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泓水之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世对这场战争的评价如何?

泓水之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世对这场战争的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55 更新时间:2024/2/2 4:26:48

公元前638年,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在泓水发生了一次争斗,以宋国失败告终, 史称泓水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楚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获得全胜。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到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的扩张势头才得到遏制。宋国在泓水之战战败后沦为二流国家,未能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

影响

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到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的扩张势头才得到遏制。

宋国在泓水之战战败后沦为二流国家,未能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

评价

泓水之战规模虽不很大,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上却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标志着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为主要特色的“礼义之兵”行将寿终正寝,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正在崛起。所谓的“礼义之兵”,就是作战方式上“重偏战而贱诈战”,“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它是陈旧的密集大方阵作战的必然要求,但是在这时,由于武器装备的日趋精良,车阵战法的不断发展,它已开始不适应战争实践的需要,逐渐走没落。宋襄公无视这一情况的变化,拘泥于“不鼓不成列”“不以阻隘”等旧兵法教条,遭致悲惨的失败,实在是不可避免的。这正如《淮南子》所说的那样:“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总而言之,在泓水之战中,尽管就兵力对比来看,宋军处于相对的劣势,但如果宋军能凭恃占有泓水之险这一先机之利,采用“半渡而击”灵活巧妙的战法,先发制人,是有可能以少击众,打败楚军的。当然在宋国臣僚中,也不是人人像宋襄公这般迂腐的。公孙固等人的头脑就比较清醒。他们关于乘楚军半渡泓水而击的方略和乘楚军“济而未成列而击”的建议,体现了“兵者,诡道”、“攻其无备”的进步作战思想,从而为后世兵家所借鉴运用。如孙子就把“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定为“处水上之军”的重要原则之一。至于实践中以“半渡击”取胜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柏举之战中夫概清发水半渡击大败楚军就是典型一例。泓水之战的结果使得宋国从此一蹶不,楚势力进一步向中原扩展,春秋争霸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奉行“蠢猪式的仁义(毛泽东语)”,既不注重实力建设,又缺乏必要的指挥才能,最终覆军伤股,为天下笑。正如《淮南子》所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泓水之战标志着自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为主的“礼义之兵”退出历史舞台,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的崛起。

标签: 历史泓水之战春秋

更多文章

  • 长勺之战中,齐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后世如何评价此次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长勺之战,战国

    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在长勺爆发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以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告终。此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评价胜败原因策略方面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是役取胜的

  • 探索长勺之战的具体经过,双方进行了怎样的战略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长勺之战,战国

    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在长勺爆发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以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告终。此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经过一鼓作气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

  • 长勺之战为什么会爆发?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长勺之战,战国

    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在长勺爆发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以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告终。此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背景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

  • 繻葛之战的最终结果如何?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繻葛之战,战国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和周室联军之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郑军获胜告终。此战使得周天子的魏延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周初期,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周天子之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

  • 探索繻葛之战的具体经过,双方进行了怎样的部属?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繻葛之战,战国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和周室联军之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郑军获胜告终。此战使得周天子的魏延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周初期,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周天子之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

  • 逍遥津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逍遥津之战,三国

    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史称逍遥津之战,这是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名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将陈武战死,孙权逃奔山顶。战至中午,吴军皆披靡溃败、闻

  • 合肥之战第四次开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合肥之战,东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合肥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四次开战战役过程青龙元年(233年)十二月,第五次合肥之战爆发。孙权出兵想围攻合肥新城,因城远水,二十余日不敢下船。魏将满宠对手下诸将说:“孙权知我移兵城外,定会夸海口。前来

  • 合肥之战第二次开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合肥之战,东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合肥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二次开战战役过程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至215年,曹操出征张鲁时,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到“贼至乃发(贼到时才打开)” 同

  • 合肥之战第一次开战是怎么回事?史籍是如何记载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合肥之战,东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合肥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次开战战役过程208年十一月,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但大军仍驻扎于荆州北部。十二月,吴军将领周瑜正攻打江陵的曹仁,而孙权则亲自进攻合肥,想开拓西、北两边战线。当时合肥太守为扬

  • 关中联军与曹操集团在渭南之战中的兵力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渭南之战,曹操

    渭南之战,又称潼关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败了韩遂、马超等关中联军。是一场讲求深谋远虑,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关西诸侯在名义上归顺曹操,曹操欲借道讨伐汉中张鲁,于是,关西诸侯起兵造反,阻止曹军进兵,史称“韩遂、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