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刘备是基于什么考虑,在这个关头选择让魏延独当大任?

刘备是基于什么考虑,在这个关头选择让魏延独当大任?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04 更新时间:2024/1/9 16:32:52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刘备和曹操为了争夺汉中,进行了一年多的惨烈交锋,刘备的部将吴兰、雷铜等于此役阵亡,曹操也痛丧股肱夏侯渊,双方都是损失惨重。

汉中之战以曹操主动撤退收尾,刘备获得了胜利,占据了汉中。汉中作为军事重地,需要得力之人把守,出乎意料的是,刘备并没有选择众望所归的张飞,而是任命先前颇为低调的魏延担任汉中太守。

刘备善于识人,这个地球人都知道。那么,刘备是基于什么考虑,在这个关头选择让魏延独当大任呢?难道此时的魏延能力已经超越了张飞?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并非如此,刘备这么选择,更多的是出于长远考虑。

一、开始培养年轻一代

魏延投奔刘备的时间比较晚,属于中青代人才。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魏延的年龄,如果他和诸葛亮同年,那这时候他应该是38岁。

魏延之前和刘备一起入川,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这个官职,是刘备首创的,先前由赵云担任,这个职务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刘备对魏延的看重。

欲成大事,首先要有人才,刘备一代雄主,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前期颠沛流离,没有培养人才的条件。汉中之战,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都投入了战斗,战斗结束后,刘备马上开始新一代人才的培养,所以才有了擢拔魏延镇守汉中,刘封孟达攻打上庸,因为刘备明白,想和曹操掰手腕,光靠之前的那几员老将是远远不够的,部队亟需补充新鲜血液。

二、魏延的品性

一个人能不能成大事,品性很重要。马谡是个聪明人,但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这类人就一定不能重用。

那魏延品性如何呢?如果看《三国演义》,给人感觉魏延就是个骄傲自大、有勇无谋之辈,其实不然。

《三国志》中记载了一则故事,在后主时代,魏延和刘琰发生了矛盾。刘琰是个什么人?这货是个老油条,在豫州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刘备了,生活奢侈风流,擅长高谈阔论,没啥真本事。魏延和刘琰不和,说明魏延应该正好和他相反,是个务实、不喜欢虚谈的人。

此外,《三国志》中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证明了魏延在军事方面过硬的素养,是个合格的军事主官,所以说魏延是个值得培养的人物。

三、张飞的缺点

说了这么多,假设让张飞担任这个汉中太守,会怎么样呢?

张飞在前期曾经坑过刘备一把,刘备接手陶谦的徐州时,和袁术作战,让张飞留守下邳,结果张飞丢了下邳,让刘备很被动,所以张飞是属于有前科的人。

张飞能力当然也很强,“川中诸将,以飞为雄”,但是张飞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喜欢鞭打士卒,这一点让刘备对他很不放心。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为将者,可以有一些小毛病,但是如此对待部下,很容易让士卒离心离德,甚至是造反。所以,刘备多次劝诫张飞,让张飞改掉这个毛病,但张飞都不当回事,最终张飞也是因此死于非命。张飞的这种性格,让刘备不敢把他放在第一线。

所以说,刘备选择让魏延临危受命,既是给新一代人才树立榜样,又是看中了魏延的品性才能,综合来讲,刘备对魏延比较放心。魏延受命之后,也豪言称:“如果曹操亲自带大军前来,我就守住汉中;如果只是派偏将带十万人马前来,我就歼灭他们。”不过魏延的这句话并没有机会验证,因为曹操不久之后就病逝了,而继位的曹丕一门心思和东吴死磕,也不怎么向西用兵。

总的来说,名将的成长需要机遇,汉中就是刘备给魏延提供的一个大舞台,虽然魏延没什么机会表演,但是从后期魏延的战斗来看,刘备的眼光确实不凡,几次北伐,立下大功,甚至大破魏国名将郭淮,是季汉后期的顶梁之柱。

标签: 历史刘备魏延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勤劳皇帝雍正为什么只在位十三年?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雍正,康熙

    历史上勤劳皇帝雍正为什么只在位十三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雍正太过于短命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但其实在古代,雍正的寿命并不短。他活了五十八岁,只是雍正做皇上时就已经超过四十岁了。他继位的时间比较靠后。然而为什么会有他的寿命短的说法呢?雍正的寿命虽然不短,但是

  • 三国时期各国都有保镖 其中哪家保镖最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三国,保镖

    对三国保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哪家保镖哪个更厉害?三国时期三大霸主就要属曹魏、蜀汉和东吴了,而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事,则不得不提到除了自身的运气外,还有着以一当百的保镖死士保护他们的安全。而这些保镖的实力绝对的毋庸置疑,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下这几个保镖的实

  • 历史上孝恭仁皇后的葬礼是怎么办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孝恭仁皇后,德妃

    众所周知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为康熙朝妃嫔,是后来的雍正帝的生母,但是和雍正关系不好,那么历史上孝恭仁皇后的葬礼是怎么办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

  •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的存在宫斗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宫女

    对古代宫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真的有宫斗吗?明代宫斗最狠,清代后宫根本就没机会宫斗!宫斗,一直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不管是小说也好,还是电视剧也好,漫画也好,宫斗题材总是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了一种认知,那就是古代真的存在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宫斗,

  •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何时?石碏为何要杀自己的儿子?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石碏,春秋

    成语的绝大部分是从古代传承并沿用下来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北宋时期很有名气的大青天包拯就是这样的人,在面对自己的侄子犯罪之后,一点情面都不留

  • 武则天被迫禅让给唐中宗后,她为什么还能安享晚年?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武则天,唐中宗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氏退位,史称“神龙政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 在高平陵之变中,手握十万大军的夏侯玄为何放弃了抵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夏侯玄,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由此,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可谓先声夺人,迅速掌控了曹魏都城洛阳。当然,对于曹爽势

  • 嘉靖皇帝在位这段时期,宦官为何却变得异常的“安静”?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嘉靖,宦官

    在明朝,有这么一段时期,宦官变得异常的“安静”,他们不再专权朝野,反而谦恭谨慎,如宦官李芳,《明史》评价他“以能持正”;又如救了海瑞一命的黄锦,权势虽大,“不敢大肆”。这个时期,正是世宗皇帝所在的嘉靖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多年以后,顾炎武在回顾明代政治得失时,曾引用崇祯朝

  • 张良为何全身而退,而韩信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张良,韩信

    我们都知道刘邦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刘邦善于用人,他手下的人才,随便一个站出来,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兵仙”韩信,军师张良,宰相萧何等等……毋庸置疑,这些人都是开朝元老,可是他们的结局却大不相同,其中,至今都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张良全身而退,韩信却落得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嘉庆在位十余年后,为何却说“和珅并非一无是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嘉庆,和珅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乾隆帝驾崩,登基3年的嘉庆终于真正坐上龙椅,他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和珅,没有丝毫犹豫。乾隆驾崩当夜,嘉庆立即将和珅控制在灵堂之上,如若没有老臣刘墉的劝谏,他恨不得当时就问斩和珅。嘉庆对和珅从来没有好感,他不曾想到,这样深入骨髓的憎恶会有改变的一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