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越灭吴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勾践做了哪些部署?

越灭吴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勾践做了哪些部署?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652 更新时间:2024/2/2 7:37:10

春秋末期,位居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吴国和越国之间进行了最后一次争霸战争,史称越灭吴之战,以越国获胜,吴国灭亡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自公元前510年开始,持续至公元前475年,历时共35年,中经吴伐越的槜李之战、越伐吴的夫椒之战、笠泽之战和姑苏围困战,最终迫使吴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越王勾践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过程

越袭吴都之战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命王子地、王孙弥庸辅佐太子友守国,自己亲率国内精兵北上,与晋在黄池(今封丘县西南)争盟。越王勾践趁此机会,发习流(水军)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及诸御千人讨伐吴国。 兵分两路:一路由范蠡、舌庸统帅,循海而逆入淮河,以断绝吴兵归路。另一路由勾践统帅,逆吴江而上,攻击吴都姑苏。

公元前482年6月11日,勾践先头部队由畴无余、讴阳率领,先攻至吴国郊区。

吴将王孙弥庸看见越军打着他父亲的“姑蔑之旗”,即要求出战,吴太子友不允许。但弥庸不听,于公元前482年6月20日率兵五千出击,在王子地的协助下,双双得胜。弥庸俘获畴无余,公子地俘虏讴阳。勾践大军赶到,王子地则入城防守。公元前482年6月21日,两国再次交战,越军大败吴师,俘虏吴太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公元前482年6月22日,越军攻入吴都,焚毁姑苏台,尽获吴国大舟。吴派人向夫差报告国内败讯。夫差为防止此事泄露,在帐幕中连杀七名使者灭口。

公元前482年7月6日,夫差在黄池摆下赤、白、黑三个万人大方阵,以兵威胁晋国,争得先歃血主盟的角色,然后回师。吴军回国后,因都城已失,士卒疲惫,无力再战,就派太宰伯嚭向越求和。勾践见吴军主力尚存,遂于吴国媾和后班师。

此战过后,吴国的军事优势已经丧失。夫差佯作息民姿态,暗中作战争准备,企图恢复力量复仇。

笠泽之战

公元前478年,吴国遭受旱灾,“大荒荐饥,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人民移往东海之滨,以就蒲蠃之食。越大夫种乘机献伐吴之计。勾践接受文种之计,起兵伐吴。临行简选精兵,命一家兄弟四、五人在军中者返回一人,命将患疾病者、老弱者、智力不足以听命者遣返归家。同时斩杀畏缩不前者。号令军中:有“归而不归,处而不处,进而不进,退而不退,左而不左,右而不右”者,“身斩,妻子鬻”,以统一号令,使全军皆有致死战斗之心。

勾践率越军大举攻吴,吴王夫差则率军到笠泽江(今江苏省苏州市松江)抵御。吴在江北,越在江南,两军夹江水布阵。入夜后,勾践抽出部分兵力组成左、右两队,令左队溯江而上五里,就地待命;令右队顺江而下五里,就地待命。夜半,令左、右两队鸣鼓渡江,在水中央待命。吴军获讯越军分两队渡江,准备夹击吴军,不等到天明,也将军队分为二部,以抵御越军。越王遂率三军,以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主力,偷渡过江,不鼓不噪,突袭吴中军,吴中军大乱,于是溃败。越左、右队趁势渡江追击。吴军三战三败,退保吴都。吴国大片土地落入越国之手。

笠泽之战过后,吴越两国军事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越国已占有绝对优势。

越围攻吴都之战

公元前475年,勾践倾全国之力,发动灭吴战争。越军包围吴国三年,吴军不战自溃。吴王仅率亲近卫士与大臣,突围西上姑苏台,派王孙雒向勾践请和。勾践不忍心灭吴,准备答应媾和。范蠡谏阻勾践说:“今君王不断,其忘会稽之事乎?”勾践醒悟,拒绝吴国的求和。

范蠡率兵攻下姑苏之宫,俘获吴王夫差。勾践要把夫差送到甬东(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东之翁山),赐给夫妇三百人,以奉养天年。夫差叹息说:”孤老矣,焉能事君?“随即自杀,吴国灭亡。

标签: 历史越灭吴之战春秋

更多文章

  • 越灭吴之战爆发前,越国与吴国做了哪些准备?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越灭吴之战,春秋

    春秋末期,位居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吴国和越国之间进行了最后一次争霸战争,史称越灭吴之战,以越国获胜,吴国灭亡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公元前510年开始,持续至公元前475年,历时共35年,中经吴伐越的槜李之战、越伐吴的夫椒之战、笠泽之战和姑苏围困战,最终迫使吴王夫差自杀

  • 越灭吴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越灭吴之战,春秋

    春秋末期,位居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吴国和越国之间进行了最后一次争霸战争,史称越灭吴之战,以越国获胜,吴国灭亡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公元前510年开始,持续至公元前475年,历时共35年,中经吴伐越的槜李之战、越伐吴的夫椒之战、笠泽之战和姑苏围困战,最终迫使吴王夫差自杀

  • 吴楚之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带来的重要教训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吴楚之战,春秋

    春秋后期,吴国和楚国为争夺江淮流域的控制权爆发了战争,史称吴楚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前506年,吴王阖闾、蔡昭侯与唐成公达成协议,共同攻楚。十一月庚午日,吴、楚两军对阵于柏举,吴军夫概率其部先击楚军子常部,子常部兵卒溃逃,楚军乱,吴军大举进攻,大败楚军;楚将子常逃到郑国

  • 吴楚之战有何后续?对楚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吴楚之战,春秋

    春秋后期,吴国和楚国为争夺江淮流域的控制权爆发了战争,史称吴楚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前506年,吴王阖闾、蔡昭侯与唐成公达成协议,共同攻楚。十一月庚午日,吴、楚两军对阵于柏举,吴军夫概率其部先击楚军子常部,子常部兵卒溃逃,楚军乱,吴军大举进攻,大败楚军;楚将子常逃到郑国

  • 吴楚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双方采取了哪些措施?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吴楚之战,春秋

    春秋后期,吴国和楚国为争夺江淮流域的控制权爆发了战争,史称吴楚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前506年,吴王阖闾、蔡昭侯与唐成公达成协议,共同攻楚。十一月庚午日,吴、楚两军对阵于柏举,吴军夫概率其部先击楚军子常部,子常部兵卒溃逃,楚军乱,吴军大举进攻,大败楚军;楚将子常逃到郑国

  • 鸡父之战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鸡父之战,吴楚争霸

    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夏季,在吴楚争霸战争中,吴国为争夺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州来,和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于鸡父进行了一次作战,史称鸡父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此战中,吴军抓住战机,灵活用兵,以情报与谋略配合作战、出奇制胜,夺取州来。此战后,楚国在战略上

  • 鸡父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双方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鸡父之战,吴楚争霸

    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夏季,在吴楚争霸战争中,吴国为争夺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州来,和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于鸡父进行了一次作战,史称鸡父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此战中,吴军抓住战机,灵活用兵,以情报与谋略配合作战、出奇制胜,夺取州来。此战后,楚国在战略上

  • 邲之战的最终结果如何?晋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邲之战,春秋

    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战役,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前627年崤之战后,秦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结盟,共同抗晋。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

  • 晋楚两国之间的邲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邲之战,春秋

    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战役,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前627年崤之战后,秦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结盟,共同抗晋。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

  • 晋秦崤之战是怎么回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崤之战,秦晋争霸战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在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以晋军全歼秦军,俘虏秦军三帅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