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73 更新时间:2024/1/22 17:41:11

七国之乱是西汉分封制跟中央集权制矛盾的一次爆发,这次爆发不是一时的,在此之前,矛盾已经长期积累,出现爆发只是时间问题,汉景帝的削藩不过是导火索而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邦建立汉朝时,吸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的经验,玩了一把郡国并行制,他放心不下异姓诸侯王,就在生前把他们都解决了,把诸侯王全部换成刘氏宗室,但这并不保险。

在吕后去世后,中央跟地方诸侯王出现了第一次矛盾,齐王刘襄引兵西向,宣称要铲除吕氏,不过他还没进关中,诸吕就被周勃等大臣诛灭,功臣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不会立兵权在手的刘襄为帝,而是选择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代王刘恒继位,也就是汉文帝。

没想到汉文帝的手段更加高超,三下五除二一番人事调动,功臣集团被治得服服帖帖,汉文帝大权在握,但作为藩王继位的他,与诸侯王的矛盾更为明显,同时郡国并行制已经实行数十年了,诸侯王拥有了一定的实力,足够对中央发起挑战,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中央跟地方的摩擦。

汉文帝时期,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就想造反,汉文帝想保持自己的仁君形象,没杀刘长,把他流放了,结果刘长饿死在了流放路上。当时也有大臣提出削藩建议,比如贾谊晁错等,汉文帝对他们都加以任用,从这点可以看出,汉文帝对诸侯王绝不是毫无防范的,他已经在做准备了。

汉文帝没有自己动手,但给儿子汉景帝铺了很多路,比如晁错,按照《史记·晁错列传》的记载,他出场就是太常,位列九卿之首,之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家令已经是太子家的总管了,而且在这个位置上,晁错向文帝提出“宜削诸侯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文帝的态度是“上虽不尽听,然奇其材”。

七国联军声势非常浩大,仅吴国就征调了十四岁到六十二岁的男丁,多达二十余万人,汉朝中央震动,对汉景帝削藩非常不满。

关键时刻,削藩建议的提出者晁错建议汉景帝亲征,他留守长安,汉景帝想了想,把晁错砍了,一来可以让七国的“诛晁错,清君侧”旗号落空;二来可以平息大臣们的反对情绪;三来可以掩盖自己残杀亲戚的残忍,真可谓万全之策。

这个后果晁错不知道预料到没有,反正他爹是预料到了,晁错上削藩策的时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

晁父这番话后十余天,晁错被杀,大臣立马归心,七国联军造反也没了合法性,皇帝的帝王权术得到了充分体现。

而另一方面,从叛乱一开始,汉景帝派兵就井井有条,“周亚夫为太尉,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遣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击齐;复召窦婴,拜为大将军,使屯荥阳监齐、赵兵。”

从后来的战事进展可以看出,这波人事安排非常正确,声势浩大的叛军三个月就被解决了,汉景帝杀晁错不过是自己搞诸侯的借口罢了,他准备的非常充分。

在汉军和梁军(汉景帝弟弟梁王的军队)联合打击下,叛军迅速崩溃,七王也迎来了造反失败者应有的命运——死亡。

吴王刘濞战败后逃往东越,被东越人杀死,首级送往长安,吴国废除。楚王刘戊在刘濞死后自杀,楚军降汉,楚国保留,刘戊被葬进楚王陵

标签: 历史汉朝七国之乱

更多文章

  • 抛开《水浒传》这本古代名著,方腊是被哪位将领所击溃?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方腊,《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北宋末年众多好汉被官府欺压而纷纷前往梁山落草为寇、对抗朝廷,后来被朝廷招安,又为国四处征战,最终走向灭亡的故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提到这本小说,人们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善于收买人心的宋江、机智聪明的吴用、勇猛过人的李逵等经典人物

  • 古代皇帝的寝宫是什么样的 睡觉地方到底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皇宫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皇帝的寝宫究竟有多大,会不会还没现在的卧室大呢?说的不严谨,现存国内的皇宫也就沈阳故宫跟北京故宫,以往的像是汉三宫、唐三宫等等全都被毁不复存在,当时皇帝的寝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现在也看不出来。如果去过北京故宫,的确也看得出来,

