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井陉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格局有哪些影响呢?

井陉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格局有哪些影响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816 更新时间:2023/12/5 20:35:35

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余(赵国太傅、兼任代王)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大势已去,故一哄而散,赵军大败,陈余被斩。

成语“背水一战”典故由此而来。

战争背景

韩信与曹参破魏国后,请求率兵精兵三万向北进攻代王陈余及其所扶植的赵王赵歇。汉王刘邦派张耳同往。

十月,根据刘邦战略部属命令韩信与张耳率三万人下井陉击赵。赵王歇命成安君陈余聚兵于井陉口迎击。当时,赵军号称有二十万(实数没有[

“井陉”两边石壁峭狭,车不能方轨,骑不能并行,险厌难行,

]如此狭窄的地方,这种地形无法支撑十万规模兵力),且先扼守住通向赵国的路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刘邦亦率领靳歙周緤汉军等主力从邯郸北上攻打襄国,汉军南北夹击,攻破襄国,杀掉了赵王歇,项羽遣骑兵渡河争夺赵地,被汉军击退。

战场地势

井陉口是太行山的险要关隘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汉军欲取赵国就得要先通过这条驿道。

两军部署

赵国谋臣李左车主张将韩信的队伍逼到崎岖难行的井陉口,赵军深沟高垒坚守,不与汉军正面交战,再派三万精兵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围困汉军,使之因粮草不济而败。但陈余认为韩信兵少而疲,而且南路还有汉军总指挥刘邦率领主力进攻,北路还有陈稀会师,如果汉军三面夹击那是进退两难。于是决定,占据有利的地形,遵从兵书上“倍则战”的道理,正面与汉军交锋。

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陈余有动摇之心后,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地方扎下营来。半夜时点两千轻骑,命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乘天黑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嘱咐他们一见到赵军倾巢而出就偷入敌营,换上汉军旗帜。

在明方面,韩信摆出大将旗仗,令汉军主力全部到井陉口的河边背水列阵,以更增陈余的轻敌之心。

战斗经过

首先韩信向赵军叫阵。陈余见中路韩信张耳偏师兵少,南路还有汉军总指挥官汉王刘邦率领靳歙、周緤、灌婴周勃、召欧、卢绾、刘贾汉军主力进攻并且攻下赵国都城邯郸,代地北路又有曹参陈稀会师汉军,万一汉军三路包夹将对自己不利,于是率轻骑锐卒蜂拥而出,欲生擒韩信。韩信接战不久后诈败,假装逃得连战鼓和旗帜都来不及带。陈余见此情景,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直逼汉阵。这时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则乘机攻入赵军空营,遍插汉军红旗。

汉军因背河而战,无路可退,人人咬紧牙关拚命,与赵军殊死决战。双方厮杀半日有余,赵军仍未能获胜,于是打算退兵。谁知一退到营前突然发现营垒已插满汉旗,赵军以为汉军已经捉了赵王和他的将领,队形立时大乱,兵士四散逃命。这时退到水边的汉军掉回头来趁势反击,配合关内的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

战果

陈余被斩于泜水上,赵歇在襄国被刘邦俘获,亦死 。

后记

战后汉军将士问韩信:“怎么这违反一般兵法的背水阵竟能取胜?”韩信笑道:“兵法上不是都说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我给你们一条生路,士卒们能拼死作战吗?”诸将这才领悟了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而致胜之奥妙,对韩信大为钦服。

标签: 历史汉朝井陉之战

更多文章

  • 澶渊之战:战后导致宋辽两国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澶渊之战,宋辽

    澶渊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大军南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宋廷大震,惊慌失措,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真宗在寇准的坚持下,来到澶州,使宋军士气大振,几十万大军迅速向澶州集结,形势对宋十分有利。宋真宗无视有利的形势,只希望辽

  • 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真的只是赵括的原因吗?其实不然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春秋,赵括

    要想知道长平之战赵括输的原因,需要先知道以下几点。一、赵国本是四战之地,廉颇率领赵国兵卒和秦军对峙长平时,李牧正在率军戍边,防备着匈奴人。这便说明当时的赵国未能倾举国之兵来抗秦。二、长平之战发生的导火索:公元前262年,白起统率秦军奔袭占领了韩国的野王。随后韩国的上党郡,对于韩国而言变成了一块飞地。

  • 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袁崇焕的战术为什么能成功?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宁远之战

    宁远之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人生得意的努尔哈赤领着他无坚不摧的部队去攻击宁远。宁远便是今日的辽宁兴城,那时候仅仅一座不值一提的关内关外小镇。那时候,志得意满的努尔哈赤不容易想起宁远将是他的折鞭的地方。宁远之战的結果,大家都了解,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得惨败,听说还被

  • 李广利征讨大宛不战而胜,为何却被称为“庸将”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汉朝,李广利

    李广利(?~前88),中国西汉时期将领。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是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李夫人早卒,武帝曾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其兄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征和三年,李广利出征匈奴前与丞相刘屈髦密谋推立刘髆为太子,后事发,刘屈髦被杀,李广利投降匈奴。李广利投降匈奴后,亦被杀。

  • 鄱阳湖大战——中世纪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水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陈友谅,朱元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鄱阳湖大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长江上有陈友谅,长江下有张士诚,东南有方国珍,南邻陈友定,在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朱元璋分析了自己的局势和处境,将目光对准了陈友谅,而作为朱元璋占据应天后最大的敌人,朱元璋又是如何诱敌陈友谅的?在此之前朱元璋和陈友谅本来是没有仇的,

  • 阴晋之战结果如何?又有哪些历史影响呢?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春秋,阴晋之战

    阴晋之战发生于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被郡守吴起以少胜多击败秦军的著名战争。经过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时常发生战争。前409年至前408年,魏文侯以吴起为大将,率兵攻打秦国,夺取了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洛阴

  • 殽之战结果如何?对春秋时期的格局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春秋,殽之战

    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的一次战争——殽之战。此战中,晋军利用秦国劳师袭远,士兵疲乏的弱点,适时出击,一举战胜了强秦,活捉强秦的三大主帅。地处中原西部的秦国本开是一个落后的小国,周平王东迁时,才受封。但经过几代国君的苦心经营,秦国终于也逐渐强盛起来,并不断向中原扩展势力也企图称霸中原。晋献公时候,妄杀长子

  • 马陵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春秋,马陵之战

    大家好,我们在这一站中向大家介绍继桂陵之战后,春秋时期魏国和齐国发生的另一次着名的战争——马陵之战。在这次战争中田忌再次采用孙膑的计策,大败魏军,迫使魏国大将庞涓自杀。桂陵之战后,魏国虽然战败,但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魏国又逐渐恢复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举

  • 号称“千乘之国”的中山国是如何亡国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春秋,赵武灵王

    赵灭中山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中期的战争。从前307年攻打中山国房子到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赵国不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连成一体,领土的扩张也使国力强大起来。赵国方面当时赵国除了有强秦的威胁外,中山国也是赵国的一个心腹之患。中山自魏文侯时期复国后,便雄据在河北中部一带,

  • 揭秘历史上的鸣条之战,最后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鸣条之战,商朝

    你们知道鸣条之战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鸣条之战是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导致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夏朝统治了400多年,到夏桀履癸统治时期,已是危机四伏。他宠信王后妺喜,重用嬖臣,残杀忠臣关龙逄,并对民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