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唐朝的“酒令”文化丰富了哪些内容?

唐朝的“酒令”文化丰富了哪些内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4 更新时间:2024/2/3 9:18:31

唐朝的“酒令”化丰富了哪些内容?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酒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逐渐被注入了社会伦理和规范,具备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酒的文化内容不断丰富。酒令作为酒文化内容的一个分支,亦有着悠久的历。

一、酒令的起源及演变

酒令起源于儒家的“礼”之道,《礼记》中曾有记载,摆酒设宴,是为庆贺欢聚,但如果因酗酒而触犯法规则违背了初衷,所以要制定饮酒之礼,即如主人要请来客饮一杯酒,则双方要互相行答拜之礼一百次,因此,在上古时期有“一觞百拜”之酒令的说法。

在后来的发展中,饮酒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还设有了专门制约或阻止人们醉酒的“酒监”和“酒史”,使得酒令完成了由“礼”到“法”的重大飞跃。

据载,酒令最初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官职,主要负责监制和执行饮酒的相关礼仪,到了周朝,统治者吸取夏沉迷酒色而亡国的教训,制定了比较严格的饮酒礼仪,对饮酒的时间、顺序、场合、饮酒量等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而到周中期之后,奴隶主生活不断腐化,周初期制定的规范制度和道德礼仪体系被破坏殆尽,随之酒令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最初的制约醉酒之人并监制和执行酒礼,变为了嬉闹劝人饮酒之人,酒令也逐渐从一种官职的代称衍生为一种投壶、射箭等游戏和娱乐的代名词,成为了人们酒席上的助兴工具。

二、酒令有雅令和通令之分

雅令即先选出一人当令官,推选之人首先发出指令,其之人则要按令官指令来续令,续令者所续的内容必须要符合格式要求,在行雅令时,行酒令者须有较好的才思和文采,要引经据典,即兴赋吟,即席接答,是酒令中对饮者才华要求最高的项目。唐代对外交流频繁,在一次出使高丽的宴饮中就曾做过此令,使臣才思敏捷,应对得体。同时亦能看到我国文化传播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深。

通令的方法更为大众化和娱乐化,主要为划拳、猜数、掷骰、抽签等方式,因其氛围活跃热闹,贴近大众生活,在民间广为流行。

三、酒令在唐代得到了更加丰富的发展

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经济发展繁荣,政治稳定,饮酒之风更为盛行,酒令在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后,在这一辉煌的朝代中得到了更加丰富的发展。

唐朝酒令种类繁多,且逐渐在上层社会流行,在诸多诗人的诗句中均可以看到对酒令文化的记载,如白居易的“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新吟胜管弦”、“醉翻彩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商隐的“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腊灯红”等,这一时期的酒令种类更加丰富,言小字令、不语令、手势令、历日令等等,最为主要的主要有“律令”、“骰盘令”和“抛打令”三种类型。

1、律令,即指对宴会上的所有人,无论主宾都同样具有约束作用的酒令。这种酒令不需要配以肢体动作,主要是言语和动脑的酒令,行令者多为文人和妇女。酒令可能是宴饮时临时制定的,也可能承袭于前人之习,或是当朝的法律条文。其有很多种行令形式,如一字令、添字令、拆字令、景物双关令、断章取义令等等。如在隋朝时期的《石林燕语》的律令中规定有:“末座者,连饮三杯。为‘蓝尾’。”

因那一时期酒壶使尚未普遍使用,通是将盛酒的器具置于酒宴之上,由令官或东道主为客人分别舀酒,而位于末座之人则会等待较长时间,为了弥补这种现象,便立下凡位于末座者,须连饮三杯的规定。这条津令一直到唐朝还在继续得以行使,所以在白居易的《元日对酒》出现了“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的描述。

此外,唐朝流行最广的律令形式为作诗行令,也包括各种押韵之辞、曲或俗语的创作。即先由行令者发令(宣令),确定好接令规则后便开始行令,难易程度依行令规则而定,有的只需押韵顺畅即可,有的则需引经据典,需要才思敏捷和渊博的学识。如行令时一老对一少嘲道:“长安轻薄儿,白马黄金羁。”少年则道“昨日美少年,今日成老丑。”予以驳讽,二人所行之令皆有出处来源,从诗句中意化而成,可见此令对行令者的学识是有一定要求的。

2、骰盘令,则对行令之人的文采没有很高的要求,主要就是指用“掷骰子”的方式来裁定饮酒之人和饮酒量。唐朝流行较广的棋类游戏有博局戏、樗蒲和双陆三种,这种酒令更多的是看行令之人的运气和技巧,如探段就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掷骰酒令,即投掷者以掷出的点数大小为判定规则。这种酒令较为简单,但分为热闹,投掷时会因气氛而吆喝叫喊,白居易在《就花枝》就有“笑掷骰盘呼大采”的形象描写。

