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探索晋秦崤之战的具体过程,双方采取了哪些行动?

探索晋秦崤之战的具体过程,双方采取了哪些行动?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66 更新时间:2023/12/21 10:44:01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在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以晋军全歼秦军,俘虏秦军三帅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

过程

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的削弱。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

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

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

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所以,晋也与郑国媾和,然后退了兵。晋、秦伐郑事件虽然这样结束了,但它却为秦、晋交兵种下了原因。

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谢世。戍郑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公密报,说他们掌握着郑国都城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作内应,则郑国可灭。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如能袭取郑国,即可进入中原,分享晋国的霸权。

于是,穆公向大夫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辛劳大军远道奔袭,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跨越千里去袭击别人,人家怎么会不知道?我军长途跋涉,精疲力尽,人家有所准备,是不会成功的。但袭郑的诱惑力很大,穆公主意早已拿定,遂不听蹇叔意见,命令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

秦军袭郑,由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至郑都(今河南新郑县),历程一千五百余里,中经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是一次冒险性的军事行动。

周襄王二十五年,春二月,秦军经过王都洛邑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现轻佻无礼。秦军行抵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之缑氏镇),遇郑国到周做生意的商人弦高。弦高见状,一面以郑国国君名义先送四张牛皮,然后送牛十二头,犒劳秦军,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厚)敝邑,为从者之淹(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一面派人乘传车急回国内报告。

郑穆公获得弦高报告,立即派人去探察秦将所居的馆舍,见秦兵已"束载、厉兵、秣马",准备作战了。于是,郑穆公派大夫皇武子辞谢秦将说:君等久留在敝国,敝国已无法供应粮秣、牛羊。听说君等要离开,郑国有原圃,就像秦国有具囿一样,请你们自己去猎取麋鹿,让我们闲暇一下如何?秦将见机密已泄,杞子逃亡到齐,逢孙、杨孙逃亡到宋。

秦帅孟明见内应已逃遁,郑国有了准备,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退兵,就袭灭滑国,满载战利品而还。

晋在文公的国丧之中,得到秦国偷袭郑国的情报,中军帅先轸认为,秦穆公不听蹇叔忠告,而以贪婪兴师,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击敌的机会,力主攻击秦军。大夫栾枝则认为没有报答秦穆公赐给的恩惠,反而攻击他的军队,这不是为先君着想。先轸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又说:"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襄公采纳了先轸建议,发兵击秦,并联合姜戎一道行动。襄公穿着丧服亲自督军,梁弘为他驾车,莱驹做车右。晋与姜戎联军在崤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

公元前627年四月,秦军进入埋伏圈,在晋与姜戎夹击下,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帅被俘。

晋军全胜而归,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向襄公请求释放秦国三帅,说他们是构成秦、晋二君间隙的罪魁,请让他们回国去接受杀戮。襄公即释放了秦国三帅。先轸得知,责备襄公处置失当。襄公又命阳处父去追击,秦三帅已登舟渡河。孟明等三帅回到秦国,穆公不但没有加罪,反而更加信用,使专任军事。

周襄王二十七年,秦孟明率师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秦师失败。同年冬,晋大夫先且居率宋、陈、郑联军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

次年,秦穆公亲自率军伐晋,渡过黄河,焚烧船只,以示决心死战。

攻取晋国的王官(在今山西闻喜县南)及郊(闻喜西)。晋人不出,秦军掉头向南,由茅津再渡黄河,到达崤山,封崤中秦军尸骨而后还。

此二役则是崤战之余波。

标签: 历史崤之战秦晋争霸战

更多文章

  • 泓水之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世对这场战争的评价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泓水之战,春秋

    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在泓水发生了一次争斗,以宋国失败告终, 史称泓水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楚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获得全胜。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到晋楚城濮之战后,楚

  • 长勺之战中,齐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后世如何评价此次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长勺之战,战国

    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在长勺爆发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以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告终。此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评价胜败原因策略方面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是役取胜的

  • 探索长勺之战的具体经过,双方进行了怎样的战略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长勺之战,战国

    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在长勺爆发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以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告终。此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经过一鼓作气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

  • 长勺之战为什么会爆发?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长勺之战,战国

    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在长勺爆发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以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告终。此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背景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

  • 繻葛之战的最终结果如何?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繻葛之战,战国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和周室联军之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郑军获胜告终。此战使得周天子的魏延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周初期,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周天子之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

  • 探索繻葛之战的具体经过,双方进行了怎样的部属?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繻葛之战,战国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和周室联军之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郑军获胜告终。此战使得周天子的魏延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周初期,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周天子之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

  • 逍遥津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逍遥津之战,三国

    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史称逍遥津之战,这是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名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将陈武战死,孙权逃奔山顶。战至中午,吴军皆披靡溃败、闻

  • 合肥之战第四次开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合肥之战,东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合肥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四次开战战役过程青龙元年(233年)十二月,第五次合肥之战爆发。孙权出兵想围攻合肥新城,因城远水,二十余日不敢下船。魏将满宠对手下诸将说:“孙权知我移兵城外,定会夸海口。前来

  • 合肥之战第二次开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合肥之战,东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合肥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二次开战战役过程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至215年,曹操出征张鲁时,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到“贼至乃发(贼到时才打开)” 同

  • 合肥之战第一次开战是怎么回事?史籍是如何记载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合肥之战,东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合肥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次开战战役过程208年十一月,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但大军仍驻扎于荆州北部。十二月,吴军将领周瑜正攻打江陵的曹仁,而孙权则亲自进攻合肥,想开拓西、北两边战线。当时合肥太守为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