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司马朗:“司马八达”之一,晋宣帝司马懿的兄长

司马朗:“司马八达”之一,晋宣帝司马懿的兄长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6 更新时间:2023/12/13 6:12:24

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晋宣帝司马懿的兄弟。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后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最终去世,时年四十七岁。他去世之后,兖州的人民都相当怀念他。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氏是汉末河内世族,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父司马防年轻时担任地方官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之后转任为骑都尉,他对司马兄弟的管教相当严格,“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相处时态度很严肃。司马朗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

光和五年(182年),在司马朗十二岁时,便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考官觉得司马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司马朗回答说:“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从而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立志要做的事情。”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

脱董返乡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进入洛阳,关东各州郡军队起兵反董。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司马朗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而且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亦遭到劫掠。

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仔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周公也不能相比了。”董卓听完很满意,也说:“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

司马朗虽暂时以托词哄骗过董卓,但也知道董卓一定会败亡,唯恐自己会被留下,便贿赂董卓身边的办事官员,偷偷地回到家乡。回到温县之后,司马朗又向乡中父老长辈们建议,河内郡与京城相邻,董卓与关东起兵群雄之间的战火一定会波及于此,这里将会成为乱世战乱频繁之地。不如趁道路尚通之时,先到黎阳投靠统领兵马的乡里姻亲赵威孙,然后观察时势。但是父老长辈们都恋旧,不愿意跟随司马朗离乡背井,只有赵咨带着家属和司马朗一起前往。数月之后,关东诸州郡起兵数十万人,大军都聚集在荥阳及河内郡,群雄们因各怀鬼胎,所以难以统一行动,因此有些士兵便劫掠当地百姓,造成人民的死伤超过半数以上。之后关东联军解散。

兴平元年(195年),兖州刺史曹操与夺取其地盘的吕布在濮阳相对峙,司马朗才带着家属回到温县,当年发生饥荒,人民相食,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因此司马家没有因为世道衰败而家业凋零。

投效曹操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司空曹操征辟司马朗为司空掾属,后出为成皋县令,但因病去职,后来又复职为堂阳县长。

司马朗治理政务相当宽惠,不行鞭杖之刑,而民众也没有触犯刑律。当时,县里有民众迁徙充到都城里去的,后来县里征调百姓服役造船,迁走的百姓唯恐司马朗这边人手不足,于是彼此相邀私下里回来相助,司马朗就是如此受到百姓的爱戴。之后又调任为元城令。

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后,司马朗被曹操征辟为丞相主簿。司马朗认为汉末的乱世,是因为秦朝取消了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制度,而地方郡国又没有练兵备战的缘故,现今虽然不需恢复五等爵位,但可令地方郡国召集常备士兵,既可抵抗外族的侵略,亦可威吓有不轨之心的乱臣,可以做为长治久安的对策。

司马朗又认为应该恢复井田制度,之前人民世代相传拥有土地,难以征收后重新分配,现今正值乱世,人民流离失所,土地无主,刚好可以借机恢复井田制。司马朗的建议虽然没有被采纳执行,但地方州郡领兵这项政策,原本是出自司马朗的意见。

出任刺史

后来司马朗又迁任为兖州刺史,他实施许多政策,都被百姓们称赞。司马朗在军旅之时,亦穿着简朴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以身作则带动节俭的风气。他十分喜欢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享有很高的虚名,但司马朗经常公开地贬低他们的德行;后来李觌等果真败亡,当时的人们才信服司马朗的判断。当时钟繇王粲等人发表言论说:“只有圣人才能有太平治世。”,司马朗则说:“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是他们的德行言论在民众中累世相传、深入人心的话,也可以成就太平治世。”曹丕很喜欢司马朗的言论文辞,他称帝后曾命秘书监手录其文章。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跟随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东吴,到达居巢时,士兵之间发生严重的流行病,司马朗亲自巡视士兵病情,给士兵们医治药物,自己却感染了疾病,因而病死,时年四十七岁。留下遗言说:“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疠,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没之后,其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勿违吾志也。[2]”他去世之后,兖州的人民都相当怀念他。

魏明帝即位之后,封司马朗之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户。司马朗之弟司马孚又将其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司马遗去世之后,由司马望之子司马洪继承其嗣。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下葬皇陵时候 最后一个工匠是怎么逃脱的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皇陵

    还不了解:古代皇陵和工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下葬后,最后一位工匠是怎么从地宫中出来的?或许是生前享受了万般富贵,所以不愿意放弃这富贵的人生,因此在死后依旧会安排厚葬,把大量的金银财宝安放在地宫内,在另一个世界可以继续享受,所以,在此种制度之下也,催生了盗墓文化

  • 古代颜色那么多 黄色为何会成为皇家专属颜色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皇帝,黄色

    还不了解:古代黄色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黄色”为啥是皇帝的专用色?不是因为象征“皇权”,别弄错了。在很多电视剧中,都会看到古代皇帝身穿黄色龙袍,寝宫、龙椅等地方也会大面积使用黄色。尤其是在清代时期,哪怕是一个犯人,只要穿上了皇帝御赐的“黄马褂”,官员也不能对他用刑。其

  •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皇帝到底有多少老婆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后宫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古代皇帝究竟有多少老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常常看到古籍、小说、影视作品中用“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来形容皇帝后宫规模庞大、美女如女。所谓三宫,是指皇帝、太后、皇后三人的寝宫,合称“三宫”;至于六院,随着历史的推移有着不

  • 清朝皇室的奶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皇室的奶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角色?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乳母的地位相对比较低下,皇室之所以选择母乳,也是有原因的。妃子在后宫里存在着以色貌去相争的情况,所以如果生完孩子,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且得宠,那在宫中的地位就会上升,而宫中的皇子公主就需要乳母去喂养。清朝皇室之所以选择乳母,还有一

  • 司马伦: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司马伦,字子彝,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盗裘谄媚曹魏嘉平初年(249年),司马伦被封为安乐亭侯。[4]五等制建立后,改封为东安子,拜谏议大夫。晋武帝司马炎即

  • 司马伷:晋武帝司马懿第五子,德才兼备得以善终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司马伷(zhòu)(227年~283年6月12日),字子将,西晋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第五子,伏太妃所生。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伷少有才气,在曹魏历任宁朔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等职,先后受封南安亭侯、东

  • 如何评价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淮南三叛,曹魏

    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史称“淮南三叛”。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魏太

  • 崇祯身上到处都有明君的影子,为何还能把大明给亡国了?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崇祯,亡国

    说到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大家心里都会充满了同情,他不好女色,勤勉朝政,对于朝廷上的弊端更是零容忍,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还是难以挽回大明不断衰败的命运,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没办法,跑到煤山上了结了自己的一生。很多人就纳闷了,这崇祯身上到处都有明君的影子,怎么还能把大明给整的亡国了呢

  • 诸葛亮的计谋比刘备高,为何会因为粮草的问题退兵?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诸葛亮,刘备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在那个时候,三大战役是非常的有名气的。当初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耗费了很长的时间,光是前期的准备,就花费了刘备大量的心血。虽然最后刘备也是战败了,但是这么长时间的战争,却从来都没有因为没有粮草,士兵们饥饿而退兵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是刘备走了之后,把接

  • 面对李自成围攻京城时,崇祯为何会选择刚毅赴死?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李自成,崇祯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拂晓,城外火光烛天,走投无路的崇祯帝朱由检上了煤山,望着昔日葱郁秀美的山河沦陷战火,悲怆高呼:“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后寻了棵歪脖老槐树,上吊自缢而亡,光着左脚,右脚挂着一只红鞋,一派凄凉,终年33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