3、抛打令是三者中出现最晚的酒令,大致在盛唐初始,至中晚唐方盛行起来,但其具有以上两种酒令所不具备的独特性征,是一种以歌舞化展现酒令的独有文化。这种酒令在行令时往往有专门的歌舞伎相伴,无论是行令方式还是节目内容都具有歌舞化类似于“击鼓传花”,以宴席上的物件,或是花球、筹、也可以是某种物件为令,通过抛打歌舞、击鼓或其他的规则,传于宾客之间,被众人抛来打去,一般都是以抛打曲为伴乐,乐曲其则开始行令,乐曲停则令止,看至最后物品落入谁人之手。

此种酒令除有曲调乐律外,在文学上也斗载有著辞,如《醉花间》、《长相思》、《三台令》、《菩萨蛮》等等,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抛毬乐》中写道,“五色绣团圆,登君峨渭筵……幸有《抛毯乐》,一杯君莫辞”,白居易亦在诗中写有“筹插红螺碗,筋飞白玉危”的文句,可见这些词作在抛打令中的应用之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抛打令是由歌舞伎和文人共同创作的一种酒令艺术。抛打令歌舞的出现为唐代实现酒令的歌舞化奠定了基础,在其影响下,至唐中后期,律令和骰盘令也逐渐融入了歌舞元素,进一步推进了酒令艺术的丰富和完善。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马皇后:唯一能阻止朱元璋滥杀的女人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马皇后:唯一能阻止朱元璋滥杀的女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马氏(1332~1382),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人。马氏姓名不详,一些野史中说她本名为马秀英,但正史中无考。马氏之父马公与红巾军元帅郭子兴交好,他杀人外逃前将她托付郭子兴,郭子兴视她为己出。元至正十四年(1356

  • 先秦时期的“说客”为何是当时最火爆的职业?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春秋

    先秦时期的“说客”为何是当时最火爆的职业?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先秦时期士人游说活动繁盛,很多士人加入游说者的行列,这与当时的社会形势是紧密关联的,当时社会制度的变迁、社会局势的变化都为士人从事游说活动提供了条件。一、社会政治方面:封建制度逐步瓦解,中央集权政治逐渐产生中

  • 历史上的“加九锡”是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历史上的“加九锡”是什么意思?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历史上一说起“加九锡”这个词,基本上就代表着谋朝篡位,为何这种天子赏赐的最高礼遇,却变成了一种行业的潜规则,这一切都是巧合吗?当然不是,这些全都是篡位者的精心预谋,只是为了让谋逆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合情合理而已。那为什么会有

  • 揭秘:古代尊贵的“五姓七望”的崛起与衰落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揭秘:古代尊贵的“五姓七望”的崛起与衰落,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科举制度是从唐朝开始逐渐形成。然而在唐朝之前没有完善的科举制度,那么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当时按照封建帝王的想法让官员推荐一些有能力的人在经过朝廷的考核,从而委派这些人为国家和百姓做贡献。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不是

  • 古代正一品和从一品官员有哪些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古代正一品和从一品官员有哪些区别?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看史书或看古装剧时,常常看到某某升为正几品或者从几品。这不禁令人疑惑:明明是在同一个官品里面,为什么要用正、从来区分呢?难道仅仅只是区别正副关系吗?可许多同品正、从官员之间并没有正副关系,甚至不在一个机构办公啊!这

  • 揭秘:古代皇宫御用的乐舞机构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揭秘:古代皇宫御用的乐舞机构有哪些?小编为您讲解。汉魏时,雅乐舞和俗乐舞是由两个不同性质的官署分别掌管的。雅乐舞的机构名为“太乐署”又曾名为“太予乐署”。俗乐舞的机构在西汉时有“乐府”,东汉时有“黄门鼓吹署”,曹魏时有“清商署”。一、太乐署的建立“太乐署”在汉初就已经设立了,是管理演奏雅乐舞的“正统

  • 宋朝使用的弓箭与辽金元使用的有何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朝使用的弓箭与辽金元使用的有何不同?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挽弓射箭、不但是宋元时期每个官兵必备的武艺,而且也是宋太祖赵匡胤、抗金名将岳飞和韩世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将阿古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元太祖成吉思汗、太师国王木华黎等著名将帅,超越一般官兵的本领。所以南宋殿前司

  • 花木兰替父从军长达十二年时间 期间为何没有人发现是女儿身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花木兰,替父从军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花木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花木兰当了12年兵,为什么没被发现是女儿身?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我们在感慨木兰多么孝顺、多么令人敬佩的时候,也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花木兰和一群男人在一起待了十几年,从来都没人发现她是个女孩子呢。难道古代人眼睛都不

  • 历史上把毒药随时带身上的皇帝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隋朝

    历史上把毒药随时带身上的皇帝是谁?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采取了许多巩固统治的措施:改革官制兵制;建立科举制度;严办贪官污吏。经过一番整顿治理,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在治理国家方面,文帝吸取了陈后主亡国的教训,比较注意节俭,对那些有贪污奢侈行为

  • 为什么宋代的龙袍没有龙纹?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为什么宋代的龙袍没有龙纹?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朝是隋朝造的,皇帝的制服是红黄相间,宋朝是因为它。在古代,皇帝号称九十五尊,是掌管天下的“真龙真帝”。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史书都对皇帝有很多赞誉。尤其是一些开国帝君,他们的传奇一生,总是与天道相连,以示此人具有帝王之气,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