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平之战后,武将廉颇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长平之战后,武将廉颇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87 更新时间:2024/1/21 12:33:26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长平之战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在封建王朝中,文臣和武将是护佑国家的两大基石。古语有云:“文臣忠,死于谏;武将忠,死于战。”任何一个强盛的朝代,都离不开朝臣和将士的共同努力。也许是所处位置不同,在很多情况下,文臣和武将都是处于对立面的。尽管皇帝想尽办法来协调,可两者还是难以达到融洽的局面。

至于像战国时期文臣蔺相如和武将廉颇那样“将相和”的佳话,更是难得一见。据《史记》记载,文臣蔺相如和大将廉颇是赵国的两大顶梁柱。刚开始的时候,两人的关系还不错。可是,待蔺相如为赵国立下大功,官职高于廉颇后,廉颇的心中就有些不平衡了。

在宾客面前,廉颇愤愤不平地说道:“我为国家出生入死这么多年,想不到蔺相如只凭口舌之利就超过了我。而且,蔺相如之前不过是一介平民,实在不应该在我之上。”廉颇越说越生气,最后甚至当众放出狠话:“要是遇见蔺相如,我一定要狠狠地羞辱羞辱他。”

与强横的武将廉颇不同,蔺相如听说廉颇要对自己不利之后,并没有针尖对麦芒地予以还击。他处处避让廉颇,从不和廉颇发生正面冲突。久而久之,连蔺相如的门客都看不下去了。他们感觉蔺相如太过软弱,于是,想要另谋高就。蔺相如听说之后,诚恳地向门客袒露自己的心迹,表明自己的做法完全是为了国家考虑。如此这般,门客们才明白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

廉颇虽然心高气傲,但也不是一个蛮不讲理的人。得知蔺相如如此顾全大局后,他不仅感到后悔,而且深感惭愧。于是,他袒露上身,背着藤条去见蔺相如,当着众人的面承认自己的罪过。最终,蔺相如和廉颇成为了生死之交,也成就了流芳千古的佳话——将相和。但可惜的是,以大局为重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并没有使赵国强大起来。

赵孝成王即位后,秦国不断地进攻赵国,秦将王龁更是气焰嚣张,想要将赵国的国土全部收入囊中。廉颇临危受命,马不停蹄地率军驰援,连夜赶到了位于前线的长平(今山西高平市)一带。廉颇虽然不怕王龁,但是,经过长度跋涉的赵军已是疲惫不堪。无奈之下,他令部下坚守不出,想要在秦军疲惫的时候再进行突然袭击。

秦军拿廉颇这一招没办法,于是,就到处散布流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孝成王不懂军事,他见廉颇很久都没有捷报传来,又听说秦军怕赵括,就有了以赵括替代廉颇的心思。赵括虽然读了很多兵书,但毫无实战经验,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蔺相如多次劝说赵孝成王,竭力反对让赵括带兵。可惜,刚愎自用的赵孝成王把蔺相如的忠言当作了耳边风,仍然让赵括取代了廉颇。

秦国见赵国中计,马上派战神白起迎战赵括,想要在短时间内打垮赵国。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根本不是白起的对手,没过多久,他就被白起骗进了埋伏圈。最终,赵括所率的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也死在了乱军之中。战败的消息传来,蔺相如面如死灰,然后,在病痛中离开了人世。经此一役,赵国元气大伤,又失去了蔺相如这位股肱之臣,再也没有实力与群雄争霸了。

对于蔺相如的埋葬地点,历史上记载了两处: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城北40华里的南城乡羌村,原有古庙三楹,庙有塑像,蔺相如墓在其庙后。后历经战乱。1997年3月重修,2000年8月完工。

位于山西省古县东北约50公里处的蔺子坪村,村南200米许,墓高约8米,围约50余米;墓前有一石碑,其碑文历千年岁月已不可辨,然其正而之“赵上卿蔺相如墓”几个大字犹十分清晰。

话说,赵孝成王去世后,新继任的赵悼襄王钟忠奸不明,廉颇在朝中很受排挤。到了后来,甚至,有人想要夺走廉颇的兵权。廉颇忍无可忍,又怕惹怒赵悼襄王,只好逃到了魏国。赵国的局势本就岌岌可危,失去了廉颇之后更是举步维艰。慢慢地,赵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派大臣前去魏国看望廉颇,看廉颇还愿不愿意为赵国效力。

得知赵王还愿意用自己,廉颇是又惊又喜。为了证明自己还可以为国奋战,他当着大臣的面吃下了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上战甲骑上战马,表示自己一刻都没有懈怠。但是,这个大臣早已被廉颇的仇人收买,根本不会对赵王实言相告。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

