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澶渊之战:战后导致宋辽两国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

澶渊之战:战后导致宋辽两国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3/12/8 20:44:30

澶渊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大军南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宋廷大震,惊慌失措,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真宗在寇准的坚持下,来到澶州,使宋军士气大振,几十万大军迅速向澶州集结,形势对宋十分有利。宋真宗无视有利的形势,只希望辽军尽快撤走,于是双方开始议和。

这场战役结束了唐朝以来百余年来的动乱局面。使宋辽之间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太宗赵光义,为争夺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两次攻幽州(今北京)失败后,被迫转攻为守。真宗赵恒继位初,宋辽战争仍在继续;为防御辽攻掠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集重兵于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天雄军(今河北大名东)等纵深要地。,依托黄河天险,屏蔽都城东京(今开封),并在边地广开方田、河道为阻障;缮完城堡,募壮勇扼守,以抗拒辽戎骑攻掠。辽为赢得有利结局,决计大举攻宋。

景德元年八月(1004年),宋廷已经侦察到辽国将大举入侵,真宗对河北驻军及边民颁布了动员诏书,做好应战准备。闰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与其母萧太后及统军使萧挞凛起兵二十余万进攻宋朝。决定宋辽国运的澶州战役拉开帷幕。

战役的第一阶段,由于宋军准备充分,辽军又不擅长攻坚,辽军除了在唐兴寨和遂城大破宋军外,在顺安军、北平寨、保州、定州、唐河均没有讨得便宜。这里要关注下定州都部署王超,于唐河临河结阵,此阵法就是前述太宗规划的防御大阵,结阵后按兵不动就是不出战。此为后世所诟病,认为王超大阵兵马不少于十万,却畏敌不战,以至辽军绕过定州直扑黄河,京师震恐。

比较古怪的是,辽军此次进攻号角一吹响,竟同时也在向宋朝传递议和的信息。闰九月二十四日,望都之战被俘的宋将王继忠的密奏已经摆到了宋真宗的御桌上,王继忠说:“北朝钦闻圣德,愿修旧好。”

持书的小校也是经过辽圣宗和萧太后面授的,所以真宗对其诚意并不怀疑。但是一来决不能答应辽国索要关南土地这一条件,二来此次只是小校传书,并不正式,所以真宗拒绝了派遣使臣赴辽营谈判的请求。因为他深知此时就答应谈判完全是一种示弱,于国于民绝无半点益处。

宋的这种不屈服的外交姿态,迫使辽发动第二波攻势,战役进入第二阶段。

辽在第一阶段重兵掠境,却处处碰壁,收效甚微,谈判方面也遭到拒绝,辽圣宗和萧太后想到只有战场上的胜利才能获得更多话语权。

十月六日,辽大军绕过定州,直插瀛洲城下,萧太后亲自擂鼓攻城,同时分兵攻击瀛洲周围各地,牵制宋军的增援,即便如此狂攻十余天,伤亡超过三万人,依然没能拿下瀛洲。瀛洲附近的各州却支持不住了。

此时宋真宗诏命已被辽军绕过的保州张凝和北平寨田敏带兵杀入辽境易州,使入侵的辽军有后顾之忧。战况愈趋激烈,然而辽军置后方于不顾,继续挥师南下,一路狂奔于十一月二十二日抵达澶州北城,澶州北岸与南岸隔着黄河,距离宋朝首都汴京仅二百五十里,以辽军铁骑的速度,如若攻下澶州,利用黄河冰封疾驰一日便可叩关京师。

宋真宗此时在寇准劝说下御驾亲征,也于十一月二十六日渡过黄河到达澶州北城,直面强敌。

战役进入决定性的第三阶段。

先是在抵达澶州前,辽又数次遣使希望与宋议和,宋真宗每次都积极响应,为保证外交规格的对等,派遣此时只是殿直的曹利用为使者,之后根据谈判需要逐步将曹利用升为阁门祗候、崇仪副使。同时做好决战准备。再是,辽军统军使此前战绩彪炳的萧挞凛在视察地形时,被宋威虏军头张瑰以床子弩射中头部而亡,辽军失去重要的统帅。

从辽国来说此次起兵两个多月来未获大捷,未占要地,深入敌境,新丧宿将,军心摇动。如果撤退可能腹背受敌,因为定州王超的十万大阵仍在时刻威胁着归途;如果继续进攻,面对士气正旺的宋军和宽阔的黄河,铁骑很可能成强弩之末,处境极为危险。

从宋朝来说,宋真宗带到澶州的随驾禁军加上重新起用的名将李继隆镇守澶州的部队,总共也就几万人,敌强我弱,王超的定州大阵其实已经和中央失去了联系,一个多月来数次召唤集结未见回应。

由此长期战争造成的厌战情绪必定油然而生,双方都不想再打下去了。史载“契丹母老,有厌战意”,曾说“为苍生念”的宋真宗何尝不是?