  • 古代宫女年轻貌美的 皇帝为什么宁愿喜欢用太监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太监,宫女

    对古代皇帝和宫女太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宫女虽赏心悦目,古代皇帝却宁愿用宦官,也不敢全部用宫女。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朝代没有太监,可是开国皇帝荒淫无度,连自己儿媳妇都不放过,最终被儿子所弑,这个皇帝就是朱温。可见,全部用宫女,不用太监,对皇帝而言,也未必是好事。历史上记

  • 钟会手中有二十万精兵,但为何还是不能推翻司马昭?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钟会,司马昭

    264年正月十五,钟会率领大军进入蜀汉都城成都,并派人将邓艾押往洛阳。此时,钟会手下的兵力已经达到二十余万,而且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昔日的蜀汉名将姜维也成为钟会的座上宾。然而,钟会发动的这场谋反,仅仅维持了三天,就宣告失败,钟会、姜维被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司马炎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放着那么多正常的儿子不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司马炎,儿子

    刘禅之所以乐不思蜀,那是因为他已是亡国之君,生死掌控于司马昭之手,如若不装出一副智商欠费的样子,估计活不长久。最典型的反例就是著名的南唐后主李煜,他倒是没有乐不思蜀,还写词感慨故国神伤,结果落得个被毒死于狱中的下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至于唐宣宗李忱,那更是典型的扮猪吃老虎

  • 古代皇帝死后很久才下葬 古人是怎么保证尸身不腐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下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驾崩后很久才下葬,怎么进行防腐的?古代尸体在下葬前,最重要的防腐工具就是冰块和棺木。还记得金庸武侠《天龙八部》里,虚竹跟西夏公主共赴云雨的那个地窖吗?那就是西夏皇宫的冰库,有地下三层,里面储存的都是冰块。虚竹道:“这西夏国的皇宫

  • 朱棣进入皇宫后,史书又是如何记载朱允炆的踪迹?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朱棣,朱允炆

    朱元璋死后,年轻的皇帝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知道自己不像父亲朱标,能够让藩王们心服口服,尤其是燕王朱棣,一直有谋反之意。于是朱允炆听信方孝孺等人的建议,进行削藩。结果,朱棣趁藩王们对朱允炆不满之机,起兵造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尽管朱棣南征北战,是一位悍将,但以燕地

  • 杨贵妃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为何却没有一个子嗣?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杨贵妃,子嗣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可谓是“艳压群芳”,也是当年寿王李瑁的母亲武惠妃亲自挑选的儿媳妇,历史记载,寿王李瑁是有儿女的,都是寿王府其他姬妾所生,这就证明寿王李瑁本身的生育能力是没有问题的,那只有一种解释——杨玉环没有生育能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玉环在嫁给李隆基后

  • 蜀汉因为哪三个方面的原因,以至于刘禅不得不投降蜀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蜀汉,刘禅

    提起蜀汉后主刘禅,想必不少人便是"恨铁不成钢"。按说后主刘禅的父亲,刘玄德可是人中龙凤。刘备本是布衣出身,江湖中得众位豪杰义士相助成立蜀汉;与东吴、曹魏,并成三足鼎立之势。可"老子英雄儿狗熊",后主刘禅于公元263年宣布开城投降。然而笔者认为,刘禅确实不能称得上是英才明君,但他要投降或许也并不是本意

  • 与很多开国皇帝不同的是,刘秀又是怎么对待开国功臣?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秀,开国功臣

    刘秀虽然是刘邦之后,但是因为“推恩令”的缘故,到刘秀这一代的时候已经没什么权势了。虽然刘秀的父亲还是一名县令,拥有一定的权利,但是在刘秀9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此时的刘秀不仅成为了一名孤儿,连皇室血脉中唯一的一些优势也完全丧失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元帝之后,西汉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