在他的欺骗下,赵王认为廉颇太老,于是,就不再关注廉颇了。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廉颇一直都在等待故国的消息,可左等右等还是杳无音讯。最终,在失望中离开了人世。他死后没过多久,秦国就灭亡了赵国。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夫之论及此事的时候,也不禁感慨:“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赵信平君廉颇”。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孙膑田单赵奢、李牧、王翦而已。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廉颇。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印巴战争简介 战争的起因是因为什么样的事情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印度,巴基斯坦,历史解密

    印巴战争(Indo-Pakistani Wars),印巴分治后印巴之间发生的3次战争。1947年10月,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发生武装冲突,战火延续15个月。1949年1月,印巴双方接受联合国决议宣布停火,并于同年7月划定停火线。战争起因印巴冲突的祸根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

  • 戚夫人下场凄惨,刘邦生前已经尽力了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戚夫人,汉朝,刘邦,野史秘闻

    “盖嫉妒者,妇人之常情也。然其所最妒,亦只戚夫人母子。”众所周知,在汉朝时期曾经发生过一起惨绝人寰的事件,汉高祖刘邦宠姬戚夫人被吕太后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折磨至死。这一场惨剧先不论对错,就说其惨烈程度,就已经让现代人难以置信。如此残酷的手段,如此可怕的折磨方式,搁置现在都令人为之汗颜。因此都在感慨,当年

  • 明成祖朱棣最爱的女人,可惜红颜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明成祖朱棣最爱的女人,可惜红颜早逝,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徐氏生性孝谨温顺,不仅与朱棣琴瑟相和、相敬如宾,而且侍奉明太祖、马皇后周到备至,因此深得公婆的欢心。等到马皇后薨逝后,徐氏又在北平为她守孝三年,饮食严格遵照礼制,只吃一些素食淡饭,由此可见其孝心(“从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丧三年,蔬食

  • 李自成在被清军击退时,他为何不把陈圆圆一起带走?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现在“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广为流传,为了美女陈圆圆,李自成失去本来已到手的江山,而吴三桂却成为后世骂了几百年。因此,作为明末第一美女的陈圆圆想必是非常漂亮的,李自成失败的关键就在于陈圆圆,那么在其败退之时,为何不把陈圆圆一起带走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现代很多人都说,当年

  • 淝水之战东晋靠什么取得胜利的?详解淝水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淝水之战东晋靠什么取得胜利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西晋经历了十六年的八王内乱,五胡外族乘机入侵中原,西晋灭亡。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在安定的江南重建国家(东晋王朝),而北方则陷入了一片混战,各地先后兴起了十多个外族政

  • 吴三桂为什么降清?揭秘吴三桂降清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一起看看吴三桂降清内幕。在李自成进攻北京之前,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令他火速入京护驾。当吴三桂带领数十万大军入关,走到丰润的时候,北京城已经沦陷,于是他立刻调转马头,返回了山海关,坐观时局的变化。面对李自成的

  • 汉武帝命公孙贺为丞相,他为何倒地痛哭?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公孙贺,汉朝,野史秘闻

    公元前103年,汉武帝太初二年,偌大的汉家朝堂上却发生了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当时,大汉帝国的丞相——石庆去世了,相位出现了空缺。于是,汉武帝当即下达命令,将抗击匈奴的大将——葛绎侯公孙贺继任丞相之位。公孙贺,和卫青是故交,曾因军功而封侯,威名声震匈奴。众所周知,丞相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以外

  • 汉武帝当初为什么要杀窦婴 汉武帝是因为外戚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对汉武帝杀窦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杀窦婴呢?是出于无可奈何还是另有原因?看了那些电视剧砖家的各种分析,我也来说几句。简单一点说,窦婴之死是汉武帝消除外戚势力,皇权集中的需要。这是大汉体制决定的,也是武帝个人特点决定的。威胁皇权的势力,简单一点说分为三大

  • 明代蟒袍虽不是常制服饰,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获赐蟒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非龙,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龙五趾,所以四爪(趾)龙为蟒﹐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蟒,中国戏曲服装专用名称,即蟒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蟒袍款式为齐肩圆领,大襟(右衽),阔袖(带水袖)

  • 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他们这么厉害的原因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朝,铁木真,战史风云

    纵观人类文明数千年发展的历史轨迹,战争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在这数千年的人类战争史中,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曾有过征伐扩张的军事行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据记载,当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在一举征服了花剌子模之后,没过多久又命令速不台统领着10万大军再度启程西征。就这样速不态的大军一路披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