景德元年十二月(公元1005年1月)宋与辽在澶州城下签署和约: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在黄河岸边又史称“澶渊之盟”。

双方和谈的焦点其实是关南土地的归属,从这一点看宋朝可说是取得了重大胜利,“以白沟河为界”,等于是确认了宋朝对于关南的主权,而且宋给予辽的岁币,比之维持战争的军费开支仅占百分之一、二,更不用说还保全了多少百姓和士兵的生命.

此后宋、辽一百一十六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并且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多次。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后来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此后,宋辽战争告一段落,宋朝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

标签: 历史澶渊之战宋辽

更多文章

  • 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真的只是赵括的原因吗?其实不然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春秋,赵括

    要想知道长平之战赵括输的原因,需要先知道以下几点。一、赵国本是四战之地,廉颇率领赵国兵卒和秦军对峙长平时,李牧正在率军戍边,防备着匈奴人。这便说明当时的赵国未能倾举国之兵来抗秦。二、长平之战发生的导火索:公元前262年,白起统率秦军奔袭占领了韩国的野王。随后韩国的上党郡,对于韩国而言变成了一块飞地。

  • 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袁崇焕的战术为什么能成功?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宁远之战

    宁远之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人生得意的努尔哈赤领着他无坚不摧的部队去攻击宁远。宁远便是今日的辽宁兴城,那时候仅仅一座不值一提的关内关外小镇。那时候,志得意满的努尔哈赤不容易想起宁远将是他的折鞭的地方。宁远之战的結果,大家都了解,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得惨败,听说还被

  • 李广利征讨大宛不战而胜,为何却被称为“庸将”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汉朝,李广利

    李广利(?~前88),中国西汉时期将领。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是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李夫人早卒,武帝曾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其兄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征和三年,李广利出征匈奴前与丞相刘屈髦密谋推立刘髆为太子,后事发,刘屈髦被杀,李广利投降匈奴。李广利投降匈奴后,亦被杀。

  • 鄱阳湖大战——中世纪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水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陈友谅,朱元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鄱阳湖大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长江上有陈友谅,长江下有张士诚,东南有方国珍,南邻陈友定,在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朱元璋分析了自己的局势和处境,将目光对准了陈友谅,而作为朱元璋占据应天后最大的敌人,朱元璋又是如何诱敌陈友谅的?在此之前朱元璋和陈友谅本来是没有仇的,

  • 阴晋之战结果如何?又有哪些历史影响呢?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春秋,阴晋之战

    阴晋之战发生于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被郡守吴起以少胜多击败秦军的著名战争。经过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时常发生战争。前409年至前408年,魏文侯以吴起为大将,率兵攻打秦国,夺取了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洛阴

  • 殽之战结果如何?对春秋时期的格局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春秋,殽之战

    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的一次战争——殽之战。此战中,晋军利用秦国劳师袭远,士兵疲乏的弱点,适时出击,一举战胜了强秦,活捉强秦的三大主帅。地处中原西部的秦国本开是一个落后的小国,周平王东迁时,才受封。但经过几代国君的苦心经营,秦国终于也逐渐强盛起来,并不断向中原扩展势力也企图称霸中原。晋献公时候,妄杀长子

  • 马陵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春秋,马陵之战

    大家好,我们在这一站中向大家介绍继桂陵之战后,春秋时期魏国和齐国发生的另一次着名的战争——马陵之战。在这次战争中田忌再次采用孙膑的计策,大败魏军,迫使魏国大将庞涓自杀。桂陵之战后,魏国虽然战败,但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魏国又逐渐恢复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举

  • 号称“千乘之国”的中山国是如何亡国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春秋,赵武灵王

    赵灭中山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中期的战争。从前307年攻打中山国房子到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赵国不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连成一体,领土的扩张也使国力强大起来。赵国方面当时赵国除了有强秦的威胁外,中山国也是赵国的一个心腹之患。中山自魏文侯时期复国后,便雄据在河北中部一带,

  • 揭秘历史上的鸣条之战,最后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鸣条之战,商朝

    你们知道鸣条之战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鸣条之战是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导致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夏朝统治了400多年,到夏桀履癸统治时期,已是危机四伏。他宠信王后妺喜,重用嬖臣,残杀忠臣关龙逄,并对民众及

  • 靖康之耻标志着北宋的灭亡 这事是因为金朝的错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北宋,靖康之耻

    还不知道:靖康之耻的原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靖康之耻"都是金朝的错吗?其实是宋钦宗作死,背信弃义"靖康之耻"是发生在我国北宋末年最标志性的事件,金国攻破北宋都城汴京,将宋朝的宋钦宗、宋徽宗两位皇帝以及赵氏皇族、妃嫔宫女、大臣百姓将近10万余人,全部裹走,这是我国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