有个义军领袖,名气和影响都远超这2人之上,他若不死,进京师做天子是轮不到李自成的。这团体就是明末义军晚期统帅、被朝廷称为“流贼魁首”的高迎祥。高迎祥是陕北安塞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都发生过哪些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春秋,公孙衍

    古代处于古洛阳和咸阳之间的崤山到潼关一部分,这些路大都是山涧,深陷如涵,古称函谷。秦穆公时期从晋国手里夺取了崤函之地,自此设立函谷关。函谷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如果没有现在的高速公路和穿山隧道,估计我们还是发展不起来。就像是20多年前一样,守旧,顽固不化。此关长7.5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

  • 薛万彻选择“围魏救赵”帮助李建成解困,他到底成功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唐朝,薛万彻

    历史上都知道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夺皇位杀害手足,足见他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的狠。当然李世民之所以能成功全靠帐下的猛将誓死追随。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他非常重视人才,善弄心计。李建成帐下有一员大将薛万彻曾随李建成到李世民家中做客,遭到程咬金的挑衅,各为其主的切磋武艺,然而不到3个回合薛万彻便败下阵来

  • 武艺高强的李存孝为何最后以“叛将”的身份埋葬?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唐朝,李存孝

    熟悉古代名将的读者,对这样一句话应该不陌生,“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常常出现在演义小说中,话里面的四个人分别是:项羽、李元霸、李存孝、金台。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将不过李”的李存孝的故事。李存孝,唐末名臣李克用众多义子中的一个,由于排行十三,因此称为“十三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